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前任尚書李公詵(shēn)鎮守北門時,有一位叫尹君的道士在晉山隱居,他不吃糧米,常吃柏樹葉,雖然他的頭發全白了,但是他的臉色和小孩一樣,常常單獨到城中遊逛。


    鄉裏中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漢,對周圍人們說:“我小時候,曾聽李老漢說過。李老漢是我的外祖父。他說:‘我七歲那年,就認識尹君。到現在七十多年了,而尹君的模樣和過去一樣,他大概是神仙吧?我要老了,自己估計能在人世上再活幾年呢?你正年輕,應當記住尹君的容顏。’從那時到現在,又七十多年了,而尹君竟沒有衰老的表現,難道是把千百歲當作瞬息嗎?”


    北門的從事馮詡嚴公綬(shou)是好奇的人,他敬慕尹君是得道的人,常常在休假日驅車到尹君那裏去拜訪。


    後來,嚴公綬從軍司馬升為北門帥,就把尹君接到府中,住在公署,整天與他坐在一起。


    嚴公綬發現常常有一種異香從尹君的肌肉中散發出來,就更加敬重他。


    嚴公綬有一個妹妹,學佛教,曾說:“佛教與道教根本不同!”


    而且她對哥哥與道士交往很生氣。


    後來有一天,她秘密把苦堇放在湯裏,讓尹君喝。


    尹君喝完,吃驚地站起來說:“我大概要死了!”


    一會兒,他吐出一塊很硬東西,並有奇異的香味從中散發出來。


    嚴公綬讓人解剖一看,原來是一塊麝香。


    從此尹君容顏衰老,牙齒脫落,那天晚上便死在嚴公綬的公館中。


    嚴公綬知道是妹妹幹的之後,非常生氣,立即讓部下為尹君辦理喪事。


    過了兩天,把尹君葬在汾水西二十裏的地方。


    第二年秋天,有一位叫朱太虛的照聖觀的道士,到晉山去投放一條龍,忽然在山中遇見尹君。


    朱太虛吃驚地問道:“師父為什麽來到這裏?!尹君說:“去年我在北門,有人把苦堇放在湯裏讓我喝,我故意裝死給他們看。可是,堇湯怎麽能敗壞我的真功呢?”說完,他忽然不知哪兒去了。


    朱太虛心裏感到很怪,等迴到北門,詳細向嚴公綬作了匯報。


    嚴公綬說:“我聽說仙人是死不了的,如果有死的,也隻不過是屍解罷了,不然怎麽會變異成這種樣子呢?”


    他要讓人打開墳墓檢驗一下,但是擔心會讓人迷惑,就擱下了這件事。(神仙就喜歡逗人玩!)


    【原文】唐故尚書李公詵(詵字原缺。據明抄本補),鎮北門時。有道士尹君者,隱晉山,不食粟,常餌柏葉,雖發盡白,而容狀若童子,往往獨遊城市。裏中有老父年八十餘者,顧謂人曰:“吾孩提時,嚐見李翁言,李翁吾外祖也。”且曰:“我年七歲,已識尹君矣;迨今七十餘年,而尹君容狀如舊,得非神仙乎。吾且老,自度能幾何為人間人;汝方壯,當誌尹君之容狀。”自是及今,七十餘歲矣,而尹君曾無老色,豈非以千百歲為瞬息耶。北門從事馮翊嚴公綬,好奇者,慕尹之得道,每旬休,即驅駕而詣焉。其後嚴公自軍(軍下原有為字,據明抄本刪)司馬為北門帥,遂迎尹君至府庭,館於公署,終日與同席,常有異香自肌中發,公益重之。公有女弟學浮圖氏,嚐曰:“佛氏與黃老固殊致。”且怒其兄與道士遊。後一日,密以堇斟致湯中,命尹君飲之。尹君即飲,驚而起曰:“吾其死乎!”俄吐出一物甚堅,有異香發其中。公命剖而視之,真麝臍也。自是尹君貌衰齒墮,其夕卒於館中。嚴公既知女弟之所為也,怒且甚,即命部將治其喪。後二日,葬尹君於汾水西二十裏。明年秋,有照聖觀道士朱太虛,因投龍至晉山,忽遇尹君在山中,太虛驚而問曰:“師何為至此耶?”尹君笑曰:“吾去歲在北門,有人以堇斟飲我者,我故示之以死,然則堇斟安能敗吾真耶!”言訖,忽亡所見。太虛竊異其事,及歸,具白嚴公。曰:“吾聞仙人不死,脫有死者,乃屍解也;不然何變異之如是耶。”將命發其墓以驗之,然慮惑於人,遂止其事。(出《宣室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藏刀並收藏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