第三百二十六章津浦鐵路(一)
第二天,劉繼業在城內舉行誓師北伐的大會,成立江蘇革命軍北伐軍,以自己兼任總司令,領導江寧城內的第六混成協及新編製的第八混成協北上,入揚泰後與第一和第三混成協會合。
集結四個混成協近三萬人,劉繼業通電全國稱將收複全江蘇、直搗清廷中樞,支援陽夏戰役的革命友軍!
北輝次郎和梅屋莊吉留下的那幾個日本人親眼見證了一萬一千人的誓師儀式,自然將眼前所看到的江蘇革命軍與廣東的部隊相比較。北輝次郎作為軍事外行,得出的結論是兩軍相差不遠;都是士氣高昂,但是隊形卻很鬆散,組織性較差。不過江蘇軍的武器裝備要好上不少,有機槍還有炮,比廣東軍隻有步槍要強一些。
既然廣東軍能夠靠著這樣的革命士兵在湖北與清軍打得旗鼓相當,那麽江蘇軍為什麽不可以呢?
已將中國革命視作自己理想的北輝次郎對此次北伐的結果充滿了信心。
在城外誓師,劉繼業又發表了一番講話後,第六混成協和第八混成協就開始在下關碼頭位置登上無數木船,準備渡江而去。
除了士兵外、軍械彈藥、作戰物資、後勤補給都堆積如山,過萬大軍作戰所需要的物資都是以噸來計算。
這讓第一次進行大規模出征的江蘇軍政部和參謀部忙亂了手腳。
上次第一混成協渡江作戰時,采取的小部隊按照標為單位分批渡江,由於兵力少、而且準備的是短期戰鬥所攜帶的物資也少,因此基本上很順利地過去了。隨後出發的第三混成協也是基本上沒有什麽大礙,讓包括劉繼業在內的、各部隊長官、軍政部和參謀部都低估了大軍調遣的困難。
這次一萬多人攜帶著足夠作戰一個月的物資幾乎是同時渡江,問題頓時就顯現出來了。
部隊的轉移、船隻的調遣、物資的轉運、下船後的集結,這些都需要參謀部花大心思去操辦,也需要負責的各級軍官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然而在缺乏經驗又大意了的江蘇革命軍身上,一切都變得一團糟!
第六混成協的被褥被運上了第八混成協的船、同一個營的部隊卻分成三批在不同地方登船、下了船後那麽多人當中並找不得將將找不得兵,大軍開拔的場麵一片混亂、原本井井有序的隊列在碼頭上就完全亂成了一鍋粥!
這讓劉繼業頗為意外,也是懊惱自己低估了軍隊出征所需要做的各方麵準備。若不是因為清軍的巡洋艦隊返迴了華北、巡江艦隊主力在武昌漢口一帶,自己又有江陰要塞和兩艘反正的炮艇警戒,如果此時有清廷炮艦朝亂哄哄的部隊開上一炮,也許整整兩個混成協一萬多人就會就此崩潰了!
這樣的教訓一定要吸取……參謀部和軍政部也需要對此作出報告總結!
原本預訂耗時六個小時的渡江行動,整整進行了十四個小時,直到深夜最後一波疲憊的人馬才踏上長江彼岸上。
計劃也因此被迫延後了將近一天時間。
就在劉繼業的北伐軍在一片混亂之中渡過了長江的同時,安徽關啟平的過萬援鄂軍在得到劉繼業的命令後,不顧‘安徽都督’朱家寶的再三來信,強行啟程進軍安慶。朱家寶眼見大軍逼近,催促袁世凱與之交涉又不得,手中又無兵無將,最終隻能在兵峰距離安慶不過數十裏的時候棄職而逃。
地方士紳無奈,而安慶的革命黨人也知道打不過關啟平的部隊,各方最終隻能敞開城門迎了所謂的‘友軍’入內。
有鑒於朱家寶已經跑了,關啟平在請示過劉繼業後,以革命黨人吳昌穀為安徽都督、自任安徽軍政府軍事總‘參議’,但安徽各處要地都有其‘援鄂軍’的部隊駐紮、安徽的軍權完全掌握在其一人手中。至於軍餉,則由安徽軍政府負責解決。立憲派雖然怨聲載道,不過每月提供軍費三萬左右也在他們容忍範圍內,最後也隻能忍下了。
不過私底下,革命黨人、立憲派、地方上的會黨都覺得自己沒能在這場辛亥亂局中要麽撈到足夠的好處、要麽沒能實現心中的理想,在不同程度上都對實際控製了安徽大權的關啟平頗為不滿。
而在‘援鄂軍’兵峰不能指到的地方不少也拒絕承認安慶的軍政府,安徽一下子就多出了許多‘軍分府’出來。有的是本地士紳弄得、有的是前清官吏更換了旗幟、有些是地方革命黨人,還有些是打算亂世中搏一場富貴的會黨!
