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軍東南為震雷山。山不高大,林木茂密,風景清幽。出了信陽軍城,走十幾裏,便就是連綿不絕的丘陵小山。這一帶多雨水,終年水氣彌漫,正是種茶的好地方。
王宵獵帶著張均,清晨出發,到了城南的茶場。
此時茶的種植官府管理得較嚴,一般不允許隨便種植、買賣。而是由官府統一安排,到了季節,由官府收購。銷售渠道掌握在官府的手裏,管理人員自然想方設法壓榨種植戶。
陸羽《茶經》載,淮南茶場光州第一,信陽軍第二。不過到了宋朝,光州附近的茶場地位重要。信陽軍雖然也種茶,想製成團茶賣給官府可不容易,大多製作散茶。
到了茶場,早有管理的吏人前來迎接。請王宵獵等人在廳堂坐了,小心伺候。
嚐了送上來的茶,王宵獵道:“一路行來,我看這裏一帶雲霧繚繞,是種茶的好地方。為何朝廷在光州設茶場,卻不在這裏?嚐著這茶,也確實差些味道。”
吏人道:“迴觀察,信陽軍曆年種茶,隻是茶質一直不好。再者說產的不多,官府自然不在這裏設茶場。都是我們收了,一起押到光州發賣。”
王宵獵道:“現在正是收茶的時節,不知還有沒有未收的。”
吏人道:“大多都已經收了。剩下一些多是新長出來,已經春深,不值多少錢。”
王宵獵歎了口氣:“茶分雨前、明前,現在眼看就要清明,確實晚了。我有一個製茶的法子,特意到這裏試一試。你找茶戶過來,我教給他們。今年多練一練,等到來年,可以采好茶來製。”
吏人稱是。快步出去找了幾家茶戶,向王宵獵行禮。
王宵獵看那裏站了五六人,都是年老長者。顯然這吏人沒明白王宵獵的意思,找了幾個年紀大老成的人來,免得出事。王宵獵要的是全部茶戶,幾個有什麽用?
前世隻是看過紀錄片,知道大致的炒茶步驟。具體要注意哪些細節,技術怎麽操作,王宵獵其實是不清楚的。隻能靠著這些種茶人,多做多試,把技術完善。
聽了王宵獵吩咐,吏人隻好把這茶山的人全部找了過來。約二三十戶人家,有老有小。
看著眾人,王宵獵道:“眼看就是清明了,現在的茶葉已不十分好。沒有辦法,今年隻好如此。我這裏有一個製茶的法子,隻是一直沒有機會試一試。便教給你們,今年多練一練。等到練得純熟,明年便可以早采茶,製出新的茶葉來。”
一眾茶戶唯唯諾諾,並沒有人敢多說話。
王宵獵道:“若是製得好了,我這裏有獎賞。還有,今年你們這裏的茶,不必再交給茶場,自己處理了吧。以後怎麽種茶,就看你們做得好不好。”
聽了這話,茶戶大喜,氣氛明顯活躍了很多。
以前都是茶場的官吏決定著這些人的收入。收成好的時候,壓低茶價,逼著他們勞碌不休。若是收成不好,更不用說了,官吏會逼著他們一刻都不得停。
宋朝的茶法,一改再改,改了無數次。但改茶法,官府關心的,隻是官府收入多少。無非是本來是官府直管,改成交給茶商。或者不用茶商,直接派官吏來管理。底層的種茶人,總是沒有什麽好處。王宵獵讓他們今年不必交茶,最少有一年好日子。
看看天色,王宵獵道:“現在太陽已經高升,采茶有些晚了。沒辦法,我分身乏術,不能在這裏久待。你們去采些茶來,我把方法交給你們。以後做得如何,就看你們悟性。”
得了吩咐,茶戶裏的采茶人紛紛拿起工具,到山上去采茶。
王宵獵與張均等人,則在棚子裏查看製茶的器具。此時都是蒸青,就是散茶也是如此,隻是不壓成團而已。蒸青容易破壞茶葉,營養流失,味道變淡。所以後世中國的製茶方法,大多不采用蒸青。雖然方法也有很多,但最流行的,是炒青。
看過一遍,王宵獵吩咐取了兩口大鐵鍋來,用來炒茶。
看著王宵獵指揮人架鍋,張均道:“知州,你這是什麽法子?還要炒的。茶上鍋炒,豈不熟了?那還有什麽味道?喝茶,就是加入香料,才會有特別韻味。”
王宵獵道:“茶本身就是世上難得良藥,其中自有香味,為何還加香料?我這方法,可以製出香氣四溢的好茶,而且還有甜味。你隻管看著,以後讓茶戶勤加練習就是。”
張均撇了撇嘴,有些不信。此時自有茶的飲用方法,甚至還有專門的茶具。宋人還喜歡鬥茶,從茶葉到器具,到水,到衝茶起來的浮末,都有說法。炒出來的茶,怎麽鬥?
