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和親小公主總想跑路126
快穿之病嬌讓她插翅難飛 作者:酥炸魷魚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赫連清沒有調轉馬頭離開,仍然停留在原地,甚至連馬都沒下。
他居高臨下的盯著門口的這幾個守衛,不想多費口舌,他的心早就飛到了宮中。
他想立刻就見到父皇,一刻也不想等下去了。
可這些守衛就比較為難了,看二皇子的樣子似乎沒有打算離開的意思,就算他們攔應該也攔不住。
其中一個比較機靈的守衛上前一步好言相勸道:“殿下您這是要硬闖宮門嗎?宵禁還未結束,您要是進去了,迴頭皇上那邊問起來,我們兄弟幾個也擔不起這個守門失職的責任啊。”
赫連清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聞言直接說道:“今日這事與你們無關,之後我會向皇上親自認罪的。”
那守衛得了這樣的準話,就識時務的去跟其他幾個守衛一起拉開了厚重高大的宮門,放赫連清縱馬進去了。
在赫連清走後,那個機靈的守衛和其他人交代道:“今日我們沒能攔住二殿下在宵禁時間還未結束的時候闖入宮門,天亮了都打起點兒精神來,上頭來問話就如實匯報。”
其餘幾人紛紛點頭應下。
縱馬馳騁在宮道上時,赫連清胸口中的那顆心跳動的很劇烈,也很亂。
他不知道此刻戚寧寧會待在宮中的什麽地方,但這次她被父皇派人趁著半夜再抓迴來必定不會像之前那樣有還算好過的日子了。
懷中揣著的奏折緊貼著裏衣,已經染上了他的溫度,後背出了很多薄汗,衣衫緊緊的貼在皮膚上有些刺癢。
夜晚沒有太陽,溫度卻還是很燥熱,仿佛連空氣都變得粘黏。
他騎著馬走過了許多條寬闊的宮道後,在快靠近仁和宮的時候還是翻身下了馬,改為步行。
仁和宮內外有一些亭台水榭,樹木花草掩映下的路是鵝卵石所鋪就,比較窄小,騎馬是進不去的。
他把紅纓身上的麻繩隨意的拴在一棵樹上,然後他便跑了進去。
宮裏頭各宮殿中晚上都留有守夜的太監還有宮女,在赫連清抬腳進去時,他們很快就注意到並把他給攔在了門口。
“二殿下,您怎麽這個時候來了啊?這、這外頭宵禁時間都還沒過吧?”
小太監瞅了瞅還不怎麽亮的天色,不知道宮門那邊是怎麽把二皇子給放進宮來的。
但一想到這位主子任性慣了又覺得這事兒可以理解。
就是吧,這二殿下進宮來竟然直接到了仁和宮,要找皇上。
可皇上這個點兒沒到上早朝的時候,還尚在休息中,二殿下若是要闖進去吵醒了皇上,那他們這些個守夜的人恐怕是要被問責的。
“殿下,您要不先到偏殿稍作休息,有什麽事待到天亮了皇上起身了,您再過來也不遲。”
小太監出言勸著,希望這二殿下能夠稍退一步。
赫連清人已經站到屋子門口了,要他這時候去休息等到天亮再說的話,他又何必在外麵宵禁還沒結束的時候就進宮來。
“還請讓開,本殿下有急事要找父皇,一刻也不能耽誤。”
小太監一臉為難道:“哎呦殿下,真不是小的不放您進去,關鍵是這會子皇上還睡著呢,您說您要是闖進去把皇上給吵醒了,那必定會觸怒龍顏,您能擔待得了,可小的們擔待不了這個責任啊!”
