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頓了頓,道:“我對皇戚一向優渥寬仁,但近來成國公兩兄弟的確過於放肆了,關他幾天,挫挫他的銳氣也好”。</p>
李漁愣怔,堂目結舌地聽著老子這一番話,他也實在沒有想到這一切自己老子早就知道了,而那王錚更是生薑老辣。</p>
“原來父皇父皇早有懲戒他的意思,我說呢,王錚的膽子怎麽變得這麽大,原來是出自父皇的授意,隻是隻是父皇怎麽連王學士也一起抓了起來?”</p>
而此時,顧子傑在後邊聽得也暗暗吃驚,自已實在是小瞧了王錚,更小瞧了這個有些癡肥的胖皇帝,現在看來,還不知道是誰被誰當槍使呢。</p>
皇帝老子拍了拍他的手,微笑道:“傻孩子,若不如此,你的母後不是更不肯罷休了麽?國事好辦,若是你母後不依不饒,朕也有些頭痛呢”。</p>
他說著又淡淡一笑,說道:“不過皇兒一向貪玩,從不關心國事。崔公公那幾個人又隻會一味地討你歡心,弄些雜耍藝人在東宮中胡鬧,朕也不是不知道,這迴你突然關心起民間疾苦來,煞費苦心地搞了個什麽路人遺諫,可是那個顧侍讀出的主意?”</p>
長平公主也正貼著屏風偷聽父皇和太子說話,聽了這話不由心中一動,側首向顧子傑望來。她這一動滿頭珠釵滑動屏風,吱地發出一聲響,室中隻有皇帝父子說話,靜得出奇,一聽這聲音皇帝立即厲聲道:“誰?敢偷聽朕和太子說話?給朕出來!”</p>
顧子傑向兩位公主望去,隻見長平公主小臉通紅地望著他,長享公主烏溜溜的眼珠兒一轉,伸出一根纖纖素指,點了點顧子傑,又指了指外麵。顧子傑苦著臉指指自已的鼻子,小公主十分優雅地點了點頭,笑得甚是愜意。</p>
顧子傑無奈地向長平公主看去,隻見她一臉的歉然,可是目中也有哀求之色,他不由得苦笑一下,心道:“這兩位小公主也真是的,偷聽你老爹談話,也算不得什麽大事,說去了頂多被訓斥兩句,何苦要我頂缸?”</p>
他卻不知皇帝隻對太子十分寬榮,對公主的管束還是很嚴厲的,在一個怕父親的孩子眼中,父親的訓斥當然已是極重的懲罰。顧子傑無奈,隻好硬著頭皮走了出去,頭也不敢抬,急急走上兩步,噗地跪倒在地說道:“臣顧子傑見過皇上,皇上駕到,微臣躲避不及,隻好匆匆避到屏風後,不想驚了聖駕,皇上恕罪!”</p>
天啟皇帝又驚又怒地站起身來,手指顧子傑,氣得一時半晌說不出話來。</p>
其實他對顧子傑很是欣賞。前幾日顧子傑對於軍事上的見解,皇帝事後和王錚等幾位大學士提及,王錚雖覺其中尚有許多細節還待推敲商榷,但是對他的見解也持肯定意見,認為的確獨立特行、頗具卓見,是以也不吝讚美。</p>
顧子傑侍讀太子,不講四書五經,隻講山川河流、風情人俗,甚至異域他國的事情,他這個當老子的自有耳目通報,也早已事先知曉了。不過皇帝自已頗好音樂和繪畫,臣子們常常為此再三進言,擔心皇帝耽於此道,誤了政務。皇帝每次聽了都隻是一笑置之,認為是酸儒之見,所以他對於太子博聞雜學也不以為然。</p>
在他想來顧子傑是荊州一介最年輕的舉人,而且又是從玄洲蕞城逃出來的,如此可見,不管是學識,還是能力,自然是不差的,而今他不講聖人之言,卻從旁門左道入手,想來也是知道太子的脾性,所以才棄了‘讀萬卷書’而用‘行萬裏路’的法子教授太子,也算是頗費苦心了,因此對他極為讚賞。</p>
