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上好的樂器,對於一個演奏家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樂器選對了,能放大演奏的效果、突出個人的風格、對演奏者能起到最直接的正麵反饋,就像馬友友手上的那把大提琴,源自1719年製造,讓人從樂器上就能看到音樂品質。
樂器之於演奏家,就像是武器之於戰士。
而在藍星上。
不論是華夏國國內,還是國外,想要找一件上好的華夏民族樂器,除了那些頂級手藝人和樂器收藏家外,就隻有伍振輝的六藝樂器店了。
在確定了雲峰和唐雨要演奏的曲子後,吳中瑜便讓閻立德把需要的樂器發給伍振輝。
而……
對於伍振輝問出“這次怎麽還要用橫笛和古箏?”這個問題,吳中瑜有些詫異,斜著眼睛看向了閻立德,似在問你是怎麽跟他說的?
閻立德呢,卻是反問道:“我沒跟你說嗎?”
伍振輝眼皮一翻,道:“你跟我說什麽了?就隻有時間、地點和樂器。”
“是嗎?”閻立德訕訕一笑,道:“可能是忘了,都這把年紀了,生什麽氣嘛。”
伍振輝忙道:“誒,上了年紀的隻有你,四十多歲的身體,八十多歲的記性。”
說著嘴角往上一揚,道:“我可是正直當麵。”
閻立德“嗬嗬”笑了兩聲,揶揄道:“在孩子們麵前裝嫩,也不害臊。”
吳中瑜插嘴道:“你們倆啊,這老毛病也不知道改改,還像以前一樣,一見麵就愛鬥嘴。”
其實這不是誰不服誰的那種鬥嘴,而是一種深厚友情的表現。
吳中瑜一開口,兩人相視一笑,迴到了正題上。
閻立德解釋道:“古箏和橫笛,是小雲和小唐用來演奏一首箏笛合奏曲的。”
伍振輝開玩笑道:“已經有《廣陵散》、《鳳凰台上憶吹簫》、《梅花三弄》三首曲子了,還不夠啊,難不成,這個音樂會是他們倆的專場?”
“是這樣的……”吳中瑜一聽這話,隨即解釋起選這麽多曲子的用意。
“原來如此。”伍振輝點點頭,琢磨了片刻,又道:“未雨綢繆,也無不可,但據我觀察,那個什麽阿爾瓦洛,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這次指不定要搞出什麽幺蛾子來。”
閻立德眯眼道:“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這不是你的性格啊。”
伍振輝幹笑道:“可能是我多慮了。”
吳中瑜沉思片刻,轉而對雲峰、唐雨道:“你們繼續,調整好狀態。”
隻要不偏離“東西方音樂和樂器”這一主題,隨便阿爾瓦洛耍什麽花樣。
她對雲峰和唐雨是很有信心的。
國內學華夏民族樂器的年輕人,就算是有藏龍和臥虎,雲峰、唐雨的實力也能排進前五的。
這個時候。
雲峰和唐雨箏笛合奏的《伏羲神天響》,成功引起了伍振輝的注意。
伍振輝豎起耳朵,細細地品味,捕捉飄來的每一個音符。
如驚濤拍岸的琴聲,一浪高過一浪,一種激情豪邁令人迴腸蕩氣。
驀地。
悠揚清脆的笛聲響起,灑脫暢快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奔湧出來。
伍振輝感覺全身的毛孔都張開了。
閻立德再一次聽,似乎與之前聽到的有點不一樣,這不是說曲子有改動,而是樂器讓曲子產生了質變。
而在雲峰和唐雨麵前站著的吳中瑜,頻頻點頭,待演奏結束,便開口道:“你們對這首曲子的熟練度還差了一點,趁現在還有時間,多練練。”
一個熟練的樂手演奏出來的曲子,與一個演奏家演奏出來的曲子,是天差地別的。
並不是說,照著樂譜把曲子完整的演奏出來,一個音不差,就完美了。
要知道,演奏家每天練琴時間不會低於數個小時,他們每天除了練琴就是練琴,對於他們而言,已經不是熟練了,而是練成本能了,就比如一首練了成百上千遍的曲子,他們閉著眼睛也能彈出來,還可以將曲子千變萬化,而且演奏的還很美妙。
