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撤軍


    各位親愛的友友們,這一章會有一些水,醉憨將簡單的根據百度的一些三國信息會整,讓大家大致的了解一下,東南末年的一個概況,一個真正的三國征戰就開始了,請期待吧


    1、180年各州的最高長官


    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2、189年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在嘉德宮駕崩。少帝劉辯繼位。由於劉辯年幼不曉事,暫時由何太後臨朝主政,皇權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為了取得控製皇權的特殊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鬥爭。深知朝廷派係之爭的董卓得知靈帝駕崩的消息後,心中竊喜,密切注視朝廷各派動向,隨時準備相應措施。見機行事。不久,在河東伺機而動的董卓便收到大將軍何進的密令。何進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勢力。靈帝死後,與司隸校尉袁紹共同謀計誅殺張讓,遭到何太後的反對。於是,何進便誘董卓以好處,以聖旨名義召立即進京討伐張讓,並以此來威脅何太後。董卓接到聖旨後,大喜過望,立即召集人馬,連日引軍進京,並按何進的意思,上書少帝,求逐君側之惡,收讓軍,以清奸穢。可是,董卓卻萬萬沒有想到,在還沒來得及趕到洛陽之前,何進就在爭鬥中被張讓等人殺死。這時,虎賁中郎將袁術?一公元199年也趁機領兵進入洛陽,聽到何進被殺的消息後,便放火燒毀了南宮,並追殺張讓等人。張讓和中常侍段矽慌忙劫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半夜出逃至黃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鞏縣西南。行進中的董卓遠遠望見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況有變,打聽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擁而至的大軍嚇得驚慌失措,淚流滿麵。董卓威風凜凜,大搖大擺地走上前去參見少帝,並且向詢問事變經過。少帝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陳留王劉協主動上前向董卓講述了整個事變的經過,敘述毫不含糊,條理清楚。當時,劉協隻有9歲,比少帝還小整整5歲。董卓大為歡喜,認為劉協比劉辯強得多,而且又因是董太後親自撫養的,於是,便有了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最初念頭。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宮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幹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


    3、黃巾起義


    中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激化。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鬥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領,自稱大賢良師,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民中宣揚教義,進行秘密活動。10餘年間,徒眾達10萬 ,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36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統一指揮 。張角廣泛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又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作為發動起義的信號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 ,張角命於三月五日同時起義。但預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張角派人飛告各方提前起義。於是36方一時俱起,眾達數十萬人。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靈帝慌忙調集各地精兵,進剿黃巾軍。各地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起義,其中著名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


    起義初期,黃巾軍的主力分散在巨鹿、潁川、南陽等地,們各自為戰,攻城奪邑,焚燒官府,取得了很大勝利。與此同時,各地還出現了許多獨立的農民武裝。但黃巾軍各自為戰,缺乏戰鬥經驗,以致東漢王朝能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潁川、陳國、汝南、東郡和南陽的黃巾軍相繼失敗。冀州黃巾軍在張角病死後,由張梁統率固守廣宗。當年十月,皇甫嵩率官軍偷襲黃巾軍營 ,張梁陣亡 。3萬多黃巾軍慘遭殺害,5萬多人投河而死,張角被剖棺戮屍。張寶也隨即於下曲陽兵敗陣亡,10餘萬黃巾軍被殺害。之後,黃巾餘部和各地的農民武裝,仍然堅持鬥爭。青州黃巾一度發展到擁眾百萬。後來因作戰失利,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編。曹操平定冀州時,張燕領導的黑山軍也投降。


    黃巾起義和在它影響下的各族人民起義,持續了二十多年。由於起義農民本身的弱點,起義被殘酷鎮壓,但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已名存實亡。


    1、黃巾起義結束


    194年,黃巾起義宣告投降結束。


    2、威挾天子令諸侯


    曹操就比袁紹高明多了,曹操不換皇帝,利用這個現成的皇帝,而且把這個皇帝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利用皇帝這張牌來號令天下、號召諸侯,這個就是我們通常所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這個法是可以討論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團的人從來沒有過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何去何從》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訴我們,曹操的謀士毛玠曾經向提出了一個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曹操采納了謀士毛玠的建議,並予以實施。也就是,曹操的路線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法又是怎麽來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法是人家曹?都市小說操的,比方諸葛亮就過這個話,的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也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的,敵人的話不怎麽靠得住吧!那麽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過呢?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的謀士不讚成,這個皇帝現在是個廢物啊,這麽一個廢物你把接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麽呢?你是朝拜呢還是不朝拜呢?你是請示呢還是不請示呢?那你肯定朝拜、請示,我現在把弄來以後大事小事我都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麽辦呢?我是聽的呢還是不聽的呢?我聽的顯得我們沒分量,我不聽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袁紹怎麽想呢?袁紹一想,這現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幹的,我現在又去尊奉,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被董卓謀殺了,拉倒吧。那麽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後,曆盡千辛萬苦,又迴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這時的洛陽已經是一片廢墟,破敗不堪,在洛陽,皇帝和百官的飲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果斷地采納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想方設法把皇帝從洛陽接到了自己的根據地許縣。


    最後引用某日報的一段評論: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凡王朝標明為末的時期,都是老百姓飽受痛苦的災難歲月。漢末三國時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無不如此。


    一棵大樹的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內部的逐漸敗朽。而一個偌大王朝的覆滅,通常是內因在起催死的作用,東漢末年就是這樣走向終結的:第一,天災頻仍,民不聊生;第二,官員貪黷,朝政腐敗;第三,奸佞握權,虎狼當道;第四,惡行猖獗,昏天黑地。然後,黃巾遍野,赤地千裏,諸侯蜂起,亂世攘爭;然後,三國鼎立,征戰不止,山河分裂,將近百年。


    人們習慣把漢代分為西漢、東漢,就因為其首都地理位置所定。從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時起,到三國時,已有200多年的經營曆史。華宮宏殿,芳園秀苑,繁街鬧市,良駟華軒,其規模並不亞於長安。在晉人張衡的《兩京賦》中,對洛陽當年富麗堂皇的盛況,很是讚美不絕。可東漢末年董卓的這一把火,令蔚然王氣的洛陽,一國之首善之區,曾經有過數十萬口人的大都市,隻殘留數百戶人家,豈不哀哉!


    凡分裂,必定有戰爭,凡戰爭,必定死人。據錢穆《國史大綱》:蜀亡時,戶,280,000,口,940,000。內帶甲將士102,000,占全數九之一。吳亡時,戶,530,000,口,2,300,000。內兵230,000,占全數十之一,吏32,000,後宮5,000。魏,平蜀時,戶,663,423,口,4,432,881。三國合計約得,戶,1,473,423,口,7,672,881。錢穆,就全史(指中國全部曆史)而言,戶口莫少於是時。大體當盛漢南陽、汝南兩郡之數。三國晚季如此,其大亂方熾時可想。


    所以,醉憨在這裏祈禱但願這戰亂的事情不再中華民族出現了,永遠不了。


    但是,英雄還是有的,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網遊之叱吒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憨並收藏網遊之叱吒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