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世光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 作者:笑藏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晉朝的是襄陽人。
鹹和八年,在武昌死去,七天後,沙門支法山轉讀《小品般若經》,疲勞就剛躺下,聽見靈座上有人的聲音。
史家的婢女張信,看見世光在靈座上,穿的衣服都和平時的一樣,對張信說:“我本應當下地獄,支和尚為我轉讀佛經,曇護、曇堅接我到第七梵天快樂處了。”
護、堅都是山上的已死的沙彌。
以後支法山又去,為世光詠誦《大品般若經》,世光又來在靈座上。
世光活著的時候,用兩幡供奉,當時在寺中,就唿喚張信:“拿幡送我。”
張信說:“是。”說完就死了。
張信拿著幡,一齊向西北飛上一座青山,象琉璃色。
到了山頂,看見天門,世光於是自己拿著幡,讓張信迴去,給他一青香,象巴豆一樣,說:“把這個給支和尚。”
張信還沒迴去,就遠遠看見世光一直進入天門。
張信又從原道返迴。
一會兒就複活了,再也看不見手中的香了,幡還在原來的寺中。
世光與張信去的時候,他家有個六歲的兒童看見了他們,指著告訴祖母說:“阿爺飛上天去了,婆婆看見了沒有?”
世光又和天上的十幾個人,一齊迴到他家,徘徊而去,每次來一定看見插簪戴帽,去時一定露出發髻。
張信問他,答道:“天上有帽子,不戴這個。”
然後就戴著天冠和一群天上人彈琴作歌,一直登上他母親住的屋子。
張信問他為什麽多次迴來。
世光說:“我來,是想使你們知道罪福,也讓我母親快樂。”
琴音清妙,不象凡間的聲音,家人都能聽到,然而那個琴聲象在隔壁似的,不能親眼看到,隻有張信聽到的十分分明。
過了一會離去了,張信自送,看見世光進入一個黑門,不一會就出來了,對張信說:“舅舅在這裏每天被拷打,痛苦難忍,我才省視迴來,舅舅犯的殺人的罪,所以受到這種報應。可告訴舅母,請和尚為他誦經,能稍加免脫。”
他的舅舅是輕車將軍。
【原文】晉,襄陽人。鹹和八年,死於武昌,七日,沙門支法山轉小品,疲而微臥,聞靈座上如有人聲。史家有婢字張信,見世光在靈座,著衣具如平日,語信雲:“我本應墮獄中,支和尚為我轉經,曇護、曇堅迎我上第七梵天快樂處矣。”護、堅並是山之沙彌已亡者也。後支法山複往,為轉大品,又來在座。世光生時,以二幡供養,時在寺中,乃唿張信持幡送我。信曰:“諾。”便絕死。將信持幡,俱西北飛上一青山,如琉璃色。到山頂,望見天門,世光乃自持幡,遣信令還。與一青香,如巴豆,曰:“以上支和尚。”信未還,便遙見世光直入天門。信複道而還,倏忽乃活,亦不複見手中香也,幡亦在故寺中。世光與信去時,其家有六歲兒見之,指語祖母曰:“阿爺飛上天,婆為見否?”世光後複與天人十餘,俱還其家,徘徊而去。每來必見簪帢,去必露髻,信問之,答曰:“天上有冠,不著此也。”後乃著(“此也後乃著”五字據《法苑珠林》五補。)天冠與群天人鼓琴行歌,徑上母堂,信問何用屢來,曰:“我來,欲使汝輩知罪福也,亦兼娛樂阿母。”琴音清妙,不類凡聲,家人悉聞之,然其聲如隔壁障,不得親察也,唯信聞之獨分明焉。有頃去,信自送,見世光入一黑門,尋即出來,謂信曰:“舅在此日見搒撻,楚痛難勝,省視還也,舅坐犯殺罪,故受此報。可告舅母,會僧轉經,當稍免脫。”舅即輕(“輕”字據明抄本補。)車將軍。(出《冥祥記》)
