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天,朱家都在宴客,上門的客人絡繹不絕。
朱安旭忙於寒暄,但,他不用出門,陸霈陸霖倒是閑暇了下來,之前路上的相談甚歡,加上表親的關係,兩人和楚宜桐、朱月暖很快便成了知己。
陸霈少言,精於兵法,學識淵博;陸霖好動,功夫在陸霈之上,好研陣法。
而朱月暖夫妻倆,文有楚宜桐,武有朱月暖,很快的,四人談天說地、說文習武,甚至是排兵演陣,都聊了個通透。
隻可惜,相聚短暫。
上元節這一天,手下親信匆匆而來:“稟陸左衛陸右衛,京中來信,聖上急召。”
陸霈接了親信遞上的火漆信函匆匆離去。
陸霖也收斂了輕鬆笑意,看著麵前的棋盤,神情有些凝重。
“霖表哥,出什麽事了?”朱月暖和楚宜桐互相看了一眼,開口問道。
“無事,將軍初初迴京便趕著來了此地,想來聖上是想見將軍,才急了些吧。”陸霖笑了笑,重新放鬆下來,但眉宇間隱約的流露憂色。
朱月暖瞧了瞧他,左右掃了一眼,伸手將棋盤上的棋子隨意一抹,拚出了一個“康”字,輕聲問道:“霖表哥可知這個人?”
“……你說的是?”陸霖疑惑。
朱月暖沒說話,抹去了“康”字,又拚了一個“太”字。
“師?”陸霖一臉驚疑的打量著朱月暖和楚宜桐。
朱月暖點了點頭。隨意的將棋子再次清去。
“此人……視將軍如眼中釘。”陸霖說完,目光淩厲的打量朱月暖,“表妹。你怎會問這個人?”
“禹知有位同窗,據說是此人庶出的三孫子。”朱月暖笑了笑。
“關係好麽?”陸霖看向楚宜桐。
“之前並不怎麽樣,可最近,似乎很有交好之意。”朱月暖在一邊說道,“這位同窗,之前你們在雲客來時也見過的,就是那個一直當和事佬的公子。”
陸霖思索片刻。恍然:“有點兒印象。”隨即又道,“天家事。我們不好評說,但有一點,禹知若有心仕途,還是……”
說著。手便伸了過來,從朱月暖麵前的棋盒裏取了二黑二白,擱在棋盤上,左邊一黑子,右邊一白子,而中間卻是黑白並立,擱罷,並了兩根手指在那中間的黑白子上敲擊了兩下,笑道:“中庸為好。”
朱月暖挑了挑眉。有些不讚同的看著他。
“表妹不必疑惑。”陸霖卻搶在她麵前開口,略傾了傾身,語氣輕得像在飄的風。“康是太子太師,教導太子頗有賢名,但有些人有些物,總是金玉其外,聖上雖年邁,但。盛世之帝君,再老。天威猶在,你我皆天朝子民,愛國忠君護民是本份。”
朱月暖和楚宜桐的目光都在陸霖的指尖上。
說到太子太師,他的指落在了黑子上,說到聖上,他的指移到了白子上,而最後那一句愛國忠君護民卻是在白子與中間的黑白子上反複的敲了三下。
“出仕,為官……這是一門大學問呐。”陸霖見他們看得認真,忽的把那四子重新扔進了棋盒裏,雲淡風清的笑,“還不如我等馳騁沙場來得痛快。”
“霖表哥少年英豪,令人羨慕。”楚宜桐輕笑,“然,盛世施仁政,亂世用重典,將士守疆土,百姓亦離不開文官仁治,各有千秋罷了。”
“禹知好抱負,佩服。”陸霖也不與楚宜桐爭辯,抱拳笑道。
“好啦,話題扯遠了,正樓正樓。”朱月暖揮了揮手,嚷嚷道。
“正樓?”陸霖和楚宜桐同時驚訝的看向她。
“就是拉迴正題的意思,我小舅也不知道哪學的,常說的,我便記下了。”朱月暖解釋了兩句,手下意識的捏了二黑二白的棋子擺弄著。
“將軍有令,明日起程迴京,今晚要大宴賓客。”陸霈迴來了,帶著朱安旭的意思,口中依然將軍長將軍短。
