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李世民花高價購買了糧食,等到饑荒發生的時候,還需要拿糧食去救濟那些把存糧賣掉的平民百姓。
而他用瓷器、白酒換五姓七望的糧食,五姓七望為了換他的瓷器、白酒,就需要買糧食,他們買糧食就會盡可能地打壓糧價,不讓糧價上漲。
糧價不漲,平民百姓自然不會把他們儲存的糧食賣掉,這樣,五姓七望買糧食就隻能從那些囤積大量糧食的大地主、大商人那裏買,這樣就保持了糧價的平衡、維持了糧食的正常流通。
他之所以向拓跋炎、達勃魯要錢,不要糧食,就是避免胡商聯合會為了拿糧食換他的瓷器、白酒,而在大唐大量買糧食,造成糧價上漲,打亂他的計劃。
和拓跋炎、達勃魯商討完畢,夜已經很深了,二人向李元景告辭,各自安睡。
第二天一大早,裴寂就來了趙王府,今天,他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訴李元景,向李世民稟報:
他指揮製作的啤酒和葡萄酒都製作出來了!
但裴寂到了趙王府時,李元景還沒有起來,裴寂急著去向李世民報喜,而李元景睡著得不起來,他急得團團轉。
如果這會兒李元景已經起來了,他把啤酒和葡萄酒已經製作出來的消息告訴給李元景之後,再去稟報李世民,估計那時候李世民還沒有吃早飯,他去那麽早,李世民一定能猜到他還沒有吃早飯,那李世民就會請他一塊吃,能和李世民一塊吃飯,實在是一種殊榮!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而如果李元景起得太晚,等他把這件事向李元景說了,再和李元景商議一番怎樣出售等事情,然後他再去皇宮,向李世民稟報,那就晚了,李世民肯定已經吃過飯了,那時李世民也會認為他也吃過飯了,就不會再請他一塊吃飯了。
而李元景今天早晨也睡不進去了,這幾天他很忙,有許多事情要做:
要去皇宮把那四百件瓷器運出來交給拓跋炎、達勃魯,要和李世民商量給拓跋炎、達勃魯胡商聯合會多少白酒、香水、花露水、茶葉,他還要趕快給五姓七望寫七百五十首詩和曲譜。
他已經畫好了燒製玻璃和煉鐵的高爐圖形,李世民在新豐縣找到了一座長石礦,藍田縣找到了一座鐵礦,李元景任命李世民第三子蜀王李恪為玻璃廠廠長,任命李世民第五子楚王李祐為煉鐵廠廠長,讓他們先出京準備去了。
在大唐曆史上,李世民的兒子中李恪是死得最冤枉、憋屈的。
原本大唐曆史上,李元景、房遺愛謀反案,根本就不牽連李恪,但長孫無忌為了除掉李恪,就誣陷李恪也參與了謀反,把他殺害了,直到七零五年,他才得以平反昭雪,追贈司空,恢複吳王爵位。
(李恪貞觀二年被封為蜀王,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年),封吳王,此時是貞觀二年,他還是蜀王。)
李恪英武果敢,非常能力,深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幾次都欲立李恪為太子,這也是長孫無忌處心積慮除掉李恪的原因。