但是今兒他在這裏教授太子為君之道,頗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伎倆,如今竟被顧子傑躲在暗處聽了去,饒是皇帝一向待人寬厚,也不覺惱羞成怒。</p>
他冷冷地看了顧子傑一眼,忍著氣道:“顧侍讀,你隻是驚了聖駕麽?”</p>
顧子傑心裏一跳,也不敢抬頭,吃吃地道:“皇上,臣臣不明陛下的意思”。</p>
皇帝一拍書案,一字字道:“顧子傑,昨日太子可曾出宮,去過甚麽地方?今日王大學士彈劾張國公的折子,可是出自你的授意?”</p>
顧子傑心中一寒:“這事兒做的何等隱秘,皇上怎麽知道了?難道崔公公他們之中有皇上的耳目?不,不會的,如果是崔公公等人通風報訊,皇上早阻止太子私自出宮了,不會事後才知道,那麽是誰走漏風聲的?千牛衛?他們不會拆自已的台,還能是誰?”</p>
他跪在下邊胡亂想著,皇帝恚怒地道:“你膽大包大,慫恿太子出宮、擅入煙花之地,毆打國公府家人,這也罷了,身為臣子,彈劾他人時卻不能光明正大、直奏於君上,卻暗施詭計,馭使大臣、利用君上,實是其心可誅!”</p>
皇上越說越怒,在書案上重重一拍,顧子傑不由得一哆嗦,為帝王者最忌的便是臣壓主上、最恨的便是在君王麵前玩弄權謀,雖說皇帝以為是自已見權臣侵占民利,故而為民請命,卻認為自已欺太子年幼,使用計謀利用太子,這可是犯了天子的忌諱了。</p>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此時皇帝若是龍顏大怒,會吝惜於斬了自已一個小小的侍讀麽?顧子傑越想越怕,呐呐地伏在地上不知該如何解釋。李漁有心為他求情,可是見父皇滿麵怒容,一時也不敢輕易開口了。</p>
就在這時,門外崔公公的聲音道:“金夫人,皇上正在檢查太子功課,您還是先去後宮侯著吧,等皇上迴宮,一定會見您的”。</p>
然後隻聽一個女子聲音道:“滾開,我現在就要見皇上,皇上,臣妾冤呐,皇上,為臣妾作主啊!”</p>
皇帝怒道:“甚麽事?”</p>
崔公公打開殿門,誠惶誠恐地道:“皇上,金夫人她”。</p>
他話未說完,已被人一把推開,一個年約五旬的貴婦人衝了進來,見了皇帝噗地跪倒在地,哭哭啼啼地道:“皇上,臣妾冤枉,王中一向安分守已,不敢胡作非為,怎麽會強占民宅、私賣官鹽、強娶青樓女子呢?都是那王錚嫉恨皇上寵信王中,才出言汙蔑,求皇上為臣妾作主啊,嗚嗚嗚那孩子長這麽大還沒進過牢獄呢,皇上”。</p>
皇帝皺了皺眉,溫聲道:“金夫人請起,成國公在金殿有失臣儀,朕隻是略加薄懲,方才朕已對皇後說過,過上幾日便要赦他出獄的,勿需驚慌”。</p>
顧子傑瞧了瞧身旁跪著的婦人,心道:“這就是當今皇上的丈母娘麽?好極了,但願她這一打岔,皇上便忘了懲治我才好”。</p>
金夫人不依不饒,繼續哭鬧道:“皇上,王錚在金殿上追打王中,他受不得激,才奪錘打人,實實怨不得王中啊,這孩子哪有什麽罪過?皇上要懲治,應該嚴懲王錚才是,求您放了王中吧”。</p>
皇帝鐵青著臉,肥胖的身子因為激動唿唿直喘,太子見了忙扶住他,擔心地道:“父皇,您且寬心稍坐,不要過於激動了”。</p>
皇帝在榻上坐了,見金夫人哭鬧不休,心中愈加憤怒,轉眼瞧見顧子傑跪在那兒,門口於公公也在探頭探腦,不由恨恨地一指於公公,罵道:“混賬東西,給我滾進來!”</p>
