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中部總會(上)


    光陰似箭,時光流逝,一轉眼便到了冬季。


    11月份的上海天氣陰冷潮濕,尤其是剛下過小雨後,哪怕外麵披著大衣,寒氣卻無縫不入地直鑽體內,惹得汽車內的劉繼業打了個噴嚏。


    ………………………


    上次他來上海的時候,曾與張謇、虞和德等生意夥伴一起重整了上海的銀錢業,並一舉當選上海商務總會董事、上海銀監會董事,成為金融界舉足輕重的大佬。


    一個星期前劉繼業再來上海,既是為了生意上的事務,也是因為要見一些人。


    生意上,劉繼業這次來滬,與張謇一起和美國賓夕法尼亞的梅隆銀行專員見了一麵。


    本來梅隆銀行由於三聯鋼鐵廠過於依賴政府訂單而對與三聯集團合資興趣乏乏。然而誰曾想到一場股票危機後,三聯集團居然一下重整了中國的金融業,成了當今中國最有分量、同時也是最接近美國托拉斯集團的龐然大物。


    實力的變化,再加上中國市場的吸引,使得梅隆銀行最終改變了其之前的策略。


    梅隆銀行召迴了與三聯集團鬧得有些不愉快的前任專員,然後從其賓夕法尼亞總部專門派出了一名董事會董事,同時也是梅隆家族成員之一前來上海與劉繼業等人會晤。


    派出如此重量級人物,也可看出梅隆銀行對向中國擴張的態度。


    這位從美國橫渡太平洋來到中國與劉繼業等人見麵的大衛?梅隆年紀在四十歲左右,正是一個生意人最年富力強的時候。雙方在公共租界內約見,各自都帶了翻譯;不過三聯集團這邊要是由劉繼業負責說話。


    十月底雙方開始正式談判。


    首先梅隆銀行對進入中國市場是很有興趣的;不單單是在中國設立金融機構賺富人的錢,它同時也希望能夠向無邊無際的中國銷售其產品。


    而三聯集團也希望能夠通過與梅隆銀行合作來引進新的設備並增加工廠效率、用梅隆銀行大量的資金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為自身的產品打開美國的市場。


    既然雙方都有合作的意向,彼此也有互助互利的基礎,談判從一開始就很順利,並且很快在一些無關緊要的方麵達成了一致。比如大衛?梅隆隻是提了一下劉繼業便答應他在上海、天津、廣州、漢口四個地方幫助梅隆銀行設立辦事處,並且願意在一開始負責代辦一批業務。梅隆銀行亦原則上同意遵照上海銀監會的一部分章程。


    在大方向上,大家卻有一些分歧;梅隆銀行希望一開始先借助三聯集團在中國設立了穩固的橋頭堡,然後再談進一步合作和合資。孫多森卻堅決反對,認為應該一開始就敲定合作,然後再按部就班地進行。


    雙方就此問題爭論了一個上午,最後大衛向總部派電報,又等了三天後才做出讓步,接受了孫多森的意見。


    在大框架定下來的時候,接下來雙方就合作的內容又展開了長時間協商。經過數天的你來我往,基本上將合作的範圍及內容給初步定了下來。


    梅隆銀行將向三聯集團提供一筆二百二十八萬美金,既銀元五百五十萬的貸款,年息頗低為三厘(3%),前十年還息、後十五年還本,分二十五年還清。


    經過劉繼業建議,雙方合資成立‘花旗上海集團’,雙方各出資四百萬美金,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其中三聯集團將拿出二百五十萬美金現金,餘下則以價值一百五十萬美元的工廠、地皮等資產充資。而梅隆銀行除了拿出三百萬美金現金之外,也同意以價值一百萬的技術、設備入股。


    花旗上海集團總部設在上海,董事會八人,雙方各派四人入會,經營業務包括提供跨國金融服務以及生產並銷售各類產品。


    在重工業方麵,梅隆財團控製著美國絕大部分的鋁生產,以及31%的鋼材,在治金領域是大鱷級別。與三聯集團合作後,梅隆銀行將向馬鞍山製鐵廠提供全套新型設備,使其年鋼產量到1912年時達到十五萬噸。此外,梅隆財團將派人至安徽、蘇北、山東等地考察當地礦產,屆時將以花旗上海集團的名義開采煤礦、鐵礦等。


    輕工業方麵,原本梅隆財團每年會從日本進口大量絲綢,如今則由三聯集團負責提供。而三聯集團亦將為梅隆集團全權代理其煤油生意,將在上海修建能夠儲蓄九千噸煤油的大型煤油罐。雙方就購入煤油的價格、噸量亦達成一致。


