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滉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 作者:笑藏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德宗時任宰相的韓滉(huàng),曾經任浙西廉使。
韓滉為人剛強自信,常有圖謀不軌的心思。
有一次,一個叫李順的客商把船停靠在京口的碼頭上,半夜江上起了大風,拴在碼頭石墩上的船纜被刮斷,船在江上漂流。
天亮後,李順出了船艙一看,見船漂到了一座山下停住了。
這時波平風靜,李順就舍舟登岸看看這是個什麽地方。
他順著一條非常狹窄難走的小路走了五六裏地,遇見一個頭係黑頭巾的人。
那人把頭巾推起露出前額,身穿古代人的衣服,和平常的人很不相同。
那人領著李順登上一座山,來到一座宮殿前,見樓台殿閣十分華麗勝過人間的王宮。進了好幾道宮門,見裏麵的庭院十分寬闊。那人遠遠地向大殿上行禮後,有個人掀開大殿的簾子走出來對李順說:“打算請你給金陵的韓滉捎一封信,請不要見怪,拜托了!”說罷拿出一封信,李順趕快施禮收下了信。
領他來的那人就領他出了宮殿,又把他送迴到船上。
李順就問那領路的說:“這裏是什麽地方?如果韓滉問我,我該說是誰給他捎的
信呢?”
領路人說:“這裏是東海的仙島廣桑山,當年魯國的宣父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李世民下詔尊孔子為“宣父”)得道成了天界的仙官,就由他管轄治理這廣桑島。韓滉,就是他的弟子仲由(即子路,孔子弟子,勇猛剛毅,曾為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轉世在人間的。韓滉為人剛強自傲,孔子怕他在人間犯罪落入法網,所以給他捎去信告誡提醒他。”說罷領路人就告辭去了。
李順就迴到船裏,這時有個仙界派來的使者警告船裏的人們說:“好好坐著別害怕,千萬不要往船外看,很快就會到你原來的地方。如果往外看,船馬上就會翻!”船裏的人都牢記那使者的話,誰也不敢往外看,隻覺得般像在空中飛行,片刻間就到了京口碼頭下麵,也不知道走了幾千幾萬裏。
李順找到韓滉的府衙,把信交給了韓滉。韓滉打開信一看,信上隻有九個字,都是古代的蝌蚪文,根本不認識。
問李順怎麽迴事,李順就說了去廣桑仙島的經過。
韓滉覺得太怪了,認為李順是妖言騙人,就把他抓起來打算用刑拷問。
後來韓滉向不少懂得篆體、籀體字的人請教,也都不認得那幾個字。
這時有一個眉間長痦子身穿古人衣服的人來拜見韓滉門客們,自稱能認得古文。韓滉接見了他,把那封信給他看。
那人看完了信,立刻把信舉過頭頂向韓滉叩拜,祝賀道:“這是宣父孔丘的信,字是夏禹時代的蝌蚪文。這九個字是:‘告韓滉,謹臣節,勿妄動’。”(大意
是:我告誡韓滉,要好好盡臣子的使命,不要輕舉妄動。)
韓滉對那客人十分尊敬地行了大禮後,客人出門走了,不知去了哪裏。
客人去後,韓滉心事重重地坐著努力迴想,過了很久終於恍然大悟,想起了自己在廣桑島上當神仙的事並不很遠,於是用禮物重謝了李順。
從此韓滉更加謙恭謹慎,始終忠心地輔佐朝延,成了一位忠臣。
【原文】唐宰相韓滉,廉問浙西,頗強悍自負,常有不軌之誌。一旦有商客李順,泊船於京口堰下,夜深碇斷,漂船不知所止。及明,泊一山下。風波稍定,上岸尋求。微有鳥徑,行五六裏,見一人烏巾。岸幘古服,與常有異。相引登山,詣一宮闕,台閣華麗,迨非人間。入門數重,庭除甚廣。望殿遙拜,有人自簾中出,語之曰:“欲寓金陵韓公一書,無訝相勞也。”則出書一函,拜而受之。讚者引出門,送至舟所。因問讚者曰:“此為何處也?恐韓公詰問,又是何人致書?”答曰:“此東海廣桑山也,是魯國宣父仲尼,得道為真官,理於此山。韓公即仲由也,性強自恃。夫子恐其掇刑網,致書以諭之。”言訖別去。李順卻還舟中,有一使者戒舟中人曰:“安坐,勿驚懼,不得顧船外,逡巡則達舊所。,不知所行幾千
萬裏也。既而詣衙,投所得之書。韓公發函視之,古文九字,皆科鬥之書,了不可識。詰問其由,深以為異,拘縶李順,以為妖妄,欲加嚴刑。複博訪能篆籀之人數輩,皆不能辨。有一客疣眉古服,自詣賓位,言善識古文。韓公見,以書示之。客捧書於頂,再拜賀曰:此孔宣父之書,乃夏禹科鬥文也,文曰;‘告韓滉,謹臣節,勿妄動。’”公異禮加敬,客出門,不知所止。韓慘然默坐,良久了然,自憶廣桑之事,以為非遠。厚禮遣謝李順。自是恭黜謙謹,克保終始焉。(出《神仙感遇傳》)
韓滉為人剛強自信,常有圖謀不軌的心思。
有一次,一個叫李順的客商把船停靠在京口的碼頭上,半夜江上起了大風,拴在碼頭石墩上的船纜被刮斷,船在江上漂流。
天亮後,李順出了船艙一看,見船漂到了一座山下停住了。
這時波平風靜,李順就舍舟登岸看看這是個什麽地方。
他順著一條非常狹窄難走的小路走了五六裏地,遇見一個頭係黑頭巾的人。
那人把頭巾推起露出前額,身穿古代人的衣服,和平常的人很不相同。
那人領著李順登上一座山,來到一座宮殿前,見樓台殿閣十分華麗勝過人間的王宮。進了好幾道宮門,見裏麵的庭院十分寬闊。那人遠遠地向大殿上行禮後,有個人掀開大殿的簾子走出來對李順說:“打算請你給金陵的韓滉捎一封信,請不要見怪,拜托了!”說罷拿出一封信,李順趕快施禮收下了信。
領他來的那人就領他出了宮殿,又把他送迴到船上。
李順就問那領路的說:“這裏是什麽地方?如果韓滉問我,我該說是誰給他捎的
信呢?”
