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河南許州府有一個名叫胡曉川的書生,雖然平時勤奮好學文采頗佳,奈何一到考試就難以發揮,所以年年應考年年落榜,直到三十歲尚且連個生員都考不上。


    當時他住的房子旁邊有一條大河,河麵上有一座石橋,這橋是通往縣城的必經之路,每天往來的行人熙熙攘攘,經橋底而過的船隻也是絡繹不絕,隻是這橋因為年久失修有些殘破,連欄杆也斷了不少,以至於夜晚行人經過此橋的時候時不時有失足落水丟了性命的。


    胡曉川雖是一介文弱書生,但卻也是古道熱腸之人,眼見如此便起意想要募集錢財重新將橋修繕一下,於是就在橋頭放了一張桌子,自己寫好緣由告示放上功德簿向來來往往的路人募捐,沒想到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居然沒有一人願意出資相助,胡曉川心中憤怒不已,便對眾人說道:“此橋若是不修,必將釀成大禍。我既然倡議在先,就不能因為沒人願意好善樂施而作罷,我家尚有地數十畝,就算全賣了也要憑一己之力將橋修好,這樣也算了了我的一樁心願。”


    於是不顧嬌妻幼兒將田賣掉,以售田所得請來工匠購買材料,將所有精力都花在修繕石橋上,曆經半年多殘敗的石橋終於煥然一新,不僅比以前更加漂亮而且也更加堅固了,自此以後也再沒有行人失足落水。


    胡曉川雖然做了一件大善事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但是家裏也為此逐漸貧困,剛開始一家三口還能勉強糊口,到後來竟然是朝不保夕有了上頓沒下頓,一時間苦不堪言。


    此時正值三伏酷暑,天氣炎熱難耐。


    一日傍晚他帶上席子來到橋邊躺下乘涼,一邊看著天上的新月一邊自思,人都說天有公道,我看是天道難憑,象那些狠心鄙吝者,反而腦滿腸肥衣食無憂,我修此橋造福千萬人,自己一家三口卻即將做餓死之鬼,先賢所說的善惡相報又在哪裏呢?


    正在一邊心中不平的胡思亂想,一邊卻不知不覺間昏昏睡去。


    正朦朧間忽然有幾人抬著轎子來到麵前,其中一人手持請柬上前相請,他不知所以,問此人也不迴答,於是便起身隨之上轎而去。


    過了片刻,幾人將他抬到一個大宅院前,他下轎一看卻是一個衙門,隨即從門中出來一個頭戴紗帽身著紅色官袍的人向他作揖為禮,胡曉川也不認識此人,眼見對方行禮自己也稀裏糊塗的躬身還禮,隨後此人便引他進去,胡曉川隨此人一路前行,到得東邊的院子,隻見院中有一扇小門,此人將門打開,拍著他的肩膀說道:“你心中自作主張就行了,但是千萬不要亂說話。”


    胡曉川聽得此言正感納悶,忽覺一陣大力從背後傳來,猛然間卻被那人用手推入了門內。


    他恍惚間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正躺在一張床上,隻見床外坐著一個中年女子,床裏還坐著一個少婦,兩人都是身姿婀娜豔麗非凡,胡曉川感到腦中一片迷惘,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知道這兩個女子又是何人。


    正待張口相問,忽想起來紅衣人對自己所說的話,於是閉口不言以靜待動。


    過了一會,便見一個婢女進來問道:“老祖宗問少爺是否好一些了?”


    胡曉川仍是雙目緊閉不發一言。


    過一會又聽婢女報說老太太前來探視,隨即有一個年約六旬的老婦人走進房內,胡曉川雙眼微睜悄悄看去,隻見她穿的綾羅綢緞甚是光鮮,一臉的雍容富貴之色。


    這老婦人走到床前一邊摸著他的額頭一邊問他昨晚病勢如何,滿麵的關切之色。


    正在此時,忽聽婢女報道:“老爺和大夫來了,請少奶奶們迴避。”


    話音剛落坐在床頭的兩個女人便起身告退了,隨即又有一個年約五旬的老人陪著一個提著醫箱的大夫走了進來,老人將床賬掀起讓大夫給胡曉川搭脈,過了片刻大夫忽臉有喜色道:“今日少爺脈象大有起色,病勢見好,恭喜恭喜啊。”


    此言一出胡曉川方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的魂魄附在了這位公子的身上了,既然魂魄在此,那自己的身體必然早已死去。


    話分兩頭,第二天清晨,胡曉川的妻子看見夫君昨晚出去至今未迴,於是帶上兒子一起到橋邊尋找,結果發現他的身體躺在地上早已僵硬,已然沒了氣息。


    妻子一時間難以接受這個噩耗,當即披頭散發坐在地上痛哭不起,後來在鄰居的勸慰下方才起身,先把家中值點錢的衣物都典當了,又向親朋四鄰借錢方才將他抬棺入殮。


    胡曉川身體已死魂魄在外,對於此事自是不知,到了第二天晚上,他假作糊塗之狀問床頭兩女子道:“你等都是何人?為何一坐床邊一坐床裏?”