簡而言之,安徽亂得很……
###############################
湖北信陽,欽差大臣兼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的行轅。
最近一段時間湖北持續地下雨。雨量雖不大,但是久了也會把身上衣服浸濕、腳下土地泡軟,令駐紮在此的清軍第四軍上下都頗為難受。
此刻的天空陰沉著,烏雲在上方飄蕩,時而落下幾滴雨珠,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潮濕的氣味。
一個腳步踩在泥水中,大步踏入了行轅正門。
袁世凱雖然已經當上了內閣總理大臣,真正獲得了清廷的最高權力,但是他畢竟是軍伍出身,無論是在以前的慶營、後來的朝鮮、乃至小站練兵都是與兵士打的交道,也深知自己的立業之本是手中軍隊。
奢侈的風氣還未完全腐蝕這位腰圍日漸寬厚的袁宮保,他的行轅也就建在軍營邊上,方便各部軍官隨時聽令調遣、也方便袁世凱隨時出營視察。
最近這段時刻,也就是袁世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以來,湖北的戰局就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轉變。民軍的攻勢被打破,在城郊區北洋軍嚴實的防禦下損失慘重,現在輪到北洋軍集結起重兵對漢口一線的民軍發起激烈的反攻。
在第二十鎮兵諫結束、北方的軍火再次運抵前線後,原本稍作休整的北洋軍得以恢複進攻。
就在昨天,前線的馮國璋匯報信陽,稱北洋軍已占領了半個漢口,即將對岸邊的民軍發起圍攻、預計五天內就能拿下整個漢口。
如何拿捏戰鬥的過程考驗著袁世凱的政治嗅覺;一方麵他需要給朝廷施壓所謂的養寇自重,所以不能完全把當麵的民軍擊垮。但是另一方麵他也必須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打掉民軍所謂直搗黃龍的想法,逼他們最終與自己妥協。
夾在兩軍之中,袁世凱左右逢源也使得前線的北洋軍無法完全發揮出其作戰本事。但是在其擔任了內閣總理大臣後,他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表示,再加上前陣子民軍實在太猖獗居然打算過江攻克漢口,袁世凱於是決定給民軍狠狠一個教訓,直接拿下武昌也非不可能!
然而,事態卻總有那麽些意外的情況會發生;先是第二十鎮和第六鎮在直隸兵諫,好不容易被袁世凱給平定下去了,剛一消停,又獲聞江蘇的劉繼業不顧自己的‘善意’,執意進軍安徽,如今已經趕跑了自己的好友朱家寶以其下屬關啟平實際操控了安徽!
從行轅門口走入廳內的中年軍官拿著一封電報,直直走向對著軍事地圖查看的袁世凱。
“啟稟大人!段軍統急電!”
袁世凱穿著一身戎裝,正與參謀就陽夏戰局商論著。此刻猛地抬起頭,其表情頗為陰沉,接過電文一看,片刻後狠狠敲打在桌子上,罵了一句:“劉繼業!”
地圖上,代表了江蘇革命軍一方的旗子已經插在了包括安慶的安徽大部、江蘇南部,以及蘇中部分。而就在不久前劉繼業在江寧的北伐宣言已經通過電報通電全國了,他袁世凱自然是無比清楚的。
這次,劉繼業的舉動完全違背了袁世凱的要求,甚至事先也沒有溝通。
早知劉繼業如此不識抬舉,當初段祺瑞的第三軍就該直接碾過去,將尚在萌芽之中的什麽江蘇革命軍一股殲滅!也省去自己那麽多麻煩!
袁世凱此刻忘了劉繼業為自己複出所作出的貢獻,隻是深惱對方不聽自己的命令,背信棄義!
電文中,段祺瑞稱前方劉繼業主力部隊已經渡江,若置之不理當麵民軍在三天內將達到三至五萬人。在對方已經誓師北伐的前提下,段祺瑞詢問為先發製人是否可以趁劉繼業部隊尚未集結完畢,朝當麵的蔣方震和王光照一萬六千人先進行攻擊,先把這一部分擊潰再解決劉繼業主力部隊。
原本劉繼業與袁世凱的協議中,蘇北一線兩軍是要配合的;需要的時候江蘇革命軍可以適當進軍,或者適當後撤,視情形需要而定。
但是現在……
袁世凱冷笑了一聲,對著那名軍官說道:“迴電段芝泉,他們第三軍也休息太久了,該活動筋骨了!這次讓他放開手打!讓那小兒見識見識北洋軍的厲害!拿下揚州、拿下泰州,再渡江拿下江寧!”
“他小兒以為自己翅膀硬了、可以飛了,老子就用大炮把他打下來!!”