王宵獵也懶得多說,隻是仔細檢查器具。人們喝茶,其實不隻是喝茶,很多習慣,都是從上層有人喜歡,開始流行,慢慢變成全民喜歡。便如河南,因為有大領導喜歡紅茶,很快政府流行紅茶,一兩年間就整個河南開始流行。產信陽毛尖的地方,也迅速做出信陽紅。
隻要自己喜歡,自己身邊的人自然也會喜歡。隨著地位上升,整個社會改變習慣又有何難?隻要茶製得好,以前的那些規矩,都要改過來。
約摸半個時辰,采茶的人迴來。王宵獵讓他們把茶倒出來,在棚子下麵陰幹兩個時辰。
到了中午,管理茶場的吏人做了幾樣野味。無非是野雞、野兔,還有附近河裏抓來的魚,請王宵獵用酒肉。這個時代,野味的味道自然是比不過家養的,隻是吃個意思罷了。
等到午後,看看時辰差不多。王宵獵吩咐把陰幹的茶葉收起來,在鍋旁炒茶。
王宵獵本來想自己下手,吏人哪裏肯?找個老成穩重的人,照著王宵獵的吩咐,在鍋裏炒茶。一個鍋炒過了,換另一個鍋,用稍低些的溫度再炒一次。
綠茶最重要的工藝就是炒青。這一步做得好了,茶的品質就有了基本保證。後邊無非就是烘幹、晾涼、複烘,幾次三番,讓茶的質量穩定下來。
整個工藝全部教完,太陽已經西斜。
王宵獵道:“這一種新的製法,茶會有不同的香氣。每過半個月,你們都送一次到我那裏。若我嚐得好了,自會告訴你們。”
一邊的吏人道:“觀察,如此炒茶,以前不曾聽人做過。炒過有煙火氣,不知是否好喝。”
王宵獵道:“煙火氣也是世間的一種味道。隻要做得好了,如何會不好喝?你們用心做就是。若是製出好茶,我自會獎賞。”
一眾茶農道謝。他們圖的就是獎賞。至於什麽新茶,哪個理會?
王宵獵帶著張均,清晨出發,到了城南的茶場。
此時茶的種植官府管理得較嚴,一般不允許隨便種植、買賣。而是由官府統一安排,到了季節,由官府收購。銷售渠道掌握在官府的手裏,管理人員自然想方設法壓榨種植戶。
陸羽《茶經》載,淮南茶場光州第一,信陽軍第二。不過到了宋朝,光州附近的茶場地位重要。信陽軍雖然也種茶,想製成團茶賣給官府可不容易,大多製作散茶。
到了茶場,早有管理的吏人前來迎接。請王宵獵等人在廳堂坐了,小心伺候。
嚐了送上來的茶,王宵獵道:“一路行來,我看這裏一帶雲霧繚繞,是種茶的好地方。為何朝廷在光州設茶場,卻不在這裏?嚐著這茶,也確實差些味道。”
吏人道:“迴觀察,信陽軍曆年種茶,隻是茶質一直不好。再者說產的不多,官府自然不在這裏設茶場。都是我們收了,一起押到光州發賣。”
王宵獵道:“現在正是收茶的時節,不知還有沒有未收的。”
吏人道:“大多都已經收了。剩下一些多是新長出來,已經春深,不值多少錢。”
王宵獵歎了口氣:“茶分雨前、明前,現在眼看就要清明,確實晚了。我有一個製茶的法子,特意到這裏試一試。你找茶戶過來,我教給他們。今年多練一練,等到來年,可以采好茶來製。”
吏人稱是。快步出去找了幾家茶戶,向王宵獵行禮。
王宵獵看那裏站了五六人,都是年老長者。顯然這吏人沒明白王宵獵的意思,找了幾個年紀大老成的人來,免得出事。王宵獵要的是全部茶戶,幾個有什麽用?