金夫人正三嗨嗨一後勾地哭著,被他疾言厲色一聲大吼嚇得一愣,一下子收住了哭聲,於公公連滾帶爬地跑進來,跪在地上,皇帝麵沉似水,厲聲道:“你們這幾個膽大包天的東西,竟敢鼓動太子出宮,被成國公府的家人打傷了太子,朕剮了你們的心都用,若是太子有所不適,朕滅了你們九族!”。</p>
於公公一聽登時魂飛天外,磕頭如搗蒜,連聲道:“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太子出宮是為考察民情,哪想到會有那豪奴大膽,老奴該死,老奴為了太子,拚死向前,也被侯府豪奴給打了呢,皇上!”</p>
他靦起臉來給皇上看他臉上青淤的傷痕,金夫人聽說太子被自已兒子府上的家丁給打了,這一來也嚇得不敢吱聲了,直愣愣地跪在一旁瞧著。</p>
皇帝見金夫人不在吵鬧,心中暗暗籲了口氣,他瞪著於公公道:“哼,若不是你們鼓動太子微服出宮,怎麽出發生這樣的事情?朕不懲罰你們,你們今後還不定會惹出多大的事來。崔公公,慫恿太子出宮者,一共幾人?”</p>
崔公公連忙跨前一步,躬身道:“啟稟皇上,侍讀顧子傑、內監高公公、趙公公、於公公、還有老奴,共六人昨日隨同太子出宮,至晚方迴!”</p>
皇帝喝道:“把這六人押出午門”</p>
顧子傑聽得激靈一下,隻聽皇帝喘了口氣,繼續道:“每人廷杖三十,以儆效優”。</p>
崔公公忙道:“遵旨!”他把手一擺,幾個小太監進來抓了顧子傑、於公公就走,於公公跟死了老娘似的號啕大哭:“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啊,奴才再也不敢了,求皇上饒命,太子爺救我呀”。</p>
李漁愣怔,堂目結舌地聽著老子這一番話,他也實在沒有想到這一切自己老子早就知道了,而那王錚更是生薑老辣。</p>
“原來父皇父皇早有懲戒他的意思,我說呢,王錚的膽子怎麽變得這麽大,原來是出自父皇的授意,隻是隻是父皇怎麽連王學士也一起抓了起來?”</p>
而此時,顧子傑在後邊聽得也暗暗吃驚,自已實在是小瞧了王錚,更小瞧了這個有些癡肥的胖皇帝,現在看來,還不知道是誰被誰當槍使呢。</p>
皇帝老子拍了拍他的手,微笑道:“傻孩子,若不如此,你的母後不是更不肯罷休了麽?國事好辦,若是你母後不依不饒,朕也有些頭痛呢”。</p>
他說著又淡淡一笑,說道:“不過皇兒一向貪玩,從不關心國事。崔公公那幾個人又隻會一味地討你歡心,弄些雜耍藝人在東宮中胡鬧,朕也不是不知道,這迴你突然關心起民間疾苦來,煞費苦心地搞了個什麽路人遺諫,可是那個顧侍讀出的主意?”</p>
長平公主也正貼著屏風偷聽父皇和太子說話,聽了這話不由心中一動,側首向顧子傑望來。她這一動滿頭珠釵滑動屏風,吱地發出一聲響,室中隻有皇帝父子說話,靜得出奇,一聽這聲音皇帝立即厲聲道:“誰?敢偷聽朕和太子說話?給朕出來!”</p>
顧子傑向兩位公主望去,隻見長平公主小臉通紅地望著他,長享公主烏溜溜的眼珠兒一轉,伸出一根纖纖素指,點了點顧子傑,又指了指外麵。顧子傑苦著臉指指自已的鼻子,小公主十分優雅地點了點頭,笑得甚是愜意。</p>
顧子傑無奈地向長平公主看去,隻見她一臉的歉然,可是目中也有哀求之色,他不由得苦笑一下,心道:“這兩位小公主也真是的,偷聽你老爹談話,也算不得什麽大事,說去了頂多被訓斥兩句,何苦要我頂缸?”</p>