袁世凱冷笑連連……
第二天,劉繼業在城內舉行誓師北伐的大會,成立江蘇革命軍北伐軍,以自己兼任總司令,領導江寧城內的第六混成協及新編製的第八混成協北上,入揚泰後與第一和第三混成協會合。
集結四個混成協近三萬人,劉繼業通電全國稱將收複全江蘇、直搗清廷中樞,支援陽夏戰役的革命友軍!
北輝次郎和梅屋莊吉留下的那幾個日本人親眼見證了一萬一千人的誓師儀式,自然將眼前所看到的江蘇革命軍與廣東的部隊相比較。北輝次郎作為軍事外行,得出的結論是兩軍相差不遠;都是士氣高昂,但是隊形卻很鬆散,組織性較差。不過江蘇軍的武器裝備要好上不少,有機槍還有炮,比廣東軍隻有步槍要強一些。
既然廣東軍能夠靠著這樣的革命士兵在湖北與清軍打得旗鼓相當,那麽江蘇軍為什麽不可以呢?
已將中國革命視作自己理想的北輝次郎對此次北伐的結果充滿了信心。
在城外誓師,劉繼業又發表了一番講話後,第六混成協和第八混成協就開始在下關碼頭位置登上無數木船,準備渡江而去。
除了士兵外、軍械彈藥、作戰物資、後勤補給都堆積如山,過萬大軍作戰所需要的物資都是以噸來計算。
這讓第一次進行大規模出征的江蘇軍政部和參謀部忙亂了手腳。
上次第一混成協渡江作戰時,采取的小部隊按照標為單位分批渡江,由於兵力少、而且準備的是短期戰鬥所攜帶的物資也少,因此基本上很順利地過去了。隨後出發的第三混成協也是基本上沒有什麽大礙,讓包括劉繼業在內的、各部隊長官、軍政部和參謀部都低估了大軍調遣的困難。
這次一萬多人攜帶著足夠作戰一個月的物資幾乎是同時渡江,問題頓時就顯現出來了。
部隊的轉移、船隻的調遣、物資的轉運、下船後的集結,這些都需要參謀部花大心思去操辦,也需要負責的各級軍官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然而在缺乏經驗又大意了的江蘇革命軍身上,一切都變得一團糟!
第六混成協的被褥被運上了第八混成協的船、同一個營的部隊卻分成三批在不同地方登船、下了船後那麽多人當中並找不得將將找不得兵,大軍開拔的場麵一片混亂、原本井井有序的隊列在碼頭上就完全亂成了一鍋粥!
這讓劉繼業頗為意外,也是懊惱自己低估了軍隊出征所需要做的各方麵準備。若不是因為清軍的巡洋艦隊返迴了華北、巡江艦隊主力在武昌漢口一帶,自己又有江陰要塞和兩艘反正的炮艇警戒,如果此時有清廷炮艦朝亂哄哄的部隊開上一炮,也許整整兩個混成協一萬多人就會就此崩潰了!
這樣的教訓一定要吸取……參謀部和軍政部也需要對此作出報告總結!
原本預訂耗時六個小時的渡江行動,整整進行了十四個小時,直到深夜最後一波疲憊的人馬才踏上長江彼岸上。
計劃也因此被迫延後了將近一天時間。
就在劉繼業的北伐軍在一片混亂之中渡過了長江的同時,安徽關啟平的過萬援鄂軍在得到劉繼業的命令後,不顧‘安徽都督’朱家寶的再三來信,強行啟程進軍安慶。朱家寶眼見大軍逼近,催促袁世凱與之交涉又不得,手中又無兵無將,最終隻能在兵峰距離安慶不過數十裏的時候棄職而逃。
地方士紳無奈,而安慶的革命黨人也知道打不過關啟平的部隊,各方最終隻能敞開城門迎了所謂的‘友軍’入內。
有鑒於朱家寶已經跑了,關啟平在請示過劉繼業後,以革命黨人吳昌穀為安徽都督、自任安徽軍政府軍事總‘參議’,但安徽各處要地都有其‘援鄂軍’的部隊駐紮、安徽的軍權完全掌握在其一人手中。至於軍餉,則由安徽軍政府負責解決。立憲派雖然怨聲載道,不過每月提供軍費三萬左右也在他們容忍範圍內,最後也隻能忍下了。
不過私底下,革命黨人、立憲派、地方上的會黨都覺得自己沒能在這場辛亥亂局中要麽撈到足夠的好處、要麽沒能實現心中的理想,在不同程度上都對實際控製了安徽大權的關啟平頗為不滿。
而在‘援鄂軍’兵峰不能指到的地方不少也拒絕承認安慶的軍政府,安徽一下子就多出了許多‘軍分府’出來。有的是本地士紳弄得、有的是前清官吏更換了旗幟、有些是地方革命黨人,還有些是打算亂世中搏一場富貴的會黨!
