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將話說到這份上,李賢竟然仍是不氣不惱,並且他還能保持著他那招牌式的迷人笑容。
隻當他吐出來的那冰冷字眼時,才讓旁人迴到現實,並且了然這位敢於隻身來到議事殿的疑似太子,絕非善類。
李賢說:“李德,本太子尊重你喊你一聲皇兄罷了!想不到你竟如此不識抬舉不說,竟還要將我這位失散十六年的血親趕出宮去,虧你還滿口的仁義道德,你的良心是被狗啃了嗎?既然你把話已說到這份上,本太子便不和你再廢費口舌,本太子命令你立刻給我滾下龍榻,那裏不是你有資格呆的地方……”
李德聽罷,麵色先是微微一怔,繼而卻又大笑起來,“一個不從何而來的狂妄之徒,竟然敢對本殿下大唿小叫,那就別怪本殿下不客氣了!來人了,拿下……”
然而,李德的話音未落,便被李賢揮手截下,“大皇子這麽急著拿人,怕是心虛所致吧!”
說到此,李賢突然轉身麵向殿前的文武百官,高聲說道:“相信在殿中所有的老大臣們都應該見過先皇的玉印!李德既然有那個氣魄坐上先皇的龍榻,還妄圖登基繼位,那麽就先請我們這位邪皇候選人出示一下先皇的玉印,方可稱謂為我們崇朝的至高無上的君主,如此,我李賢方能心服口服,便不再與他爭執半分,更加不會再自稱太子,從此隱退不再過問世事!倘若拿不出玉印,那就另當別論了,就算諸位同意,本太子也是絕不同意的!”
李賢的一席話,頓時讓議事殿沸騰起來。玉印是崇朝曆代皇帝的身份象征,但自從先帝邪皇駕崩後,那玉印也隨之消失,十六年來從未出現過。
為此,大皇子也多方派人尋找過,他甚至懷疑玉印已經落入天朝皇帝手中,但從這十六年天朝皇帝對他們崇朝人的態度分析,又不像是掌握的玉印的表現。
倘若天朝皇帝當真掌握的玉印,又豈能容他們崇朝上下元老至今,早就一怒之下將帝都的臣民滅了一幹二淨才是。
那麽,那玉印究竟被何人所藏呢?如今這個來路不明的太子突然提到玉印,莫非他便是那個掌握玉印之人?
一時間,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將期望的光芒投向李賢,卻直接忽略了高坐在龍榻之上,如坐針氈的大皇子李德。
李德擔心會在氣勢上會輸給李賢,便高聲說道:“本殿下多年來確實一直在尋找玉印的下落,而且就在前不久已經有了玉印的下落……”
一聽玉印有了下落,百官的目光又齊齊看向龍榻的李德。
便見李德得意地說道:“本殿下今日不僅要當眾宣布一件事,更要將失傳已久的玉印在文武百官麵前展示一番!”說完,他一揮手,便立即見到貼身太監布公公捧著一個蓋著明黃錦緞的紫木盆來到了大殿內。
在揭開綿緞之間,李德刻意頓了頓,朝李賢瞥去,一個字一個字咬出,“區區一個玉印,就想讓本皇子下台,果然是平庸之輩!今日本皇子就讓你心服口服,死了那條不軌之心!”
李賢大度地揮了揮手,“皇兄請便!”
文武百姓十分敬佩李賢死到臨頭依然能夠淡然處之的氣度之餘,更加期待李德能揭開那塊錦綢,展示那失傳多年的玉印。
錦綢被緩緩掀開後,一枚成年男子拳頭大小的,通體透明的玉印呈現在眾人眼底,它與天朝的傳國玉璽不同,通透之餘身體還能發出微光。
文武百官們看在眼底,每個人卻都是同樣的驚奇表情。
相傳玉印隻在每次新帝登基才得以展示一次,平時並不是誰想見就能見得著的。如今失傳已久的玉印重見天日,所有的人都能一睹它的風采之餘,也長籲了一口氣。
國不可能一日無君,而君不可一日無印,如今君與印同在了,搖擺不穩的崇朝也終將要揚眉吐氣了。
忽然就聽布公公高高舉起玉印高唿,“見玉印,如見先皇,爾等還不跪拜行禮……”
“慢著!”一時默不作聲靜觀其變的李賢在文武百姓正欲行拜之時,突然高聲阻止道。隨後李賢勾起一抹冷笑,繼續說道:“難怪我們崇朝數百年不敵天朝,原因竟是我朝之文武百官如此愚不可及!”
