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章赴寧


    劉繼業在上海前後隻住了一個晚上,將上海實際上的市政府;上海維係會的組成構造大致敲定。會長定為劉繼業本人,實際負責人則是兩名協理虞洽卿和劉繼嗣。


    這其中劉繼嗣掌管財務稅收大權,虞洽卿則負責其餘市政庶務。


    上海光複一役,繳獲的各式清廷款項,包括上海大清銀行的存款在內總共達四百八十萬銀元。此外還有相當規模的軍火都將運往江寧。數額雖多,但是劉繼業既然開張準備打天下,那是多少錢都不夠的。上海作為東南財稅重地,既然已經被掌控手中自然要出錢出力。


    按照劉繼業最終與二人核算的結果,上海光複後基本上能夠保證清朝的稅率,即每月稅收在三十六萬銀元左右。按照清廷的國稅地稅劃分,其中有十三萬銀元是上繳中央的,剩餘則地方留用。


    此刻革命大業為先,經過一番協商和妥協,劉繼嗣和虞洽卿答應將稅率提高,並通過收繳旗人財產、裁退皂隸等等爭取每月收入四十二萬銀元,其*三十萬銀元運往江寧、剩下的十一萬則交給上海地方支出用。


    同樣,虞洽卿為了表達對軍政府北伐革命的支持,準備在上海全市發起大募捐,承諾在一個月內再籌集出一筆二百六十萬銀元的款子。此外,江蘇軍政府馬上將要發行的光複債券,上海也將認購一千二百萬。


    如此一來,劉繼業在一個月內就將從上海一地獲得七百多萬銀元的款子,以及隨後一千二百萬債券,上海士紳的支持不可謂不大力、虞洽卿也確實非常厚道了;他甚至自己以個人名義承諾認購一百五十萬的債券。


    而上海預計駐軍一個協,協統暫定張小順,一切軍費由江寧中央支付,虞洽卿和劉繼嗣並不過問。而作為交換,在上繳了稅款後,上海的市政實施劉繼業也承諾不多加幹涉,而且上海將維持一支人數在一千二百人的巡警力量,由李平書負責領導。


    上海的絕大部分官府財產全部轉移給維係會,不過江南製造局以及閘北和南市的軍營則交給江寧的中央政府。


    如此最後協商下來,上海基本上處在半獨立狀態,除了軍事和外交歸江寧管轄、每月要上繳三十萬銀元之外,內政則效仿西方的自由市,由維係會大會自行處置。


    當然,劉繼業本人在上海有著巨大影響力,又是維係會會長,而且還有大量駐軍,在與上海商紳達成這種地方自治妥協的同時,亦能保持住足夠的控製力。


    三月二十四日。


    上海通電全國表示光複並歸入中華民國江蘇軍政府,同時新成立的維係會也臨時選出了十五名會董,並且派人與列強協商包括承認交戰雙方、接管前清的海關等事。


    而劉繼業一大早亦在熱烈的歡送下登上了前往江寧的火車。


    由於從江寧至蘇州至上海的蘇南地帶都已經被革命軍所控製,一路火車非常安全,而且隨劉繼業西行的還包括第四十六標的一個營,萬一發生意外也能從容應對。


    火車上,隨著窗外田園風景一閃即逝,劉繼業難得地閉上了眼睛休息起來。


    從蘇州起義開始,劉繼業的精神就一直是緊繃的,沒有一絲鬆懈。首先是在將蔣方震的第四十五標及炮兵隊和騎兵隊調往江寧接應後,從內部解決第四十六標的一批死硬分子,其中就包括曾經告密的標統艾忠琦。


    解決艾忠琦等人的過程很順利,他們被全部包圍後除了有一個軍官試圖反抗被槍托打斷了鼻梁之外,其餘人都被關押了起來。而劉繼業則隨後進入江蘇巡撫衙門控製住了江蘇巡撫程德全。程德全本來就是開明官僚,也是立憲的極大支持者,對前陣子出台的皇族內閣亦深感失望。在劉繼業的威迫利誘下,他眼見大勢已去,整個江蘇都將被劉繼業所控製,總算同意響應革命。


    拿下程德全後,憑借他的勸降信蘇州很快就傳檄而定,少數的巡警和巡防營都放下了武器,而蘇州的滿城本來就小、駐防八旗也不多,很快就被絕對優勢的革命軍攻占了。


    待劉繼業忙了一個晚上後,蘇州就輕易被拿下了。


    劉繼業留下第二十三混成協協副敖正邦處理局麵,安穩情況,自己親自率領第四十六標大部就乘上滬寧線上被繳獲的火車朝上海進發了。


    到了上海後劉繼業也來不及休息,馬不停蹄地把幾個重要事務都處理了,然後又急匆匆地往江寧跑。


    這三天時間,劉繼業加起來也隻睡了五個小時,還多是在路上。


    隻是此刻雖然生理已經疲憊到了極點,劉繼業的心情卻極為亢奮!