而李祐也是極具才能的,因而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嫉恨,他一番誣陷造謠,逼得李祐不得不造反,六四三年(貞觀十七年)四月六日,李祐以“謀反罪”被貶為庶人,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
李元景之所以讓他們二人做玻璃、煉鐵廠廠長,對外宣布是因為玻璃和鐵都是對大唐最重要、最關鍵的物品,所以,要派二人去擔任廠長,而真正原因是李元景在二人還沒有被長孫無忌嫉恨、陷害之前,把他們送出京城,不讓長孫無忌見到他們、防著他們,也不讓他們有機會在京城和李承乾、李治爭太子之位、以及有造反的機會,保全他們。
等他們煉製出來了大量的鐵,燒製出來了玻璃,變得非常有能力,為李世民立了大功,李世民輕易就不舍得把他們處死,當然李元景自己也會全力防止他們爭奪太子之位、造反,被長孫無忌陷害、處死。
李元景穿越來了大唐,已經改變了大唐的曆史走向,所以以前大唐曆史上李元景、李元昌、李恪、李祐都因謀反而被長孫無忌處死的事情,應該都不會再發生了,李元景也不會讓這些事發生了。
李元景準備在二人把燒製玻璃、煉鐵的爐子建好之後,他親自去看看,還要在中秋節詩會之前,把歌舞演員找好,教他們一些歌曲、排練舞蹈……
事情這麽多,所以李元景比平時起來得早一些,他起來之後,發現裴寂已經來了趙王府。
裴寂看到李元景起來之後,趕緊來到李元景麵前,顧不得過多寒暄,就非常興奮地告訴李元景,他已經把啤酒和葡萄酒製作出來了,李元景聽了也非常高興。
但李元景知道,啤酒和葡萄酒最好多放幾天,讓裏邊的酒曲充分發酵,那樣喝起來口感才更好。
並且,啤酒和葡萄酒更多的時候是喝一種情調,喝啤酒、葡萄酒的酒具要很講究才行,所以李元清準備先製作一些高腳玻璃杯,把啤酒、葡萄酒倒在高腳玻璃杯中,喝起來才顯得更尊貴、奢華、優雅、更有情調。
但大唐的玻璃太貴了,兩個還沒有雞蛋大的玻璃球就要上百貫錢,所以李元景以前沒有打算製作玻璃杯,準備等自己燒製的玻璃燒製出來之後再製作,但現在既然裴寂已經把啤酒、葡萄酒釀製出來了,那就先製作一些高腳玻璃杯,湊一個機會把啤酒、葡萄酒宣傳出去,也能賣一些錢或者換一些糧食。
要製作玻璃杯就要教會春綺眾人,那李元景就忙上加忙,他看了看裴寂,猜想裴寂製作出來了啤酒、葡萄酒,如此大事,他一定會去向李世民稟報、報喜。
李元景靈機一動,決定讓裴寂去皇宮,把那四百件瓷器給拓跋炎、達勃魯送去,並且和李世民商量給這兩名胡商多少白酒、香水、花露水、茶葉,這樣他就不用去皇宮了,能節省出一上午的時間。
而他用瓷器、白酒換五姓七望的糧食,五姓七望為了換他的瓷器、白酒,就需要買糧食,他們買糧食就會盡可能地打壓糧價,不讓糧價上漲。
糧價不漲,平民百姓自然不會把他們儲存的糧食賣掉,這樣,五姓七望買糧食就隻能從那些囤積大量糧食的大地主、大商人那裏買,這樣就保持了糧價的平衡、維持了糧食的正常流通。
他之所以向拓跋炎、達勃魯要錢,不要糧食,就是避免胡商聯合會為了拿糧食換他的瓷器、白酒,而在大唐大量買糧食,造成糧價上漲,打亂他的計劃。
和拓跋炎、達勃魯商討完畢,夜已經很深了,二人向李元景告辭,各自安睡。
第二天一大早,裴寂就來了趙王府,今天,他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訴李元景,向李世民稟報:
他指揮製作的啤酒和葡萄酒都製作出來了!