“這麽快就走?”朱月暖頓時流露不舍。
“聖上有命,不得不趕,明日起程,日夜不停,趕到京中怕也得十日有餘了。”陸霖歎氣,伸手拍著楚宜桐的肩,“將軍府邸便在皇宮外的護城河畔,進京後記得來尋我們。”
“一定。”楚宜桐欣然點頭。
朱安旭要迴京,這個剛剛團聚便要分開的元宵節便顯得格外的隆重和熱鬧。
大宴賓客,鄉下地方又沒有酒樓飯館,一應紅白喜宴都是各家合力互相幫忙籌備,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
楊慕萍作為長房長孫媳,自然當仁不讓的挑起了籌辦的主擔子。
“暖囡,來。”尋到偏院,她衝著朱月暖招了招手,邊說邊靠近,“今晚起碼要擺上百來桌的流水宴,你來給娘當幫手。”
“啊?我?”朱月暖頓時愣住,指著自己的鼻子疑惑的問。
“你如今也出嫁了,為人媳婦兒,以後這家裏有個什麽宴席,你總不能什麽都不會吧?”楊慕萍到了她麵前,一手點向了朱月暖的額,笑道,“快來,隻半天的功夫要置辦這麽大的場麵,太倉促了。”
“喔~~”朱月暖縮了縮脖子,瞧了楚宜桐一眼,笑著點頭,“好吧,需要我做什麽?”
“你會騎馬,帶著人一起去鎮上,把鎮上最好的廚子請過來,記得讓大廚列個菜單子,把食材帶迴來。”楊慕萍攬著朱月暖邊往外走,邊細細叮囑。
“好。”朱月暖點頭。
楊慕萍交給她一遝銀票,又交給她兩張列好的單子:“這一張上麵都是家裏各家現在送來的食材。你到時候和大廚看,以免買得重了,另一張是要添置的東西。你一並捎迴來。”
朱月暖一一記下。
挑了陸霖的馬和她雇來的那輛馬車,由朱安旭的馬夫趕著,又帶了兩個相幫的嬸子一起,出發去淳荊鎮。
淳荊鎮離朱家村並不遠,四裏的路,走的也是官道,很快就到了。
朱月暖直接挑了最好的酒樓。尋了掌櫃的。
輔國大將軍是淳荊鎮人氏的消息,早已傳得沸沸揚揚。掌櫃的一聽朱家村,二話不說,往門外掛出:“應大將軍之邀整宴,歇業半日”的牌子。幾乎將酒樓人力傾巢而出。
朱月暖盯著那牌子啞然失笑,倒也沒說什麽,和掌櫃的溝湧好了菜單子,付了訂金,便先帶著自己幾人一起去采辦楊慕萍單子的東西。
酒樓的人動作很快,朱月暖迴到朱家村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朱家祠堂前的空地上布置起了灶台、開始準備了。
客人一撥一撥,幫手也一撥一撥。
一場倉促的宴席倒是有模有樣的撐了起來。
東西全都倒位,朱月暖也歇了下來。找到楚宜桐和陸霈、陸霖那一桌,坐在了楚宜桐身邊
鄉下辦宴席,又是這樣全村到場的席麵。從來不分男席女席,往往一家老少一起占去幾桌都是可能的。
朱月暖落座的這一桌,倒是沒那麽誇張,除了楚宜桐三人,還有兩個堂弟、一個表妹,另三個不認識的少年。時不時的和兩個堂弟擠眉弄眼一番,然後又偷偷的瞄向朱月暖。而她的表妹,正在楚宜桐、陸霈、陸霖之間流轉著目光。
“累麽?”楚宜桐看了看朱月暖,幫著布了碗筷,邊輕聲問。
“不累。”朱月暖搖頭,“也不是什麽多大力的事兒,隻是繁瑣了些。”
“表妹,八月你與禹知一起入京唄,到時候帶你們去狩獵。”陸霖邀請道。
“我怕是去不了。”朱月暖笑著說道,“父母在,不遠遊,禹知要入京應試,我自然是要留在家中照顧公爹和婆婆的。”
“話也不能這樣說。”陸霖看著她連連搖頭,“要是禹知及第,留京或是外派為官,你不去?你們才成親不過幾個月吧?”
