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章暫告段落
劉繼業的文章很快就以匿名的方式在新民叢報上發表出來,引得一片熱議;由於言論既不討好立憲派、也不符合絕大部分革命黨的立場,因此無數差評以翻江倒海之勢湧向新民叢報,不少黑子和噴子更指責作者明為革命者實為野心家,與新民叢報對立的革命黨人所辦的民報更是花了不少篇幅來斥責文章的謬論。
梁啟超不愧是當世品格高尚的學者,雖然內心並不讚同自己報刊所發表文章的內容,卻也堅決不肯透露作者的名號。不然的話,劉繼業的住宅前或許已經擠滿了憤怒的人群、其本人也會被投擲無數臭雞蛋了。
若不是劉繼業對梁啟超的為人有所了解,也不會選擇把文章交給他去刊登了。
當然,交上去的文章隻是刪減版;真正的主義核心;建立一個完全公允、超脫全部階級的國家,並通過這個國家來對社會的利益進行合理分配,使得所有階級之間利益均等和諧,最終建立理想社會卻隻字未提。
這些隻會在自己整理出的名為《論國家》之小冊子裏出現。
社會矛盾需要解決,劉繼業受德國拉瑟爾的思想,和俾斯麥的施政方法影響,所設想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國家來進行利益再分配、使生產力得到增加。與極端要求以一個階級取代另一個階級的gc社會主義不同,國家主義並不試圖消滅某一階級,而是試圖通過國家手段、包括暴力和法律,促成強勢、剝削的階級將利益轉讓給弱勢、被剝削階級。
此種主義雖然較社會主義溫和,但依然會對財產權、土地權以及社會的其他領域做出大量的改革、必然不會討得國內保守士紳的歡心,也是劉繼業並不打算將之公布於眾免得遭到圍攻的原因。這種主義,隻能在有把握的誌同道合者之間傳播,目前人數僅限於張孝準、王光照和許崇智……不過劉繼業深信迴國後,能夠集中更多的人才。
目前最後整理出來的國家主義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借鑒社會主義闡述社會階層的存在、以及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之間的不平等造成的剝削現象。第二部分是解決這一矛盾、乃至一切矛盾的辦法;即建立公平、公正、保護全體階層利益的國家。第三部分則是針對中國當前的局勢,提出如何實現一個新中國的建設,如何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包括如何排滿複漢、如何實現工業化、如何使中國避免列強的瓜分、如何在擁有自保能力後,推進社會改革、最終實現國家主義。
這其中,劉繼業又設想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矛盾為********,即以排滿複漢為中心思想。第二階段、在完成民族革命後,主要矛盾為國家主義革命勢力與國內其他派係的鬥爭。第三階段、在建立起信奉國家主義的政府後,主要矛盾轉變為與對中國有野心的列強,尤其是日本和俄國帶來的外部威脅。第四階段、在消除外部威脅後,主要矛盾將成為社會中國家為保護弱勢群體而必然與強勢群體發生的矛盾。
在分階段地解決了四個主要矛盾後,第五階段、也是最困難的階段的主要矛盾將成為如何使國家能夠確保公平公正下去……對此,劉繼業還沒有明確答案,隻有一些籠統的思考,等待後續進一步的完善。而各個階段中,解決各個主要矛盾的方法,也有待進一步的梳理。
在沒有仔細地實地調查研究之前,純理論方麵劉繼業隻能做到這一點。
而為何要去梁啟超那裏,一方麵是為了刊載溫和、削減版的國家主義來多爭取一些同情者、另一方麵,則是為了將來迴國在新軍中發展而埋下的一個種子。
自己的野心,絕不僅僅是楊度所猜測的、當一個試圖爭霸天下的軍閥那麽簡單……
不過這種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劉繼業是不會與任何人分享的。在政治上業已成熟的他所透露出的任何想法和行動,都僅僅是為了其最終目標而服務。他不會為了任何人、任何事情改變心中的目的,因為正是這種理念的堅持,才讓他咬牙撐住了種種困難,此刻已成為其心中無法拋下的寄托。
