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重甲步兵,每天的訓練都非常的苦。


    即使他們的夥食,已經是全軍最好的,他們的身體素質,也是全軍最好的,可是訓練的時候,每天都會有人受傷。


    五千重甲騎兵,都是從軍中挑選出來了,是軍中最為強壯的士卒。


    可即便如此,他們身穿重甲,如今最多隻能夠戰鬥一炷香的時間。


    一炷香後,身上的重甲,就一會壓垮他們,他們會倒在地上,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但即使隻能堅持一炷香的時間,這支重甲步兵,也能影響一場戰爭的結局。


    不過趙徽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堅持半個時辰。


    孫策並沒有爽約,六萬三民,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趙徽也是將五艘戰船給了他。


    六萬山民被廖化帶到遼東,由石韜安置。


    從溫暖的南邊,到苦寒的遼東,這些山民自然怨言很多。


    可他們本來就是被孫策從山中給擄來的。在江東,他們也沒有人權。


    過的日子很不好,每天有做不完的苦力,而吃的,也僅僅隻是夠他們果腹,不會餓死。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早就反抗了。


    可是一路上,都在貨船中,茫茫大海,他們都被關在船艙中。


    周邊全是手持刀劍長矛的士卒。


    不過雖然從揚州到幽州,這一路上,他們失去了自由,可是他們也不需要做事。


    不過在船上夥食,還是很差,和他們在揚州的時候差不多。


    貨船有限,六萬人,一艘貨船滿載二千人,一共需要三十艘。


    另外物資放在另外五艘貨船上。


    還有五艘戰船作為護衛。


    這是海上船隊規模最大的一次。


    以往最多不過就是十艘商船,外加幾艘戰船。


    這一次,出了已經外出的商船貨船外,徐晃將能用的,都用上了。


    他擺明了,就是要孫策看著。


    他可以一次性將六萬山民運走,也可以一次性運送六萬戰士登陸揚州。


    就是在震懾孫策,即使冀州隔著很遠,可是趙徽想要攻打揚州,並不是沒有辦法。


    為了避免船上生亂,六萬山民這一路上的日子,真的很不好過。


    猶如奴隸一樣,被囚禁著。


    隻是徐晃每天會讓人去告訴那些山民,告訴他們隻要到了幽州,他們就有好日子過了。


    隻是以這些山民現在的處境,徐晃說的那些話,卻是沒有半點可信。


    這些山民,本就是被孫策擄來的,對於外界的人,充滿了懷疑。


    一路上,他們被關在船艙內,不見天日。


    六萬人,有男有女,也有小孩。


    有的人神色茫然,有的人惶恐不安。


    他們顯的很是無助。


    不過好在,一路上沒有出現風波,船艙內也沒有因為人群太密集,而出現疫病。


    在船上的時間也不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隻是其中有很多人,並不習慣坐船,有些水土不服。


    進入遼東之後,六萬山民交到石韜手中後,並沒有被統一安排。


    而是被分成數十批,分別安置遼東五郡中。


    最小的以家庭為單位,不會被拆散。


    徐晃並沒有騙這些山民。


    石韜早在一個多月前,就開始準備安置這六萬山民了。


    他們一到遼東,就有了住處,食物也不缺。


    雖然每天隻能吃兩頓,可是吃的卻比在揚州,以及在船上的時候好太多了。


    住處也是,雖然簡單,但是卻不透風,住在裏麵還算暖和。


    六萬人剛來,石韜也沒有辦法就給他們最好的生活。


    六萬人的安置,要他們不生亂,也是很大的挑戰。


    至於他們的生活,隻能他們自己以後靠雙手去創造。


    石韜隻能保證,他們有田可耕,有房可住。


    但是自身懶惰,那就沒辦法了。


    不過在大漢,懶惰的人還是很少。


    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家人,他們都必須要努力用雙手去耕種,去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財富。


    不過這些山民,原本躲在吳越的山林中,基本也不靠耕種,更多的是在山中狩獵捕魚為生。


    現在到了遼東,不僅是氣候要適應,其他方麵也需要他們慢慢的適應。


    他們想要再迴去,幾乎沒有可能了。


    他們會在這裏生活,他們的子孫,也將會在這裏一直生存下去。


    六萬人,被分散在遼東五郡中,和原來的百姓混居在一起。


    不像在貨船上失去自由,也不像在揚州時,他們每天都要做苦力。


    這裏沒有人逼迫他們,隻是給了他們工具,分了他們田地。


    剛開始時的惶恐、茫然,幾日後,他們的眼神,終於有了希望。


    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他們自然能感受到。


    “原來,在船上的時候,那些人說的是真的。”


    這裏雖然寒冷,可是他們在這裏不會受欺淩,有人幫助他們,他們勞作所得,也都歸他們自己。


    在石韜這些官吏,以及遼東原本的百姓幫助下。


    從揚州來的六萬山民,在遼東安定下來。


    隨著他們在遼東住下的時間越長,大多山民都不再想著迴去。


    因為他們對遼東,對幽州,越來越了解。


    他們知道在這裏,他們會有希望。


    不僅他們有希望,他們的孩子日後還可以去學院上課。


    在這裏生活,將會比他們在吳越的山林內更好。


    六萬山民的安置,趙徽全部交給石韜。


    隻是讓石韜將結果匯報給他。


    對於遼東百萬人口來說,突然增加六萬人,也是很大的壓力。


    不過隻要熬過這個冬天,等到明年,這些壓力就輕了,反而可以給遼東帶來更多的糧食。


    為什麽大家都知道人口多好,可是那麽多流民,卻沒有人想管?


    因為要安置流民,首先要付出無數的錢糧。


    另外,那些縣城周邊的田地,都已經是有主的了,他們無法給流民田地,也無法提供其他工作給流民。


    不可能一直白白的養著數千上萬的流民。


    任何一個縣城,都沒有這個能力。


    但是遼東沒有問題,遼東有廣袤的土地,一直空在那裏,沒有人耕種。


    即使離城池遠了點,可是土地卻很肥沃,隻要沒有天災,必然都是豐收。


    而且如今,草原部落都已經被壓下去,無人敢在豐收的季節,來劫掠糧食。


    即使田地距離城池遠一點,也沒有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黃巾神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舞並收藏三國之黃巾神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