李賢的話,頓時激起數層浪,惹文武百姓紛紛指責李賢的出言不遜。
卻聽李賢又說:“玉印即是失蹤了十六年,又豈能如何輕易找到?即便是運氣好被人找到,好歹也要驗一驗它的真假再拜不遲,各位大人說呢?”
如此一說,剛剛還憤然不平的百官們表情明顯緩和,心知李賢雖是言語傷人卻也說得不無道理,失蹤了十六年的玉印突然現世,怎麽也得驗一驗才是。
正在文武百官質疑玉印之時,坐在龍榻上的李德再次忍不住開了口,“本殿為先皇的長子,難道還分不清玉印的真假嗎?這個來路不明之人,分明就在擾亂視聽!”
這時一位最有發言權的人——蘇公公終於在一片混亂聲中開了口,“各位大人,大皇子殿下,太子殿下且聽奴才說一句公道話!當年奴才是先皇身邊的總管太監,曾見過那玉印幾次,並且還有幸聽先皇說起玉印的妙處,與其大家在此爭執不休,倒不如我們大家當場做一個驗證!要想知道大皇子殿下所持的玉印是非真假,一驗便知!”
蘇公公的一番話,讓文武百官都點頭讚許,唯有龍榻之上的李德黑下臉來,“蘇仁敏,朝綱之上豈有你這個閹臣說話的份!”
李賢聽罷,一臉笑意地迴頭,充滿挑釁地說道:“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麵對如此眾多質疑,我若是皇兄你,便巴不得拿出來一驗,方能堵住這悠悠之口!你如此排斥驗證,莫非你根本就沒有找到玉印,你手上所持的分明是以假亂真的贗品!”
“胡說!驗就驗!驗完之後看本殿下如何收拾你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李德的鬥誌被李賢成功挑起,他一邊說一邊接過布公公手裏的紫木盆走下了龍榻。
“很好!”似乎就等李德這一番話般,李賢眸底的笑意更深。
隻當他吐出來的那冰冷字眼時,才讓旁人迴到現實,並且了然這位敢於隻身來到議事殿的疑似太子,絕非善類。
李賢說:“李德,本太子尊重你喊你一聲皇兄罷了!想不到你竟如此不識抬舉不說,竟還要將我這位失散十六年的血親趕出宮去,虧你還滿口的仁義道德,你的良心是被狗啃了嗎?既然你把話已說到這份上,本太子便不和你再廢費口舌,本太子命令你立刻給我滾下龍榻,那裏不是你有資格呆的地方……”
李德聽罷,麵色先是微微一怔,繼而卻又大笑起來,“一個不從何而來的狂妄之徒,竟然敢對本殿下大唿小叫,那就別怪本殿下不客氣了!來人了,拿下……”
然而,李德的話音未落,便被李賢揮手截下,“大皇子這麽急著拿人,怕是心虛所致吧!”
說到此,李賢突然轉身麵向殿前的文武百官,高聲說道:“相信在殿中所有的老大臣們都應該見過先皇的玉印!李德既然有那個氣魄坐上先皇的龍榻,還妄圖登基繼位,那麽就先請我們這位邪皇候選人出示一下先皇的玉印,方可稱謂為我們崇朝的至高無上的君主,如此,我李賢方能心服口服,便不再與他爭執半分,更加不會再自稱太子,從此隱退不再過問世事!倘若拿不出玉印,那就另當別論了,就算諸位同意,本太子也是絕不同意的!”
李賢的一席話,頓時讓議事殿沸騰起來。玉印是崇朝曆代皇帝的身份象征,但自從先帝邪皇駕崩後,那玉印也隨之消失,十六年來從未出現過。
為此,大皇子也多方派人尋找過,他甚至懷疑玉印已經落入天朝皇帝手中,但從這十六年天朝皇帝對他們崇朝人的態度分析,又不像是掌握的玉印的表現。
倘若天朝皇帝當真掌握的玉印,又豈能容他們崇朝上下元老至今,早就一怒之下將帝都的臣民滅了一幹二淨才是。
那麽,那玉印究竟被何人所藏呢?如今這個來路不明的太子突然提到玉印,莫非他便是那個掌握玉印之人?
