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 作者:笑藏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個,家住在烏江上遊,平常隱藏自己的形蹤,因此村裏人不能分辨,有人把他看作妖妄之人。
有一天,村子裏起了大火,蔓延燒毀房舍,就去看火,他厲聲喊著說:“大火快停下來!大火快停下來!”於是火熄滅了,村民們這才知道他是奇人。
長慶年間,有個弘農人楊晦之。
從長安向東去遊吳楚,走到烏江,聽說行跡高緲,就登門去拜訪。
戴著黑色生絲頭巾,穿著黑黃色的衣服,在幾案後麵坐著,仙風道骨清秀俊美。
楊晦之對他拜了兩拜禮節周到,而先生僅拱手一揖而已,叫晦之坐在他身旁。
他的議論深奧曉暢,遠超出意料之外,晦之更加強烈地敬慕他,於是留住在那裏,這天乃是八月十二日。
把他的女兒叫作七娘的叫來,原來是一個老太太,七十多歲了,頭發全白了,扶著拐杖來到。
對楊晦之說:“這是我的女兒,懶惰而不好道,現在將要老了。”
接著對七娘說:“你替我用紙剪一個月亮,像今晚月亮的樣子,把它貼到屋裏東牆之上。”
過了一會兒,七娘把紙貼到牆上,晚上紙月亮上就有奇異的光自行發出,清清楚楚地照亮全室,連細小的毫毛都能分辨出來,晦之驚歎不已,猜測不出怎麽迴事。
等天亮時將要離去,用杖敲擊完畢,忽然有塵土飛起,天地全都暗下來。
過了很久,塵土消失了,再看那院子裏,就變成了險峻的懸崖,前麵積石滿眼可見,晦之心驚膽顫背上出來汗,頭發都豎了起來。
說:“高山深岩迅速變遷,你迴到哪裏去呢?”
晦之更加恐慌,掉下眼淚說:“實在不知道一旦發生滄海桑田這種變化,難道仙都的一瞬間,世塵就已過了千年嗎?”
先生笑著說:“你不必擔心,這是我用來娛樂的法術而已。”
於是拿掃把把院子掃一下,又有塵土飛起,過了一會兒,灰塵消失了,門庭如故。楊晦之很高興,就揚鞭打馬而去。
另外有個說法:唐朝長慶初年,隱居修行者楊隱之在彬州,經常尋訪有道之人。
有個唐居士,當地人說他有一百歲了,楊隱之去拜訪他,他就留楊隱之過夜。
到夜裏,唐居士把女兒叫出來對她說:“你可以拿弦一月亮來。”
他的女兒就把月亮貼在牆上,好像一片紙似的。
唐居士起身向月禱告說:“今天晚上有客人,請賜給光明。”
說完,室內明亮像點上蠟燭一樣。
【原文】有者,家於烏江上,隱其跡,由是裏人不能辨,或以為妖妄。一日裏中火起,延燒廬舍,生即往視之,厲聲唿曰:“火且止!火且止!”於是火滅,裏人始奇之。長慶中,有弘農楊晦之,自長安東遊吳楚,行至烏江,聞先生高躅,就門往謁。先生戴玄綃巾,衣褐衣,隱幾而坐,風骨清美。晦之再拜備禮,先生拱揖而已,命晦之坐其側。其議論玄暢,迥出意表,晦之愈健慕,於是留宿。是日乃八月十二日也。先生召其女七娘者,乃一老嫗也,年七十餘,發盡白,扶杖而來。先生謂晦之曰:“此我女也,惰而不好道,今且老矣。”既而謂七娘曰:“汝為吾刻紙狀今夕之月,置於室東垣上。”有頃,七娘以紙月施於垣上,夕有奇光自發,洞照一室,纖毫盡辨,晦之驚歎不測。及曉將去,先生以杖擊之畢,俄有塵起,天地盡晦。久之塵斂,視其庭,則懸崖峻險,山穀重疊,前有積石盡目,晦之悸然背汗,毛發豎立。先生曰:“陵穀速遷,吾子安所歸乎?”晦之益恐,灑泣言曰:“誠不知一旦有桑田之變,豈仙都瞬息,而塵世已千歲乎?”先生笑曰:“子無懼也,所以為娛耳。”於是持篲掃其庭,又有塵起,有頃塵斂,門庭如舊。晦之喜,即馳馬而去。(出《宣室誌》)
一說:唐長慶初,山人楊隱之在郴州,常尋訪道者。有唐居士,土人謂百歲人,楊謁之,因留楊宿。及夜,唿其女曰:“可將一個弦月子來。”其女遂帖月於壁上,如片紙耳。唐即起祝之曰:“今夕有客,可賜光明。”言訖,室朗若張燭。(出《酉陽雜俎》)
