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焦慮的是,那時他們隻有兩千元多一點的積蓄,這是他們從參加工作起一直儉省到兒子長大才積蓄起來的。想用這麽一點錢體體麵麵地辦完兩個兒子的婚事是絕對不可能的。兩口子為此十分憂慮。
有一天,羅漢山正在上班,滿手油泥地拆卸著一顆生了鏽的螺絲。一個要好的同事走過來,問他是否願意參加一個“會”。這個同事說他要約二十個車間裏的同事,每人每月出三百元錢的“會費”。這樣,在一年半之內,每人就能得到六千元的“會”錢。
“老羅,”他的同事說,“少了沒意思。六千塊錢就能正兒八經地辦點事了,像什麽蓋房子啦,給兒子娶親啦,都行。”
羅漢山有些心動了。假如他有了六千元錢,那麽兩個兒子的婚事就能辦得挺象樣的了。但問題是,他每月能否拿得出來三百元錢。為了這件事,全家人在飯桌旁討論了一晚上。在仔細權衡了他們的全部儲蓄和收入之後,一致同意參加這個“會”。
開“會”的經過異常嚴謹而鄭重。參“會”的二十個人都聚集在車間辦公室的門口,在早春清涼的微風裏等待著。在辦公室裏,年輕的女統計員正在為他們做鬮。那是二十張編了號碼的小紙條。女統計員仔細地把小紙條疊成一樣大小的小方塊,並把它們在桌上排成一個圓圈,上麵用報紙蓋住。她打開門,請大家走進辦公室,在辦公桌旁隨意地圍成一圈。她這才揭開桌上的報紙說:“請拈鬮吧。”大家互相笑了笑,隨意地拿起麵前的“鬮”。
使羅漢山意外的是,他拈到了第一號。幾分鍾之後,在他麵前出現了二十疊共計六千元的鈔票。他對此毫無準備,這甚至也不是他所希望的。他至少目前還沒準備為他的兩個兒子辦喜事。
這天晚上,令人惶恐不安的喜悅籠罩在全家人的頭上。沉甸甸的鈔票就象火焰似的輪流在每個人的手上燃燒著,並在每個人的眼裏映出興奮的光芒。鈔票的份量也更象鐵錘一樣在他們的心上留下沉重的印象。
他們在商量,應該拿這筆錢怎麽辦。
也就在這時,他們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也是他們今天這個“會”的會員之一,他的號碼是第十二號。他叫馮振德。
馮振德直接了當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借用這筆錢。他的條件很優厚,他隻借五千元,但願意留下一張六千元的借據,和他第十二號的號碼。換句話說,他要借六千元,為期一年,並先付一千元的利息。羅漢山首先想到的是,一年後,恰是他想為兒子辦喜事的時間。
羅漢山謹慎地請馮振德在門外等半個小時,他說他和家裏人要商量一下。其實他們隻商量了五分鍾就決定接受這個條件。這樣,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他們就有七千元了。這樣的增殖速度,大大超過了銀行利息。兩個兒子表示,願意把這多出來的一千元留給妹妹做嫁妝。
馮振德當天夜裏就帶走了那五千元。
生活就是這樣給他們以瞬間的照耀。羅漢山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借助這瞬間的照耀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那個時代裏,正是經濟開放的最初時刻,所有被貧窮逼急了的人們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籌款創辦自己的生意。而現款又是那麽短缺,許多人甚至不惜付出很高的利息去籌款。而籌款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集“會”。
幾天後,羅漢山集了另一個“會”。他為這個“會”定下了新的規定:不拈鬮。想先得款的人必須付較高的利息。得款越早,利息越高。這些利息按比例付給最後得款的人,越往後得利息越多。在這個“會”裏,羅漢山把自己安排在最後一名。
他在家庭會議上解釋了自己的想法。一個星期後,他妻子一下子拉起來兩個“會”,一個是廠裏的女工們的,另一個則是鄰居們的。她也把自己安排在最後。隨後,他的兒子和女兒們也開始組織自己的“會”。
羅漢山的二兒子有著極高的數學天賦,他精心地計算每一個“會”的進項,極其精確和巧妙地把這個“會”的利息投入到那一個“會”中。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全家人共組織了數十個“會”。六個月之後,錢就開始象潮水似的湧了迴來。一年後,他們已經有了數萬元的資本。