當然了,雲峰和唐雨還小,又在上學中,在熟練上,肯定是比不上演奏家的。
但是……
多練,多熟悉,總歸是有好處的。
雲峰和唐雨也是這麽想的。
轉瞬,琴聲和笛聲在房間彌漫開來。
一遍,又一遍。
————
位於羅馬城東北部地區的羅馬音樂廳,由意大利國著名的建築大師皮亞諾設計。
它包括四個不同規模的音樂廳,主體由三個相互獨立的音樂廳,呈“品“字形等組成,第四個音樂廳是個露天劇場,造型像碗,這樣使得整個布局如同三隻甲蟲在一個碗裏吃東西而得到統一。
音樂會的第一天,是由受邀的世界各地知名音樂家和演奏家進行表演。
當天傍晚七點。
雲峰一行人來到了羅馬音樂廳。
這個音樂會是在有700個座位的最小廳舉辦。
不過。
這個音樂會的轉播權是賣了的,會采用電視和網絡進行同步直播。
沒讚助,光靠阿爾瓦洛自己,也籌備不了這麽一個音樂會,請的都是世界各地知名音樂家和演奏家,他們的出場費可不低。
其實人並不少,每個受邀者有十張票,幾乎都送出去了,上座率至少超過八成。
“呀,我最喜歡的鋼琴演奏家‘阿尼塔’,40年到巴黎和倫敦舉行獨奏音樂會,同年八月又赴美利堅國舉行了四十多場音樂會,轟動一時,躍入當代優秀鋼琴家之前列。”
“天哪,音樂之子‘布拉克斯頓’!十歲就顯露音樂天才,集俄羅斯學派與德意誌國學派之大成,曾停止演奏達十年之久,45年在迪拜金色大廳舉行重返舞台的獨奏音樂會,轟動世界樂壇。”
“被譽為新世紀音樂天才少年的‘馬文’,6歲就進入利克伯音樂學院,9歲畢業後又入巴黎音樂學院從師於法比小提琴學派的著名教授威廉,他以畢業比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時,年僅11歲。”
“吉他之王‘約翰尼’耶,擁有著包括作曲在內的多方麵的音樂才能,他給人們的印象不隻是彈吉他,還有即興創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鮮的,都像是演奏新作。”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樂器選對了,能放大演奏的效果、突出個人的風格、對演奏者能起到最直接的正麵反饋,就像馬友友手上的那把大提琴,源自1719年製造,讓人從樂器上就能看到音樂品質。
樂器之於演奏家,就像是武器之於戰士。
而在藍星上。
不論是華夏國國內,還是國外,想要找一件上好的華夏民族樂器,除了那些頂級手藝人和樂器收藏家外,就隻有伍振輝的六藝樂器店了。
在確定了雲峰和唐雨要演奏的曲子後,吳中瑜便讓閻立德把需要的樂器發給伍振輝。
而……
對於伍振輝問出“這次怎麽還要用橫笛和古箏?”這個問題,吳中瑜有些詫異,斜著眼睛看向了閻立德,似在問你是怎麽跟他說的?
閻立德呢,卻是反問道:“我沒跟你說嗎?”
伍振輝眼皮一翻,道:“你跟我說什麽了?就隻有時間、地點和樂器。”
“是嗎?”閻立德訕訕一笑,道:“可能是忘了,都這把年紀了,生什麽氣嘛。”
伍振輝忙道:“誒,上了年紀的隻有你,四十多歲的身體,八十多歲的記性。”
說著嘴角往上一揚,道:“我可是正直當麵。”
閻立德“嗬嗬”笑了兩聲,揶揄道:“在孩子們麵前裝嫩,也不害臊。”
吳中瑜插嘴道:“你們倆啊,這老毛病也不知道改改,還像以前一樣,一見麵就愛鬥嘴。”
其實這不是誰不服誰的那種鬥嘴,而是一種深厚友情的表現。
吳中瑜一開口,兩人相視一笑,迴到了正題上。
閻立德解釋道:“古箏和橫笛,是小雲和小唐用來演奏一首箏笛合奏曲的。”
伍振輝開玩笑道:“已經有《廣陵散》、《鳳凰台上憶吹簫》、《梅花三弄》三首曲子了,還不夠啊,難不成,這個音樂會是他們倆的專場?”