與梁啟超會晤後,劉繼業在日本的時間也進入了倒計時。
王光照與許崇智已經先行歸國,孤身一人待在東京的劉繼業也已經訂好了九月一日從橫濱出發前往上海的船票了。
在此期間,聯合了幾乎所有革命團體的中國同盟會於1905年8月23日在東京赤阪區由黑龍會會首頭山滿提供的民宅中成立,比曆史上晚了三天。會中確認孫文為總理,黃興、宋教仁等任庶務,製定了‘軍政府宣言’、‘中國同盟會總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初步確立了組織的方向和大綱。
劉繼業也受邀參與成立大會中,親眼目睹孫文的意氣風發、革命黨人的歡聲躍舞,依照其與黃興和宋教仁的約定,與無數熱血沸騰的青年一並在入會證明上按下了手印,成為數百名創始會員之一。
當然,由於各種原因,他並未獲得同盟會內的任何有價值的位置,僅僅隻是一名普通的會員而已。對此,劉繼業本人卻很滿意。畢竟他從未考慮過將革命的未來寄托在同盟會身上。
時間飛快流逝,除了同盟會一事值得大書特書外,劉繼業在日本的最後時間也就僅僅是每日在酒店房間裏閱讀海量的時政類書籍了。
期間他既沒有去嚐花酒、也沒有去任何風月場所,而是一心一意投身於未來的策劃中,其專心程度比之在學校學習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很快,時間便到了1905年9月1日,劉繼業預定航班啟航的日子。
出發時間訂在下午,劉繼業一大早起來收拾了行李後,穿戴上當初來日本時在上海購置的西裝,結賬退房便乘坐電車從東京來到了橫濱碼頭準備登船,在港口處卻是有些意外地見到了帶著幾名同盟會員,在百忙之中趕過來送行的黃興。
雖然劉繼業曾經告訴他的朋友自己的起行時間,但是他也知道這些人有多麽繁忙,本以為無人會來相送,卻沒想到黃興居然會親自趕過來,此舉卻是令劉繼業頗為感動。
“多謝克強相送,望你我分別在海內外共同為中國之複興而努力吧。”劉繼業的語氣中帶著真誠。
同盟會成立不久、身為庶務的黃興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有些嬰兒肥的臉也明顯消瘦不少,隻是精神卻還是那麽充沛。他豪爽一笑,一拳打在劉繼業肩膀上,力道之大居然將一貫身強體健的劉繼業推後了半步。不過黃興本就精通拳腳功夫,也就不為所怪了。
“你我相交甚厚,哪能不來送上一程!況且,文鹿你深入滿清腹地,在新軍中潛伏,可是比我們這些駐守東京的人要危險的多啊!還請萬分小心!”
“克強放心,你我必能等到神州匡複的一天!!”
雖然未來的道路不同,但是在排滿複漢這一第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前,黃興、和他的同盟會還是盟友。
汽笛聲下,劉繼業與黃興抱拳作別,出示船票後步入關卡,身影消失在黃興的視線中。
輪船緩緩開動、駛離橫濱港口。劉繼業將行李放置於自己的頭等艙後,走出艙門登上甲板,在船尾與不少乘客一樣,遙望東瀛之國的景物。
一輪太陽半藏在遠處的富士山下,夕陽下金黃色的光芒灑落不遠處的橫濱港,東方與西方相容的城市頗有些美感。想到自己自1902年冬天東渡日本以來,已在這片國度渡過了近三年的時間,不由得有些唏噓。
初入成城學校、結識蔣方震、加入青年會,從溫和派轉變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革命者、宣傳革命思想,結交蔡鍔等一批誌同道合的朋友。然後,成城學校畢業了前往秋天隊付,卻意外碰到那個如今已為自己妻子的少女、進入日軍隊伍中經曆了侮辱,折磨,生死困境,期間差點就死在太平山上,無論從*還是心靈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接下來,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學習到新的軍事知識、組建了青軍會……被鬆平家設計送上了日俄戰場……
想來,還真是一段經曆啊!
三年後的自己,與三年前的自己,簡直有了天壤之別!
大時代的浪潮,自己義無反顧投身其中……總有一天,將由自己來決定浪潮的走向!
