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巴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 作者:笑藏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欒(luán)巴是四川成都人,年輕時就愛好道術,不關心世間的事。
當時的太守很恭敬地來見欒巴,請他屈就功曹的職務,太守以老師、朋友的禮儀接待欒巴。
欒巴上任以後,有一天太守對欒巴說:“我聽說你有道術,能不能讓我看見一件新奇的事呢?”
欒巴說:“可以。”說罷就端坐著退進牆壁裏去了,牆上緩緩升起一團雲氣,片刻就看不見欒巴了。
牆外的人則看見突然變出來一隻虎,人們嚇壞了。
隻見那虎一直跑迴欒巴的府宅,人們跑去看虎時,虎已經又變成了欒巴了。
後來欒巴被舉薦為孝廉,被任命為郎中,又升任為豫章郡的太守。
當時廬山廟裏有個神,能在帳子後麵和人談話,喝酒時隻見空中出現酒杯。
人們都去廟中向這個神祈求佑護。
這神能使江湖中興起風來鼓動船帆,使分開走的船聚在一起。
欒巴聽說後就到廟裏去,那神就不在了。
欒巴說:“哪有什麽神,不過是一個鬼怪來到廟裏冒充天上的仙官。這鬼禍害百姓這麽久,應該懲治他。這件事就由我親自來辦。如果不及時去除這個鬼怪,隻怕他以後到處流竄,到處吃人供奉的祭品,白白禍害老百姓。”
於是欒巴在神壇上誠心地禱告天神,遍查天下的山川國土,搜尋鬼怪的蹤跡。
那鬼怪就逃到齊郡,變成一個書生,善於談論四書五經,迷惑了齊郡的太守,太守竟把女兒嫁給了他。
欒巴找到了這個鬼怪,就寫了公文請太守捕住那個鬼怪。
那鬼嚇得不敢露麵,欒巴就對太守說:“你的女婿不是人,是個冒充廟神的鬼,現在他來到你家,所以我來抓他。”
太守叫他女婿出來,那鬼躲著不出來。
欒巴說:“讓他出來還不容易嗎?”
就讓太守準備了筆硯和書桌,欒巴用筆寫了一道符咒,寫完後欒巴仰天長嘯,空中忽然有人把符拿走,也看不見是誰拿走的,在場的人都十分驚訝。(召喚天神?)
那道符來到書生麵前,書生向他妻子哭泣說:“我這一去非死不可了!”
片刻間,書生自己拿著符來到院裏,看見欒巴就不敢靠近了。
欒巴大喊一聲:“老鬼還不現出原形來嗎?”
書生應聲變成一隻狸貓,不斷地叩頭求欒巴饒命。
欒巴就命令把狸貓殺掉,隻見空中落下一把刀把狸貓的頭砍落在地上。
太守的女兒已經生了個兒子,這時也現了原形變成一隻狸貓,欒巴也把它殺掉了。欒巴迴到豫章郡以後,郡裏也在鬧鬼,大多是獨腳鬼,禍害百姓,欒巴一迴本郡,郡裏的鬼就都嚇跑了,再也沒有妖魔作怪。
後來欒巴被皇帝征召為尚書郎。
正月初一,宮中大設筵席犒勞群臣。
欒巴比別人到的晚,但已有些醉意。
皇帝在宴會上贈給文武百官禦酒,欒巴不喝,把酒向西南方向噴了出去。
有關的同衙向皇帝上奏說欒巴對皇上不敬。
皇帝就召欒巴詢問,欒巴說:“臣的家鄉因為臣能除鬼治病,為臣立了‘生祠’祝福。今天早上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到臣的廟中來約臣喝酒,臣實在不能推脫,所以有點喝醉了。臣剛才看見西南方千裏外的成都街上發生了火災,就噴了一口酒救火,絕不是對皇上不敬。皇上如不信就下詔詢問成都是否失火,如果不是,臣願抵罪。”
於是皇帝下詔讓驛使到成都查問。
後來成都方麵奏報說:“正月初一早飯後失火,不一會兒從東北來了三場大雨,火就滅了。雨落到人身上發出一股酒氣。”
後來有一天忽然風雨大作,天地昏暗,對麵坐著也看不見人,欒巴也不知去了何處。
不久聽說欒巴迴到成都,和親朋好友告別,說以後不再迴來了。
家鄉的男女老少都到他的“生祠”中送他。
聽說他離去時也是風雨交加天地昏暗,不知道去了哪裏。