這一年的夏天,一個街道小廠的廠長來找羅漢山,提出來借款一萬五千元,期限是一個月,他願意付高一倍的利息。羅漢山再次受到了啟發。他意識到他應該由集資轉向為貸款了。
他毫不猶豫地傾出了他的全部存款,並且特地組織了幾個新“會”,在這幾個“會”裏,他都把自己安排在第一名。他當然要為此付利息,但那個小廠所付的利息是這個的一倍。
在這個時期裏,他的兩個兒子似乎都忘了結婚這迴事。
到第二年年底,他們的資本超過了三十萬。他們可以大筆地往外借貸,也可以大筆地賺迴利息了。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的步伐已經停不下來了。錢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象從山頂上滾下來的雪球一樣,一旦滾動起來就不可阻擋,而且越滾越大。到了一九八三年,他不得不雇了三名會計師和幾名接待員,以接待數不清的求貸者和投資者。
也是在這個期間,被工商局和稅務局找了幾迴麻煩之後,他明白他必須組建一個正式的機構了,於是他遞交了開業申請。幾個月後,一個特殊的人幫他辦好了營業執照。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金利銀莊”正式開業。
這個特殊的人,就是林希湘。
羅漢山和林希湘打交道可以說是必然的。林希湘的公司要做各種各樣的生意,時常需要大筆的資金,這些資金的一部分就來源於羅漢山。而羅漢山在自己的借貸業務中,也時常遇到一些倒賬或者賴賬的事,這些賬最後都是林希湘的手下人替他收迴來的。另外,官方也時常來找他的麻煩。而這些麻煩,也隻有林希湘能替他排解。林希湘事實上成了他的保護神。所以,對林希湘的貸款要求,羅漢山從來沒有拒絕過。
一個星期前,林希湘的公司總管藍子介在電話裏告訴他,最近準備借一筆款,大約二百萬港幣和五十萬人民幣,請他代為籌措。這筆錢對羅漢山來說根本不算什麽事,以往藍總管借過更多的錢都沒什麽問題。
但這一次,他遇到了另外一個麻煩。
當年第一個向他借貸的馮振德,用那五千元錢買了兩輛舊伏爾加,辦了本市第一家出租汽車公司。後來為了出租汽車公司的發展和創辦旅遊公司,還多次找他借款。馮振德和林希湘一樣,非常守信用,從不拖欠貸款。他們的另一個共同點是,都從事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非法生意,且組織十分嚴密。
羅漢山絕無對此作出道德評價的打算,他認為放貸賺錢才是他最高的目的。此外,他也絕不敢得罪這兩個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個人對他的保護,比法律機關都有效,他願意和這兩個人都保持最良好的關係。然而,昨天夜裏的事,卻使他處於兩難境地。
昨天夜裏,差十分十二點時,馮振德象幽靈一樣出現在他的辦公室裏。這是很不尋常的。以前他們都是在電話裏聯係貸款業務的。
“老羅,有件事我要請你幫忙。”他在沙發裏坐下說。
“什麽事,炒匯?”一年來,馮振德通過金利銀莊月兌手了一大筆美元。羅漢山雖然對此十分驚奇,卻從未深問過。
“不是,但和這個有點關係。是為了一筆很大的買賣,非常大。”他意味深長地盯著羅漢山,“我需要希姑幫我一把。”
“那你為什麽不去找她?”羅漢山臉上露出和善的笑容。
“我找過她。但是,她拒絕了。”馮振德的臉上仍然十分嚴肅。
“等等,我還是不明白你的意思。你和她的事和我有什麽關係?”
“有關係的,老羅。”馮振德平靜的臉上透出陰沉,“我聽說希姑最近要貸一筆款,我希望你到時候向她提出一個條件,讓她幫助我。”
羅漢山注視著他,慢慢地搖搖頭,“馮老板,我很抱歉。”
馮振德向後一仰,眼睛裏充滿了失望。他說:“你怕她?”
羅漢山咧嘴一笑,“不管怎麽說,我不能這麽做生意。”
“老羅,其實你不必承擔多大的風險。希姑的父親曾經留下一個戒指,他說過,誰拿出這個戒指,誰就可以向林家提出任何要求。這是林秋野當年留給海爺的一個信物。”
“海上的那個海爺?”羅漢山驚訝地問。
“是的,當年海爺曾經救過林家。後來這個戒指到了我的手裏,我正是準備用這個戒指請希姑幫忙的。但是,他媽的沒想到前幾天,這個戒指被一個小娼婦給偷走了!”
