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那萬仞穀寬不過二十餘米,兩邊岩石峭壁光滑如鏡,寸草不生,直直的向上拔升,隻怕有數百米高。[燃^文^書庫][].[774][buy].]穀底狹窄的道路筆直向前延伸,陽光無法找到地麵,幽暗異常。視線透過峽穀,可以看到南麵的出口變成一點針頭大小的光亮點。


    看到這等奇險地勢,蕭二郎暗暗心驚,倘若敵人在峽穀兩邊埋伏,放下滾石箭矢,縱有千軍萬馬,也休想過去。


    突然之間,蕭二郎腦中嗡的一聲,似乎有什麽東西忽然之間在他腦海裏爆炸了開來。他全身一震,差點從馬背上滾落下來。


    幸好隻是一瞬間,就恢複如常。


    那一聲嗡鳴聲之後,腦子似乎變得比以前更清晰起來,種種以前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知識,一股腦的出現在腦海裏,什麽聲東擊西,什麽調虎離山,什麽圍魏救趙,什麽瞞天過海……


    又有在何等情況下如何迂迴、如何突擊、如何衝鋒,在什麽環境下如何紮營、如何駐防等等行軍打仗的知識,清清楚楚的出現在腦海裏。


    後者倒也還罷了,蕭二郎明白那不過是最基本的帶兵打仗的常識,但前者,如‘暗度陳倉、以逸待勞……’等等總計三十六條,卻是高深莫測,深奧精髓,蕭二郎無法理解其含義。


    蕭二郎不知道,那三十六條乃是另一個時空中軍者必備神器之三十六計,縱然是那一個時空,精通三十六計者也是寥寥無幾,但是學得三十六計中一兩計者,帶兵打仗就如虎添翼,精通三十六計者,那更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蕭二郎的異樣隻是一瞬之間的事,連他身邊的陸雪柔和丁宗萬也沒有發覺。


    他腦中忽然出現那許多深奧的行軍作戰知識,使他腦中登時一片清明。不久前見萬仞穀地勢險峻,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他心中又驚又怕,腦中一片朦朧,實在不知道敵人會不會在峽穀兩側埋伏。


    而此時,他腦中卻是一片明淨,於眼前險峻地勢,已經不再感到畏懼,心裏自信滿滿,隻因萬仞穀地勢太過險峻,他料定敵人就算有心在峽穀兩邊埋伏,也決計攀援不上,有心無力。


    蕭二郎登時胸有成竹,手一揮,朗聲道:“四騎一列,前進。”


    萬仞穀寬不過二十餘米,足以十騎並行,但蕭二郎擔心中途有變,騎兵們擁擠在一起無法轉身應變,因而下令四騎並列,就算途中生變,也大可立即調轉馬頭,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撤出穀來。


    陸雪柔心知蕭二郎此舉很是得當,她料定敵人不會在萬仞穀埋伏,原因之一也正是因為萬仞穀地勢險峻,下寬上窄,穀底尚有二十餘米寬,到得穀頂,隻能看到一條縫隙,最寬不過幾米。


    如此絕境,在穀頂埋伏,全無用處,眾人隻需躲在兩邊峭壁之下,滾石箭矢就難以傷害到。不過這畢竟隻是猜測,無法百分之百的確定。


    如果敵人不在穀頂埋伏,而是在峽穀兩邊埋伏,待眾人進入峽穀之後,立即封死兩邊的出入口,困也困死了眾人。


    蕭二郎此舉,正符合了陸雪柔的心意,四騎並列前進,進可攻,退可守,最是合宜。


    丁宗萬卻不以為然,心想峽穀對麵駐紮著一萬多名敵兵,四騎並列,無法發揮騎兵的衝鋒之力,就算僥幸出了峽穀,但如果被敵人包圍,那也迴天乏術了。不過見陸雪柔臉上帶著淡淡笑容,也就不敢出言指斥蕭二郎的不對。


    當下,蕭二郎、陸雪柔、丁宗萬帶頭,後麵是四個軍官,再後麵是蕭二郎手下五個中隊長之四,除了王大山之外,有衛林、金大鍾、謝及文、鍾無憂;再往後則是伍左廣、明威、丘初一、皮豹四個小隊長。