“賣報、賣報!日比穀國民會示威、抗議樸茨茅斯議和!”
童音傳到劉繼業耳邊,他迴過頭來,卻發現甲板不遠處一個帶著鴨舌帽的日本小男孩正在大聲用日文兜售著報紙。
也不多想,劉繼業走了過去,接過小孩遞來的報紙,隨手賽給對方幾個銅板便走到甲板上的長凳上坐下,攤開報紙隨意閱讀起來。
報紙的封麵是一副群眾在街頭示威的照片,裏麵手持著‘拒絕議和’、‘拒絕賣國’、‘死戰到底’、‘堅決要求割地賠款’等字樣的群眾聚集在劉繼業曾經與青子一同遊覽過的日比穀公園裏。旁邊的文字則詳細介紹了事件的經過,已有近五萬人,言語間頗為同情這些‘愛國群眾’。
其實不就是因為日本在甲午戰爭時占到了便宜,所以這次日俄戰爭傷亡慘重、橫濱被毀,民眾和資本家都指望著好好敲詐俄國一筆來補償損失,卻沒想到俄國死硬著一分錢不賠,於是不滿的群眾便上街大鬧。他們卻沒想過以日本頻臨崩潰的財政狀況,空空如野的軍庫,你讓那些‘蝗軍’如何再打?俄國正是看到日本無力戰鬥下去,才會堅決拒絕賠款事項。這些客觀存在的困境,熱血上腦的民眾看不到,他們隻是知道自己死了那麽多人、征了那麽多稅,總該得到些什麽吧!
不去管日本人的死活,劉繼業翻開第二頁,一條消息頓時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個新聞所占篇幅遠不及首頁,區區幾行字,但是其中卻出現了劉繼業所熟悉的名字。
鬆平家家主,伯爵鬆平賴聰與其子鬆平賴壽一並悴死家中,死因不明,疑似他殺,東京警視廳派出專員調查。
讀到這裏,劉繼業不禁嘴角微微上翹,用無人能聽到的聲音低聲道:“好樣的,雷利……”
至此劉繼業的日本之旅告一段落。
第三卷終
劉繼業的文章很快就以匿名的方式在新民叢報上發表出來,引得一片熱議;由於言論既不討好立憲派、也不符合絕大部分革命黨的立場,因此無數差評以翻江倒海之勢湧向新民叢報,不少黑子和噴子更指責作者明為革命者實為野心家,與新民叢報對立的革命黨人所辦的民報更是花了不少篇幅來斥責文章的謬論。
梁啟超不愧是當世品格高尚的學者,雖然內心並不讚同自己報刊所發表文章的內容,卻也堅決不肯透露作者的名號。不然的話,劉繼業的住宅前或許已經擠滿了憤怒的人群、其本人也會被投擲無數臭雞蛋了。
若不是劉繼業對梁啟超的為人有所了解,也不會選擇把文章交給他去刊登了。
當然,交上去的文章隻是刪減版;真正的主義核心;建立一個完全公允、超脫全部階級的國家,並通過這個國家來對社會的利益進行合理分配,使得所有階級之間利益均等和諧,最終建立理想社會卻隻字未提。
這些隻會在自己整理出的名為《論國家》之小冊子裏出現。
社會矛盾需要解決,劉繼業受德國拉瑟爾的思想,和俾斯麥的施政方法影響,所設想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國家來進行利益再分配、使生產力得到增加。與極端要求以一個階級取代另一個階級的gc社會主義不同,國家主義並不試圖消滅某一階級,而是試圖通過國家手段、包括暴力和法律,促成強勢、剝削的階級將利益轉讓給弱勢、被剝削階級。
此種主義雖然較社會主義溫和,但依然會對財產權、土地權以及社會的其他領域做出大量的改革、必然不會討得國內保守士紳的歡心,也是劉繼業並不打算將之公布於眾免得遭到圍攻的原因。這種主義,隻能在有把握的誌同道合者之間傳播,目前人數僅限於張孝準、王光照和許崇智……不過劉繼業深信迴國後,能夠集中更多的人才。
目前最後整理出來的國家主義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借鑒社會主義闡述社會階層的存在、以及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之間的不平等造成的剝削現象。第二部分是解決這一矛盾、乃至一切矛盾的辦法;即建立公平、公正、保護全體階層利益的國家。第三部分則是針對中國當前的局勢,提出如何實現一個新中國的建設,如何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包括如何排滿複漢、如何實現工業化、如何使中國避免列強的瓜分、如何在擁有自保能力後,推進社會改革、最終實現國家主義。
