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網.,最快更新農女種田忙最新章節!
轉天徐亮從山上的廟迴來,告訴了徐苗那天開張好。小妮子也就迴家開始準備,這幾日,忙活的就有些腳打後腦勺,又要給龐老板那邊交貨,又要去鎮上買東西,村頭雜貨鋪那裏的老板,還等著她給迴話。
一連幾天,徐芽是眼瞧著自家大姐往下瘦,那下巴尖尖的了,心疼的她不行。三郎看在眼裏,也是有些替自己的姐姐擔心,每天都在徐苗的耳邊叨咕,讓她悠著點兒,別太累著如何如何。
這眨眼就到了三月開春,人們脫去了厚厚的冬衣,換上了輕巧的春裳,這也就意味著一年一度的春耕就要開始了。徐苗家的豆腐坊,如今訂單很是穩定,每天都要做一百斤的黃豆。
除了賣村裏的,更多的是雜貨鋪跟丁家還有府城的覃府,說道這個覃府,那來頭可就不小了,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北方的鐵大門。
小八家子雖然住的不是很偏,但是再往北幾百裏的地方,那就是北方的邊境了,覃府的當家主事者,曆代都是這個國家的鎮北將軍,而到了上一輩,就更加的厲害了。
家裏不僅出了一個皇後,還直接被聖上給封了鎮遠候的爵位,如此一來,府城這大大小小的官員,對他們可就是各種的巴結了,而徐苗之所以能做到他們家的生意,還真是得感謝那個布莊的掌櫃的。
那布莊就是覃府大奶奶的陪嫁鋪子,因為這大奶奶是南方人,就喜歡吃鹵水豆腐,這掌櫃的記在了心裏,正巧,徐苗這丫頭帶著豆腐過去,他吃的味道不錯,就推薦給了這個大奶奶。
大奶奶想吃豆腐的心迫切,不到兩日,那掌櫃的就來到了豆腐坊,從徐苗這邊買了一板豆腐送進了覃府,如此一來,徐苗也就又得了一個訂單。
每隔三天,覃府迴來取豆腐,一次會取五十斤。至於鎮上的丁家,也是每隔三天來拿豆腐,每次買三十斤,徐苗給他們的價格都是四文錢一斤,這幾日倒是賺了不少錢。
就連村頭的雜貨鋪,她都給了四文錢已經,起先那老板還不想要,徐苗也沒有慣他脾氣,直接送客不再理會,後來還是那老板又找迴來,說啥四文錢都要,而且跟龐老板當時一樣,每隔兩天要五十斤豆腐。
至於鎮上的龐老板,人家現在可是徐苗的大客戶了,雖然仍舊是每隔兩天要一次貨,但是人家一要就是一百斤的豆腐,整整翻了一倍。
這徐苗也在二月那一個月的時間裏,刨除豆子的錢,整整掙了將近三兩銀子,這一個月就是三兩,一年下來多少,徐家姐弟對這份收入,都十分的欣喜。
而徐芽也坐在家裏開始掙錢了,布莊的掌櫃的,自打他們姐妹送過的兜子用好了之後,就開始要求徐苗給做收工,一個兜子給兩文錢,布頭子他們出,當然能做多少是多少,暫時還沒有要求。
徐芽在家想來沒事兒,針線活兒也還可以,徐苗想了想在征得妹妹同意之後,就把活兒給攔下來了,徐芽這批貨若是交出去,也能有四、五十個銅板呢。
日子蒸蒸日上,隨之而來的事情也就得考慮,如今每天都要一百斤的黃豆,雖然有騾子,可徐苗還是忙不過來,徐芽還要做兜子,也是沒時間幫,這幾日徐亮的兩個兒子栓子跟柱子,都過來幫忙,她也真的就想到了雇人的事情。
徐苗曾經試探的問過單氏跟徐亮,可都被人家給搖頭否決了,說到底,這倆人是裏正的兒子,徐亮作為裏正,多少都是個官,總不能讓倆兒子給徐苗打工就是了。
所以這天,趁著三郎、小五休沐,徐苗姐弟四人吃過午飯,就聚到了一起,開始商量家裏雇人的事情。眼瞧著就要春耕了,家裏的豆腐也得做,徐苗一個人是真的忙不過來。
家裏雖然地不多,就六畝地,可她要種的話,也得個十天半月,這春搶時間秋搶糧,這都是有數的,春天你早早的種下糧食,秋天你就能提早收獲。