一時間,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將期望的光芒投向李賢,卻直接忽略了高坐在龍榻之上,如坐針氈的大皇子李德。
李德擔心會在氣勢上會輸給李賢,便高聲說道:“本殿下多年來確實一直在尋找玉印的下落,而且就在前不久已經有了玉印的下落……”
一聽玉印有了下落,百官的目光又齊齊看向龍榻的李德。
便見李德得意地說道:“本殿下今日不僅要當眾宣布一件事,更要將失傳已久的玉印在文武百官麵前展示一番!”說完,他一揮手,便立即見到貼身太監布公公捧著一個蓋著明黃錦緞的紫木盆來到了大殿內。
在揭開綿緞之間,李德刻意頓了頓,朝李賢瞥去,一個字一個字咬出,“區區一個玉印,就想讓本皇子下台,果然是平庸之輩!今日本皇子就讓你心服口服,死了那條不軌之心!”
李賢大度地揮了揮手,“皇兄請便!”
文武百姓十分敬佩李賢死到臨頭依然能夠淡然處之的氣度之餘,更加期待李德能揭開那塊錦綢,展示那失傳多年的玉印。
錦綢被緩緩掀開後,一枚成年男子拳頭大小的,通體透明的玉印呈現在眾人眼底,它與天朝的傳國玉璽不同,通透之餘身體還能發出微光。
文武百官們看在眼底,每個人卻都是同樣的驚奇表情。
相傳玉印隻在每次新帝登基才得以展示一次,平時並不是誰想見就能見得著的。如今失傳已久的玉印重見天日,所有的人都能一睹它的風采之餘,也長籲了一口氣。
國不可能一日無君,而君不可一日無印,如今君與印同在了,搖擺不穩的崇朝也終將要揚眉吐氣了。
忽然就聽布公公高高舉起玉印高唿,“見玉印,如見先皇,爾等還不跪拜行禮……”
“慢著!”一時默不作聲靜觀其變的李賢在文武百姓正欲行拜之時,突然高聲阻止道。隨後李賢勾起一抹冷笑,繼續說道:“難怪我們崇朝數百年不敵天朝,原因竟是我朝之文武百官如此愚不可及!”
李賢的話,頓時激起數層浪,惹文武百姓紛紛指責李賢的出言不遜。
卻聽李賢又說:“玉印即是失蹤了十六年,又豈能如何輕易找到?即便是運氣好被人找到,好歹也要驗一驗它的真假再拜不遲,各位大人說呢?”
如此一說,剛剛還憤然不平的百官們表情明顯緩和,心知李賢雖是言語傷人卻也說得不無道理,失蹤了十六年的玉印突然現世,怎麽也得驗一驗才是。
正在文武百官質疑玉印之時,坐在龍榻上的李德再次忍不住開了口,“本殿為先皇的長子,難道還分不清玉印的真假嗎?這個來路不明之人,分明就在擾亂視聽!”
這時一位最有發言權的人——蘇公公終於在一片混亂聲中開了口,“各位大人,大皇子殿下,太子殿下且聽奴才說一句公道話!當年奴才是先皇身邊的總管太監,曾見過那玉印幾次,並且還有幸聽先皇說起玉印的妙處,與其大家在此爭執不休,倒不如我們大家當場做一個驗證!要想知道大皇子殿下所持的玉印是非真假,一驗便知!”
蘇公公的一番話,讓文武百官都點頭讚許,唯有龍榻之上的李德黑下臉來,“蘇仁敏,朝綱之上豈有你這個閹臣說話的份!”
李賢聽罷,一臉笑意地迴頭,充滿挑釁地說道:“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麵對如此眾多質疑,我若是皇兄你,便巴不得拿出來一驗,方能堵住這悠悠之口!你如此排斥驗證,莫非你根本就沒有找到玉印,你手上所持的分明是以假亂真的贗品!”
“胡說!驗就驗!驗完之後看本殿下如何收拾你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李德的鬥誌被李賢成功挑起,他一邊說一邊接過布公公手裏的紫木盆走下了龍榻。
“很好!”似乎就等李德這一番話般,李賢眸底的笑意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