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忠心中猶豫,自己昨天才幹了一件錯事,把李元景寫的那些字幅拿給周興旺,讓他裝裱,可今天早上就又去給他要過來了。
才剛剛幹了一件出爾反爾的事,如果再把這些字幅拿給周興旺,又因為什麽原因又要迴來了,那就太對不起周興旺了。
李世忠猶猶豫豫地詢問李元景,他又寫的這些字幅,準備找誰裝裱。
他告訴李元景,他原本找了裝裱師周興旺裝裱那些字幅的,但他又去給周興旺要了迴來,周興旺非常失望,他感覺很對不起人家。
李元景聽了笑道:
“族兄,那些字隻是我隨便寫的,準備掛在飯店房間中的,原本隨便裝裱一下就可以,我也沒有想到陛下會來,要走那些字幅。
不過這不要緊,我現在再寫一些,你拿給那個裝裱師讓他裝裱就可以了。”
李世忠聽了非常高興,他趕緊命令一名下人去告訴周興旺,讓他不要毀了那些裝裱字幅的東西,他又求趙王寫了一些字幅,很快就拿過去請周興旺裝裱。
卻說李世忠和裴寂拿走了那些字幅之後,周興旺和他兒子二人非常失望,他們呆呆地坐在那兒,坐了很久,沒有心情吃飯,也沒有心情裝裱字畫了。
李世忠派遣的下人來到周氏裝裱店,把李世忠又請李元景寫字幅,寫好之後就拿來讓周興旺裝裱的事告訴了周興旺,周興旺和他兒子聽了之後心中大喜,他們趕緊把工作台收拾好,把裝裱字幅用的綢緞、橫軸準備停當,把臉洗幹淨,再點上一炷香,無比興奮、激動地等著李世忠把字幅拿來。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他們等啊、等啊,一直沒有等到李世忠拿來字幅,二人等不及了,周興旺就讓他的兒子去趙王府看看。
周興旺的兒子來到趙王府一打聽,心中再次無比失望:
李世忠又失信了,李元景又寫的字幅,依然沒有拿給他們裝裱,那些字幅被五姓七望的李明誠等人買走,拿去黃大師那裏裝裱去了。
卻說李元景提筆再寫字幅。
他當然不會把他昨天寫的那些詩,再寫一遍,李元景腦子中會的唐詩、宋詞、元曲太多了,隨便拎出來一首就是千古名篇,自然沒必要把昨天寫的那些重寫一遍,讓人笑話他江郎才盡,隻會重複,寫不出來新的。
李元景這樣,倒是無意識地避免了重寫昨天的詩詞,失李世民的麵子。
李元景提筆一揮而就,把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寫了出來。
剛寫完,張方、趙圓進來稟報:
“稟王爺,五姓七望的李文誠、李明誠七人求見。”
李元景聽了,就讓張方、趙元請他們進來,一會兒功夫,李明誠、李文誠七人人進來了。
五姓七望在京城人員眾多,消息靈通,他們早就聽說李元景的字和詩寫得非常好,他曾寫過四句詩: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複來。
這四句寫得非常好,被李績索要走了。
後來李世民聽說這四句寫得好,就讓李元景在皇宮把整首詩都寫了出來,那首詩寫得氣勢磅礴、絕唱千古!
今天,李世民等眾人之所以來趙王府,聽說是因為昨天李元景寫了很多字幅,每一張字幅都是一首非常了不起的詩,李世民等人就是來要那些字幅的。
李明誠七人心中非常羨慕,期望他們也能看看李元景寫的詩。
七人來到趙王府迎賓殿,他們一看,李元景正在寫字幅,幾人趕緊湊到字幅跟前觀看,就見字幅上寫著: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這、這……
早晨的雨剛剛潤濕塵土,天氣放晴,道路潔淨清爽,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
“柳”者,“留”也,離別的象征,但一個“新”字,使離別色調清新明朗,而不黯然銷魂。
情深意濃的友人西出陽關,萬裏長途跋涉,備嚐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千言萬語盡在酒中,“更盡一杯酒”吧,西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白居易曾對王維的這首《渭城曲》極為推崇,他的《對酒五首》之一: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第四聲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句。
李明誠七人,全都看呆了:
這真是仙曲啊!
此曲隻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迴聞啊!
李元景看李明誠七人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樣,他心中暗笑:
就知道你們看了這首詩,會是這副模樣!
這首詩不說你們,隻要稍微識點字的人看了,或者說根本不識字,但隻要聽了的,也都會被震驚到。
原本這首詩被王維寫出來之後,天下震動,青樓市井,紛紛傳唱,但一唱根本不足以表達送別之情,而疊之三唱,故又名《陽關三疊》。
後人曾評論唐詩開卷之作、壓卷之作,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當之無愧開卷之作。
而壓卷之作,除卻謫仙人李白、和詩史、詩聖杜甫,其作品仙人之賜,凡俗詩人難以望其項背,天下評客不敢妄評之外,其餘詩篇一共評出來五首壓卷之作:
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張繼《楓橋夜泊》
萬千唐詩,王維的這首《渭城曲》,能被評為唐詩壓卷之作之首,能會差嗎?
