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寶年初,成珪gui作了長沙尉。


    負責送橋木到河南,剛到揚州,多次遭到風雨,丟失了許多的橋木。


    揚州有司認為是成珪盜賣了橋木,就嚴刑拷打運夫,運夫受不了酷刑,就屈招了。


    揚州有司上報潭府,當時班景倩掌管潭府,為嚴察官。


    長沙府的別將錢堂、楊覲認為有利可圖,就和景倩左右的人一起陷害成珪。


    景倩派楊覲來收捉成珪等人。


    覲到了揚州,用小枷鎖上成珪,從陸路走。


    到了寧江,才上船,又用鏈鎖鎖枷,把他鎖在船梁上,四麵都釘死,隻打一個小孔,送飯食用。


    成珪認為如果到了潭府也一定要死了,從揚州出發時,便誠心念‘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常常一天吃一頓飯,有時一頓也不吃,隻喝清水齋戒。


    過了十多天,到了滁口,正當傍晚之時,成珪念經更加懇切,那個枷和鎖,忽然解開了,身體輕鬆,沒有什麽累贅。


    等到夜深了,船上的人都睡了,成珪就拆掉釘子,從船上跳到船頂。


    到了楊覲的房上,喊道:“楊覲,你能把我怎麽樣!”


    楊覲驚起,問他怎麽到這裏來的。


    成珪說:“我要葬到江中魚腹,怎麽能讓你們成功呢?”因此決心跳水。


    成珪剛到潭底,不一會就遇到一塊浮木,當中有個豎起來的枝杈,珪就騎在木頭上抱著枝子,浮到水麵上。


    半夜黑暗,四顧茫然,木已到了潭底又浮上水麵。


    成珪更誠心念《觀世音經》,於是就漂流而下,忽然又翻轉,隨著水中的木而行,知道已經到岸,便潛伏在蘆葦中。


    江邊又多有猛獸,往來看他,也都不傷害他。


    到了天亮,投進附近的村子,村中人為成珪換上衣服,送他到滁州。


    州官驚歎他的美德,替他買驢馬糧食等,成珪便到了京城,向禦史台申訴。


    當初楊覲已失去了成珪的蹤跡,一時潰散。他也因此出家了。


    【原文】成珪者,唐天寶初,為長沙尉。部送河南橋木,始至揚州,累遭風水,遺失差眾。揚州所司謂珪盜賣其木,拷掠行夫,不勝楚痛,妄雲破用。揚州轉帖潭府,時班景倩為潭府,嚴察之吏也。長沙府別將錢堂(明抄本堂作“唐”。)揚覲利其使,與景倩左右構成。景倩使覲來收珪等。覲至揚州,以小枷枷珪,陸路遞行。至寧江,方入船,乃以連鎖鎖枷,附於船梁,四麵悉皆釘塞,唯開小孔,出入飯食等。珪意若至潭府必死,發揚州,便心念救苦觀世音菩薩。恆一日一食,或時不食,但飲水清齋。經十餘日,至滁口,夕暮之際,念誦懇至。其枷及鎖,忽然開解,形體蕭然,無所累著。伺夜深,舟人盡臥,珪乃拆所釘。拔除出船背。至覲房上,唿曰:“楊覲,汝如我何!”覲初驚起,問何得至此。珪曰:“當葬江魚腹中,豈與汝輩成功耶?”因決意赴水。初至潭底,須臾遇一浮木,中有豎枝,珪騎木抱,得至水麵。中夜黑暗,四顧茫然,木既至潭底,又複浮出。珪意至心念觀世音,乃漂然。忽爾翻轉,隨水中木而行。知已至岸,便蘆中潛伏。又江邊多猛獸,往來顧視,亦不相害。至明,投近村,村中為珪裝束,送至滁州。州官寮歎美,為市驢馬糧食等,珪便入京,於禦史台申理。初楊覲既失珪,一時潰散,覲因此亦出家焉。(出《卓異記》,明抄本作出《廣異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藏刀並收藏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