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女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 作者:笑藏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朝開元年間,華山雲台觀有個婢女叫作玉女,四十五歲那年得了一場大病,遍身潰爛,又臭又髒。
觀中的人害怕她傳染,就共同把她送到山澗旁幽深僻靜的地方。
玉女痛楚**。忽然有個道士從她前麵走過,遠遠地扔給她三、四棵青草,那草像菜似的。
道士對她說:“你盡量把這草吃下去,不久病就能痊愈。”
玉女就把那幾株青草吃了。從此玉女的疾病漸漸好轉,不到十天就恢複舊日的狀態。開始她忘記吃飯喝水,隻想隨意遊覽,但心中飄忽不定,不喜歡人間,連雲台觀的前後左右也不願經過。
這些觀中人認為玉女消失很久了,也不再有尋訪她的人。
玉女就在山中往來周遊,渴了喝泉水,餓了就吃樹籽、花果。後來在山岩下,忽然又遇到先前那個道士,道士對她說:“你的病已經好了,不用再留在人間。雲
台觀往西走二裏有個石池,你可以每天到辰時,把小石子投進去,會有一棵水芝自己出來,你可把它拿來吃,時間長久了,自然會有好處。”
玉女就依照道士的指教去做。
從這以後,玉女筋骨輕健,翱翔自如,雖然屢次被觀中人碰見,但誰也認不出她就是玉女了。
就這樣過了幾十年,玉女頭發有六七尺長,身體上生出綠毛,麵容卻象一朵白色的花。
山裏的人遇見她,往往離著很遠就叩頭行禮。大曆年間,有個叫作班行達的書生,此人性情粗俗,常常誹謗詆毀佛、道二教,在雲台觀西廂房讀書。
而玉女每天都要往來石池,自己就把這事看作平常了。
而班行達則伺機等著偷看,又見慣了玉女投石采芝,時節都很準確。
有一天,班行達稍稍趕在玉女先頭到達石池之上,等到那個玉女投出小石頭的時候,水芝果然出來了,班行達竟把水芝奪去。
玉女遠在山岩之上,有時停留在樹梢上,既然水芝已被別人采去,玉女就隻能歎息而還了。
第二天,班行達還是這樣幹。
差不多十天以後,玉女稍稍與班行達爭先,腳步相接。班行達突然就把玉女的頭發抓住了,使玉女無法騰躍而去,班行達趁此機會憑勇力抓摸玉女的膚體,頻加逼迫。
玉女哭著喊著唿救,誓死不從,但是氣力不足,終於被班行達所汙辱。
班行達把她捉迴,鎖在一間屋子裏。
第二天,班行達到那屋裏一看,竟然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瘦病異常,起坐都很艱難,視物不清,聽話不明。
班行達很驚訝,也覺得奇怪,急忙把觀中人召來,詳細地告訴她們事情的經過,於是,大家一起探問玉女,玉女就把她的遭遇從頭到尾詳細地敘述了一遍。
觀中人本來就有聽說並知道的人,估計玉女的年齡大概有一百多歲了。
大家可憐她,就共同商量這件事情放她離去,後來不到一個月,玉女就死了。
【原文】唐開元中,華山雲台觀有婢玉女,年四十五,大疾,遍身潰爛臭穢。觀中人懼其汙染,即共送於山澗幽僻之處。玉女痛楚**。忽有道士過前,遙擲青草三四株,其草如菜,謂之曰:“勉食此,不久當愈。”玉女即茹之。自是疾漸痊,不旬日複舊。初忘飲食,惟恣遊覽,但意中飄搖,不喜人間,及觀之前後左右亦不願過。此觀中人謂其消散久矣,亦無複有訪之者。玉女周旋山中,酌泉水、食木實而已。後於岩下。忽逢前,道士謂曰:“汝疾即瘥,不用更在人間。雲台觀西二裏有石池,汝可日至辰時,投以小石,當有水芝一本自出,汝可掇之而食,久久當自有益。”玉女即依其教,自後筋骸輕健,翱翔自若,雖屢為觀中之人逢見,亦不知為玉女耳。如此數十年,發長六七尺,體生綠毛,麵如白花。往往山中人過之,則叩頭遙禮而已。大曆中,有書生班行達者,性氣粗疏,誹毀釋、道,為學於觀西序。而玉女日日往來石池,因以為常。行達伺候窺覘,又熟見投石采芝,時節有準。於一日,稍先至池上,及其玉女投小石、水芝果出,行達乃搴取。玉女遠在山岩,或棲樹杪,即在采去,則唿歎而還。明日,行達複如此。積旬之外,玉女稍稍與行達爭先,步武相接。歘然遽捉其發,而玉女騰去不得,因以勇力挈其膚體,仍加逼迫。玉女號唿求救,誓死不從,而氣力困憊,終為行達所辱。扃之一室,翌日行達就觀,乃見皤然一媼,尪瘵異常,起止殊艱,視聽甚昧。行達驚異,遽召觀中人,細話其事,即共伺問玉女,玉女備述始終。觀中人固有聞知其故者,計其年蓋百有餘矣。眾哀之,因共放去,不經月而歿。(出《集異記》)