    更往後則是普通騎兵,一千多馬賊除四個中隊長和四個小隊長之外,全部排在騎兵之後。最後再由四個軍官壓陣。


    一行六千餘人,四騎一排,縱馬疾奔入穀。


    起初,眾人無不提心吊膽,生怕頭頂穀頂忽然萬箭齊發,萬石齊滾,將穀下眾人射成刺蝟,砸成肉泥,又或者將峽穀兩邊出入口封死,生生將眾人餓死在峽穀裏麵。


    當蕭二郎和陸雪柔以及丁宗萬三騎率先衝出峽穀,其後眾人一一緊跟著衝了出來,直到最後壓陣的四名軍官也都縱馬奔出峽穀,果然不見敵人有埋伏,眾人這才大大唿出一口氣。


    蕭二郎、陸雪柔、丁宗萬三人縱馬奔出一裏左右後,才勒馬停步,後麵趕來的騎兵在三人身後停下,按序排列。不多時侯,五千騎兵先後趕來,排列成了最佳衝鋒隊形,嚴陣以待。一千多馬賊被蕭二郎一激,人人熱血澎湃,不甘落於騎兵之後,擠在眾騎兵之前。


    蕭二郎遙看南方,一望無垠的一片原野,數裏之外駐紮著大隊軍馬,料定就是堵截他們的敵兵。


    蕭二郎向陸雪柔看了一眼,見她眼含笑意,也看著自己,神色之中頗有讚許個鼓勵之意。蕭二郎心中一蕩,明白陸雪柔是叫自己全權決定,當下深吸一口氣,緩緩舉起焚天劍,猛地向前一揮,喝道:“衝!”


    一聲吼,震動山穀,騎兵和馬賊們的情緒再次激蕩。蕭二郎狠狠一夾馬肚子,坐下戰馬一聲嘶鳴,猛地衝了出去。


    原本騎兵們對蕭二郎的決定大多持懷疑態度,認為峽穀裏必定埋伏有敵人。而結果眾人平安出了萬仞穀,連一個敵人也沒有看到。


    事實不容辯駁,騎兵們對蕭二郎的崇敬更上一層樓,近乎到了盲目的地步。


    聽得蕭二郎一聲大吼,又率先衝了出去,眾騎兵毫不猶豫的也是一聲吼,縱馬急衝了出去。


    馬賊們在騎兵之前,原本有所猶豫,但見到騎兵們縱馬急衝,仿佛當他們不存在,如果不往前衝,勢必被他們踐踏而死。馬賊們無奈,隻得連忙催動胯下戰馬向前急衝。


    數裏路,在騎兵們疾奔之下,轉瞬即逝。


    在這數裏原野之上,一馬平川,沒有絲毫阻攔,騎兵們早將速度發揮到了極致,手中或長槍或闊刀重劍,連連揮舞。


    對方軍官,早在眾人衝出峽穀之前就已經發現了他們,急忙下令下去擺好陣型對敵。


    對方這一萬多士兵,算不得是皇離王朝的精兵,但卻也是正規的軍隊。長官一聲令下,一萬多士兵立即行動,迅速擺起大陣。


    這個過程驚而不亂,法度嚴謹,有理有序,足見對方並不是老弱殘兵。蕭二郎遠遠見著了,暗暗心驚。


    蕭二郎隻在大半年前帶過三千殘兵敗將,雖然那一次摧毀了前線敵軍的八大糧倉,為龍陽王朝的反擊做出了無可取代的貢獻,但論到帶兵打戰,蕭二郎的經驗實在有限得很。


    他見對方人多勢眾,又是兵強馬壯,陣法嚴謹,心裏一驚,產生了愜意。而騎兵已經發動了衝鋒,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隻得硬起頭皮,往前直衝。


    刹那之間,兩支軍隊狠狠的撞擊在一起,眾騎兵和眾馬賊就像澎湃怒吼的江河,而敵方一萬多人擺出的大陣,就像是一座穩重雄渾的大山,騎兵們化成的奔騰大江轟然撞擊在那渾厚的高山之上,登時轟隆之聲不絕,人吼馬嘶聲,金鐵相擊的碰撞聲……此起彼伏,響聲不絕。


    騎兵們手上真實的功夫,未必比步兵強了多少,但一旦讓騎兵們完全發揮出衝鋒之力,一個訓練有素的騎兵可頂十個普通步兵。


    敵方的兵力是騎兵們的一倍以上,而且結好了大陣嚴陣以待,就算兵力再多一倍的騎兵,倘若直衝過來,也未必能討到多少好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殖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陶並收藏仙殖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