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徐芽這麽一個提醒,徐苗還真是愣了一下,隨後也緩緩的點頭,馮氏愛湊熱鬧這是小八家子村都知道的事情,而今日竟然沒有出現……
“芽兒,那你看見老馮家來人了嗎?”
“呃……這個我還真沒注意。書迷樓”徐芽老實的搖了搖頭,又繼續做著晚飯。
徐苗靠在門框子上,也是半天沒有什麽反應,當時那麽亂轟,誰來誰沒來還真是不好說,不過馮氏一向大嘴巴,不可能看了熱鬧不吱聲。
這時,院子裏傳來腳步聲,是三郎跟小五迴來了,三郎先進的屋子,看見屋子裏的姐姐跟妹妹笑了一下打招唿說:
“大姐,芽兒,我們迴來了。”
“乖。”徐苗笑著伸出手,擦了擦三郎鼻梁上的汗珠,又說,“去給騾子割草了?”
“嗯呐!”三郎點點頭,坐在路子旁邊的小凳子上,一邊幫著燒火一邊又說,“姐,我剛才跟小五出去割草,聽大峰叔說,今兒咱大姑迴來了,好像還帶著金鎖跟銀釧。”
三郎口中的大姑,就是徐家老宅的大姑娘——徐淩。在家裏排行老二,比徐正江小兩歲,金鎖、銀釧是她的寶貝疙瘩,一對龍鳳胎。
那呂氏每每提到自己的大閨女,那都是滿臉的自豪,農村人素來迷信,這古代又有龍鳳胎是龍鳳呈祥的意思,那可就更加得不得了。
不過這個徐淩可不是經常迴來的,除非是正月初二女兒迴門子,其他的時候都是在鎮上,畢竟人家開了一個磨坊,活計不少、很忙。
這不年不節的,她們娘仨竟然迴來了,這是……不過也就能解釋了,為啥今兒家裏那麽熱鬧,老宅那邊沒有過來看熱鬧的了。
呂氏一向看中女兒,認為這閨女迴來那就是頭等大事兒,其他什麽事兒都得放在一旁,估計今兒老宅那邊,也是不少的張羅呢。
徐苗跟徐芽相視一眼,默契的搖搖頭,沒有再說什麽,鍋裏熱了中午剩的菜,徐芽又添了一些白菜、土豆,這會兒鍋開香味倒是溢了出來。
“唔——好香啊!”小五從外麵走進來,貪婪的吸了吸鼻子,那個饞貓的樣子,煞是惹人喜愛。
徐苗笑著伸手輕捏他的臉頰,自打過年之後,小五這個子不僅長高了,就連這臉上都是有肉的了,胖乎乎的捏著,手感十分的不錯。
“小饞貓,跟你哥去洗洗手,一會兒就能吃飯了。”
小五很乖,聽到自家姐姐這麽說,便扯著三郎的衣襟,去院子裏打水洗手。徐苗也迴屋放上桌子,收拾碗筷兒,晚飯依舊很豐盛,白菜土豆燴的紅燒肉,拿迴來的水晶糟鵝中午切了一隻,還剩下一隻晚上正好切了吃。
主食是三和麵的饅頭,還有花卷,徐芽很手巧,覺得每頓都是饅頭太過單一,所以時不常的挽幾個花卷出來,讓哥哥跟弟弟有點新鮮感。
碗筷、菜飯都放好之後,姐弟四人圍在桌子前開始吃飯,剛吃沒兩口,院子裏就傳來了腳步聲。農村這邊,天不大黑是不會插門的,再加上徐苗家又是賣豆腐的,就更沒有插門早的道理。
徐苗坐在炕沿兒處,聽到腳步聲,放下手裏的飯碗,穿鞋迎了出去,不看還好點兒,一看來人,徐苗這心裏還真是膩味了好久,好端端的馮氏咋還來了。
“哎呀,這是做啥了這麽香啊。苗兒,你這出趟門帶迴不少好東西吧。”馮氏不習外的哇啦著,大手還故作熱絡的要拍徐苗的肩膀,不過被徐苗巧妙的避開了。
小妮子並沒有讓位置,而是堵在門口看著馮氏,一臉戒備的問道:“二伯娘你有事兒?”還真不是徐苗不顧及親戚情分,就這個馮氏,她若是給讓進了屋,看到屋子裏吃的那些個東西,肯定沒有身沉的開口要吃。
一次、兩次倒是無妨,可誰有義務老管她飯吃。兩姓旁人在這吃飯,那勢必會心存感恩,當個人情,可這個馮氏……那是想都不用想,吃孫喝孫不謝孫的主兒,狼!