觀中的人害怕她傳染,就共同把她送到山澗旁幽深僻靜的地方。
玉女痛楚**。忽然有個道士從她前麵走過,遠遠地扔給她三、四棵青草,那草像菜似的。
道士對她說:“你盡量把這草吃下去,不久病就能痊愈。”
玉女就把那幾株青草吃了。從此玉女的疾病漸漸好轉,不到十天就恢複舊日的狀態。開始她忘記吃飯喝水,隻想隨意遊覽,但心中飄忽不定,不喜歡人間,連雲台觀的前後左右也不願經過。
這些觀中人認為玉女消失很久了,也不再有尋訪她的人。
玉女就在山中往來周遊,渴了喝泉水,餓了就吃樹籽、花果。後來在山岩下,忽然又遇到先前那個道士,道士對她說:“你的病已經好了,不用再留在人間。雲
台觀往西走二裏有個石池,你可以每天到辰時,把小石子投進去,會有一棵水芝自己出來,你可把它拿來吃,時間長久了,自然會有好處。”
玉女就依照道士的指教去做。
從這以後,玉女筋骨輕健,翱翔自如,雖然屢次被觀中人碰見,但誰也認不出她就是玉女了。
就這樣過了幾十年,玉女頭發有六七尺長,身體上生出綠毛,麵容卻象一朵白色的花。
山裏的人遇見她,往往離著很遠就叩頭行禮。大曆年間,有個叫作班行達的書生,此人性情粗俗,常常誹謗詆毀佛、道二教,在雲台觀西廂房讀書。
而玉女每天都要往來石池,自己就把這事看作平常了。
而班行達則伺機等著偷看,又見慣了玉女投石采芝,時節都很準確。
有一天,班行達稍稍趕在玉女先頭到達石池之上,等到那個玉女投出小石頭的時候,水芝果然出來了,班行達竟把水芝奪去。
玉女遠在山岩之上,有時停留在樹梢上,既然水芝已被別人采去,玉女就隻能歎息而還了。
第二天,班行達還是這樣幹。
差不多十天以後,玉女稍稍與班行達爭先,腳步相接。班行達突然就把玉女的頭發抓住了,使玉女無法騰躍而去,班行達趁此機會憑勇力抓摸玉女的膚體,頻加逼迫。
玉女哭著喊著唿救,誓死不從,但是氣力不足,終於被班行達所汙辱。
班行達把她捉迴,鎖在一間屋子裏。
第二天,班行達到那屋裏一看,竟然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瘦病異常,起坐都很艱難,視物不清,聽話不明。
班行達很驚訝,也覺得奇怪,急忙把觀中人召來,詳細地告訴她們事情的經過,於是,大家一起探問玉女,玉女就把她的遭遇從頭到尾詳細地敘述了一遍。
觀中人本來就有聽說並知道的人,估計玉女的年齡大概有一百多歲了。
大家可憐她,就共同商量這件事情放她離去,後來不到一個月,玉女就死了。
【原文】唐開元中,華山雲台觀有婢玉女,年四十五,大疾,遍身潰爛臭穢。觀中人懼其汙染,即共送於山澗幽僻之處。玉女痛楚**。忽有道士過前,遙擲青草三四株,其草如菜,謂之曰:“勉食此,不久當愈。”玉女即茹之。自是疾漸痊,不旬日複舊。初忘飲食,惟恣遊覽,但意中飄搖,不喜人間,及觀之前後左右亦不願過。此觀中人謂其消散久矣,亦無複有訪之者。玉女周旋山中,酌泉水、食木實而已。後於岩下。忽逢前,道士謂曰:“汝疾即瘥,不用更在人間。雲台觀西二裏有石池,汝可日至辰時,投以小石,當有水芝一本自出,汝可掇之而食,久久當自有益。”玉女即依其教,自後筋骸輕健,翱翔自若,雖屢為觀中之人逢見,亦不知為玉女耳。如此數十年,發長六七尺,體生綠毛,麵如白花。往往山中人過之,則叩頭遙禮而已。大曆中,有書生班行達者,性氣粗疏,誹毀釋、道,為學於觀西序。而玉女日日往來石池,因以為常。行達伺候窺覘,又熟見投石采芝,時節有準。於一日,稍先至池上,及其玉女投小石、水芝果出,行達乃搴取。玉女遠在山岩,或棲樹杪,即在采去,則唿歎而還。明日,行達複如此。積旬之外,玉女稍稍與行達爭先,步武相接。歘然遽捉其發,而玉女騰去不得,因以勇力挈其膚體,仍加逼迫。玉女號唿求救,誓死不從,而氣力困憊,終為行達所辱。扃之一室,翌日行達就觀,乃見皤然一媼,尪瘵異常,起止殊艱,視聽甚昧。行達驚異,遽召觀中人,細話其事,即共伺問玉女,玉女備述始終。觀中人固有聞知其故者,計其年蓋百有餘矣。眾哀之,因共放去,不經月而歿。(出《集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