前世隻是看過紀錄片,知道大致的炒茶步驟。具體要注意哪些細節,技術怎麽操作,王宵獵其實是不清楚的。隻能靠著這些種茶人,多做多試,把技術完善。
聽了王宵獵吩咐,吏人隻好把這茶山的人全部找了過來。約二三十戶人家,有老有小。
看著眾人,王宵獵道:“眼看就是清明了,現在的茶葉已不十分好。沒有辦法,今年隻好如此。我這裏有一個製茶的法子,隻是一直沒有機會試一試。便教給你們,今年多練一練。等到練得純熟,明年便可以早采茶,製出新的茶葉來。”
一眾茶戶唯唯諾諾,並沒有人敢多說話。
王宵獵道:“若是製得好了,我這裏有獎賞。還有,今年你們這裏的茶,不必再交給茶場,自己處理了吧。以後怎麽種茶,就看你們做得好不好。”
聽了這話,茶戶大喜,氣氛明顯活躍了很多。
以前都是茶場的官吏決定著這些人的收入。收成好的時候,壓低茶價,逼著他們勞碌不休。若是收成不好,更不用說了,官吏會逼著他們一刻都不得停。
宋朝的茶法,一改再改,改了無數次。但改茶法,官府關心的,隻是官府收入多少。無非是本來是官府直管,改成交給茶商。或者不用茶商,直接派官吏來管理。底層的種茶人,總是沒有什麽好處。王宵獵讓他們今年不必交茶,最少有一年好日子。
看看天色,王宵獵道:“現在太陽已經高升,采茶有些晚了。沒辦法,我分身乏術,不能在這裏久待。你們去采些茶來,我把方法交給你們。以後做得如何,就看你們悟性。”
得了吩咐,茶戶裏的采茶人紛紛拿起工具,到山上去采茶。
王宵獵與張均等人,則在棚子裏查看製茶的器具。此時都是蒸青,就是散茶也是如此,隻是不壓成團而已。蒸青容易破壞茶葉,營養流失,味道變淡。所以後世中國的製茶方法,大多不采用蒸青。雖然方法也有很多,但最流行的,是炒青。
看過一遍,王宵獵吩咐取了兩口大鐵鍋來,用來炒茶。
看著王宵獵指揮人架鍋,張均道:“知州,你這是什麽法子?還要炒的。茶上鍋炒,豈不熟了?那還有什麽味道?喝茶,就是加入香料,才會有特別韻味。”
王宵獵道:“茶本身就是世上難得良藥,其中自有香味,為何還加香料?我這方法,可以製出香氣四溢的好茶,而且還有甜味。你隻管看著,以後讓茶戶勤加練習就是。”
張均撇了撇嘴,有些不信。此時自有茶的飲用方法,甚至還有專門的茶具。宋人還喜歡鬥茶,從茶葉到器具,到水,到衝茶起來的浮末,都有說法。炒出來的茶,怎麽鬥?
王宵獵也懶得多說,隻是仔細檢查器具。人們喝茶,其實不隻是喝茶,很多習慣,都是從上層有人喜歡,開始流行,慢慢變成全民喜歡。便如河南,因為有大領導喜歡紅茶,很快政府流行紅茶,一兩年間就整個河南開始流行。產信陽毛尖的地方,也迅速做出信陽紅。
隻要自己喜歡,自己身邊的人自然也會喜歡。隨著地位上升,整個社會改變習慣又有何難?隻要茶製得好,以前的那些規矩,都要改過來。
約摸半個時辰,采茶的人迴來。王宵獵讓他們把茶倒出來,在棚子下麵陰幹兩個時辰。
到了中午,管理茶場的吏人做了幾樣野味。無非是野雞、野兔,還有附近河裏抓來的魚,請王宵獵用酒肉。這個時代,野味的味道自然是比不過家養的,隻是吃個意思罷了。
等到午後,看看時辰差不多。王宵獵吩咐把陰幹的茶葉收起來,在鍋旁炒茶。
王宵獵本來想自己下手,吏人哪裏肯?找個老成穩重的人,照著王宵獵的吩咐,在鍋裏炒茶。一個鍋炒過了,換另一個鍋,用稍低些的溫度再炒一次。
綠茶最重要的工藝就是炒青。這一步做得好了,茶的品質就有了基本保證。後邊無非就是烘幹、晾涼、複烘,幾次三番,讓茶的質量穩定下來。
整個工藝全部教完,太陽已經西斜。
王宵獵道:“這一種新的製法,茶會有不同的香氣。每過半個月,你們都送一次到我那裏。若我嚐得好了,自會告訴你們。”
一邊的吏人道:“觀察,如此炒茶,以前不曾聽人做過。炒過有煙火氣,不知是否好喝。”
王宵獵道:“煙火氣也是世間的一種味道。隻要做得好了,如何會不好喝?你們用心做就是。若是製出好茶,我自會獎賞。”
一眾茶農道謝。他們圖的就是獎賞。至於什麽新茶,哪個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