馮氏見徐苗不讓她進屋,麵上就有些不樂意了,皺著眉頭說:“咋,二伯娘來你家,還不讓進屋了?可是你奶讓我來的。”
徐苗聽到這話,氣的“噗嗤”一聲就笑了。咋地,以為打著老太太的旗號就好使?
“就誰讓你來的,跟你進屋不進屋有關係?有事兒就說事兒,沒事兒二伯娘就先迴去,我這邊還有事兒呢,沒時間顧上你。”
“哎呀看你說的,苗兒,我可是你親二伯娘,你忙你的、我坐我的,不耽誤,啊!”說著,馮氏就要往裏衝,徐芽他們幾個已經開始撿桌子了,她看的真切,那個盤子裏裝的不是燒雞就是鴨子,好東西啊!
“姐,讓二伯娘進屋吧,我都收拾好了。”徐芽把水晶糟鵝放入碗架子之後,來到徐苗身邊輕聲的說。幾個孩子都是了解馮氏的,這個女人厚臉皮,做什麽都不會講究給自己帶來啥不好的影響,今兒她要是想進屋,咋地都能進。
徐苗牛頭看了一眼徐芽,見其對自己點頭,就知道屋子裏是收拾好了桌子的,側身讓開,放馮氏進了屋。馮氏三兩步就進到了裏屋,可一進來就傻了眼,屋子裏啥都沒有了,隻有三郎跟小五趴在桌子上寫字。
臉上懊惱的情緒難以掩飾,徐苗跟徐芽再旁看著,也是十分的愜意,這樣的情況不用多,三兩次馮氏就老實了。隻見馮氏“猛”地轉頭,然後語氣不客氣的道:
“你奶讓你們迴去一趟,說是有事兒要說。”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扔下這句話,快步離開了豆腐坊。
徐苗跟徐芽還有三郎、小五見狀,都忍俊不禁,最後全都“哈哈……”大笑起來,小五跟三郎放下手裏的筆,去到外屋地給徐苗拿飯菜,他們三個是吃飽了,可大姐還餓著肚子呢。
徐苗坐在炕沿兒處,繼續吃著晚飯,小五寫好一篇字之後,抬頭看著徐苗問:
“姐,咱奶他們咋又找咱們啊。”
這自打徐漢楊考中童生之後,老宅那邊就不跟他們來往了,基本上什麽事兒都不找他們,就連徐漢楊童生擺席,人家也沒有喊他們,可是今兒咋就又來了呢?!
徐苗嚼著嘴裏的花卷,緩緩地搖搖頭,說:“姐也不知道啊,誰知道那邊又要出啥幺蛾子。”
“反正好事兒不帶有咱們的。”三郎不樂意的嘟囔著說。
其實這個認知,姐弟四人是都心裏明鏡兒的,可到底那邊是爺爺、奶奶,既然喊了終究是不能不去的。徐苗吃過飯,下地收拾碗筷兒,徐芽從屋子裏出來,來到外屋地伸手拽了拽徐苗,說:
“姐,你說咱奶那邊,會不會聽到咱們作坊要開工,想讓……”
後麵的話,徐芽有所保留,不過徐苗已經猜到妹子要說的是什麽意思了,吧洗好的碗放進碗架子之後,看著外麵歎了口氣,說:
“想也是白想,這個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宅那些個人,出了三伯娘麻利之外,其他全都是白扯,不過那個三伯娘……嗬嗬!”