赫連清蹙著眉,這門他必進不可。
“你放心,若是皇上怪罪下來,本殿下一力承擔,不會牽連你們的。”
二殿下話雖如此,可到時候再怎麽說也是他們的失職,皇上就算是當著殿下的麵不罰,等他一走還是該怎麽樣就怎麽樣去處置,他們哪敢冒這種風險。
小太監朝兩邊使了個眼色,示意旁邊的人先把二殿下給控製住,免得他一個不留神闖進屋裏。
但他們這些太監是牽製不住會武功的赫連清的。
他在那些太監靠近的時候就腳尖一點直掠門口,手一推一搡,一句話也沒費人就進到了屋裏並且還在裏麵把門後的門閂給合上了。
外麵的太監跟宮女想把人從裏頭帶出來卻又要顧及裏頭的皇帝,一時間是拍門也不是,唿喊也不是,頓時全都手足無措起來。
而已經進到屋中的赫連清顧不上外頭的那些人,徑直越過屏風朝龍榻那邊去。
外麵的動靜赫連崇昌早已聽見,他打算起身的時候,赫連清人就過來了。
赫連清沒想到自己繞過屏風過去時就看到了靠坐在龍榻上已經蘇醒了的父皇。
他連忙垂首,態度誠懇的先表歉意:“父皇,恕兒臣這個時辰貿然入宮叨擾父皇休息之罪,兒臣自知有罪,待到事情結束後兒臣自去領罰。”
說罷後他又直接言明了來意:“兒臣前來是為了給父皇看一些東西。”
赫連崇昌一雙眼沒有離開過赫連清的臉,對於赫連清這時候闖進宮來找他的原因,他再清楚不過了。
赫連清把懷裏揣了一路的奏折以及一些信件拿了出來遞到了赫連崇昌的手裏。
另外,他怕這屋內的燭火不夠明亮,不便看字,還去一旁用火折子給那些已經熄滅了的蠟燭重新點燃。
室內明晃晃的燭火照的奏折和那些信件上的字一清二楚,赫連崇昌細細的看了一遍後終於理解赫連清這麽快跑進宮來的目的。
赫連清不隻是為了跟他求情讓他放人,他還準備了那些證據並且詳盡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在了奏折上,想讓他了解到事情的本來麵目。
赫連崇昌掀起眼皮子看了他一眼,沒想到這小子這麽些天看似魂不守舍,實則在下麵的小動作不少,一心為了那寧樂公主而搜尋證據線索。
他從一開始就不相信宣帝能做出這種事,他很信任戚寧寧。
“父皇,您看了這些應該知道此事其實是他人所為,雖說也是個宣國人,但她隻是出於報仇才這麽做的,我們和宣帝都被蒙在鼓裏。
兩國不應該就此而誤會,打破議和盟約,否則在天下人眼裏,我們北幽就成了是非不分的笑話了。”
他居高臨下的盯著門口的這幾個守衛,不想多費口舌,他的心早就飛到了宮中。
他想立刻就見到父皇,一刻也不想等下去了。
可這些守衛就比較為難了,看二皇子的樣子似乎沒有打算離開的意思,就算他們攔應該也攔不住。
其中一個比較機靈的守衛上前一步好言相勸道:“殿下您這是要硬闖宮門嗎?宵禁還未結束,您要是進去了,迴頭皇上那邊問起來,我們兄弟幾個也擔不起這個守門失職的責任啊。”
赫連清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聞言直接說道:“今日這事與你們無關,之後我會向皇上親自認罪的。”
那守衛得了這樣的準話,就識時務的去跟其他幾個守衛一起拉開了厚重高大的宮門,放赫連清縱馬進去了。
在赫連清走後,那個機靈的守衛和其他人交代道:“今日我們沒能攔住二殿下在宵禁時間還未結束的時候闖入宮門,天亮了都打起點兒精神來,上頭來問話就如實匯報。”
其餘幾人紛紛點頭應下。
縱馬馳騁在宮道上時,赫連清胸口中的那顆心跳動的很劇烈,也很亂。
他不知道此刻戚寧寧會待在宮中的什麽地方,但這次她被父皇派人趁著半夜再抓迴來必定不會像之前那樣有還算好過的日子了。
懷中揣著的奏折緊貼著裏衣,已經染上了他的溫度,後背出了很多薄汗,衣衫緊緊的貼在皮膚上有些刺癢。
夜晚沒有太陽,溫度卻還是很燥熱,仿佛連空氣都變得粘黏。
他騎著馬走過了許多條寬闊的宮道後,在快靠近仁和宮的時候還是翻身下了馬,改為步行。
仁和宮內外有一些亭台水榭,樹木花草掩映下的路是鵝卵石所鋪就,比較窄小,騎馬是進不去的。
他把紅纓身上的麻繩隨意的拴在一棵樹上,然後他便跑了進去。
宮裏頭各宮殿中晚上都留有守夜的太監還有宮女,在赫連清抬腳進去時,他們很快就注意到並把他給攔在了門口。
“二殿下,您怎麽這個時候來了啊?這、這外頭宵禁時間都還沒過吧?”
