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並沒能救醒袁紹,但是他接下來的每天,都待在袁紹的身邊。
他想要找出袁紹的昏迷不醒的原因。
但就算華佗醫術高明,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初趙徽告訴田豐,隻有華佗才能救醒袁紹,也不過就是一個說辭,給田豐希望。
華佗能不能救醒袁紹,趙徽心中也一直都不能保證。
現在華佗救不救醒袁紹,趙徽也不在意。
他在考慮,如何讓華佗留下來。
雖然華佗隻是一個醫師,但是一個華佗,可以讓趙徽少死無數人。
特別是那些將領。
有華佗在,他們的生命就有保障。
很多諸侯都請過華佗,但是華佗都沒有答應。
趙徽想要讓華佗留下,需要想一想,到底用什麽方法。
一般的方法,估計都不行。
給錢給權,都不能吸引華佗。
他隻為救人,從來不考慮錢財的事情。
當初他也是看到李文的內心,知道李文不是一個甘於沉默的人。
李文雖然有一點學醫的天賦,可是華佗看出他心中的野心。
治病救人,並不是他喜歡的。
華佗就是看出這一點,才沒有正式收李文為弟子。
如果李文是真的一心學醫,而且心中不渴望功名利祿,就算是來看病的隻是一個乞丐,也願意為其治病。
華佗都不會在乎李文到底有沒有天賦。
對於醫術來說,沒有天賦也隻是學的慢一點,不能舉一反三,也不能自我提升。
但是卻可以填鴨式的教授,將所有病例都在心中記下來。
無法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到青出於藍勝於藍,但是卻可以作為傳人,將醫術傳承下去。
華佗真的要找一個傳人,他不會隻在意對方的天賦。
而是看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功利心,願不願意為貧苦的百姓看病,是不是一心都盯著那些世家高官。
醫者的地位在大漢不高,因為他們在世家官吏眼中,也隻是拿人錢財給人看病。
隻是沒有功利的心人,實在是太少了。
華佗走南闖北幾十年,到現在也還是一個都沒有看到。
不過是有的人功利心強,有的人功利心弱。
華佗行走多年,見過無數人,也是收了幾個功利心稍微弱一點的人為記名弟子。
但是真的沒有找到一個完全符合他心意的傳人。
趙徽一時間,也沒有想到,用什麽辦法留下華佗,但是他還有時間慢慢想,華佗現在對袁紹的身體很有興趣,暫時還不會離開。
冬雪已經融化,趙徽開始重新征調糧草,從幽州運送到冀州常山。
趙徽沒有從百姓手裏征集糧草。
幽州的百姓,雖然現在生活條件,要比其他州的百姓好一點。
但是挨過一個冬日後,他們手裏也沒有多少糧食了。
趙徽這次收集的糧草,主要還是從世家手裏要來的。
他用從鄭家那裏沒收來的金銀珠寶,拿去和世家交換糧食。
也沒有讓世家太吃虧,就是以幽州現在市場價的八成來算。
剛剛才被滅掉一個大世家,就算趙徽不給錢,他們不想被趙徽盯上,也會拿出一點糧草意思一下。
更何況趙徽現在是向他們購買,價格就比市場價低了兩成。
對於這些世家來說,一點都不虧。
即使低於市場價兩成,這些世家也還是掙的。
他們倉庫中的糧食,放在那裏,也隻是發黴。
一些倉庫中的糧食,都已經放了兩三年之久。
而換成金銀珠寶,卻可以長久的保存。
剛剛滅了鄭家,趙徽也不想將這些世家逼的太急。
對於世家來說,糧食放在家裏隻是發黴,還不如換成金銀珠寶。
但是對於趙徽來說,金銀珠寶除了亮眼一點外,就沒有用處了,還不如換成糧食。
反正這些金銀珠寶,就算現在進世家的手,以後他也可以在重新拿迴來。
一車車的糧草,被運送到常山。
坐鎮的常山的趙雲,也已經開始布局。
典韋帶著大軍,進入太行山後,在太行山中繞了兩天,然後就朝公孫瓚的位置直撲過去。
五千人分成三路。
每個人隻帶了兩天的口糧。
舍棄了各種重型的物資,除了身上的甲胄,和手中的武器,他們不帶其他任何無用的東西。
這些士卒,都是在山林中訓練過,他們在山林內的速度,雖然比不上在外麵的大道,可是也比大多數人要快。
一般的軍隊,在山林中,一天能走個十裏就差不多了。
典韋他們現在輕裝上陣,雖然不能和靈活的猴子相比。
可是速度上,和那些常年在山林中為生的樵夫也不會差多少。
以他們的速度,一天足以在山林中奔襲五十裏。
前麵兩天,雖然是繞了路,但是距離公孫瓚的位置,也拉近了十餘裏。
當天晚上,典韋的三路人馬,距離公孫瓚的營地,都已經不足五十裏。
典韋帶的這一支人馬,距離最近,離公孫瓚所在的位置,隻有三十多裏了。
晚上休息的時候,每個人喝著冷水,吃著幹糧。
典韋禁止所有人在晚上生火。
今夜休息一晚,明天他就能殺到公孫瓚麵前。
他這一支人馬,人數最少,速度最快。
在這叢林內,數量上的優勢,並不是特別明顯。
在這太行山中,幾千人激不起浪花。
但是幾千人,也無法排兵布陣。
不可能像外麵那樣,列好整齊的陣型。
叢林作戰,還是要以十人以下的小隊為基準。
然後小隊與小隊之間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強的力量。
典韋身邊這支人馬,還不敢稱自己是叢林之王,但是他們叢林戰所發揮的力量,絕對要遠遠強於公孫手裏的兵馬。
典韋手中現在有一千人,十人為一小隊,百人為一大隊。
每支小隊配有三名弓箭手,兩名盾兵,五個長槍兵。
三十裏外!
