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是華州鄭縣人,年少時貧窮粗野,不修禮教。


    貞觀十一年,他到華山去砍柴。


    看見一個和尚坐在岩邊的洞穴中,法義靠近和他說話,不知不覺就天黑了不能迴去。


    和尚於是擺設鬆柏末,來讓他吃,並對法義說:“貧道很久不想讓外人知道,你出去,不要和別人說和我相見,因為說俗人的事有很多受連累,死後都是受罪的道,誠心懺悔,還可以減輕。”


    於是就讓他淨浴,穿僧衣,做懺悔,第二天告別離去。


    過了十九年,法義病死,埋在野外,家貧無有棺槨,就用薪柴掩埋了他。


    而後他蘇醒,自己推開薪柴迴家。


    家人驚恐,法義自己說,當初有兩個人來捉他,跟他們乘空而去,到了官府入門,又向巷南走了十多裏,左右都有官曹,門閭相對,不可勝數。


    法義到了一個曹院,看見官人遠遠責備使者說:“這個華州的,本限三日帶到,為什麽卻延到了七天?”


    使者說:“法義家的狗厲害,並有祝師,被祝師打得很苦。”


    脫上衣露後背青腫處給官曹看,官說:“延限過長,各打他們二十棍。”


    說完,也打完了棍子,血流滿地。


    官說:“把法義帶去錄事。”


    錄事署發了文書,讓送到判官那去,叫主典,拿法義以前的案簿,案簿擺滿了一床。


    主典對法義以前的檢驗,說:“他的案簿許多先前用紅筆勾掉。有未勾者就記載下來:貞觀十一年,法義的父親讓他割禾,法義反而瞪著眼看著父親,私下罵他的父親,不孝,應打八十棍。”


    才錄完一條,就看見先前岩洞中的和尚來了。


    判官起而迎接,問有什麽事。


    和尚說:“是我的弟子,他的罪都懺悔後而減除了,天曹案中已勾掉了,今天錯抓來,不應當死。”


    主典說:“經過懺悔的人,這個案已勾掉了,至於象瞪眼罵父的罪,雖然承蒙懺悔,事不能勾掉。”


    和尚說:“如果這樣的話,當拿案簿來核對,應該有福利的事,就依賴於判官了。”


    就讓主典帶法義去王宮,殿堂宏大壯觀,侍衛幾十人,和尚也跟著到了王的住處。王起迎接和尚,王說:“你是值事嗎?”


    迴答說:“不是。有弟子被抓來。這個人過去的罪,我已給他勾掉了,不應死。”


    主典又把瞪眼看父的事跟王說了,王說:“瞪眼已懺悔而這個罪不應免。然他師來替他請求,可以放迴七天。”


    法義對和尚說:“日子既然不多,以後恐怕也見不到師傅了,我請求跟著師傅去。”


    師傅說:“七日就是七年,可以早早迴去。”


    法義堅持請求跟隨,和尚於是向王借過筆,在法義的掌中寫一字,又請王印印上說:“可快迴家去,憑著這個做福事報答,後來看不見我,用掌中的印呈給王,王自然會放你。”


    法義於是告辭離去,和尚令送出去他。


    到了他家,屋裏很黑,法義不敢進去,使者離開了他,他便複活了,覺得象是在土中,並且很輕很薄,就用手推動才出來。因而入山,找僧修福。


    法義掌中所印的地方,字不認識,然而都變成了瘡。


    始終不能治愈,至今還存在。


    【原文】唐,華州鄭縣人。年少貧野,不修禮度。貞觀十一年,入華山伐樹,見一僧坐岩穴中,法義就與語,晦冥不歸。僧因設鬆柏末,以供食之,謂法義曰:“貧道久不欲外人知,檀越出,慎勿言相見,因為說俗人多罪累,死皆惡道,誌心懺悔,可以滅之。”乃令淨浴,被僧衣,為懺悔,旦而別去。十九年,法義病卒,埋於野外,貧無棺槨,以薪木瘞之而蘇,自推木出歸家。家人驚愕,法義自說,初有兩人來取,乘空行,至官府,入門,又巡巷南行十許裏,左右皆有官曹,門閭相對,不可勝數。法義至一曹院,見官人遙責使者曰:“是華州也,本限三日至,何因乃淹七日?”使者雲:“義家狗惡,兼有祝師,祝師見打甚苦,袒衣而背青腫。”官曰:“稽限過多,各與杖二十。”言訖,杖亦畢,血流灑地。官曰:“將法義過錄事。”錄事署發文書,令送付判官。召主典,取法義前案,簿盈一床。主典對法義前披檢雲:其簿多先朱勾畢,有未勾者則錄之,曰:貞觀十一年,法義父使刈禾,法義反顧張目,私罵父,不孝,合杖八十。始錄一條,即見昔岩穴中僧來。判官起迎,問何事,僧曰:“是貧道弟子,其罪盡懺悔滅除訖,天曹案中已勾畢,今枉追來,不合死。”主典雲:“經懺悔者,此案勾了。至如張目罵父,雖蒙懺悔,事未勾了。”僧曰:“若不如此,當取案勘之,應有福利,仰判官。”令典將法義過王宮,殿宇宏壯,侍衛數十人,僧亦隨至王所。王起迎僧,王曰:“師當直來耶?”答曰:“未當次直。有弟子被錄來,此人宿罪,並貧道勾訖,未合死。”主典又以張目視父事過王,王曰:“張目懺悔,此不合免。然師為來請,到放七日。”法義白僧曰:“日既不多,後來恐不見師,請即往隨師。”師曰:“七日七年也,可早去。”法義固請隨,僧因請王筆,書法義掌中作一字,又請王印印之,曰:“可急去還家,憑作福報,後來不見我,宜以掌印呈王,王自放汝也。”法義乃辭出,僧令送出。至其家。內至黑,義不敢入。使者去之,遂活。覺在土中,甚輕薄,以手推排得出。因入山,就僧修福,義掌中所印處,文不可識,然皆為瘡,終莫能愈,至今尚存焉。(出《法苑珠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藏刀並收藏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