“是這樣的……”吳中瑜一聽這話,隨即解釋起選這麽多曲子的用意。
“原來如此。”伍振輝點點頭,琢磨了片刻,又道:“未雨綢繆,也無不可,但據我觀察,那個什麽阿爾瓦洛,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這次指不定要搞出什麽幺蛾子來。”
閻立德眯眼道:“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這不是你的性格啊。”
伍振輝幹笑道:“可能是我多慮了。”
吳中瑜沉思片刻,轉而對雲峰、唐雨道:“你們繼續,調整好狀態。”
隻要不偏離“東西方音樂和樂器”這一主題,隨便阿爾瓦洛耍什麽花樣。
她對雲峰和唐雨是很有信心的。
國內學華夏民族樂器的年輕人,就算是有藏龍和臥虎,雲峰、唐雨的實力也能排進前五的。
這個時候。
雲峰和唐雨箏笛合奏的《伏羲神天響》,成功引起了伍振輝的注意。
伍振輝豎起耳朵,細細地品味,捕捉飄來的每一個音符。
如驚濤拍岸的琴聲,一浪高過一浪,一種激情豪邁令人迴腸蕩氣。
驀地。
悠揚清脆的笛聲響起,灑脫暢快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奔湧出來。
伍振輝感覺全身的毛孔都張開了。
閻立德再一次聽,似乎與之前聽到的有點不一樣,這不是說曲子有改動,而是樂器讓曲子產生了質變。
而在雲峰和唐雨麵前站著的吳中瑜,頻頻點頭,待演奏結束,便開口道:“你們對這首曲子的熟練度還差了一點,趁現在還有時間,多練練。”
一個熟練的樂手演奏出來的曲子,與一個演奏家演奏出來的曲子,是天差地別的。
並不是說,照著樂譜把曲子完整的演奏出來,一個音不差,就完美了。
要知道,演奏家每天練琴時間不會低於數個小時,他們每天除了練琴就是練琴,對於他們而言,已經不是熟練了,而是練成本能了,就比如一首練了成百上千遍的曲子,他們閉著眼睛也能彈出來,還可以將曲子千變萬化,而且演奏的還很美妙。
當然了,雲峰和唐雨還小,又在上學中,在熟練上,肯定是比不上演奏家的。
但是……
多練,多熟悉,總歸是有好處的。
雲峰和唐雨也是這麽想的。
轉瞬,琴聲和笛聲在房間彌漫開來。
一遍,又一遍。
————
位於羅馬城東北部地區的羅馬音樂廳,由意大利國著名的建築大師皮亞諾設計。
它包括四個不同規模的音樂廳,主體由三個相互獨立的音樂廳,呈“品“字形等組成,第四個音樂廳是個露天劇場,造型像碗,這樣使得整個布局如同三隻甲蟲在一個碗裏吃東西而得到統一。
音樂會的第一天,是由受邀的世界各地知名音樂家和演奏家進行表演。
當天傍晚七點。
雲峰一行人來到了羅馬音樂廳。
這個音樂會是在有700個座位的最小廳舉辦。
不過。
這個音樂會的轉播權是賣了的,會采用電視和網絡進行同步直播。
沒讚助,光靠阿爾瓦洛自己,也籌備不了這麽一個音樂會,請的都是世界各地知名音樂家和演奏家,他們的出場費可不低。
其實人並不少,每個受邀者有十張票,幾乎都送出去了,上座率至少超過八成。
“呀,我最喜歡的鋼琴演奏家‘阿尼塔’,40年到巴黎和倫敦舉行獨奏音樂會,同年八月又赴美利堅國舉行了四十多場音樂會,轟動一時,躍入當代優秀鋼琴家之前列。”
“天哪,音樂之子‘布拉克斯頓’!十歲就顯露音樂天才,集俄羅斯學派與德意誌國學派之大成,曾停止演奏達十年之久,45年在迪拜金色大廳舉行重返舞台的獨奏音樂會,轟動世界樂壇。”
“被譽為新世紀音樂天才少年的‘馬文’,6歲就進入利克伯音樂學院,9歲畢業後又入巴黎音樂學院從師於法比小提琴學派的著名教授威廉,他以畢業比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時,年僅11歲。”
“吉他之王‘約翰尼’耶,擁有著包括作曲在內的多方麵的音樂才能,他給人們的印象不隻是彈吉他,還有即興創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鮮的,都像是演奏新作。”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