【原文】欒巴者,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道,不修俗事,時太守躬詣巴,請屈為功曹。待以師友之禮。巴到(到原作陵,據明鈔本改),太守曰:“聞功曹有道,寧可試見一奇乎?”巴曰:“唯。”即平坐,卻入壁中去,冉冉如雲氣之狀。須臾,失巴所在,壁外人見化成一虎,人並驚。虎徑還功曹舍。人往視虎,虎乃巴成也。後舉孝廉,除郎中,遷豫章太守。廬山廟有神,能幹帳中共外人語,飲酒,空中投杯。人往乞福。能使江湖之中,分風舉帆,行各相逢。巴至郡,往廟中,便失神所在。巴曰:“廟鬼詐為天官,損百姓日久,罪當治之。以事付功曹,巴自行捕逐,若不時討,恐其後遊行天下,所在血食,枉病良民。”責以重禱,乃下所在,推問山川社稷,求鬼蹤跡。此鬼於是走至齊郡,化為書生,善談五經,太守
即以女妻之。巴知其所在,上表請解郡守往捕,其鬼不出。巴謂太守:“賢婿非人也,是老鬼詐為廟神。今走至此,故來取之。”太守召之不出。巴曰:“出之甚易。”請太守筆硯設案,巴乃作符。符成長嘯,空中忽有人將符去,亦不見人形,一坐皆驚。符至,書生向婦涕泣曰:“去必死矣。”須臾,書生自齎符來至庭,見巴不敢前。巴叱曰:“老鬼何不複爾形。”應聲即便為一狸,叩頭乞活,巴教殺之,皆見空中刀下,狸頭墮地。太守女已生一兒,複化為狸,亦殺之。巴去還豫章,郡多鬼,又多獨足鬼,為百姓病。巴到後,更無此患,妖邪一時消滅。後征為尚書郎,正旦大會,巴後到,有酒容,賜百官酒,又不飲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巴不敬。詔問巴。巴曰:“臣鄉裏以臣能治鬼護病,生為臣立廟。今旦有耆老,皆來臣廟中享,臣不能早飲(明鈔本、陳校本飲作委)之,是以有酒容。臣適見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為爾救之。非敢不敬,當請詔問,虛詔抵罪。”乃發驛書問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後失火,須臾,有大雨三陣,從東北來,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氣。後一旦,忽大風雨,天地晦冥,對坐不相見,因失巴所在。尋聞巴還成都,與親故別,稱不更還。老幼皆於廟中送之。雲:去時亦風雨晦冥。莫知去處也。(出《神仙傳》)
當時的太守很恭敬地來見欒巴,請他屈就功曹的職務,太守以老師、朋友的禮儀接待欒巴。
欒巴上任以後,有一天太守對欒巴說:“我聽說你有道術,能不能讓我看見一件新奇的事呢?”
欒巴說:“可以。”說罷就端坐著退進牆壁裏去了,牆上緩緩升起一團雲氣,片刻就看不見欒巴了。
牆外的人則看見突然變出來一隻虎,人們嚇壞了。
隻見那虎一直跑迴欒巴的府宅,人們跑去看虎時,虎已經又變成了欒巴了。
後來欒巴被舉薦為孝廉,被任命為郎中,又升任為豫章郡的太守。
當時廬山廟裏有個神,能在帳子後麵和人談話,喝酒時隻見空中出現酒杯。
人們都去廟中向這個神祈求佑護。
這神能使江湖中興起風來鼓動船帆,使分開走的船聚在一起。
欒巴聽說後就到廟裏去,那神就不在了。
欒巴說:“哪有什麽神,不過是一個鬼怪來到廟裏冒充天上的仙官。這鬼禍害百姓這麽久,應該懲治他。這件事就由我親自來辦。如果不及時去除這個鬼怪,隻怕他以後到處流竄,到處吃人供奉的祭品,白白禍害老百姓。”
於是欒巴在神壇上誠心地禱告天神,遍查天下的山川國土,搜尋鬼怪的蹤跡。
那鬼怪就逃到齊郡,變成一個書生,善於談論四書五經,迷惑了齊郡的太守,太守竟把女兒嫁給了他。
欒巴找到了這個鬼怪,就寫了公文請太守捕住那個鬼怪。
那鬼嚇得不敢露麵,欒巴就對太守說:“你的女婿不是人,是個冒充廟神的鬼,現在他來到你家,所以我來抓他。”
太守叫他女婿出來,那鬼躲著不出來。
欒巴說:“讓他出來還不容易嗎?”
就讓太守準備了筆硯和書桌,欒巴用筆寫了一道符咒,寫完後欒巴仰天長嘯,空中忽然有人把符拿走,也看不見是誰拿走的,在場的人都十分驚訝。(召喚天神?)