    總的來說,經過合作後,梅隆銀行將通過與三聯集團合資成立的花旗上海集團在中國開啟金融服務行業,並且設立鋼廠、煤礦,準備正式進入中國這似乎日益興盛的重工業市場。同時,梅隆銀行也為自己旗下的海灣石油公司的煤油在中國找到了銷路,並作為迴報將絲綢原料的采購地從日本轉移到了中國。


    其實雖然中國傳統上曾長期幾乎是獨占世界生絲生產,但是至1870年左右卻開始發生變化;其最主要的挑戰者便是日本。在日本絲業起步階段,其生絲出口不過中國出口的七分之一,而至1903年時,通過工業化生產壓低了成本,日本已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絲出口國。到了1910年,美國作為全世界進口生絲最多的國家,其63%的生絲都是來自日本。反觀中國生絲出口份額在全球市場都在緩慢衰退著。


    傳統手工業競爭不過成本低廉的工業化生產。


    不過隨著中國新政後開始的實業化發展,如張謇便在南通興辦新型繅絲廠降低成本,又由於三聯集團大力發展繅絲業後,使得情況有了一定改善。更有效率的生產使中國生絲的成本和價格下降至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日本生絲競爭的地步。


    若非是有這一前提,梅隆財團也不會放任日本生絲不要而‘照顧’中國生絲。


    大層麵的談判暫時告一段落,雙方在意向書上簽下各自的名字後,剩下細節上的談判就不需要雙方大佬出麵,交給手下即可。


    至此,經過了長達一個星期的談判,生意上的事情大致穩妥了,劉繼業才總算是能夠鬆一口氣,能夠有時間進行其第二個目的;見一群人。


    …………………………


    美國產的oldsmobile轎車駛進上海法租界內的一座小花園內,緩慢行駛了片刻便在院子內的一棟精致別墅門前停下,司機張小順穿著製服跳下車為劉繼業打開車門。隨著一身資本家打扮的劉繼業走下車來,別墅的大門也同時被打開,一個管家上前將劉繼業迎了進去。


    這座位於法租界的帶有南歐風格的小別墅分為三層結構,紅磚藍瓦,建築占地五百多平方米,還有一個三畝地左右的前後院子。原本這座宅子是一個西班牙裔的大買辦名下房產,後來此人卷入橡皮危機後無力償還債務,房子被銀行充公後被劉繼業花十六萬銀元買下,成了其在上海的住所。


    房子買下後重新裝修,又從劉家各處調撥了一批人手,還請了當地的傭人,直到不久前才裝修完畢。


    “客人們可到了?”


    步入碩大的客廳,燒著的壁爐帶來一陣暖意。劉繼業一邊除去大衣一邊問道。


    “迴老爺,已在會客室了。”


    劉繼業點了點頭道:“把門關起,沒有我吩咐不要讓人進來。”


    “明白了老爺!”管家是江寧劉家的老人,與劉忠一般深得劉壽昌等信任,也算是從小看著劉繼業長大的,因此調來上海負責。


    穿過客廳,劉繼業踩著杉木地板來到一扇厚重的拉門前。


    周圍的牆壁都有所加固,門也重新打造了一個出來,站在外麵根本聽不見裏麵的任何聲音。


    拉開門,劉繼業腳剛踏入改建過的會客室,便見室內四名坐著的人幾乎是同時站起身看過來。


    “文鹿!”離門最近的中年男子露出了個笑容。


    “鈍初、覺生、石屏、英士,在下身為主人卻晚到,讓諸君久等,實在是罪過罪過!”


    這間會客室內眾人分別是宋教仁、居正、譚人鳳和陳其美,都是同盟會在上海的重要成員。其中宋教仁是老交情了,居正和譚人鳳隻是在東京時曾有一麵之緣,並不怎麽熟悉。陳其美雖然也接觸過幾次,兩人的關係卻並不好。不過大家至少明麵上沒有撕破臉皮,此刻相見也都保持著客氣的笑容。


    “哪裏!文鹿你可是我等之財主,別說稍等片刻。就算是等上個三天三夜,也無妨啊。”宋教仁與劉繼業最熟悉,此刻以玩笑為開場讓氣氛變得輕鬆些。


    不過陳其美聽後眉頭卻跳了一下,心中不由覺得宋教仁說話孟浪,這不一下子就把劉繼業的地位提升了麽!


    “聽說花旗國梅隆銀行前陣子有大員來到上海,這幾天文鹿想必是與之會晤來著?”


    劉繼業看了看說話的陳其美,自是知道此人通過青幫渠道在上海可謂消息靈通。


    “自然。革命需要錢,革命之後建設國家更需要錢。若能引進美國資本,無疑能夠加快建設發展步伐。”


    陳其美見劉繼業毫不猶豫承認了,臉上微微露出笑容,不再說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190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刀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刀法並收藏大時代190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