這其中,劉繼業又設想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矛盾為********,即以排滿複漢為中心思想。第二階段、在完成民族革命後,主要矛盾為國家主義革命勢力與國內其他派係的鬥爭。第三階段、在建立起信奉國家主義的政府後,主要矛盾轉變為與對中國有野心的列強,尤其是日本和俄國帶來的外部威脅。第四階段、在消除外部威脅後,主要矛盾將成為社會中國家為保護弱勢群體而必然與強勢群體發生的矛盾。
在分階段地解決了四個主要矛盾後,第五階段、也是最困難的階段的主要矛盾將成為如何使國家能夠確保公平公正下去……對此,劉繼業還沒有明確答案,隻有一些籠統的思考,等待後續進一步的完善。而各個階段中,解決各個主要矛盾的方法,也有待進一步的梳理。
在沒有仔細地實地調查研究之前,純理論方麵劉繼業隻能做到這一點。
而為何要去梁啟超那裏,一方麵是為了刊載溫和、削減版的國家主義來多爭取一些同情者、另一方麵,則是為了將來迴國在新軍中發展而埋下的一個種子。
自己的野心,絕不僅僅是楊度所猜測的、當一個試圖爭霸天下的軍閥那麽簡單……
不過這種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劉繼業是不會與任何人分享的。在政治上業已成熟的他所透露出的任何想法和行動,都僅僅是為了其最終目標而服務。他不會為了任何人、任何事情改變心中的目的,因為正是這種理念的堅持,才讓他咬牙撐住了種種困難,此刻已成為其心中無法拋下的寄托。
與梁啟超會晤後,劉繼業在日本的時間也進入了倒計時。
王光照與許崇智已經先行歸國,孤身一人待在東京的劉繼業也已經訂好了九月一日從橫濱出發前往上海的船票了。
在此期間,聯合了幾乎所有革命團體的中國同盟會於1905年8月23日在東京赤阪區由黑龍會會首頭山滿提供的民宅中成立,比曆史上晚了三天。會中確認孫文為總理,黃興、宋教仁等任庶務,製定了‘軍政府宣言’、‘中國同盟會總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初步確立了組織的方向和大綱。
劉繼業也受邀參與成立大會中,親眼目睹孫文的意氣風發、革命黨人的歡聲躍舞,依照其與黃興和宋教仁的約定,與無數熱血沸騰的青年一並在入會證明上按下了手印,成為數百名創始會員之一。
當然,由於各種原因,他並未獲得同盟會內的任何有價值的位置,僅僅隻是一名普通的會員而已。對此,劉繼業本人卻很滿意。畢竟他從未考慮過將革命的未來寄托在同盟會身上。
時間飛快流逝,除了同盟會一事值得大書特書外,劉繼業在日本的最後時間也就僅僅是每日在酒店房間裏閱讀海量的時政類書籍了。
期間他既沒有去嚐花酒、也沒有去任何風月場所,而是一心一意投身於未來的策劃中,其專心程度比之在學校學習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很快,時間便到了1905年9月1日,劉繼業預定航班啟航的日子。
出發時間訂在下午,劉繼業一大早起來收拾了行李後,穿戴上當初來日本時在上海購置的西裝,結賬退房便乘坐電車從東京來到了橫濱碼頭準備登船,在港口處卻是有些意外地見到了帶著幾名同盟會員,在百忙之中趕過來送行的黃興。
雖然劉繼業曾經告訴他的朋友自己的起行時間,但是他也知道這些人有多麽繁忙,本以為無人會來相送,卻沒想到黃興居然會親自趕過來,此舉卻是令劉繼業頗為感動。
“多謝克強相送,望你我分別在海內外共同為中國之複興而努力吧。”劉繼業的語氣中帶著真誠。
同盟會成立不久、身為庶務的黃興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有些嬰兒肥的臉也明顯消瘦不少,隻是精神卻還是那麽充沛。他豪爽一笑,一拳打在劉繼業肩膀上,力道之大居然將一貫身強體健的劉繼業推後了半步。不過黃興本就精通拳腳功夫,也就不為所怪了。
“你我相交甚厚,哪能不來送上一程!況且,文鹿你深入滿清腹地,在新軍中潛伏,可是比我們這些駐守東京的人要危險的多啊!還請萬分小心!”