朱月暖臉上微紅,隻是笑了笑,瞧了楚宜桐一眼。
“若到那時,自然是要接暖暖和爹娘同去的。”楚宜桐很自然的看向朱月暖,“再不濟,還有二弟。”
“既如此,不如一起入京唄。”陸霖立即說道。
“還是不了。”朱月暖依然搖頭,“家裏瑣事繁多,我不放心。”
陸霖聞言,有些遺憾,卻也隻能作罷,又與楚宜桐聊起了別的話題。
朱月暖淺淺的笑著,沒提什麽事。
誰知,宴席散後,朱月暖幫著楊慕萍清算了賬目,迴房時路過朱老太公的房前,被朱安旭叫住。
“舅公。”朱月暖走了進去。
朱安旭扶著朱老太公躺下,床邊上,還擺著一盆水,水色渾濁,竟是朱安旭在親自給老父親洗腳。
一邊另擺著一張榻,鋪著被褥。
“坐。”朱安旭幫著拉好被子,用另一盆幹淨的水冼淨了手,邊擦邊走了過來,看著朱月暖,“聽霖兒說,你在打聽康太師?”
“是。”朱月暖全是沒顯出什麽驚訝,坦然點頭。
“為何?說來聽聽。”朱安旭坐定,也沒見什麽特別表情,和善的問。
朱月暖點頭,將楚家遇到的事,她知道的事,全都一五一十說了個詳細。
等她說完,朱安旭還在沉默,朱月暖也不說話,靜靜的等著。
“此事,你們便當不知情,靜觀其變。”朱安旭聽完,神情不見波瀾,反倒輕輕一笑,叮囑道。(未完待續)
ps:遠隔兩岸,近半個世紀的離散……
還記得那時才上小學三年紀,還不到多愁善感的年紀,舅公歸來,一家人淩晨出發接站的激動情景……
也記得愛講古的老太公九十六歲的年紀,在夢中含笑而逝時,離鄉的遊子趕迴時痛慟情景……
至今銘記……
朱安旭忙於寒暄,但,他不用出門,陸霈陸霖倒是閑暇了下來,之前路上的相談甚歡,加上表親的關係,兩人和楚宜桐、朱月暖很快便成了知己。
陸霈少言,精於兵法,學識淵博;陸霖好動,功夫在陸霈之上,好研陣法。
而朱月暖夫妻倆,文有楚宜桐,武有朱月暖,很快的,四人談天說地、說文習武,甚至是排兵演陣,都聊了個通透。
隻可惜,相聚短暫。
上元節這一天,手下親信匆匆而來:“稟陸左衛陸右衛,京中來信,聖上急召。”
陸霈接了親信遞上的火漆信函匆匆離去。
陸霖也收斂了輕鬆笑意,看著麵前的棋盤,神情有些凝重。
“霖表哥,出什麽事了?”朱月暖和楚宜桐互相看了一眼,開口問道。
“無事,將軍初初迴京便趕著來了此地,想來聖上是想見將軍,才急了些吧。”陸霖笑了笑,重新放鬆下來,但眉宇間隱約的流露憂色。
朱月暖瞧了瞧他,左右掃了一眼,伸手將棋盤上的棋子隨意一抹,拚出了一個“康”字,輕聲問道:“霖表哥可知這個人?”
“……你說的是?”陸霖疑惑。
朱月暖沒說話,抹去了“康”字,又拚了一個“太”字。
“師?”陸霖一臉驚疑的打量著朱月暖和楚宜桐。
朱月暖點了點頭。隨意的將棋子再次清去。
“此人……視將軍如眼中釘。”陸霖說完,目光淩厲的打量朱月暖,“表妹。你怎會問這個人?”