徐苗看著個子竄了一個頭的三郎跟小五,挑著眉頭,問:“你們倆啥意見,栓子哥跟柱子哥就別想了,二伯說了,不會讓他們過來這邊上工的。”
小五是小孩兒,自然是沒啥主意,仰著頭看著自己的兄長,三郎是家中的長子,家裏的大事小情雖然都是徐苗做主,但是也會跟他商量,姐弟倆有商有量,倒也是不錯,三郎蹙著眉頭,想了想,說:
“大姐,要不然你就去李郎中那邊問問?我昨兒去念書的路上,聽咱村兒的慶年嬸子說,他那個大兒子從鎮上迴來了,而且還拖家帶口的,好像鎮上的鋪子不用他了。”
李郎中的大兒子,常年在鎮上鋪子做工,成了親之後,夫妻倆帶著孩子就一直都在那邊生活,李郎中跟他媳婦兒也開明,並沒有要求大兒媳一定在家伺候。
這突然從鎮上迴來,就意味著以後李郎中那邊的經濟壓力會很大,畢竟莊家戶的人,就靠那點兒田地過生活,而且李郎中給村裏人看病,基本收費都是特別的低,以前大兒子一家不用他們管,自然生活無壓力,可如今……
徐苗聞言,緩緩地點點頭,這倒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原主對那個李郎中的大兒子雖然沒有啥印象,但是李郎中的人不錯,想必他兒子一定也錯不了,既然如此……
“行,就這麽說定了,那我現在就去李郎中那邊,看看他們怎麽說。”
小妮子打定主意,便心急的下地穿鞋要出去,可還沒等出大門呢,就看見鎮上布莊掌櫃的坐著馬車來了,徐苗納悶的蹙了下眉頭,然後打招唿說:
“大叔,你咋來了?有事兒嗎?”
掌櫃的看見徐苗,笑著點點頭,然後等馬車停穩之後,從上麵蹦下來,說:
“你這是有事兒出去?”
“沒有,大叔,咱們進屋說吧。”徐苗笑著引著掌櫃的進了院子,車夫在門口等著……
本書首發於看書惘
轉天徐亮從山上的廟迴來,告訴了徐苗那天開張好。小妮子也就迴家開始準備,這幾日,忙活的就有些腳打後腦勺,又要給龐老板那邊交貨,又要去鎮上買東西,村頭雜貨鋪那裏的老板,還等著她給迴話。
一連幾天,徐芽是眼瞧著自家大姐往下瘦,那下巴尖尖的了,心疼的她不行。三郎看在眼裏,也是有些替自己的姐姐擔心,每天都在徐苗的耳邊叨咕,讓她悠著點兒,別太累著如何如何。
這眨眼就到了三月開春,人們脫去了厚厚的冬衣,換上了輕巧的春裳,這也就意味著一年一度的春耕就要開始了。徐苗家的豆腐坊,如今訂單很是穩定,每天都要做一百斤的黃豆。
除了賣村裏的,更多的是雜貨鋪跟丁家還有府城的覃府,說道這個覃府,那來頭可就不小了,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北方的鐵大門。
小八家子雖然住的不是很偏,但是再往北幾百裏的地方,那就是北方的邊境了,覃府的當家主事者,曆代都是這個國家的鎮北將軍,而到了上一輩,就更加的厲害了。
家裏不僅出了一個皇後,還直接被聖上給封了鎮遠候的爵位,如此一來,府城這大大小小的官員,對他們可就是各種的巴結了,而徐苗之所以能做到他們家的生意,還真是得感謝那個布莊的掌櫃的。
那布莊就是覃府大奶奶的陪嫁鋪子,因為這大奶奶是南方人,就喜歡吃鹵水豆腐,這掌櫃的記在了心裏,正巧,徐苗這丫頭帶著豆腐過去,他吃的味道不錯,就推薦給了這個大奶奶。
大奶奶想吃豆腐的心迫切,不到兩日,那掌櫃的就來到了豆腐坊,從徐苗這邊買了一板豆腐送進了覃府,如此一來,徐苗也就又得了一個訂單。
每隔三天,覃府迴來取豆腐,一次會取五十斤。至於鎮上的丁家,也是每隔三天來拿豆腐,每次買三十斤,徐苗給他們的價格都是四文錢一斤,這幾日倒是賺了不少錢。