“克強放心,你我必能等到神州匡複的一天!!”
雖然未來的道路不同,但是在排滿複漢這一第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前,黃興、和他的同盟會還是盟友。
汽笛聲下,劉繼業與黃興抱拳作別,出示船票後步入關卡,身影消失在黃興的視線中。
輪船緩緩開動、駛離橫濱港口。劉繼業將行李放置於自己的頭等艙後,走出艙門登上甲板,在船尾與不少乘客一樣,遙望東瀛之國的景物。
一輪太陽半藏在遠處的富士山下,夕陽下金黃色的光芒灑落不遠處的橫濱港,東方與西方相容的城市頗有些美感。想到自己自1902年冬天東渡日本以來,已在這片國度渡過了近三年的時間,不由得有些唏噓。
初入成城學校、結識蔣方震、加入青年會,從溫和派轉變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革命者、宣傳革命思想,結交蔡鍔等一批誌同道合的朋友。然後,成城學校畢業了前往秋天隊付,卻意外碰到那個如今已為自己妻子的少女、進入日軍隊伍中經曆了侮辱,折磨,生死困境,期間差點就死在太平山上,無論從*還是心靈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接下來,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學習到新的軍事知識、組建了青軍會……被鬆平家設計送上了日俄戰場……
想來,還真是一段經曆啊!
三年後的自己,與三年前的自己,簡直有了天壤之別!
大時代的浪潮,自己義無反顧投身其中……總有一天,將由自己來決定浪潮的走向!
“賣報、賣報!日比穀國民會示威、抗議樸茨茅斯議和!”
童音傳到劉繼業耳邊,他迴過頭來,卻發現甲板不遠處一個帶著鴨舌帽的日本小男孩正在大聲用日文兜售著報紙。
也不多想,劉繼業走了過去,接過小孩遞來的報紙,隨手賽給對方幾個銅板便走到甲板上的長凳上坐下,攤開報紙隨意閱讀起來。
報紙的封麵是一副群眾在街頭示威的照片,裏麵手持著‘拒絕議和’、‘拒絕賣國’、‘死戰到底’、‘堅決要求割地賠款’等字樣的群眾聚集在劉繼業曾經與青子一同遊覽過的日比穀公園裏。旁邊的文字則詳細介紹了事件的經過,已有近五萬人,言語間頗為同情這些‘愛國群眾’。
其實不就是因為日本在甲午戰爭時占到了便宜,所以這次日俄戰爭傷亡慘重、橫濱被毀,民眾和資本家都指望著好好敲詐俄國一筆來補償損失,卻沒想到俄國死硬著一分錢不賠,於是不滿的群眾便上街大鬧。他們卻沒想過以日本頻臨崩潰的財政狀況,空空如野的軍庫,你讓那些‘蝗軍’如何再打?俄國正是看到日本無力戰鬥下去,才會堅決拒絕賠款事項。這些客觀存在的困境,熱血上腦的民眾看不到,他們隻是知道自己死了那麽多人、征了那麽多稅,總該得到些什麽吧!
不去管日本人的死活,劉繼業翻開第二頁,一條消息頓時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個新聞所占篇幅遠不及首頁,區區幾行字,但是其中卻出現了劉繼業所熟悉的名字。
鬆平家家主,伯爵鬆平賴聰與其子鬆平賴壽一並悴死家中,死因不明,疑似他殺,東京警視廳派出專員調查。
讀到這裏,劉繼業不禁嘴角微微上翹,用無人能聽到的聲音低聲道:“好樣的,雷利……”
至此劉繼業的日本之旅告一段落。
第三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