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遺物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 作者:笑藏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錢遵王《讀書敏求記》記載:趙清常死後,子孫賣了他的遺書,結果在武康山中,白天就能聽見鬼的哭聲。
有聚必有散,怎麽見識這麽狹窄呢?明代壽寧侯的故宅在興濟,早已被拆賣幹淨,隻剩下了一個廳堂。
後來又把廳堂的木料賣給我的先祖。
拆卸的時候,工匠也聽到廳柱中有哭泣聲。
千古癡魂,如出一轍。
我曾對董曲江說:“大地山河,佛家也以為是泡影,小小的存物哪裏還值得一談呢?百年以後,如果我的圖書器物散落人間,鑒賞家能指點撫摩著說:‘這是紀曉嵐的故物。’也是一段佳話,還有什麽憾恨的呢?”
董曲江說:“君說這話,還有一種求名的心思。
我卻認為生前時需要消閑打發日子,不能不借用器物自己供自己娛樂。至於死後,我本人已經不存在了,其他還有什麽東西呢?生前用物,可以任其喂蟲子老鼠,丟進泥沙裏。因此,我的書沒有印章記錄,硯石也沒有銘刻留文,恰似花好月圓,勝水名山,偶然與我相逢便屬於我所有,等雲煙過眼,就不再問屬於誰家所有了。哪裏還能刻什麽號,題什麽名,為後來人作設計呢!”他的見識更為脫灑。《閱微草堂筆記》
有聚必有散,怎麽見識這麽狹窄呢?明代壽寧侯的故宅在興濟,早已被拆賣幹淨,隻剩下了一個廳堂。
後來又把廳堂的木料賣給我的先祖。
拆卸的時候,工匠也聽到廳柱中有哭泣聲。
千古癡魂,如出一轍。
我曾對董曲江說:“大地山河,佛家也以為是泡影,小小的存物哪裏還值得一談呢?百年以後,如果我的圖書器物散落人間,鑒賞家能指點撫摩著說:‘這是紀曉嵐的故物。’也是一段佳話,還有什麽憾恨的呢?”
董曲江說:“君說這話,還有一種求名的心思。
我卻認為生前時需要消閑打發日子,不能不借用器物自己供自己娛樂。至於死後,我本人已經不存在了,其他還有什麽東西呢?生前用物,可以任其喂蟲子老鼠,丟進泥沙裏。因此,我的書沒有印章記錄,硯石也沒有銘刻留文,恰似花好月圓,勝水名山,偶然與我相逢便屬於我所有,等雲煙過眼,就不再問屬於誰家所有了。哪裏還能刻什麽號,題什麽名,為後來人作設計呢!”他的見識更為脫灑。《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