他卻不知皇帝隻對太子十分寬榮,對公主的管束還是很嚴厲的,在一個怕父親的孩子眼中,父親的訓斥當然已是極重的懲罰。顧子傑無奈,隻好硬著頭皮走了出去,頭也不敢抬,急急走上兩步,噗地跪倒在地說道:“臣顧子傑見過皇上,皇上駕到,微臣躲避不及,隻好匆匆避到屏風後,不想驚了聖駕,皇上恕罪!”</p>
天啟皇帝又驚又怒地站起身來,手指顧子傑,氣得一時半晌說不出話來。</p>
其實他對顧子傑很是欣賞。前幾日顧子傑對於軍事上的見解,皇帝事後和王錚等幾位大學士提及,王錚雖覺其中尚有許多細節還待推敲商榷,但是對他的見解也持肯定意見,認為的確獨立特行、頗具卓見,是以也不吝讚美。</p>
顧子傑侍讀太子,不講四書五經,隻講山川河流、風情人俗,甚至異域他國的事情,他這個當老子的自有耳目通報,也早已事先知曉了。不過皇帝自已頗好音樂和繪畫,臣子們常常為此再三進言,擔心皇帝耽於此道,誤了政務。皇帝每次聽了都隻是一笑置之,認為是酸儒之見,所以他對於太子博聞雜學也不以為然。</p>
在他想來顧子傑是荊州一介最年輕的舉人,而且又是從玄洲蕞城逃出來的,如此可見,不管是學識,還是能力,自然是不差的,而今他不講聖人之言,卻從旁門左道入手,想來也是知道太子的脾性,所以才棄了‘讀萬卷書’而用‘行萬裏路’的法子教授太子,也算是頗費苦心了,因此對他極為讚賞。</p>
但是今兒他在這裏教授太子為君之道,頗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伎倆,如今竟被顧子傑躲在暗處聽了去,饒是皇帝一向待人寬厚,也不覺惱羞成怒。</p>
他冷冷地看了顧子傑一眼,忍著氣道:“顧侍讀,你隻是驚了聖駕麽?”</p>
顧子傑心裏一跳,也不敢抬頭,吃吃地道:“皇上,臣臣不明陛下的意思”。</p>
皇帝一拍書案,一字字道:“顧子傑,昨日太子可曾出宮,去過甚麽地方?今日王大學士彈劾張國公的折子,可是出自你的授意?”</p>
顧子傑心中一寒:“這事兒做的何等隱秘,皇上怎麽知道了?難道崔公公他們之中有皇上的耳目?不,不會的,如果是崔公公等人通風報訊,皇上早阻止太子私自出宮了,不會事後才知道,那麽是誰走漏風聲的?千牛衛?他們不會拆自已的台,還能是誰?”</p>
他跪在下邊胡亂想著,皇帝恚怒地道:“你膽大包大,慫恿太子出宮、擅入煙花之地,毆打國公府家人,這也罷了,身為臣子,彈劾他人時卻不能光明正大、直奏於君上,卻暗施詭計,馭使大臣、利用君上,實是其心可誅!”</p>
皇上越說越怒,在書案上重重一拍,顧子傑不由得一哆嗦,為帝王者最忌的便是臣壓主上、最恨的便是在君王麵前玩弄權謀,雖說皇帝以為是自已見權臣侵占民利,故而為民請命,卻認為自已欺太子年幼,使用計謀利用太子,這可是犯了天子的忌諱了。</p>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此時皇帝若是龍顏大怒,會吝惜於斬了自已一個小小的侍讀麽?顧子傑越想越怕,呐呐地伏在地上不知該如何解釋。李漁有心為他求情,可是見父皇滿麵怒容,一時也不敢輕易開口了。</p>
就在這時,門外崔公公的聲音道:“金夫人,皇上正在檢查太子功課,您還是先去後宮侯著吧,等皇上迴宮,一定會見您的”。</p>