“禹知有位同窗,據說是此人庶出的三孫子。”朱月暖笑了笑。
“關係好麽?”陸霖看向楚宜桐。
“之前並不怎麽樣,可最近,似乎很有交好之意。”朱月暖在一邊說道,“這位同窗,之前你們在雲客來時也見過的,就是那個一直當和事佬的公子。”
陸霖思索片刻。恍然:“有點兒印象。”隨即又道,“天家事。我們不好評說,但有一點,禹知若有心仕途,還是……”
說著。手便伸了過來,從朱月暖麵前的棋盒裏取了二黑二白,擱在棋盤上,左邊一黑子,右邊一白子,而中間卻是黑白並立,擱罷,並了兩根手指在那中間的黑白子上敲擊了兩下,笑道:“中庸為好。”
朱月暖挑了挑眉。有些不讚同的看著他。
“表妹不必疑惑。”陸霖卻搶在她麵前開口,略傾了傾身,語氣輕得像在飄的風。“康是太子太師,教導太子頗有賢名,但有些人有些物,總是金玉其外,聖上雖年邁,但。盛世之帝君,再老。天威猶在,你我皆天朝子民,愛國忠君護民是本份。”
朱月暖和楚宜桐的目光都在陸霖的指尖上。
說到太子太師,他的指落在了黑子上,說到聖上,他的指移到了白子上,而最後那一句愛國忠君護民卻是在白子與中間的黑白子上反複的敲了三下。
“出仕,為官……這是一門大學問呐。”陸霖見他們看得認真,忽的把那四子重新扔進了棋盒裏,雲淡風清的笑,“還不如我等馳騁沙場來得痛快。”
“霖表哥少年英豪,令人羨慕。”楚宜桐輕笑,“然,盛世施仁政,亂世用重典,將士守疆土,百姓亦離不開文官仁治,各有千秋罷了。”
“禹知好抱負,佩服。”陸霖也不與楚宜桐爭辯,抱拳笑道。
“好啦,話題扯遠了,正樓正樓。”朱月暖揮了揮手,嚷嚷道。
“正樓?”陸霖和楚宜桐同時驚訝的看向她。
“就是拉迴正題的意思,我小舅也不知道哪學的,常說的,我便記下了。”朱月暖解釋了兩句,手下意識的捏了二黑二白的棋子擺弄著。
“將軍有令,明日起程迴京,今晚要大宴賓客。”陸霈迴來了,帶著朱安旭的意思,口中依然將軍長將軍短。
“這麽快就走?”朱月暖頓時流露不舍。
“聖上有命,不得不趕,明日起程,日夜不停,趕到京中怕也得十日有餘了。”陸霖歎氣,伸手拍著楚宜桐的肩,“將軍府邸便在皇宮外的護城河畔,進京後記得來尋我們。”
“一定。”楚宜桐欣然點頭。
朱安旭要迴京,這個剛剛團聚便要分開的元宵節便顯得格外的隆重和熱鬧。
大宴賓客,鄉下地方又沒有酒樓飯館,一應紅白喜宴都是各家合力互相幫忙籌備,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
楊慕萍作為長房長孫媳,自然當仁不讓的挑起了籌辦的主擔子。
“暖囡,來。”尋到偏院,她衝著朱月暖招了招手,邊說邊靠近,“今晚起碼要擺上百來桌的流水宴,你來給娘當幫手。”
“啊?我?”朱月暖頓時愣住,指著自己的鼻子疑惑的問。
“你如今也出嫁了,為人媳婦兒,以後這家裏有個什麽宴席,你總不能什麽都不會吧?”楊慕萍到了她麵前,一手點向了朱月暖的額,笑道,“快來,隻半天的功夫要置辦這麽大的場麵,太倉促了。”
“喔~~”朱月暖縮了縮脖子,瞧了楚宜桐一眼,笑著點頭,“好吧,需要我做什麽?”