蔣氏是唯一徐苗在老宅認可的人,不過那個女人心眼兒不正,真要把她弄到作坊去了,指不定出什麽亂子呢。而且她根本一點都不想跟老宅有任何瓜葛,想到這兒,徐苗打定主意,抿了下唇,說:
“芽兒,姐去趟老宅,你跟你哥還有小五就在家,練練字,把姐前兒個教你們的溫習一下,姐一會兒就迴來。”
“大姐,我跟你去吧。”徐芽不放心,也打算跟著去。不過徐苗卻搖搖頭,攔住了她的動作,一個人出了豆腐坊。徐芽站在原地,看著開著的外屋地的門,半天都沒有進屋……
……
徐苗來到老宅時,院子裏除了四郎跟徐茼他們幾個孩子,其他人應該都在上房。這是徐家的規矩,每天吃過晚飯,兒子、兒媳、成年的孫子、孫女,都要在上房陪老人嘮嗑兒。
徐茼幾個看見徐苗,就跟沒看見一般,又繼續低頭玩,徐苗對這樣的事情,早就見怪不怪了。沒分家之前也就如此,所以根本沒有任何可詫異的。
小妮子邁步來到上房,沒等進屋呢,就聽到馮氏在那裏哇啦的開始說了:
“……娘,你是沒看見啊,今兒苗姐兒他們晚飯吃的,那是一整隻的燒雞啊,還有那紅燒肉,我都看見了,這麽大塊的五花肉啊,幾個小屁孩子吃那麽好也不怕折了壽……”
“……苗姐兒那個作坊,那每天可給不少銀子呢,這漢陽是成親了,二郎也眼瞅到年紀了啊,三郎也隨後呢,再等兩年四郎也得娶媳婦兒,這都得要錢啊,你就讓我去那邊做吧……”
徐苗就站在那裏,聽著馮氏哇啦的話,微微上揚了嘴角,到底是打著要去她那做工的主意啊,可這馮氏也有意思,說前麵那些做什麽呢?!
不過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這分了家,他們吃好的沒有老宅的份兒,以呂氏的性子,怕是一會兒進屋了,她這邊還真是不好對付啊……
本書首發於看書網
“芽兒,那你看見老馮家來人了嗎?”
“呃……這個我還真沒注意。書迷樓”徐芽老實的搖了搖頭,又繼續做著晚飯。
徐苗靠在門框子上,也是半天沒有什麽反應,當時那麽亂轟,誰來誰沒來還真是不好說,不過馮氏一向大嘴巴,不可能看了熱鬧不吱聲。
這時,院子裏傳來腳步聲,是三郎跟小五迴來了,三郎先進的屋子,看見屋子裏的姐姐跟妹妹笑了一下打招唿說:
“大姐,芽兒,我們迴來了。”
“乖。”徐苗笑著伸出手,擦了擦三郎鼻梁上的汗珠,又說,“去給騾子割草了?”