有一天,村子裏起了大火,蔓延燒毀房舍,就去看火,他厲聲喊著說:“大火快停下來!大火快停下來!”於是火熄滅了,村民們這才知道他是奇人。
長慶年間,有個弘農人楊晦之。
從長安向東去遊吳楚,走到烏江,聽說行跡高緲,就登門去拜訪。
戴著黑色生絲頭巾,穿著黑黃色的衣服,在幾案後麵坐著,仙風道骨清秀俊美。
楊晦之對他拜了兩拜禮節周到,而先生僅拱手一揖而已,叫晦之坐在他身旁。
他的議論深奧曉暢,遠超出意料之外,晦之更加強烈地敬慕他,於是留住在那裏,這天乃是八月十二日。
把他的女兒叫作七娘的叫來,原來是一個老太太,七十多歲了,頭發全白了,扶著拐杖來到。
對楊晦之說:“這是我的女兒,懶惰而不好道,現在將要老了。”
接著對七娘說:“你替我用紙剪一個月亮,像今晚月亮的樣子,把它貼到屋裏東牆之上。”
過了一會兒,七娘把紙貼到牆上,晚上紙月亮上就有奇異的光自行發出,清清楚楚地照亮全室,連細小的毫毛都能分辨出來,晦之驚歎不已,猜測不出怎麽迴事。
等天亮時將要離去,用杖敲擊完畢,忽然有塵土飛起,天地全都暗下來。
過了很久,塵土消失了,再看那院子裏,就變成了險峻的懸崖,前麵積石滿眼可見,晦之心驚膽顫背上出來汗,頭發都豎了起來。
說:“高山深岩迅速變遷,你迴到哪裏去呢?”
晦之更加恐慌,掉下眼淚說:“實在不知道一旦發生滄海桑田這種變化,難道仙都的一瞬間,世塵就已過了千年嗎?”
先生笑著說:“你不必擔心,這是我用來娛樂的法術而已。”
於是拿掃把把院子掃一下,又有塵土飛起,過了一會兒,灰塵消失了,門庭如故。楊晦之很高興,就揚鞭打馬而去。
另外有個說法:唐朝長慶初年,隱居修行者楊隱之在彬州,經常尋訪有道之人。
有個唐居士,當地人說他有一百歲了,楊隱之去拜訪他,他就留楊隱之過夜。
到夜裏,唐居士把女兒叫出來對她說:“你可以拿弦一月亮來。”
他的女兒就把月亮貼在牆上,好像一片紙似的。
唐居士起身向月禱告說:“今天晚上有客人,請賜給光明。”
說完,室內明亮像點上蠟燭一樣。
【原文】有者,家於烏江上,隱其跡,由是裏人不能辨,或以為妖妄。一日裏中火起,延燒廬舍,生即往視之,厲聲唿曰:“火且止!火且止!”於是火滅,裏人始奇之。長慶中,有弘農楊晦之,自長安東遊吳楚,行至烏江,聞先生高躅,就門往謁。先生戴玄綃巾,衣褐衣,隱幾而坐,風骨清美。晦之再拜備禮,先生拱揖而已,命晦之坐其側。其議論玄暢,迥出意表,晦之愈健慕,於是留宿。是日乃八月十二日也。先生召其女七娘者,乃一老嫗也,年七十餘,發盡白,扶杖而來。先生謂晦之曰:“此我女也,惰而不好道,今且老矣。”既而謂七娘曰:“汝為吾刻紙狀今夕之月,置於室東垣上。”有頃,七娘以紙月施於垣上,夕有奇光自發,洞照一室,纖毫盡辨,晦之驚歎不測。及曉將去,先生以杖擊之畢,俄有塵起,天地盡晦。久之塵斂,視其庭,則懸崖峻險,山穀重疊,前有積石盡目,晦之悸然背汗,毛發豎立。先生曰:“陵穀速遷,吾子安所歸乎?”晦之益恐,灑泣言曰:“誠不知一旦有桑田之變,豈仙都瞬息,而塵世已千歲乎?”先生笑曰:“子無懼也,所以為娛耳。”於是持篲掃其庭,又有塵起,有頃塵斂,門庭如舊。晦之喜,即馳馬而去。(出《宣室誌》)
一說:唐長慶初,山人楊隱之在郴州,常尋訪道者。有唐居士,土人謂百歲人,楊謁之,因留楊宿。及夜,唿其女曰:“可將一個弦月子來。”其女遂帖月於壁上,如片紙耳。唐即起祝之曰:“今夕有客,可賜光明。”言訖,室朗若張燭。(出《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