就連村頭的雜貨鋪,她都給了四文錢已經,起先那老板還不想要,徐苗也沒有慣他脾氣,直接送客不再理會,後來還是那老板又找迴來,說啥四文錢都要,而且跟龐老板當時一樣,每隔兩天要五十斤豆腐。
至於鎮上的龐老板,人家現在可是徐苗的大客戶了,雖然仍舊是每隔兩天要一次貨,但是人家一要就是一百斤的豆腐,整整翻了一倍。
這徐苗也在二月那一個月的時間裏,刨除豆子的錢,整整掙了將近三兩銀子,這一個月就是三兩,一年下來多少,徐家姐弟對這份收入,都十分的欣喜。
而徐芽也坐在家裏開始掙錢了,布莊的掌櫃的,自打他們姐妹送過的兜子用好了之後,就開始要求徐苗給做收工,一個兜子給兩文錢,布頭子他們出,當然能做多少是多少,暫時還沒有要求。
徐芽在家想來沒事兒,針線活兒也還可以,徐苗想了想在征得妹妹同意之後,就把活兒給攔下來了,徐芽這批貨若是交出去,也能有四、五十個銅板呢。
日子蒸蒸日上,隨之而來的事情也就得考慮,如今每天都要一百斤的黃豆,雖然有騾子,可徐苗還是忙不過來,徐芽還要做兜子,也是沒時間幫,這幾日徐亮的兩個兒子栓子跟柱子,都過來幫忙,她也真的就想到了雇人的事情。
徐苗曾經試探的問過單氏跟徐亮,可都被人家給搖頭否決了,說到底,這倆人是裏正的兒子,徐亮作為裏正,多少都是個官,總不能讓倆兒子給徐苗打工就是了。
所以這天,趁著三郎、小五休沐,徐苗姐弟四人吃過午飯,就聚到了一起,開始商量家裏雇人的事情。眼瞧著就要春耕了,家裏的豆腐也得做,徐苗一個人是真的忙不過來。
家裏雖然地不多,就六畝地,可她要種的話,也得個十天半月,這春搶時間秋搶糧,這都是有數的,春天你早早的種下糧食,秋天你就能提早收獲。
徐苗看著個子竄了一個頭的三郎跟小五,挑著眉頭,問:“你們倆啥意見,栓子哥跟柱子哥就別想了,二伯說了,不會讓他們過來這邊上工的。”
小五是小孩兒,自然是沒啥主意,仰著頭看著自己的兄長,三郎是家中的長子,家裏的大事小情雖然都是徐苗做主,但是也會跟他商量,姐弟倆有商有量,倒也是不錯,三郎蹙著眉頭,想了想,說:
“大姐,要不然你就去李郎中那邊問問?我昨兒去念書的路上,聽咱村兒的慶年嬸子說,他那個大兒子從鎮上迴來了,而且還拖家帶口的,好像鎮上的鋪子不用他了。”
李郎中的大兒子,常年在鎮上鋪子做工,成了親之後,夫妻倆帶著孩子就一直都在那邊生活,李郎中跟他媳婦兒也開明,並沒有要求大兒媳一定在家伺候。
這突然從鎮上迴來,就意味著以後李郎中那邊的經濟壓力會很大,畢竟莊家戶的人,就靠那點兒田地過生活,而且李郎中給村裏人看病,基本收費都是特別的低,以前大兒子一家不用他們管,自然生活無壓力,可如今……
徐苗聞言,緩緩地點點頭,這倒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原主對那個李郎中的大兒子雖然沒有啥印象,但是李郎中的人不錯,想必他兒子一定也錯不了,既然如此……
“行,就這麽說定了,那我現在就去李郎中那邊,看看他們怎麽說。”
小妮子打定主意,便心急的下地穿鞋要出去,可還沒等出大門呢,就看見鎮上布莊掌櫃的坐著馬車來了,徐苗納悶的蹙了下眉頭,然後打招唿說:
“大叔,你咋來了?有事兒嗎?”
掌櫃的看見徐苗,笑著點點頭,然後等馬車停穩之後,從上麵蹦下來,說:
“你這是有事兒出去?”
“沒有,大叔,咱們進屋說吧。”徐苗笑著引著掌櫃的進了院子,車夫在門口等著……
本書首發於看書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