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從所有這些組織和個人中間選出了一個人。


    他叫馮振德。開著一間不算大的運輸公司和一間旅行社。實際上那不過是他的幌子,他是一個小小的黑社會組織的首領,人稱馮老板。從調查中得知,這是一個精明、狡詐、狠毒的人,唯利是圖,六親不認。安東尼明白,他需要的正是這樣一種人。


    但缺陷也是明顯的。馮老板的人大多集中在旅遊和商業方麵,無論安東尼想做何種生意,這個範圍都太小了,力量也遠遠不夠。這個困難最後由馮振德自己給解決了。他以兩條人命的代價,弄來了一枚白金戒指。他說憑借這個,他可以獲得最大的幫助。因為這個戒指的後麵,有一個更大也更強有力的組織。


    在這期間,為了將來的中國,安東尼自己也下了一番功夫,學習了兩年的漢語。雖然還不太流利,但已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還是在這期間,安東尼•福倫查所要考慮的更為重要的問題就是,他將要做什麽生意。做什麽?他將要在中國做什麽?這是他每天都要問自己的問題。


    在這期間,他的研究班子也沒有閑著,一直都在設想著各種各樣的生意,並且反複權衡它們的可行性和利與弊。甚至他的父親和兩個哥哥也為此發表了意見。


    他和他們,得出的最後結論是:黃金。


    黃金,黃色的金屬。無與倫比的黃色金屬。


    千百年來,黃金以其極佳的穩定性,在任何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都能不鏽不蝕的優良品質,成為世代流傳的財富;以其鮮豔悅目的色澤和極佳的延展性,成為顯示巨富裝點輝煌,為帝王奠定權威,為美女博得青睞的魔物;以其稀少和珍貴,成為掠奪和謀殺,追求和積累的目標。它成為這世上所有交易──商品、土地、權力、道德、生死的媒介──錢。


    於是,黃金也就成了財富、權威、高尚和幸福的象征。


    這就是黃金,無與倫比的黃金。


    進入現代社會後,黃金逐漸退出了流通領域,但卻在流通領域裏留下了自己所向無敵的影子──還是錢。


    因此,黃金比錢更珍貴,更神聖。錢會貶值,而黃金卻永遠屹立在世界之上。


    黃金決定了幣值,並進而決定了國家的地位。因此,大多數國家──代表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千方百計地把黃金貯藏在自己的金庫裏。而芸芸眾生們,則開始更加瘋狂地尋求黃金。戰亂時,人們搶購黃金。和平時,又用它來從事投機。無論手中有沒有黃金,人們都對它流露出巨大的貪欲、占有欲和掠奪欲。


    十六世紀中,殖民南美的西班牙人,在玻利維亞──秘魯高原的卡拉巴亞金礦場上,挖掘出重達五十磅的金塊。時隔不久,又挖掘出重達一百多磅的金塊。這兩次都哄動了當時的世界。但紀錄很快就被打破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澳大利亞的金礦場上挖掘出重達二百多磅被命名為“霍爾特曼”的天然金塊。時隔不久,又出現了重量為二百四十多磅的天然金塊,它立刻被命名為“韋爾科姆•斯特倫吉”金塊。這兩次大金塊的發現,都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淘金浪潮。淘金成為現代資本主義所依賴的原始資本的構成之一。


    十九世紀的美國淘金熱暫且不提。1983年,一對在澳大利亞度假的美國老夫婦,傍晚時分象往常一樣到一望無際的蒼茫荒原上散步。為了趨趕幾隻對人類充滿了好奇心而逼臨太近的巨大袋鼠,隨手撿起一塊腳旁的石頭時,卻發現它超乎尋常地沉重。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一塊重達十一公斤的天然金塊。幾周之後,數千名手持金屬探測器的淘金者哄然湧進那片澳大利亞的荒原。


    黃金對人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而黃金黑市價格的步步上揚,使這種誘惑變得更大。


    1933年以前,一盎司黃金為二十美元六十七美分。第二年,也就是剛剛度過恐怖“大蕭條”的美國經濟漸入繁華佳境,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把金價提高到三十五美元一盎司。並宣布此為官價,不可更動。


    但即使是執世界經濟牛耳的美國也不能因此就控製住黃金買賣。三十五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價格,導致市場上嚴重的黃金短缺。