“嗯呐!”三郎點點頭,坐在路子旁邊的小凳子上,一邊幫著燒火一邊又說,“姐,我剛才跟小五出去割草,聽大峰叔說,今兒咱大姑迴來了,好像還帶著金鎖跟銀釧。”
三郎口中的大姑,就是徐家老宅的大姑娘——徐淩。在家裏排行老二,比徐正江小兩歲,金鎖、銀釧是她的寶貝疙瘩,一對龍鳳胎。
那呂氏每每提到自己的大閨女,那都是滿臉的自豪,農村人素來迷信,這古代又有龍鳳胎是龍鳳呈祥的意思,那可就更加得不得了。
不過這個徐淩可不是經常迴來的,除非是正月初二女兒迴門子,其他的時候都是在鎮上,畢竟人家開了一個磨坊,活計不少、很忙。
這不年不節的,她們娘仨竟然迴來了,這是……不過也就能解釋了,為啥今兒家裏那麽熱鬧,老宅那邊沒有過來看熱鬧的了。
呂氏一向看中女兒,認為這閨女迴來那就是頭等大事兒,其他什麽事兒都得放在一旁,估計今兒老宅那邊,也是不少的張羅呢。
徐苗跟徐芽相視一眼,默契的搖搖頭,沒有再說什麽,鍋裏熱了中午剩的菜,徐芽又添了一些白菜、土豆,這會兒鍋開香味倒是溢了出來。
“唔——好香啊!”小五從外麵走進來,貪婪的吸了吸鼻子,那個饞貓的樣子,煞是惹人喜愛。
徐苗笑著伸手輕捏他的臉頰,自打過年之後,小五這個子不僅長高了,就連這臉上都是有肉的了,胖乎乎的捏著,手感十分的不錯。
“小饞貓,跟你哥去洗洗手,一會兒就能吃飯了。”
小五很乖,聽到自家姐姐這麽說,便扯著三郎的衣襟,去院子裏打水洗手。徐苗也迴屋放上桌子,收拾碗筷兒,晚飯依舊很豐盛,白菜土豆燴的紅燒肉,拿迴來的水晶糟鵝中午切了一隻,還剩下一隻晚上正好切了吃。
主食是三和麵的饅頭,還有花卷,徐芽很手巧,覺得每頓都是饅頭太過單一,所以時不常的挽幾個花卷出來,讓哥哥跟弟弟有點新鮮感。
碗筷、菜飯都放好之後,姐弟四人圍在桌子前開始吃飯,剛吃沒兩口,院子裏就傳來了腳步聲。農村這邊,天不大黑是不會插門的,再加上徐苗家又是賣豆腐的,就更沒有插門早的道理。
徐苗坐在炕沿兒處,聽到腳步聲,放下手裏的飯碗,穿鞋迎了出去,不看還好點兒,一看來人,徐苗這心裏還真是膩味了好久,好端端的馮氏咋還來了。
“哎呀,這是做啥了這麽香啊。苗兒,你這出趟門帶迴不少好東西吧。”馮氏不習外的哇啦著,大手還故作熱絡的要拍徐苗的肩膀,不過被徐苗巧妙的避開了。
小妮子並沒有讓位置,而是堵在門口看著馮氏,一臉戒備的問道:“二伯娘你有事兒?”還真不是徐苗不顧及親戚情分,就這個馮氏,她若是給讓進了屋,看到屋子裏吃的那些個東西,肯定沒有身沉的開口要吃。
一次、兩次倒是無妨,可誰有義務老管她飯吃。兩姓旁人在這吃飯,那勢必會心存感恩,當個人情,可這個馮氏……那是想都不用想,吃孫喝孫不謝孫的主兒,狼!
馮氏見徐苗不讓她進屋,麵上就有些不樂意了,皺著眉頭說:“咋,二伯娘來你家,還不讓進屋了?可是你奶讓我來的。”
徐苗聽到這話,氣的“噗嗤”一聲就笑了。咋地,以為打著老太太的旗號就好使?
“就誰讓你來的,跟你進屋不進屋有關係?有事兒就說事兒,沒事兒二伯娘就先迴去,我這邊還有事兒呢,沒時間顧上你。”
“哎呀看你說的,苗兒,我可是你親二伯娘,你忙你的、我坐我的,不耽誤,啊!”說著,馮氏就要往裏衝,徐芽他們幾個已經開始撿桌子了,她看的真切,那個盤子裏裝的不是燒雞就是鴨子,好東西啊!