領路人說:“這裏是東海的仙島廣桑山,當年魯國的宣父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李世民下詔尊孔子為“宣父”)得道成了天界的仙官,就由他管轄治理這廣桑島。韓滉,就是他的弟子仲由(即子路,孔子弟子,勇猛剛毅,曾為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轉世在人間的。韓滉為人剛強自傲,孔子怕他在人間犯罪落入法網,所以給他捎去信告誡提醒他。”說罷領路人就告辭去了。
李順就迴到船裏,這時有個仙界派來的使者警告船裏的人們說:“好好坐著別害怕,千萬不要往船外看,很快就會到你原來的地方。如果往外看,船馬上就會翻!”船裏的人都牢記那使者的話,誰也不敢往外看,隻覺得般像在空中飛行,片刻間就到了京口碼頭下麵,也不知道走了幾千幾萬裏。
李順找到韓滉的府衙,把信交給了韓滉。韓滉打開信一看,信上隻有九個字,都是古代的蝌蚪文,根本不認識。
問李順怎麽迴事,李順就說了去廣桑仙島的經過。
韓滉覺得太怪了,認為李順是妖言騙人,就把他抓起來打算用刑拷問。
後來韓滉向不少懂得篆體、籀體字的人請教,也都不認得那幾個字。
這時有一個眉間長痦子身穿古人衣服的人來拜見韓滉門客們,自稱能認得古文。韓滉接見了他,把那封信給他看。
那人看完了信,立刻把信舉過頭頂向韓滉叩拜,祝賀道:“這是宣父孔丘的信,字是夏禹時代的蝌蚪文。這九個字是:‘告韓滉,謹臣節,勿妄動’。”(大意
是:我告誡韓滉,要好好盡臣子的使命,不要輕舉妄動。)
韓滉對那客人十分尊敬地行了大禮後,客人出門走了,不知去了哪裏。
客人去後,韓滉心事重重地坐著努力迴想,過了很久終於恍然大悟,想起了自己在廣桑島上當神仙的事並不很遠,於是用禮物重謝了李順。
從此韓滉更加謙恭謹慎,始終忠心地輔佐朝延,成了一位忠臣。
【原文】唐宰相韓滉,廉問浙西,頗強悍自負,常有不軌之誌。一旦有商客李順,泊船於京口堰下,夜深碇斷,漂船不知所止。及明,泊一山下。風波稍定,上岸尋求。微有鳥徑,行五六裏,見一人烏巾。岸幘古服,與常有異。相引登山,詣一宮闕,台閣華麗,迨非人間。入門數重,庭除甚廣。望殿遙拜,有人自簾中出,語之曰:“欲寓金陵韓公一書,無訝相勞也。”則出書一函,拜而受之。讚者引出門,送至舟所。因問讚者曰:“此為何處也?恐韓公詰問,又是何人致書?”答曰:“此東海廣桑山也,是魯國宣父仲尼,得道為真官,理於此山。韓公即仲由也,性強自恃。夫子恐其掇刑網,致書以諭之。”言訖別去。李順卻還舟中,有一使者戒舟中人曰:“安坐,勿驚懼,不得顧船外,逡巡則達舊所。,不知所行幾千
萬裏也。既而詣衙,投所得之書。韓公發函視之,古文九字,皆科鬥之書,了不可識。詰問其由,深以為異,拘縶李順,以為妖妄,欲加嚴刑。複博訪能篆籀之人數輩,皆不能辨。有一客疣眉古服,自詣賓位,言善識古文。韓公見,以書示之。客捧書於頂,再拜賀曰:此孔宣父之書,乃夏禹科鬥文也,文曰;‘告韓滉,謹臣節,勿妄動。’”公異禮加敬,客出門,不知所止。韓慘然默坐,良久了然,自憶廣桑之事,以為非遠。厚禮遣謝李順。自是恭黜謙謹,克保終始焉。(出《神仙感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