有一天,羅漢山正在上班,滿手油泥地拆卸著一顆生了鏽的螺絲。一個要好的同事走過來,問他是否願意參加一個“會”。這個同事說他要約二十個車間裏的同事,每人每月出三百元錢的“會費”。這樣,在一年半之內,每人就能得到六千元的“會”錢。
“老羅,”他的同事說,“少了沒意思。六千塊錢就能正兒八經地辦點事了,像什麽蓋房子啦,給兒子娶親啦,都行。”
羅漢山有些心動了。假如他有了六千元錢,那麽兩個兒子的婚事就能辦得挺象樣的了。但問題是,他每月能否拿得出來三百元錢。為了這件事,全家人在飯桌旁討論了一晚上。在仔細權衡了他們的全部儲蓄和收入之後,一致同意參加這個“會”。
開“會”的經過異常嚴謹而鄭重。參“會”的二十個人都聚集在車間辦公室的門口,在早春清涼的微風裏等待著。在辦公室裏,年輕的女統計員正在為他們做鬮。那是二十張編了號碼的小紙條。女統計員仔細地把小紙條疊成一樣大小的小方塊,並把它們在桌上排成一個圓圈,上麵用報紙蓋住。她打開門,請大家走進辦公室,在辦公桌旁隨意地圍成一圈。她這才揭開桌上的報紙說:“請拈鬮吧。”大家互相笑了笑,隨意地拿起麵前的“鬮”。
使羅漢山意外的是,他拈到了第一號。幾分鍾之後,在他麵前出現了二十疊共計六千元的鈔票。他對此毫無準備,這甚至也不是他所希望的。他至少目前還沒準備為他的兩個兒子辦喜事。
這天晚上,令人惶恐不安的喜悅籠罩在全家人的頭上。沉甸甸的鈔票就象火焰似的輪流在每個人的手上燃燒著,並在每個人的眼裏映出興奮的光芒。鈔票的份量也更象鐵錘一樣在他們的心上留下沉重的印象。
他們在商量,應該拿這筆錢怎麽辦。
也就在這時,他們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也是他們今天這個“會”的會員之一,他的號碼是第十二號。他叫馮振德。
馮振德直接了當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借用這筆錢。他的條件很優厚,他隻借五千元,但願意留下一張六千元的借據,和他第十二號的號碼。換句話說,他要借六千元,為期一年,並先付一千元的利息。羅漢山首先想到的是,一年後,恰是他想為兒子辦喜事的時間。
羅漢山謹慎地請馮振德在門外等半個小時,他說他和家裏人要商量一下。其實他們隻商量了五分鍾就決定接受這個條件。這樣,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他們就有七千元了。這樣的增殖速度,大大超過了銀行利息。兩個兒子表示,願意把這多出來的一千元留給妹妹做嫁妝。
馮振德當天夜裏就帶走了那五千元。
生活就是這樣給他們以瞬間的照耀。羅漢山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借助這瞬間的照耀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那個時代裏,正是經濟開放的最初時刻,所有被貧窮逼急了的人們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籌款創辦自己的生意。而現款又是那麽短缺,許多人甚至不惜付出很高的利息去籌款。而籌款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集“會”。
幾天後,羅漢山集了另一個“會”。他為這個“會”定下了新的規定:不拈鬮。想先得款的人必須付較高的利息。得款越早,利息越高。這些利息按比例付給最後得款的人,越往後得利息越多。在這個“會”裏,羅漢山把自己安排在最後一名。
他在家庭會議上解釋了自己的想法。一個星期後,他妻子一下子拉起來兩個“會”,一個是廠裏的女工們的,另一個則是鄰居們的。她也把自己安排在最後。隨後,他的兒子和女兒們也開始組織自己的“會”。
羅漢山的二兒子有著極高的數學天賦,他精心地計算每一個“會”的進項,極其精確和巧妙地把這個“會”的利息投入到那一個“會”中。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全家人共組織了數十個“會”。六個月之後,錢就開始象潮水似的湧了迴來。一年後,他們已經有了數萬元的資本。