    床邊女子說道:“得了一場病,你怎麽連我們都不認識了?我是你的正房妻子啊。”


    隨即又用手指著床裏的女子道:“她是你的小妾。”


    二人以為他病重的連心智都迷失了,一時間悲切的淚如雨下,胡曉川既知二女身份,於是又閉上眼睛沉沉睡去。


    睡到三更時分,他慢慢醒來,覺得腹中饑餓難忍,於是便告知了二女,讓丫鬟將粥煮好端進來食用。


    第二天早上,大夫又來診視,這次一看便連聲恭喜道大病將愈已然無礙了。


    胡曉川便問大夫道:“那我現在可以吃些什麽食物?”


    大夫迴道:“重病剛好,飲食須當謹慎才是,還是以清淡為主,不要吃太過油膩的東西。”


    胡曉川又問道:“我想吃點熏臘肉可以嗎?”


    大夫略一思索道:“可以,但是隻能少吃一點。”


    誰知胡曉川以前家中貧困很久沒沾過油水,所以一到吃飯的時候就專挑雞鴨魚肉下筷,以至於每次都要妻妾在旁不停勸阻方才放下碗筷作罷。


    等過得數日身體已然痊愈,胡曉川便想出門轉轉,等走到大門口抬頭一看,門上的匾額書著知府衙門四個大字,心中方才明白自己現在一魂附身作了知府的兒子,想來這必是修橋所獲得的善報,才能讓他享這安閑之福。


    之前帶他進門的那個紅衣官員必然是東廚司命(掌管人的生命.福祿的神,又稱“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為百姓消災咎.添福壽.增五穀而廣受崇拜)。


    隻是現在他雖然在此享福,卻不知家中的寡妻幼子過得如何,以後數日每次想到此處他都是心懷憂慮歎息不已,以至於府署中的人都說道:“少爺自從得病以後,經常愁眉不展,似乎有什麽心事一般。”


    而知府和他的夫人也經常勸慰他道:“我們就生了你一個獨子,又在此為官,有什麽東西是你得不到的,你千萬不要憂慮。莫不是身上還有什麽病根沒有除去嗎?”


    胡曉川每次都答道:“沒有什麽事。”


    一天他在府中閑逛,發現署中居然沒有一本書籍,他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問家人道:“府中為何沒有書籍?”


    家人迴答道:“以前因為公子您不喜歡讀書,所以老爺大怒之下將所有的書都扔了。”


    眾人都以為他是病後失心,以至於什麽事都記不得了。


    胡曉川聽後便找到知府對他說:“父親,我想讀書。”


    知府一聽大喜過望,馬上命令將書房收拾出來,又重金請來老師教他。


    這老師一來便出題命胡曉川作一篇文章,以此來測試他的學識。


    沒想到胡曉川隻用了半個時辰就寫好了。


    老師拿來一看,居然滿篇錦繡不亞於當時的名家。


    老師大驚,連忙向知府稟道:“公子真是大器啊,連我的學識也不如他,希望您能另請名師來教他。”


    知府聽後大為驚疑,這以前連書都不讀的人為何現在卻似豁然開竅一般成了奇才?心中便懷疑他的文章是抄襲而來的,於是親自出題麵試。


    這次胡曉川又是不到半時一氣嗬成,知府一見這文章與以前所寫的迥然不同,實是上佳好文,此時他心中方才相信,不由驚喜萬分。


    老師固辭而去,知府又準備四處延請更好的老師,胡曉川卻對知府說道:“父親不用再四處延師了,所有的詩書,兒自己讀就是了。”


    知府聽得此言便依從他讓他自己讀書。


    如此過了半年,正好逢試,知府又親自出了數題讓他來作,結果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精妙,知府大喜,便送他迴原籍去應試。


    臨走之前大宴賓客,並給他一千兩銀子作為路上的盤纏,胡曉川想再要一千,知府也很高興的給他了。


    等一出家門,他便托辭要找尋舊友告別,繞道來到自己家附近,讓隨從在外停車等候,自己下車來到家中。


    一進家門胡曉川發現家中一貧如洗,雖然妻兒都在但是卻沒有一個認識他的。


    於是胡曉川對兒子說道:“你不認識我嗎?我是你的父親啊。”


    他的妻子聽了這話大驚失色,看了半響方才對他說道:“你和我的夫君長相迥異,但是為何聲音非常相像呢?”


    胡曉川於是便將以前發生的事情和盤托出,曆曆敘述。


    他的妻兒耳聽此言仍然不甚相信,以為他是騙子。


    胡曉川見狀便對妻子說道:“我書房的櫥櫃內,有一部文稿,文稿內夾著某篇文章,還有詩幾首,你可去取來。如果我說的對就是真的,如果我說的錯就是假的。”


    妻子聽後半信半疑的打開書櫃找出文稿,結果一切都和胡曉川所說的一樣,於是這才相信他所說之言,一時間悲從中來。


    兩人不禁抱頭痛哭不已,胡曉川對妻兒說道:“我以後不能再迴家中了,我有銀千兩交給你作為你們母子的養家費用。此去應試若能博取功名,就一定能幫兒子成家立業。”


    說完便哭別妻兒出門上路了。


    後來胡曉川果然連試連捷,官至三品,每年都給家中寄兩次錢,以至於妻兒最終都成了巨富人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藏刀並收藏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