那道符來到書生麵前,書生向他妻子哭泣說:“我這一去非死不可了!”
片刻間,書生自己拿著符來到院裏,看見欒巴就不敢靠近了。
欒巴大喊一聲:“老鬼還不現出原形來嗎?”
書生應聲變成一隻狸貓,不斷地叩頭求欒巴饒命。
欒巴就命令把狸貓殺掉,隻見空中落下一把刀把狸貓的頭砍落在地上。
太守的女兒已經生了個兒子,這時也現了原形變成一隻狸貓,欒巴也把它殺掉了。欒巴迴到豫章郡以後,郡裏也在鬧鬼,大多是獨腳鬼,禍害百姓,欒巴一迴本郡,郡裏的鬼就都嚇跑了,再也沒有妖魔作怪。
後來欒巴被皇帝征召為尚書郎。
正月初一,宮中大設筵席犒勞群臣。
欒巴比別人到的晚,但已有些醉意。
皇帝在宴會上贈給文武百官禦酒,欒巴不喝,把酒向西南方向噴了出去。
有關的同衙向皇帝上奏說欒巴對皇上不敬。
皇帝就召欒巴詢問,欒巴說:“臣的家鄉因為臣能除鬼治病,為臣立了‘生祠’祝福。今天早上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到臣的廟中來約臣喝酒,臣實在不能推脫,所以有點喝醉了。臣剛才看見西南方千裏外的成都街上發生了火災,就噴了一口酒救火,絕不是對皇上不敬。皇上如不信就下詔詢問成都是否失火,如果不是,臣願抵罪。”
於是皇帝下詔讓驛使到成都查問。
後來成都方麵奏報說:“正月初一早飯後失火,不一會兒從東北來了三場大雨,火就滅了。雨落到人身上發出一股酒氣。”
後來有一天忽然風雨大作,天地昏暗,對麵坐著也看不見人,欒巴也不知去了何處。
不久聽說欒巴迴到成都,和親朋好友告別,說以後不再迴來了。
家鄉的男女老少都到他的“生祠”中送他。
聽說他離去時也是風雨交加天地昏暗,不知道去了哪裏。
【原文】欒巴者,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道,不修俗事,時太守躬詣巴,請屈為功曹。待以師友之禮。巴到(到原作陵,據明鈔本改),太守曰:“聞功曹有道,寧可試見一奇乎?”巴曰:“唯。”即平坐,卻入壁中去,冉冉如雲氣之狀。須臾,失巴所在,壁外人見化成一虎,人並驚。虎徑還功曹舍。人往視虎,虎乃巴成也。後舉孝廉,除郎中,遷豫章太守。廬山廟有神,能幹帳中共外人語,飲酒,空中投杯。人往乞福。能使江湖之中,分風舉帆,行各相逢。巴至郡,往廟中,便失神所在。巴曰:“廟鬼詐為天官,損百姓日久,罪當治之。以事付功曹,巴自行捕逐,若不時討,恐其後遊行天下,所在血食,枉病良民。”責以重禱,乃下所在,推問山川社稷,求鬼蹤跡。此鬼於是走至齊郡,化為書生,善談五經,太守
即以女妻之。巴知其所在,上表請解郡守往捕,其鬼不出。巴謂太守:“賢婿非人也,是老鬼詐為廟神。今走至此,故來取之。”太守召之不出。巴曰:“出之甚易。”請太守筆硯設案,巴乃作符。符成長嘯,空中忽有人將符去,亦不見人形,一坐皆驚。符至,書生向婦涕泣曰:“去必死矣。”須臾,書生自齎符來至庭,見巴不敢前。巴叱曰:“老鬼何不複爾形。”應聲即便為一狸,叩頭乞活,巴教殺之,皆見空中刀下,狸頭墮地。太守女已生一兒,複化為狸,亦殺之。巴去還豫章,郡多鬼,又多獨足鬼,為百姓病。巴到後,更無此患,妖邪一時消滅。後征為尚書郎,正旦大會,巴後到,有酒容,賜百官酒,又不飲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巴不敬。詔問巴。巴曰:“臣鄉裏以臣能治鬼護病,生為臣立廟。今旦有耆老,皆來臣廟中享,臣不能早飲(明鈔本、陳校本飲作委)之,是以有酒容。臣適見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為爾救之。非敢不敬,當請詔問,虛詔抵罪。”乃發驛書問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後失火,須臾,有大雨三陣,從東北來,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氣。後一旦,忽大風雨,天地晦冥,對坐不相見,因失巴所在。尋聞巴還成都,與親故別,稱不更還。老幼皆於廟中送之。雲:去時亦風雨晦冥。莫知去處也。(出《神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