當然,李明誠七人隻是感覺這首詩寫的特別特別好,但他們卻不會說出“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迴聞”這樣的詩句,這兩句詩是杜甫所寫的《贈花卿》中的兩句。
李元景趁勢提筆把這首《贈花卿》寫了出來。
當然題目李元景改成了《贈友人》,把錦城改成了京城:
贈友人
京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隻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迴聞。
這。這、這才是真正“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迴聞。”
李明成七人都看傻了。
才剛剛幹了一件出爾反爾的事,如果再把這些字幅拿給周興旺,又因為什麽原因又要迴來了,那就太對不起周興旺了。
李世忠猶猶豫豫地詢問李元景,他又寫的這些字幅,準備找誰裝裱。
他告訴李元景,他原本找了裝裱師周興旺裝裱那些字幅的,但他又去給周興旺要了迴來,周興旺非常失望,他感覺很對不起人家。
李元景聽了笑道:
“族兄,那些字隻是我隨便寫的,準備掛在飯店房間中的,原本隨便裝裱一下就可以,我也沒有想到陛下會來,要走那些字幅。
不過這不要緊,我現在再寫一些,你拿給那個裝裱師讓他裝裱就可以了。”
李世忠聽了非常高興,他趕緊命令一名下人去告訴周興旺,讓他不要毀了那些裝裱字幅的東西,他又求趙王寫了一些字幅,很快就拿過去請周興旺裝裱。
卻說李世忠和裴寂拿走了那些字幅之後,周興旺和他兒子二人非常失望,他們呆呆地坐在那兒,坐了很久,沒有心情吃飯,也沒有心情裝裱字畫了。
李世忠派遣的下人來到周氏裝裱店,把李世忠又請李元景寫字幅,寫好之後就拿來讓周興旺裝裱的事告訴了周興旺,周興旺和他兒子聽了之後心中大喜,他們趕緊把工作台收拾好,把裝裱字幅用的綢緞、橫軸準備停當,把臉洗幹淨,再點上一炷香,無比興奮、激動地等著李世忠把字幅拿來。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他們等啊、等啊,一直沒有等到李世忠拿來字幅,二人等不及了,周興旺就讓他的兒子去趙王府看看。
周興旺的兒子來到趙王府一打聽,心中再次無比失望:
李世忠又失信了,李元景又寫的字幅,依然沒有拿給他們裝裱,那些字幅被五姓七望的李明誠等人買走,拿去黃大師那裏裝裱去了。
卻說李元景提筆再寫字幅。
他當然不會把他昨天寫的那些詩,再寫一遍,李元景腦子中會的唐詩、宋詞、元曲太多了,隨便拎出來一首就是千古名篇,自然沒必要把昨天寫的那些重寫一遍,讓人笑話他江郎才盡,隻會重複,寫不出來新的。
李元景這樣,倒是無意識地避免了重寫昨天的詩詞,失李世民的麵子。
李元景提筆一揮而就,把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寫了出來。
剛寫完,張方、趙圓進來稟報:
“稟王爺,五姓七望的李文誠、李明誠七人求見。”
李元景聽了,就讓張方、趙元請他們進來,一會兒功夫,李明誠、李文誠七人人進來了。
五姓七望在京城人員眾多,消息靈通,他們早就聽說李元景的字和詩寫得非常好,他曾寫過四句詩: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複來。
這四句寫得非常好,被李績索要走了。
後來李世民聽說這四句寫得好,就讓李元景在皇宮把整首詩都寫了出來,那首詩寫得氣勢磅礴、絕唱千古!
今天,李世民等眾人之所以來趙王府,聽說是因為昨天李元景寫了很多字幅,每一張字幅都是一首非常了不起的詩,李世民等人就是來要那些字幅的。
李明誠七人心中非常羨慕,期望他們也能看看李元景寫的詩。
七人來到趙王府迎賓殿,他們一看,李元景正在寫字幅,幾人趕緊湊到字幅跟前觀看,就見字幅上寫著: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這、這……
早晨的雨剛剛潤濕塵土,天氣放晴,道路潔淨清爽,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
“柳”者,“留”也,離別的象征,但一個“新”字,使離別色調清新明朗,而不黯然銷魂。
情深意濃的友人西出陽關,萬裏長途跋涉,備嚐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千言萬語盡在酒中,“更盡一杯酒”吧,西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白居易曾對王維的這首《渭城曲》極為推崇,他的《對酒五首》之一: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第四聲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句。
李明誠七人,全都看呆了:
這真是仙曲啊!
此曲隻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迴聞啊!
李元景看李明誠七人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樣,他心中暗笑:
就知道你們看了這首詩,會是這副模樣!
這首詩不說你們,隻要稍微識點字的人看了,或者說根本不識字,但隻要聽了的,也都會被震驚到。
原本這首詩被王維寫出來之後,天下震動,青樓市井,紛紛傳唱,但一唱根本不足以表達送別之情,而疊之三唱,故又名《陽關三疊》。
後人曾評論唐詩開卷之作、壓卷之作,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當之無愧開卷之作。
而壓卷之作,除卻謫仙人李白、和詩史、詩聖杜甫,其作品仙人之賜,凡俗詩人難以望其項背,天下評客不敢妄評之外,其餘詩篇一共評出來五首壓卷之作:
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張繼《楓橋夜泊》
萬千唐詩,王維的這首《渭城曲》,能被評為唐詩壓卷之作之首,能會差嗎?
當然,李明誠七人隻是感覺這首詩寫的特別特別好,但他們卻不會說出“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迴聞”這樣的詩句,這兩句詩是杜甫所寫的《贈花卿》中的兩句。
李元景趁勢提筆把這首《贈花卿》寫了出來。
當然題目李元景改成了《贈友人》,把錦城改成了京城:
贈友人
京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隻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迴聞。
這。這、這才是真正“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迴聞。”
李明成七人都看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