這一年的夏天,一個街道小廠的廠長來找羅漢山,提出來借款一萬五千元,期限是一個月,他願意付高一倍的利息。羅漢山再次受到了啟發。他意識到他應該由集資轉向為貸款了。
他毫不猶豫地傾出了他的全部存款,並且特地組織了幾個新“會”,在這幾個“會”裏,他都把自己安排在第一名。他當然要為此付利息,但那個小廠所付的利息是這個的一倍。
在這個時期裏,他的兩個兒子似乎都忘了結婚這迴事。
到第二年年底,他們的資本超過了三十萬。他們可以大筆地往外借貸,也可以大筆地賺迴利息了。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的步伐已經停不下來了。錢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象從山頂上滾下來的雪球一樣,一旦滾動起來就不可阻擋,而且越滾越大。到了一九八三年,他不得不雇了三名會計師和幾名接待員,以接待數不清的求貸者和投資者。
也是在這個期間,被工商局和稅務局找了幾迴麻煩之後,他明白他必須組建一個正式的機構了,於是他遞交了開業申請。幾個月後,一個特殊的人幫他辦好了營業執照。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金利銀莊”正式開業。
這個特殊的人,就是林希湘。
羅漢山和林希湘打交道可以說是必然的。林希湘的公司要做各種各樣的生意,時常需要大筆的資金,這些資金的一部分就來源於羅漢山。而羅漢山在自己的借貸業務中,也時常遇到一些倒賬或者賴賬的事,這些賬最後都是林希湘的手下人替他收迴來的。另外,官方也時常來找他的麻煩。而這些麻煩,也隻有林希湘能替他排解。林希湘事實上成了他的保護神。所以,對林希湘的貸款要求,羅漢山從來沒有拒絕過。
一個星期前,林希湘的公司總管藍子介在電話裏告訴他,最近準備借一筆款,大約二百萬港幣和五十萬人民幣,請他代為籌措。這筆錢對羅漢山來說根本不算什麽事,以往藍總管借過更多的錢都沒什麽問題。
但這一次,他遇到了另外一個麻煩。
當年第一個向他借貸的馮振德,用那五千元錢買了兩輛舊伏爾加,辦了本市第一家出租汽車公司。後來為了出租汽車公司的發展和創辦旅遊公司,還多次找他借款。馮振德和林希湘一樣,非常守信用,從不拖欠貸款。他們的另一個共同點是,都從事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非法生意,且組織十分嚴密。
羅漢山絕無對此作出道德評價的打算,他認為放貸賺錢才是他最高的目的。此外,他也絕不敢得罪這兩個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個人對他的保護,比法律機關都有效,他願意和這兩個人都保持最良好的關係。然而,昨天夜裏的事,卻使他處於兩難境地。
昨天夜裏,差十分十二點時,馮振德象幽靈一樣出現在他的辦公室裏。這是很不尋常的。以前他們都是在電話裏聯係貸款業務的。
“老羅,有件事我要請你幫忙。”他在沙發裏坐下說。
“什麽事,炒匯?”一年來,馮振德通過金利銀莊月兌手了一大筆美元。羅漢山雖然對此十分驚奇,卻從未深問過。
“不是,但和這個有點關係。是為了一筆很大的買賣,非常大。”他意味深長地盯著羅漢山,“我需要希姑幫我一把。”
“那你為什麽不去找她?”羅漢山臉上露出和善的笑容。
“我找過她。但是,她拒絕了。”馮振德的臉上仍然十分嚴肅。
“等等,我還是不明白你的意思。你和她的事和我有什麽關係?”
“有關係的,老羅。”馮振德平靜的臉上透出陰沉,“我聽說希姑最近要貸一筆款,我希望你到時候向她提出一個條件,讓她幫助我。”
羅漢山注視著他,慢慢地搖搖頭,“馮老板,我很抱歉。”
馮振德向後一仰,眼睛裏充滿了失望。他說:“你怕她?”
羅漢山咧嘴一笑,“不管怎麽說,我不能這麽做生意。”
“老羅,其實你不必承擔多大的風險。希姑的父親曾經留下一個戒指,他說過,誰拿出這個戒指,誰就可以向林家提出任何要求。這是林秋野當年留給海爺的一個信物。”
“海上的那個海爺?”羅漢山驚訝地問。
“是的,當年海爺曾經救過林家。後來這個戒指到了我的手裏,我正是準備用這個戒指請希姑幫忙的。但是,他媽的沒想到前幾天,這個戒指被一個小娼婦給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