小太監瞅了瞅還不怎麽亮的天色,不知道宮門那邊是怎麽把二皇子給放進宮來的。
但一想到這位主子任性慣了又覺得這事兒可以理解。
就是吧,這二殿下進宮來竟然直接到了仁和宮,要找皇上。
可皇上這個點兒沒到上早朝的時候,還尚在休息中,二殿下若是要闖進去吵醒了皇上,那他們這些個守夜的人恐怕是要被問責的。
“殿下,您要不先到偏殿稍作休息,有什麽事待到天亮了皇上起身了,您再過來也不遲。”
小太監出言勸著,希望這二殿下能夠稍退一步。
赫連清人已經站到屋子門口了,要他這時候去休息等到天亮再說的話,他又何必在外麵宵禁還沒結束的時候就進宮來。
“還請讓開,本殿下有急事要找父皇,一刻也不能耽誤。”
小太監一臉為難道:“哎呦殿下,真不是小的不放您進去,關鍵是這會子皇上還睡著呢,您說您要是闖進去把皇上給吵醒了,那必定會觸怒龍顏,您能擔待得了,可小的們擔待不了這個責任啊!”
赫連清蹙著眉,這門他必進不可。
“你放心,若是皇上怪罪下來,本殿下一力承擔,不會牽連你們的。”
二殿下話雖如此,可到時候再怎麽說也是他們的失職,皇上就算是當著殿下的麵不罰,等他一走還是該怎麽樣就怎麽樣去處置,他們哪敢冒這種風險。
小太監朝兩邊使了個眼色,示意旁邊的人先把二殿下給控製住,免得他一個不留神闖進屋裏。
但他們這些太監是牽製不住會武功的赫連清的。
他在那些太監靠近的時候就腳尖一點直掠門口,手一推一搡,一句話也沒費人就進到了屋裏並且還在裏麵把門後的門閂給合上了。
外麵的太監跟宮女想把人從裏頭帶出來卻又要顧及裏頭的皇帝,一時間是拍門也不是,唿喊也不是,頓時全都手足無措起來。
而已經進到屋中的赫連清顧不上外頭的那些人,徑直越過屏風朝龍榻那邊去。
外麵的動靜赫連崇昌早已聽見,他打算起身的時候,赫連清人就過來了。
赫連清沒想到自己繞過屏風過去時就看到了靠坐在龍榻上已經蘇醒了的父皇。
他連忙垂首,態度誠懇的先表歉意:“父皇,恕兒臣這個時辰貿然入宮叨擾父皇休息之罪,兒臣自知有罪,待到事情結束後兒臣自去領罰。”
說罷後他又直接言明了來意:“兒臣前來是為了給父皇看一些東西。”
赫連崇昌一雙眼沒有離開過赫連清的臉,對於赫連清這時候闖進宮來找他的原因,他再清楚不過了。
赫連清把懷裏揣了一路的奏折以及一些信件拿了出來遞到了赫連崇昌的手裏。
另外,他怕這屋內的燭火不夠明亮,不便看字,還去一旁用火折子給那些已經熄滅了的蠟燭重新點燃。
室內明晃晃的燭火照的奏折和那些信件上的字一清二楚,赫連崇昌細細的看了一遍後終於理解赫連清這麽快跑進宮來的目的。
赫連清不隻是為了跟他求情讓他放人,他還準備了那些證據並且詳盡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在了奏折上,想讓他了解到事情的本來麵目。
赫連崇昌掀起眼皮子看了他一眼,沒想到這小子這麽些天看似魂不守舍,實則在下麵的小動作不少,一心為了那寧樂公主而搜尋證據線索。
他從一開始就不相信宣帝能做出這種事,他很信任戚寧寧。
“父皇,您看了這些應該知道此事其實是他人所為,雖說也是個宣國人,但她隻是出於報仇才這麽做的,我們和宣帝都被蒙在鼓裏。
兩國不應該就此而誤會,打破議和盟約,否則在天下人眼裏,我們北幽就成了是非不分的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