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王昆霞又說:他的師傅精通六壬之術,可是從不為人占。


    他做童子時,一天師傅起得很早,把一個小紙條交給他,說:“拿著這個紙條到某家去借書。一定要在申刻準時到達,不可提前,也不許錯後,錯過了申刻,迴來我要打你。”


    離借書的人家七八十裏,他疲於奔命,勉強按時到達。


    一進門,這家兄弟二人正在互相打架。


    他們一看紙條,隻有一行小字:“借《晉書·王祥傳》一閱。”


    兄弟互相看了看對方,都沉默起來,於是爭鬥也就化解了。


    原來,這戶人家的弟弟,正是繼母所生的。《閱微草堂筆記》


    《晉書王祥傳》王祥,字休征,琅琊郡臨沂人,漢朝諫議大夫王吉的後人。祖父王仁,是青州刺史,父親王融,公家、官府征辟他卻不去。王祥生性至孝。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對他不好,多次說他壞話,因此父親也不喜歡他。每每派他清掃牛的下身。王祥更加謙恭地做這事情。父母親有病,他都衣不解帶,湯藥必定親自嚐試。母親經常想要活魚,當時天寒地凍,王祥解下衣裳將剖開冰麵來尋求,冰麵忽然自己解凍,一雙鯉魚躍出,他拿著迴了家;母親又想要黃雀燒烤,於是有黃雀數十隻飛入他的帷幕,他又拿來供養母親。鄉裏人都驚歎,以為是孝心感動天地所致。有紅果(丹柰)結實,母親命他看守,每當風雨來臨,王祥動輒抱樹哭泣。他篤深於孝心到了如此地步。


    漢朝末年,天下大亂。王祥扶攜著母親,帶著弟弟王覽,到廬江躲避戰亂。隱居在當地三十年,不應州郡的召命。母親去逝,他居喪期間形貌毀瘁,要拿著拐杖才能站起來。徐州刺史呂虔移檄文讓王祥來做他的別駕。王祥已到耳順之年,堅持辭不受命。王覽勸他,為之準備牛車。王祥才應召。呂虔任命他以州郡的工作。當時到處是強盜,王祥勉勵士兵,經常率兵打敗賊人。他的州郡之內和諧清靜,政令暢通,教化施行。當時的人們歌頌:“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被舉為秀才,做了溫縣令。逐漸遷升為大司農。高貴鄉公即帝位,因其定策的功勞,封為關內侯,拜為光祿勳,轉任司隸校尉。又跟從征討毋丘儉,增加了封邑四百戶,遷為太常,封萬歲亭侯。天子來到太學,任命王祥為三老。王祥在南麵的幾案後,拄著拐扙,以師道自居。天子坐在北麵請求他發言,王祥陳述明王聖帝君臣政化的要點來加以訓誡,聽到的人都自我加以砥礪。


    等到高貴鄉公被殺,朝庭大臣哀悼之時,王祥號哭說:“是老臣沒有做好啊。”涕淚交流,眾人都有慚愧之色。不久,拜為司空,轉為太尉,加侍中。五等建,封睢陵侯,封邑一千六百戶。


    等到晉武帝成為晉王,王祥與荀豈頁去謁見他。豈頁對祥說:“相王尊貴權重,何曾這樣的公侯對之已很尊敬了,如今應當敬拜他。”王祥說:“相國的確尊貴,然而卻是魏朝的宰相,我們這些魏的三公,公位與王位相距,隻是一個級別,差不多,哪有天子的三司動不動拜別人的!折損了魏朝的威望,也虧損了晉王的德望,君子愛人以禮教,我不做這樣的事。”等到進入後,荀豈頁下拜,而王祥獨自長長做揖。武帝說:“今天才知道君見顧之重了!”


    晉武帝登帝位,拜王祥為太保,進爵為公,加置七官之職。帝剛受命,謙遜的要求直言讜諫。王祥與何曾、鄭衝等前朝老臣,很少朝見,皇帝派遣侍中任愷諮詢朝政得失,及政務教化的當務之急。王祥以年老疲耄,請求遜讓官位,皇帝不允許。禦史中丞侯史光以王祥久病,缺少朝會禮節,請求免去其官職。下詔說:“太保元老高行,朕所倚望興隆政教,其前後多次謙遜讓位,朕不聽從你們的奏議,這不是有關部門所能免議論的。”於是史光就停止奏議了。王祥堅持請求告老還鄉。下詔以睢陵公就第,位置同於太保、太傅,在三司之上,爵祿還同於以前。下詔說:“古時退休,不事奉王侯。現今雖然以國公留居京城,不應該再勞苦以朝請。賜給他幾杖,不再朝請,大事都向他們諮詢。”賜安車駟馬,第一區,金錢百萬,絲絹五百匹,床帳簟褥,以舍人六人為給事中,使其經常優遊定省。又以太保高潔清素,家無宅寄,使其權留本府,待所賜府第建成才出居。


    到病重,著遺令訓誡子孫:“生必定有死,自然的道理。我年到八十五,還有什麽恨意呢?”等等,他的兒孫們都奉命施行。


    泰始五年薨,下詔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三十萬,布帛百匹。第二年策諡號為“元”。


    王祥之薨,奔赴吊唁的人不是朝廷賢良,則是親近的過去的屬吏而已。門上無雜吊的賓客。族孫王戎感歎:“太保可謂清達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藏刀並收藏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