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岩從揚州迴來時,帶了一方琴形硯台贈送給我。


    這方硯的表麵上雖有斑駁剝落之處,但仍古色黝然。


    在硯的右側下方,刻有“西涯”兩個篆字,從這兩個字上,可以得知這方硯是明代李東陽所居懷麓堂的舊物。


    其中以行書字體刻有一詩,道是:“如以文章論,公厚勝謝劉。玉堂揮翰手,對此憶風流。”落款是“稚繩”,這是明朝高陽孫相國的字。


    硯左側用小楷字刻詩一首:“草綠湘江叫子規,茶陵青史有微詞。流傳此硯人猶惜,應為高陽五字詩。”落款是“不凋”。


    “不凋”是太倉人崔華的字。崔華是漁洋山人(清王士口)的門人。


    王漁洋有一首論詩絕句是:“溪水碧於前渡日,桃花紅似去年時。江南腸斷何人會?隻有崔郎七字詩。”詩中所說的崔郎,即指崔華,而七字詩,就是刻於硯上的這首。上麵所引兩首詩,在作者的詩集中皆未收入,大概是因為詩中有指責前輩(指李東陽)的含義,且語言直率,所以編輯時自己有意刪掉了的。


    後來,我將此硯轉贈大司馬慶丹年,參知劉石庵就認為硯上之詩屬於偽作。


    但古人多有集外之詩,所以不能因集中未收此詩就認定它是偽作。


    不過,這兩首詩的真偽也確實無法辨明。


    再有,楊汶川先生曾贈給姚安公一方小硯,硯的背麵刻有銘文道:“自渡遼、攜汝伴。草軍書,恆夜半。餘之心,惟汝見。


    ”落款是“芝岡銘”。這是明熊廷弼的軍中之硯。楊先生稱,這方小硯是從一個親戚那裏得到的。我家裏也藏有一方小硯,左側刻有“白穀手琢”四字,應該是明孫傳庭親手製作的。


    兩方硯大小相仿,姚安公因它們背出自前朝名臣,所以合裝於一個匣內。後來,這兩方硯放在我的長子汝佶那裏。汝佶不幸夭折,兩方硯被小丫環、老媽子偷去賣掉了。


    現今,無法再找到這樣的珍貴物件了。《閱微草堂筆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藏刀並收藏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