    革命終於開始了!經過長時間的布局和準備,終於一舉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中國最富庶的整個蘇南!以此為基地,好好經營,再加上國家主義的深入影響,劉繼業自信不出幾年自己就將有爭霸天下的本錢。


    現在的局勢其實對劉繼業極其有利!


    首先是自身的實力;目前劉繼業手中掌握了第二十三混成協、第十七協、以及以退役士兵組成的護廠隊共九千六百人、全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能戰部隊。此外,在蘇州、江寧和上海三個地方總共俘虜的清軍部隊高達一萬七千人,其中不少士兵經過篩選後都能夠補充入新部隊中。此外,由於分別拿下了金陵製造局和江南製造局以及各地的繳獲,劉繼業手中的武器彈藥非常充沛,閑餘步槍高達兩萬多支、機槍一百多挺、山炮等小口徑火炮五十多門,彈藥上千萬發。如此基礎,再加上劉繼業從三處收繳出高達一千四百多萬銀元的財貨,短期內財力極為雄厚!


    以此為基礎,劉繼業以第十七協和第二十三混成協為基礎並下令征召此前退役的士兵、整編降俘、招募新軍,在一個月內拉起一支全副武裝三萬人的部隊並非難事!


    而相應的,此刻周圍局勢也非常有利;首先是整個江蘇一帶的清軍勢力已經被一掃而空,駐紮揚州的十營江防營在張勳戰死後也沒了統領,更不可能渡江威脅。唯一的隱患是駐紮在鎮江的第九鎮第十八協,不過江寧張孝準已經派出了陶駿保等軍官去勸降,加入革命的可能性很大。


    就算發生意外對方不願歸順,憑借此刻聚集在江寧的絕對優勢兵力,劉繼業也有實力將第十八協生生吞下去。


    其次,環顧四周,無論是浙江、江西還是安徽的清軍都自身難保,別說出境進攻江蘇,在革命浪潮被掀起的此時此刻,南方新軍大量不穩的情況下,連保住自己的地盤都沒什麽可能!


    唯一的威脅隻有可能來自北方;但由於廣州首義的原因,此刻清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從河南沿著京漢線南下,準備接應已經南下湖南的湖北第八鎮進攻廣東了!


    現在忽然江寧光複,清廷手頭上一時間拿不出多少兵出來,更何況攝政王為了籌集讓大軍開拔的開拔費已經差點融當了宮裏的金銀物件!此刻又要讓朝廷拿出幾百萬軍費,實在是為難至極。


    因此劉繼業確信在十天內,留在北方的三個鎮又兩個混成協很難南下。就算真出發南下了,他北方總要留下兵力防守,至多也隻能派兩個鎮過來。


    兩個鎮看似很多,但劉繼業有信心憑借長江天險與其周旋,尤其是在張孝準控製住了江陰要塞後更是如此。


    隻要給劉繼業半個月時間,他就能將手中的資源整合起來,屆時自保將不成問題。


    然而最讓劉繼業安心的,卻是他與袁世凱的協議。


    清廷唯一的戰鬥保障就是袁世凱編練的北洋軍,而劉繼業偏偏在起義前就與袁世凱聯絡來往甚密,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北洋的外圍成員。而劉繼業在江寧的起義亦是得到了急於複出的袁世凱首肯的。


    在雙方都有默契下,劉繼業所扮演的角色便是袁世凱‘養寇自重’環節中的那個寇,雙方一起做做樣子糊弄朝廷就是。劉繼業沒有力量消滅袁世凱,袁世凱也沒有理由消滅劉繼業然後引得朝廷得利。


    因此隻要江蘇成功獨立了,隻要自己不做死、不出大亂子,安全就基本得到了保障。


    袁世凱及北洋軍的攻擊重點將放在廣州孫文的同盟會那邊。


    這樣,袁世凱一方麵能夠借助廣州的戰局向清廷邀功、另一方麵也能憑借江寧的劉繼業要挾朝廷、又可以借助劉繼業的支持壓製同盟會,可謂一石三鳥!


    也正是因為對局勢有著清晰的判斷,使得劉繼業此刻就已經開始布局將來,尤其是浙江方麵用陳其美這顆棋子來達到自身的目的……


    揉著眼睛,想到目前極為有利的局勢,劉繼業忍不住開始幻想數年後羽翼豐滿了率十萬大軍定鼎中原的場景。


    火車在陣陣轟鳴聲拉著一節節車廂直直往西,中途在蘇州加水加煤時劉繼業短暫地與敖正邦見了一麵,了解了蘇州光複後的情況並不大問題,然後就接著繼續朝江寧方向行駛。


    經過了八個小時的行駛,火車終於在下午三點左右抵達了江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190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刀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刀法並收藏大時代190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