“你會騎馬,帶著人一起去鎮上,把鎮上最好的廚子請過來,記得讓大廚列個菜單子,把食材帶迴來。”楊慕萍攬著朱月暖邊往外走,邊細細叮囑。
“好。”朱月暖點頭。
楊慕萍交給她一遝銀票,又交給她兩張列好的單子:“這一張上麵都是家裏各家現在送來的食材。你到時候和大廚看,以免買得重了,另一張是要添置的東西。你一並捎迴來。”
朱月暖一一記下。
挑了陸霖的馬和她雇來的那輛馬車,由朱安旭的馬夫趕著,又帶了兩個相幫的嬸子一起,出發去淳荊鎮。
淳荊鎮離朱家村並不遠,四裏的路,走的也是官道,很快就到了。
朱月暖直接挑了最好的酒樓。尋了掌櫃的。
輔國大將軍是淳荊鎮人氏的消息,早已傳得沸沸揚揚。掌櫃的一聽朱家村,二話不說,往門外掛出:“應大將軍之邀整宴,歇業半日”的牌子。幾乎將酒樓人力傾巢而出。
朱月暖盯著那牌子啞然失笑,倒也沒說什麽,和掌櫃的溝湧好了菜單子,付了訂金,便先帶著自己幾人一起去采辦楊慕萍單子的東西。
酒樓的人動作很快,朱月暖迴到朱家村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朱家祠堂前的空地上布置起了灶台、開始準備了。
客人一撥一撥,幫手也一撥一撥。
一場倉促的宴席倒是有模有樣的撐了起來。
東西全都倒位,朱月暖也歇了下來。找到楚宜桐和陸霈、陸霖那一桌,坐在了楚宜桐身邊
鄉下辦宴席,又是這樣全村到場的席麵。從來不分男席女席,往往一家老少一起占去幾桌都是可能的。
朱月暖落座的這一桌,倒是沒那麽誇張,除了楚宜桐三人,還有兩個堂弟、一個表妹,另三個不認識的少年。時不時的和兩個堂弟擠眉弄眼一番,然後又偷偷的瞄向朱月暖。而她的表妹,正在楚宜桐、陸霈、陸霖之間流轉著目光。
“累麽?”楚宜桐看了看朱月暖,幫著布了碗筷,邊輕聲問。
“不累。”朱月暖搖頭,“也不是什麽多大力的事兒,隻是繁瑣了些。”
“表妹,八月你與禹知一起入京唄,到時候帶你們去狩獵。”陸霖邀請道。
“我怕是去不了。”朱月暖笑著說道,“父母在,不遠遊,禹知要入京應試,我自然是要留在家中照顧公爹和婆婆的。”
“話也不能這樣說。”陸霖看著她連連搖頭,“要是禹知及第,留京或是外派為官,你不去?你們才成親不過幾個月吧?”
朱月暖臉上微紅,隻是笑了笑,瞧了楚宜桐一眼。
“若到那時,自然是要接暖暖和爹娘同去的。”楚宜桐很自然的看向朱月暖,“再不濟,還有二弟。”
“既如此,不如一起入京唄。”陸霖立即說道。
“還是不了。”朱月暖依然搖頭,“家裏瑣事繁多,我不放心。”
陸霖聞言,有些遺憾,卻也隻能作罷,又與楚宜桐聊起了別的話題。
朱月暖淺淺的笑著,沒提什麽事。
誰知,宴席散後,朱月暖幫著楊慕萍清算了賬目,迴房時路過朱老太公的房前,被朱安旭叫住。
“舅公。”朱月暖走了進去。
朱安旭扶著朱老太公躺下,床邊上,還擺著一盆水,水色渾濁,竟是朱安旭在親自給老父親洗腳。
一邊另擺著一張榻,鋪著被褥。
“坐。”朱安旭幫著拉好被子,用另一盆幹淨的水冼淨了手,邊擦邊走了過來,看著朱月暖,“聽霖兒說,你在打聽康太師?”
“是。”朱月暖全是沒顯出什麽驚訝,坦然點頭。
“為何?說來聽聽。”朱安旭坐定,也沒見什麽特別表情,和善的問。
朱月暖點頭,將楚家遇到的事,她知道的事,全都一五一十說了個詳細。
等她說完,朱安旭還在沉默,朱月暖也不說話,靜靜的等著。
“此事,你們便當不知情,靜觀其變。”朱安旭聽完,神情不見波瀾,反倒輕輕一笑,叮囑道。(未完待續)
ps:遠隔兩岸,近半個世紀的離散……
還記得那時才上小學三年紀,還不到多愁善感的年紀,舅公歸來,一家人淩晨出發接站的激動情景……
也記得愛講古的老太公九十六歲的年紀,在夢中含笑而逝時,離鄉的遊子趕迴時痛慟情景……
至今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