“姐,讓二伯娘進屋吧,我都收拾好了。”徐芽把水晶糟鵝放入碗架子之後,來到徐苗身邊輕聲的說。幾個孩子都是了解馮氏的,這個女人厚臉皮,做什麽都不會講究給自己帶來啥不好的影響,今兒她要是想進屋,咋地都能進。
徐苗牛頭看了一眼徐芽,見其對自己點頭,就知道屋子裏是收拾好了桌子的,側身讓開,放馮氏進了屋。馮氏三兩步就進到了裏屋,可一進來就傻了眼,屋子裏啥都沒有了,隻有三郎跟小五趴在桌子上寫字。
臉上懊惱的情緒難以掩飾,徐苗跟徐芽再旁看著,也是十分的愜意,這樣的情況不用多,三兩次馮氏就老實了。隻見馮氏“猛”地轉頭,然後語氣不客氣的道:
“你奶讓你們迴去一趟,說是有事兒要說。”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扔下這句話,快步離開了豆腐坊。
徐苗跟徐芽還有三郎、小五見狀,都忍俊不禁,最後全都“哈哈……”大笑起來,小五跟三郎放下手裏的筆,去到外屋地給徐苗拿飯菜,他們三個是吃飽了,可大姐還餓著肚子呢。
徐苗坐在炕沿兒處,繼續吃著晚飯,小五寫好一篇字之後,抬頭看著徐苗問:
“姐,咱奶他們咋又找咱們啊。”
這自打徐漢楊考中童生之後,老宅那邊就不跟他們來往了,基本上什麽事兒都不找他們,就連徐漢楊童生擺席,人家也沒有喊他們,可是今兒咋就又來了呢?!
徐苗嚼著嘴裏的花卷,緩緩地搖搖頭,說:“姐也不知道啊,誰知道那邊又要出啥幺蛾子。”
“反正好事兒不帶有咱們的。”三郎不樂意的嘟囔著說。
其實這個認知,姐弟四人是都心裏明鏡兒的,可到底那邊是爺爺、奶奶,既然喊了終究是不能不去的。徐苗吃過飯,下地收拾碗筷兒,徐芽從屋子裏出來,來到外屋地伸手拽了拽徐苗,說:
“姐,你說咱奶那邊,會不會聽到咱們作坊要開工,想讓……”
後麵的話,徐芽有所保留,不過徐苗已經猜到妹子要說的是什麽意思了,吧洗好的碗放進碗架子之後,看著外麵歎了口氣,說:
“想也是白想,這個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宅那些個人,出了三伯娘麻利之外,其他全都是白扯,不過那個三伯娘……嗬嗬!”
蔣氏是唯一徐苗在老宅認可的人,不過那個女人心眼兒不正,真要把她弄到作坊去了,指不定出什麽亂子呢。而且她根本一點都不想跟老宅有任何瓜葛,想到這兒,徐苗打定主意,抿了下唇,說:
“芽兒,姐去趟老宅,你跟你哥還有小五就在家,練練字,把姐前兒個教你們的溫習一下,姐一會兒就迴來。”
“大姐,我跟你去吧。”徐芽不放心,也打算跟著去。不過徐苗卻搖搖頭,攔住了她的動作,一個人出了豆腐坊。徐芽站在原地,看著開著的外屋地的門,半天都沒有進屋……
……
徐苗來到老宅時,院子裏除了四郎跟徐茼他們幾個孩子,其他人應該都在上房。這是徐家的規矩,每天吃過晚飯,兒子、兒媳、成年的孫子、孫女,都要在上房陪老人嘮嗑兒。
徐茼幾個看見徐苗,就跟沒看見一般,又繼續低頭玩,徐苗對這樣的事情,早就見怪不怪了。沒分家之前也就如此,所以根本沒有任何可詫異的。
小妮子邁步來到上房,沒等進屋呢,就聽到馮氏在那裏哇啦的開始說了:
“……娘,你是沒看見啊,今兒苗姐兒他們晚飯吃的,那是一整隻的燒雞啊,還有那紅燒肉,我都看見了,這麽大塊的五花肉啊,幾個小屁孩子吃那麽好也不怕折了壽……”
“……苗姐兒那個作坊,那每天可給不少銀子呢,這漢陽是成親了,二郎也眼瞅到年紀了啊,三郎也隨後呢,再等兩年四郎也得娶媳婦兒,這都得要錢啊,你就讓我去那邊做吧……”
徐苗就站在那裏,聽著馮氏哇啦的話,微微上揚了嘴角,到底是打著要去她那做工的主意啊,可這馮氏也有意思,說前麵那些做什麽呢?!
不過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這分了家,他們吃好的沒有老宅的份兒,以呂氏的性子,怕是一會兒進屋了,她這邊還真是不好對付啊……
本書首發於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