鹹和八年,在武昌死去,七天後,沙門支法山轉讀《小品般若經》,疲勞就剛躺下,聽見靈座上有人的聲音。
史家的婢女張信,看見世光在靈座上,穿的衣服都和平時的一樣,對張信說:“我本應當下地獄,支和尚為我轉讀佛經,曇護、曇堅接我到第七梵天快樂處了。”
護、堅都是山上的已死的沙彌。
以後支法山又去,為世光詠誦《大品般若經》,世光又來在靈座上。
世光活著的時候,用兩幡供奉,當時在寺中,就唿喚張信:“拿幡送我。”
張信說:“是。”說完就死了。
張信拿著幡,一齊向西北飛上一座青山,象琉璃色。
到了山頂,看見天門,世光於是自己拿著幡,讓張信迴去,給他一青香,象巴豆一樣,說:“把這個給支和尚。”
張信還沒迴去,就遠遠看見世光一直進入天門。
張信又從原道返迴。
一會兒就複活了,再也看不見手中的香了,幡還在原來的寺中。
世光與張信去的時候,他家有個六歲的兒童看見了他們,指著告訴祖母說:“阿爺飛上天去了,婆婆看見了沒有?”
世光又和天上的十幾個人,一齊迴到他家,徘徊而去,每次來一定看見插簪戴帽,去時一定露出發髻。
張信問他,答道:“天上有帽子,不戴這個。”
然後就戴著天冠和一群天上人彈琴作歌,一直登上他母親住的屋子。
張信問他為什麽多次迴來。
世光說:“我來,是想使你們知道罪福,也讓我母親快樂。”
琴音清妙,不象凡間的聲音,家人都能聽到,然而那個琴聲象在隔壁似的,不能親眼看到,隻有張信聽到的十分分明。
過了一會離去了,張信自送,看見世光進入一個黑門,不一會就出來了,對張信說:“舅舅在這裏每天被拷打,痛苦難忍,我才省視迴來,舅舅犯的殺人的罪,所以受到這種報應。可告訴舅母,請和尚為他誦經,能稍加免脫。”
他的舅舅是輕車將軍。
【原文】晉,襄陽人。鹹和八年,死於武昌,七日,沙門支法山轉小品,疲而微臥,聞靈座上如有人聲。史家有婢字張信,見世光在靈座,著衣具如平日,語信雲:“我本應墮獄中,支和尚為我轉經,曇護、曇堅迎我上第七梵天快樂處矣。”護、堅並是山之沙彌已亡者也。後支法山複往,為轉大品,又來在座。世光生時,以二幡供養,時在寺中,乃唿張信持幡送我。信曰:“諾。”便絕死。將信持幡,俱西北飛上一青山,如琉璃色。到山頂,望見天門,世光乃自持幡,遣信令還。與一青香,如巴豆,曰:“以上支和尚。”信未還,便遙見世光直入天門。信複道而還,倏忽乃活,亦不複見手中香也,幡亦在故寺中。世光與信去時,其家有六歲兒見之,指語祖母曰:“阿爺飛上天,婆為見否?”世光後複與天人十餘,俱還其家,徘徊而去。每來必見簪帢,去必露髻,信問之,答曰:“天上有冠,不著此也。”後乃著(“此也後乃著”五字據《法苑珠林》五補。)天冠與群天人鼓琴行歌,徑上母堂,信問何用屢來,曰:“我來,欲使汝輩知罪福也,亦兼娛樂阿母。”琴音清妙,不類凡聲,家人悉聞之,然其聲如隔壁障,不得親察也,唯信聞之獨分明焉。有頃去,信自送,見世光入一黑門,尋即出來,謂信曰:“舅在此日見搒撻,楚痛難勝,省視還也,舅坐犯殺罪,故受此報。可告舅母,會僧轉經,當稍免脫。”舅即輕(“輕”字據明抄本補。)車將軍。(出《冥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