然後隻聽一個女子聲音道:“滾開,我現在就要見皇上,皇上,臣妾冤呐,皇上,為臣妾作主啊!”</p>
皇帝怒道:“甚麽事?”</p>
崔公公打開殿門,誠惶誠恐地道:“皇上,金夫人她”。</p>
他話未說完,已被人一把推開,一個年約五旬的貴婦人衝了進來,見了皇帝噗地跪倒在地,哭哭啼啼地道:“皇上,臣妾冤枉,王中一向安分守已,不敢胡作非為,怎麽會強占民宅、私賣官鹽、強娶青樓女子呢?都是那王錚嫉恨皇上寵信王中,才出言汙蔑,求皇上為臣妾作主啊,嗚嗚嗚那孩子長這麽大還沒進過牢獄呢,皇上”。</p>
皇帝皺了皺眉,溫聲道:“金夫人請起,成國公在金殿有失臣儀,朕隻是略加薄懲,方才朕已對皇後說過,過上幾日便要赦他出獄的,勿需驚慌”。</p>
顧子傑瞧了瞧身旁跪著的婦人,心道:“這就是當今皇上的丈母娘麽?好極了,但願她這一打岔,皇上便忘了懲治我才好”。</p>
金夫人不依不饒,繼續哭鬧道:“皇上,王錚在金殿上追打王中,他受不得激,才奪錘打人,實實怨不得王中啊,這孩子哪有什麽罪過?皇上要懲治,應該嚴懲王錚才是,求您放了王中吧”。</p>
皇帝鐵青著臉,肥胖的身子因為激動唿唿直喘,太子見了忙扶住他,擔心地道:“父皇,您且寬心稍坐,不要過於激動了”。</p>
皇帝在榻上坐了,見金夫人哭鬧不休,心中愈加憤怒,轉眼瞧見顧子傑跪在那兒,門口於公公也在探頭探腦,不由恨恨地一指於公公,罵道:“混賬東西,給我滾進來!”</p>
金夫人正三嗨嗨一後勾地哭著,被他疾言厲色一聲大吼嚇得一愣,一下子收住了哭聲,於公公連滾帶爬地跑進來,跪在地上,皇帝麵沉似水,厲聲道:“你們這幾個膽大包天的東西,竟敢鼓動太子出宮,被成國公府的家人打傷了太子,朕剮了你們的心都用,若是太子有所不適,朕滅了你們九族!”。</p>
於公公一聽登時魂飛天外,磕頭如搗蒜,連聲道:“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太子出宮是為考察民情,哪想到會有那豪奴大膽,老奴該死,老奴為了太子,拚死向前,也被侯府豪奴給打了呢,皇上!”</p>
他靦起臉來給皇上看他臉上青淤的傷痕,金夫人聽說太子被自已兒子府上的家丁給打了,這一來也嚇得不敢吱聲了,直愣愣地跪在一旁瞧著。</p>
皇帝見金夫人不在吵鬧,心中暗暗籲了口氣,他瞪著於公公道:“哼,若不是你們鼓動太子微服出宮,怎麽出發生這樣的事情?朕不懲罰你們,你們今後還不定會惹出多大的事來。崔公公,慫恿太子出宮者,一共幾人?”</p>
崔公公連忙跨前一步,躬身道:“啟稟皇上,侍讀顧子傑、內監高公公、趙公公、於公公、還有老奴,共六人昨日隨同太子出宮,至晚方迴!”</p>
皇帝喝道:“把這六人押出午門”</p>
顧子傑聽得激靈一下,隻聽皇帝喘了口氣,繼續道:“每人廷杖三十,以儆效優”。</p>
崔公公忙道:“遵旨!”他把手一擺,幾個小太監進來抓了顧子傑、於公公就走,於公公跟死了老娘似的號啕大哭:“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啊,奴才再也不敢了,求皇上饒命,太子爺救我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