簡而言之,安徽亂得很……
###############################
湖北信陽,欽差大臣兼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的行轅。
最近一段時間湖北持續地下雨。雨量雖不大,但是久了也會把身上衣服浸濕、腳下土地泡軟,令駐紮在此的清軍第四軍上下都頗為難受。
此刻的天空陰沉著,烏雲在上方飄蕩,時而落下幾滴雨珠,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潮濕的氣味。
一個腳步踩在泥水中,大步踏入了行轅正門。
袁世凱雖然已經當上了內閣總理大臣,真正獲得了清廷的最高權力,但是他畢竟是軍伍出身,無論是在以前的慶營、後來的朝鮮、乃至小站練兵都是與兵士打的交道,也深知自己的立業之本是手中軍隊。
奢侈的風氣還未完全腐蝕這位腰圍日漸寬厚的袁宮保,他的行轅也就建在軍營邊上,方便各部軍官隨時聽令調遣、也方便袁世凱隨時出營視察。
最近這段時刻,也就是袁世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以來,湖北的戰局就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轉變。民軍的攻勢被打破,在城郊區北洋軍嚴實的防禦下損失慘重,現在輪到北洋軍集結起重兵對漢口一線的民軍發起激烈的反攻。
在第二十鎮兵諫結束、北方的軍火再次運抵前線後,原本稍作休整的北洋軍得以恢複進攻。
就在昨天,前線的馮國璋匯報信陽,稱北洋軍已占領了半個漢口,即將對岸邊的民軍發起圍攻、預計五天內就能拿下整個漢口。
如何拿捏戰鬥的過程考驗著袁世凱的政治嗅覺;一方麵他需要給朝廷施壓所謂的養寇自重,所以不能完全把當麵的民軍擊垮。但是另一方麵他也必須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打掉民軍所謂直搗黃龍的想法,逼他們最終與自己妥協。
夾在兩軍之中,袁世凱左右逢源也使得前線的北洋軍無法完全發揮出其作戰本事。但是在其擔任了內閣總理大臣後,他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表示,再加上前陣子民軍實在太猖獗居然打算過江攻克漢口,袁世凱於是決定給民軍狠狠一個教訓,直接拿下武昌也非不可能!
然而,事態卻總有那麽些意外的情況會發生;先是第二十鎮和第六鎮在直隸兵諫,好不容易被袁世凱給平定下去了,剛一消停,又獲聞江蘇的劉繼業不顧自己的‘善意’,執意進軍安徽,如今已經趕跑了自己的好友朱家寶以其下屬關啟平實際操控了安徽!
從行轅門口走入廳內的中年軍官拿著一封電報,直直走向對著軍事地圖查看的袁世凱。
“啟稟大人!段軍統急電!”
袁世凱穿著一身戎裝,正與參謀就陽夏戰局商論著。此刻猛地抬起頭,其表情頗為陰沉,接過電文一看,片刻後狠狠敲打在桌子上,罵了一句:“劉繼業!”
地圖上,代表了江蘇革命軍一方的旗子已經插在了包括安慶的安徽大部、江蘇南部,以及蘇中部分。而就在不久前劉繼業在江寧的北伐宣言已經通過電報通電全國了,他袁世凱自然是無比清楚的。
這次,劉繼業的舉動完全違背了袁世凱的要求,甚至事先也沒有溝通。
早知劉繼業如此不識抬舉,當初段祺瑞的第三軍就該直接碾過去,將尚在萌芽之中的什麽江蘇革命軍一股殲滅!也省去自己那麽多麻煩!
袁世凱此刻忘了劉繼業為自己複出所作出的貢獻,隻是深惱對方不聽自己的命令,背信棄義!
電文中,段祺瑞稱前方劉繼業主力部隊已經渡江,若置之不理當麵民軍在三天內將達到三至五萬人。在對方已經誓師北伐的前提下,段祺瑞詢問為先發製人是否可以趁劉繼業部隊尚未集結完畢,朝當麵的蔣方震和王光照一萬六千人先進行攻擊,先把這一部分擊潰再解決劉繼業主力部隊。
原本劉繼業與袁世凱的協議中,蘇北一線兩軍是要配合的;需要的時候江蘇革命軍可以適當進軍,或者適當後撤,視情形需要而定。
但是現在……
袁世凱冷笑了一聲,對著那名軍官說道:“迴電段芝泉,他們第三軍也休息太久了,該活動筋骨了!這次讓他放開手打!讓那小兒見識見識北洋軍的厲害!拿下揚州、拿下泰州,再渡江拿下江寧!”
“他小兒以為自己翅膀硬了、可以飛了,老子就用大炮把他打下來!!”
袁世凱冷笑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