    於是,為了繞過三十五美元一盎司的官價,便出現了雙重金價。也就是,凡屬國家儲備的黃金,仍然為三十五美元一盎司,這種黃金隻用於國際間的付款。而國家儲備以外的黃金則在自由市場上自行定價。這個自由市場就是:倫敦黃金市場、蘇黎士黃金市場、紐約黃金市場、東京黃金市場和香港黃金市場。其中以倫敦黃金市場為最大,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五的非貨幣黃金在倫敦的黃金市場上交易和流通。而倫敦的黃金市場則是由五家公司組成的。它們是:約翰遜•馬特公司;蒙坎塔及戈德斯米德公司;塞繆爾•蒙塔古公司;n•m•羅斯柴爾德公司;夏普思──皮克思利公司。


    大體上可以說,世界黃金市場的價格,主要由他們控製著。


    每天上午十點半和下午三點,這五家黃金經銷公司的代表人聚集在n•m•羅斯柴爾德公司的“黃金廳”裏開始交易。他們圍坐在圓桌旁,每人麵前都有一麵英國國旗,身後是操作計算機的工作人員。世界各地的委托人通過電傳把他們的需求傳遞到各自的代表人麵前。代表人則據此報出供需的數量和價格。當報價或數量不符合委托人的要求,需與公司協商時,代表人就舉旗要求交易暫停。協商後確定的價格就是當日黃金價格的“定盤”。這一價格通過通訊衛星的專用線路和jetex瞬間傳送到世界各地。


    這就是黃金自由市場價格,它與黃金官價構成了極不穩定的雙重金價,並進而導致了黃金市場的瘋狂投機和金價的暴漲暴跌。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鬆大力推行“新經濟政策”,並要求國際間的付款不再使用美國的黃金儲備。這一決定石破天驚,使世界金融為之一震,並立刻使黃金價格由三十五美元上漲到三十八美元一盎司。黃金官價被突破,引起世界範圍內的黃金恐慌,黃金自由市場的價格更是大幅度上升,導致世界金融一片混亂。迫不得已,世界各國之間於1973年達成新的協議,將黃金官價定為每盎司四十二美元二十二美分。


    然而,這一紙協議,不過是在世界金融這艘萬噸巨輪上貼上一塊小小的膏藥,難以阻遏西方經濟的滅頂之災。就在這一年的冬天,黃金市場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投機風潮,幾乎衝垮了世界經濟。那個時期,安東尼恰在歐洲學習法律和政治經濟學,親眼目睹了那場金融風暴,初次領會了黃金在世界上的巨大力量和它的神密莫測。


    1973年11月23日,倫敦市場上的黃金價格猛漲到一盎司九十美元,並在五天之內突破了一百美元大關。同年年底,即12月18日,又上漲到每盎司一百零六美元七十五美分。


    1974年2月8日,金價漲至每盎司一百四十五美元。2月27日,再漲至一百七十八美元。一個星期之後,也就是3月5日這天,黃金巨人似乎稍感不適,打了一個小小的噴嚏,金價突然跌至一百六十美元。但僅僅過了三天,3月8日,還沒等世人從這一愣怔中清醒過來,金價再漲至一百七十美元。4月1日,每盎司的金價是一百八十四美元。4月2日,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因病逝世。不知是否與此有關,第二天,也就是4月3日,黃金價格猛漲至一百九十七美元。


    在這一時期裏,世界經濟真可謂翻天覆地,潮起雲湧。金融家、投機商、政府官員直至每一個百姓,更是歇斯底裏,瘋狂異常。黃金投機遍及西方的每一個角落。金融評論家們更是推波助瀾,預言黃金價格還將漲到三百美元,甚至五百美元。這使每一個藏有黃金的人都去拋售,每一個沒有黃金的人都去搶購。有人拔下鑲了二十年的金牙,有人剝下懷表的鍍金,有人傾入所有的積蓄和財產,不斷地買進、賣出,再買進、再賣出。有人大發其財,躍居百萬富翁。有人傾家蕩產,損失愈千萬美元。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做著黃金夢。然而,從1974年4月3日以後,金價再也沒有上漲,並開始逐步下降。到1974年7月4日,黃金價格終於穩定在每盎司一百三十一美元上下了。


    這樣的金融動蕩在八十年代初再次發生,並且其規模和猛烈程度均超過上迴。金價最高時曾突破五百美元大關,達到五百三十美元,直到兩年後的1983年,才逐步迴落穩定在三百至三百七十美元之間。這期間造成的經濟動蕩和起伏,被人稱作“黃金大恐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聞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聞繹並收藏黑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