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4更奉上!


    “道源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節選《董仲舒詩詞》。


    董仲舒,廣川人(今河北衡水),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製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


    他把儒家的倫理思想概括為“三綱五常。也因為如此,儒學開始成為官方哲學,並延續至今,從此,經學研究在漢代盛行。


    董仲舒一生經曆了文景之治,漢武盛世,這是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力空前強盛,人民安居樂業。在思想文化方麵,漢初社會也是寬舒自如的。孝惠帝除“挾書之律”,置寫書之官;武帝時又廣開獻書之路。很多因秦始皇焚書坑儒而秘藏起來的儒家典籍,紛紛再現於世間;很多退避於草野的儒學之士,也漸漸走出了山林。


    民安於太平,士樂於學業,於是講學通經之士,再聚徒眾,複興儒業,儒學陣營,陡然大具。經師們為了經世致用,取悅當道,解經說義,繪聲繪色。家有家風,師有師法,形形色色,粲然明備。


    董仲舒,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安定,學術自由的背景下,走上仕學之路的。


    董仲舒的《舉賢良對策》被劉徹采納後。


    其後,任江都易王劉非的國相。江都易王劉非在孝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汝南王。


    吳、楚七國反叛時,劉非十五歲,有勇有謀,上書天子,誌願領兵攻打吳國。景帝賜給他將軍印,令其攻打吳國,吳國被擊敗後,第二年,改封為江都王,治理吳國原有的封地,因為有軍功受賜天子的旌旗。


    孝武帝元光五年,匈奴大舉入侵漢境為寇,劉非又上書誌願攻打匈奴,天子沒有答應。


    劉非喜好使弄氣力,建造宮殿,招納各地豪傑俠士,十分驕縱。他在位二十六年,於元光四年(公元前129年)病逝。


    霍去病心裏還有點納悶,史書記載董仲舒任江都王劉非國相10年,是於元朔四年被劉徹召迴。


    沒多久,又被卑鄙小人公孫弘趕走,起因是膠西王劉端矯縱無賴,數害官吏,肆行不法。


    公孫弘便向劉徹諫言:“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劉徹又把仲舒徙到膠西。


    如今是元朔三年,董仲舒就提前迴朝,難道司馬遷上了歲數,老糊塗了,記錯了史實,還是因為自己到來,原有史實發生了微妙地變化——


    董仲舒笑了笑,對霍去病說道:“小將軍年紀輕輕就貴為冠軍侯,來,老朽敬將軍一爵!”


    霍去病趕忙起身,擺了擺手,說道:“太傅大人,折煞稚子。你貴為三朝老臣,又是帝師。末將封侯,全仗陛下千裏運籌帷幄,三軍將士效命。太傅如此大禮,稚子焉能承受?這酒應是稚子代羽林全體將士敬太傅大人!”


    說完,霍去病站起來,仰頭一飲而盡。


    劉徹見狀,微微的頷首,笑道:“去病啊!有時候,朕還真覺你是一個睿智的成年男子。還真不敢相信你才十五歲的孩子,真是天縱奇才。蒼天,對寡人不薄啊!”


    說完,劉徹又微微側過身,問道:“恩師,你看呢?”


    董仲舒點點頭,笑道:“陛下所言甚是,去病此子是天生將才,百年難遇!”


    說完,臉色神情又有幾分凝重,沉思一番。良久,才小聲續道:“不過陛下,有句話,老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霍去病聽了,暈倒,這老夫子竟然拍自己的馬屁。


    嗬嗬,要不是自己來自後世。還天生將才!暈倒,自己不過是知道曆史的走向,再比這時代的人多了兩千多年的知識而已。


    劉徹見恩師一副欲言又止神情,心中很是納悶,說道:“恩師,這裏就們君臣三人,有什麽話不能說!”


    董仲舒想了想,又沉思片刻,臉頰表情十分嚴肅,說道:“陛下,老臣觀小將軍之麵相,甚是霸氣,非長久之福!”


    不好,霍去病聽了,心中一緊,難道這老夫子還真是神人,看出自己什麽!


    劉徹聽後,剛才溫和的臉色頓時烏雲密布,皺緊了眉頭,神情凝重。


    半天,劉徹那雙銳利的眼眸緊盯著霍去病全身,良久,才歎口氣,問道:“恩師,你的意思是?”


    董仲舒拈了拈頷下花白的胡須,斟酌一番用詞,才緩緩說道:“陛下,小將軍,近來,老臣夜觀天像,發現這星空之中有一星辰猛放光芒,璀璨無比,如以星觀人,卻如即逝流星,有早夭之相。今日觀將軍之麵相,符合那晚天數。老朽二十多年不言災異,但是今日技癢,就少說兩句。將軍眉宇間照煞氣甚重,霸氣更熾,殺氣旺盛,這非福相!”


    霍去病聽到後麵,隻感到自己後脊骨涼嗖嗖的,身軀微微抖動不停。


    嗎呀,這老夫子還真是神人。自己還有九年的壽命,他都看出來了。


    劉徹看了眼身邊的霍去病,發現這孩子臉色慘白,身軀顫抖,滿額頭汗珠,淋漓盡下,唿吸喘氣聲也越來越濃重。


    頓時,劉徹的臉色很陰沉,他又扭頭看了看自己的恩師,眼神透漏一絲古怪,問道:“恩師,你不會看錯?”


    董仲舒搖搖頭,長歎一聲,說道:“陛下,老朽也希望自己看錯,但是,老朽這一生閱人無數,從沒出錯。老朽夜觀天像,繁星滿天,天狼星閃逝!”


    說完,老夫子又看了霍去病眉宇間印堂,接著說道:“陛下,去病性格剛烈,而剛者易折。非長久之福!”


    劉徹聽到此,發現自己的眼眶好像飛進了什麽,有點濕潤。


    劉徹似信非信,眼神由最初地迷茫轉為堅韌。


    漢家天子劉徹閉上眼睛沉思一番,才滿臉正色道:“去病,朕是天子,朕要以天子的名義祈禱上蒼,保你平安!放心,有朕在,你不會有事!”


    真的,頗為感動。很長時間沒有的感動。


    霍去病想自己何得何能?能得到身為天子劉徹如此厚愛!


    即使早夭,得一知己,此生足矣!


    霍去病趕忙起身,行番大禮謝恩,才坐下。


    他想了一番,組織下語言,才慢慢說道:“陛下,舉頭三尺,自有神明相照,若上天真要亡我霍去病,臣無話可說,那是天道無常,變幻莫測,臣命該如此。但臣之所願,有生之年,蕩平邊患,踏平匈奴。如此,臣也死而無憾!”


    劉徹聞言,臉上的肌肉抖動幾番,那顆冰封已久內心開始溫熱,他深吸口氣說道:“去病,朕相信老天是公平的!你和朕君臣的緣分決不會如此短暫。”


    霍去病嘴角露出一絲無奈笑容,頷首道:“臣亦如此!”


    其實霍去病的內心也很迷茫,頭頂上方真有三尺神靈嗎?他老人家是不是早已給自己這條亡魂下了定論?


    霍去病不知道,前麵的路該怎麽走,自己的人生終點又在哪?


    盡管如此,有一點霍去病心裏很清楚,那就是自己答應漢家天子劉徹的諾言: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有時候,霍去病想史書上的那個霍去病,他是不是自己一樣。一種說不出來感動,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願望!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


    ps:睡覺了,碼字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之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浪地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浪地孩子並收藏漢武之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