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2更到,文言文不過關,寫這些古話,挺費腦力哦!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3月底,田汾暴斃,死的很蹊蹺。


    如果真是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話,那田汾的死也能解釋的通。


    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春,田蚡病狂,號唿上名服罪、謝罪。上使巫能視鬼者往視之,見魏其、灌夫鬼守之。”


    竇嬰12月底棄市,田汾來年3月暴斃。兩人的死亡相隔不過三個月。這一切難道真的隻能用怪力鬼神來解釋,才說的通嗎?


    也幸虧田汾死的早,否則,到了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劉安謀反失敗,自盡身亡。


    建元二年,田汾和淮南王劉安互相勾結,狼狽為奸,密謀廢帝。這些罪證被酷吏廷尉張湯一一挖出,呈現在劉徹的案前。


    田汾豈能善終,不滅九族的話,劉徹的怒火豈會熄滅。


    日子一天又一天過去,沒有轟動的大事發生,霍去病過的平淡無奇,索然無味。


    元光五年,秋,陳阿嬌多年的積怨爆發,用巫盎詛咒衛子夫被查。


    劉徹也不客氣,收了皇後璽綬,廢除陳阿嬌,打入長門冷宮。


    陳皇後被廢,衛家的權勢更是如日衝天,衛子夫更的劉徹歡心。


    眨眼間,曆史的車輪駛到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大漢天子劉徹這一年28歲了而我們的豬角霍去病12歲。


    這一年,從開春,劉徹就忙得不停,霍去病去衛子夫那幾次,都沒見到劉徹。


    開春,劉徹開始征商賈車船(對商品征收運輸稅、財產稅)及緡稅。


    四月,春,開渭渠、龍首渠。邛(今四川西昌一帶)、作(今鹽澤一帶)君長請內屬。以司馬相如為中郎將,建節為使,置縣十餘。拾商賈車船,令車“築”。用大司農鄭當時的建議,發卒數萬人,由水工徐伯主持,開鑿漕渠,由長安沿終南山到黃河,全長三百餘裏,三年完工。從此,關東到長安漕運時間省去一半,並溉田萬餘頃。


    且說這日,例行朝會,劉徹冷眼掃視下麵不安的群臣,大聲道:“眾卿近日忙於農事,頗為勞苦。今日議事,丞相之位已經空缺多日,不知眾卿家,心中有無合適人選,都一一奏來。”


    劉徹言完,群臣都暗暗心驚,田汾一死,朝中頓時分成兩派。


    主爵都尉汲黯,典官竇光等耿直大臣抱在一起,而衛尉韓安國,大農令鄭當時,站在統一戰線。另外,中郎將石建,太中大夫張湯,禦史大夫張歐,內史公孫賀,各掃自家門前雪,南北軍都尉李廣,程不識是個武人,衛青還是太中大夫。


    汲黯是個耿直的人,率先出列奏道:“陛下,以老臣愚見,相國一職,責重權大,一時,臣無心意之人,容後再議,才甚妥。”


    劉徹聽後,內心大喜,他正琢磨如何限製相權,能拖著不更好,最好不設。


    劉徹今日提出,無非想看看自己臣子們的態度。


    汲黯話剛完,大農令鄭當時立馬出班反駁道:“此等謬論,臣不敢苟同,自高祖立國,哪有不立相之說,此事刻不容緩,否則,國事不穩。汲黯居心叵測,此等容後再議的言論是陷陛下不義,其心可誅。”


    鄭當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劉徹心裏恨的咬牙切齒,這個小人,田汾在時,是個牆頭草,風往哪吹,就往哪倒。


    為此,把他降一級,由內史改為詹事,又改為大農令,還死性不改。


    鄭當時言畢,原先田汾黨羽紛紛附和,汲黯氣得臉色發青,出班,勃然大怒道:“陛下,臣一心為公,此心可表,蒼天可鑒。大農令誹謗之言,有辱聖聽,應當論罪!”一邊說著,一邊用眼睛狠狠瞪鄭當時一眼。


    汲黯因激動,頷下三尺長髯在空氣中飄揚,鄭當時還想說什麽,卻發現韓安國再給他打眼色,他又把想說的話咽下肚子。


    衛尉韓安國出班奏道:“陛下,立相須慎重,容臣等商議,再迴稟!”


    禦史大夫張歐,中郎將等人附議,群臣想想也是,齊聲附議,劉徹微笑點點頭:“善!”


    劉徹立起身,掃視群臣道:“近日瑣事繁多,爾等也要輕鬆。三日後,狩獵上林苑,眾卿意下如何?”


    群臣都點點頭,大聲應道:“偌!”


    劉徹眼見無他事,正要散朝離去,突然想起一事,微哦一聲道:“衛愛卿,朕聞你外甥雖然年少,卻智勇過人,這次狩獵也帶上他吧。”


    衛青愕然,猛抬頭看劉徹,卻隻看見劉徹離去的背影,“臣領旨。”


    他卻渾然不覺的自己的聲音變調,眾大臣麵麵相愧,被天子突然這句話打暈了。


    劉徹這句話在眾臣中掀起軒然大波,在場的除了衛青知道這外甥不平凡外,各各王公大臣們都一片茫然。


    盡管天子沒讓張從雨在朝堂在擔任什麽職務,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又何必在朝堂上說了。


    而且,眾大臣們都知道劉徹不會無的放矢,必有原因。


    於是,各種版本的原因被這些天才家們杜撰出。


    ps:文言文不過關啊!寫曆史軍事類,累,要查閱大量史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之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浪地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浪地孩子並收藏漢武之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