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崇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 作者:笑藏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晉朝的張崇,是京兆杜陵人,年少信奉佛法。
太元年間,苻堅已敗,長安有一千多家的百姓,南逃迴晉,被鎮戎所扣,稱他們是遊寇。
張崇和他的五個同事,都被帶上手銬、腳鐐推到坑中,已埋到腰部,各自相距二十步遠,準備第二天騎馬射死他們。
張崇已經絕望,隻淨心念《觀世音經》。
夜裏刑械忽然自己脫落了,因而得以脫逃。
路過一個寺廟,又稱誦觀世音的名,並誠心禮拜,用一塊石頭放在麵前,發誓願說:“現在想要過江東去,向晉帝傾訴,處理這個冤案,救他的妻子兒女,如心願有結果,這塊石頭就應當分為兩瓣。”
張崇拜謝,石頭就破成了二塊。
張崇到了京城,執虎樽(晉設能獻直言者發白虎樽飲酒)全部訴說冤情,皇帝就寬恕了他。
那些已經被變賣的人,都贖迴為他編了戶籍。
智生道人親眼目睹了這件事。
【原文】晉張崇者,京兆杜陵人也。年少奉法,太元中,苻堅既敗,長安百姓千有餘家,南走歸晉,為鎮戎所拘,謂為遊寇。崇與同等五人,手足杻械置坑中,埋築(“築”原作“禁”,據明抄本改。)至腰,各相去二十步,明日將馳馬射之。崇慮望窮盡,唯潔心念觀世音。夜中械忽自破,因得脫走,路經一寺,乃複稱觀世音名,至心禮拜。以一石置前,發誓願雲:“今欲過江東,訴辭晉帝,理此冤魂,救其妻息,心願獲果,此石當分為二。”崇拜,石即破焉。崇至京師,發白虎樽,具列冤狀,帝乃加宥。已為人所略賣者,皆贖為編戶。智生道人目所親見其事者。(出《法苑珠林》)
太元年間,苻堅已敗,長安有一千多家的百姓,南逃迴晉,被鎮戎所扣,稱他們是遊寇。
張崇和他的五個同事,都被帶上手銬、腳鐐推到坑中,已埋到腰部,各自相距二十步遠,準備第二天騎馬射死他們。
張崇已經絕望,隻淨心念《觀世音經》。
夜裏刑械忽然自己脫落了,因而得以脫逃。
路過一個寺廟,又稱誦觀世音的名,並誠心禮拜,用一塊石頭放在麵前,發誓願說:“現在想要過江東去,向晉帝傾訴,處理這個冤案,救他的妻子兒女,如心願有結果,這塊石頭就應當分為兩瓣。”
張崇拜謝,石頭就破成了二塊。
張崇到了京城,執虎樽(晉設能獻直言者發白虎樽飲酒)全部訴說冤情,皇帝就寬恕了他。
那些已經被變賣的人,都贖迴為他編了戶籍。
智生道人親眼目睹了這件事。
【原文】晉張崇者,京兆杜陵人也。年少奉法,太元中,苻堅既敗,長安百姓千有餘家,南走歸晉,為鎮戎所拘,謂為遊寇。崇與同等五人,手足杻械置坑中,埋築(“築”原作“禁”,據明抄本改。)至腰,各相去二十步,明日將馳馬射之。崇慮望窮盡,唯潔心念觀世音。夜中械忽自破,因得脫走,路經一寺,乃複稱觀世音名,至心禮拜。以一石置前,發誓願雲:“今欲過江東,訴辭晉帝,理此冤魂,救其妻息,心願獲果,此石當分為二。”崇拜,石即破焉。崇至京師,發白虎樽,具列冤狀,帝乃加宥。已為人所略賣者,皆贖為編戶。智生道人目所親見其事者。(出《法苑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