但裴寂到了趙王府時,李元景還沒有起來,裴寂急著去向李世民報喜,而李元景睡著得不起來,他急得團團轉。
如果這會兒李元景已經起來了,他把啤酒和葡萄酒已經製作出來的消息告訴給李元景之後,再去稟報李世民,估計那時候李世民還沒有吃早飯,他去那麽早,李世民一定能猜到他還沒有吃早飯,那李世民就會請他一塊吃,能和李世民一塊吃飯,實在是一種殊榮!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而如果李元景起得太晚,等他把這件事向李元景說了,再和李元景商議一番怎樣出售等事情,然後他再去皇宮,向李世民稟報,那就晚了,李世民肯定已經吃過飯了,那時李世民也會認為他也吃過飯了,就不會再請他一塊吃飯了。
而李元景今天早晨也睡不進去了,這幾天他很忙,有許多事情要做:
要去皇宮把那四百件瓷器運出來交給拓跋炎、達勃魯,要和李世民商量給拓跋炎、達勃魯胡商聯合會多少白酒、香水、花露水、茶葉,他還要趕快給五姓七望寫七百五十首詩和曲譜。
他已經畫好了燒製玻璃和煉鐵的高爐圖形,李世民在新豐縣找到了一座長石礦,藍田縣找到了一座鐵礦,李元景任命李世民第三子蜀王李恪為玻璃廠廠長,任命李世民第五子楚王李祐為煉鐵廠廠長,讓他們先出京準備去了。
在大唐曆史上,李世民的兒子中李恪是死得最冤枉、憋屈的。
原本大唐曆史上,李元景、房遺愛謀反案,根本就不牽連李恪,但長孫無忌為了除掉李恪,就誣陷李恪也參與了謀反,把他殺害了,直到七零五年,他才得以平反昭雪,追贈司空,恢複吳王爵位。
(李恪貞觀二年被封為蜀王,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年),封吳王,此時是貞觀二年,他還是蜀王。)
李恪英武果敢,非常能力,深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幾次都欲立李恪為太子,這也是長孫無忌處心積慮除掉李恪的原因。
而李祐也是極具才能的,因而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嫉恨,他一番誣陷造謠,逼得李祐不得不造反,六四三年(貞觀十七年)四月六日,李祐以“謀反罪”被貶為庶人,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
李元景之所以讓他們二人做玻璃、煉鐵廠廠長,對外宣布是因為玻璃和鐵都是對大唐最重要、最關鍵的物品,所以,要派二人去擔任廠長,而真正原因是李元景在二人還沒有被長孫無忌嫉恨、陷害之前,把他們送出京城,不讓長孫無忌見到他們、防著他們,也不讓他們有機會在京城和李承乾、李治爭太子之位、以及有造反的機會,保全他們。
等他們煉製出來了大量的鐵,燒製出來了玻璃,變得非常有能力,為李世民立了大功,李世民輕易就不舍得把他們處死,當然李元景自己也會全力防止他們爭奪太子之位、造反,被長孫無忌陷害、處死。
李元景穿越來了大唐,已經改變了大唐的曆史走向,所以以前大唐曆史上李元景、李元昌、李恪、李祐都因謀反而被長孫無忌處死的事情,應該都不會再發生了,李元景也不會讓這些事發生了。
李元景準備在二人把燒製玻璃、煉鐵的爐子建好之後,他親自去看看,還要在中秋節詩會之前,把歌舞演員找好,教他們一些歌曲、排練舞蹈……
事情這麽多,所以李元景比平時起來得早一些,他起來之後,發現裴寂已經來了趙王府。
裴寂看到李元景起來之後,趕緊來到李元景麵前,顧不得過多寒暄,就非常興奮地告訴李元景,他已經把啤酒和葡萄酒製作出來了,李元景聽了也非常高興。
但李元景知道,啤酒和葡萄酒最好多放幾天,讓裏邊的酒曲充分發酵,那樣喝起來口感才更好。
並且,啤酒和葡萄酒更多的時候是喝一種情調,喝啤酒、葡萄酒的酒具要很講究才行,所以李元清準備先製作一些高腳玻璃杯,把啤酒、葡萄酒倒在高腳玻璃杯中,喝起來才顯得更尊貴、奢華、優雅、更有情調。
但大唐的玻璃太貴了,兩個還沒有雞蛋大的玻璃球就要上百貫錢,所以李元景以前沒有打算製作玻璃杯,準備等自己燒製的玻璃燒製出來之後再製作,但現在既然裴寂已經把啤酒、葡萄酒釀製出來了,那就先製作一些高腳玻璃杯,湊一個機會把啤酒、葡萄酒宣傳出去,也能賣一些錢或者換一些糧食。
要製作玻璃杯就要教會春綺眾人,那李元景就忙上加忙,他看了看裴寂,猜想裴寂製作出來了啤酒、葡萄酒,如此大事,他一定會去向李世民稟報、報喜。
李元景靈機一動,決定讓裴寂去皇宮,把那四百件瓷器給拓跋炎、達勃魯送去,並且和李世民商量給這兩名胡商多少白酒、香水、花露水、茶葉,這樣他就不用去皇宮了,能節省出一上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