公孫瓚正對著自己的手下破口大罵。
“都是廢物,一群廢物,三天了,你們還是沒有打探到典韋的方位,我要你們幹嘛,全都是廢物。”
“還跪在這裏幹嘛。”
公孫瓚一腳踢翻跪在麵前的一個探子。
“還不快給我去找,一定要給我找到典韋。”
他想要找出袁紹的昏迷不醒的原因。
但就算華佗醫術高明,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初趙徽告訴田豐,隻有華佗才能救醒袁紹,也不過就是一個說辭,給田豐希望。
華佗能不能救醒袁紹,趙徽心中也一直都不能保證。
現在華佗救不救醒袁紹,趙徽也不在意。
他在考慮,如何讓華佗留下來。
雖然華佗隻是一個醫師,但是一個華佗,可以讓趙徽少死無數人。
特別是那些將領。
有華佗在,他們的生命就有保障。
很多諸侯都請過華佗,但是華佗都沒有答應。
趙徽想要讓華佗留下,需要想一想,到底用什麽方法。
一般的方法,估計都不行。
給錢給權,都不能吸引華佗。
他隻為救人,從來不考慮錢財的事情。
當初他也是看到李文的內心,知道李文不是一個甘於沉默的人。
李文雖然有一點學醫的天賦,可是華佗看出他心中的野心。
治病救人,並不是他喜歡的。
華佗就是看出這一點,才沒有正式收李文為弟子。
如果李文是真的一心學醫,而且心中不渴望功名利祿,就算是來看病的隻是一個乞丐,也願意為其治病。
華佗都不會在乎李文到底有沒有天賦。
對於醫術來說,沒有天賦也隻是學的慢一點,不能舉一反三,也不能自我提升。
但是卻可以填鴨式的教授,將所有病例都在心中記下來。
無法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到青出於藍勝於藍,但是卻可以作為傳人,將醫術傳承下去。
華佗真的要找一個傳人,他不會隻在意對方的天賦。
而是看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功利心,願不願意為貧苦的百姓看病,是不是一心都盯著那些世家高官。
醫者的地位在大漢不高,因為他們在世家官吏眼中,也隻是拿人錢財給人看病。
隻是沒有功利的心人,實在是太少了。
華佗走南闖北幾十年,到現在也還是一個都沒有看到。
不過是有的人功利心強,有的人功利心弱。
華佗行走多年,見過無數人,也是收了幾個功利心稍微弱一點的人為記名弟子。
但是真的沒有找到一個完全符合他心意的傳人。
趙徽一時間,也沒有想到,用什麽辦法留下華佗,但是他還有時間慢慢想,華佗現在對袁紹的身體很有興趣,暫時還不會離開。
冬雪已經融化,趙徽開始重新征調糧草,從幽州運送到冀州常山。
趙徽沒有從百姓手裏征集糧草。
幽州的百姓,雖然現在生活條件,要比其他州的百姓好一點。
但是挨過一個冬日後,他們手裏也沒有多少糧食了。
趙徽這次收集的糧草,主要還是從世家手裏要來的。
他用從鄭家那裏沒收來的金銀珠寶,拿去和世家交換糧食。
也沒有讓世家太吃虧,就是以幽州現在市場價的八成來算。
剛剛才被滅掉一個大世家,就算趙徽不給錢,他們不想被趙徽盯上,也會拿出一點糧草意思一下。
更何況趙徽現在是向他們購買,價格就比市場價低了兩成。
對於這些世家來說,一點都不虧。
即使低於市場價兩成,這些世家也還是掙的。
他們倉庫中的糧食,放在那裏,也隻是發黴。
一些倉庫中的糧食,都已經放了兩三年之久。
而換成金銀珠寶,卻可以長久的保存。
剛剛滅了鄭家,趙徽也不想將這些世家逼的太急。
對於世家來說,糧食放在家裏隻是發黴,還不如換成金銀珠寶。
但是對於趙徽來說,金銀珠寶除了亮眼一點外,就沒有用處了,還不如換成糧食。
反正這些金銀珠寶,就算現在進世家的手,以後他也可以在重新拿迴來。
一車車的糧草,被運送到常山。
坐鎮的常山的趙雲,也已經開始布局。
典韋帶著大軍,進入太行山後,在太行山中繞了兩天,然後就朝公孫瓚的位置直撲過去。
五千人分成三路。
每個人隻帶了兩天的口糧。
舍棄了各種重型的物資,除了身上的甲胄,和手中的武器,他們不帶其他任何無用的東西。
這些士卒,都是在山林中訓練過,他們在山林內的速度,雖然比不上在外麵的大道,可是也比大多數人要快。
一般的軍隊,在山林中,一天能走個十裏就差不多了。
典韋他們現在輕裝上陣,雖然不能和靈活的猴子相比。
可是速度上,和那些常年在山林中為生的樵夫也不會差多少。
以他們的速度,一天足以在山林中奔襲五十裏。
前麵兩天,雖然是繞了路,但是距離公孫瓚的位置,也拉近了十餘裏。
當天晚上,典韋的三路人馬,距離公孫瓚的營地,都已經不足五十裏。
典韋帶的這一支人馬,距離最近,離公孫瓚所在的位置,隻有三十多裏了。
晚上休息的時候,每個人喝著冷水,吃著幹糧。
典韋禁止所有人在晚上生火。
今夜休息一晚,明天他就能殺到公孫瓚麵前。
他這一支人馬,人數最少,速度最快。
在這叢林內,數量上的優勢,並不是特別明顯。
在這太行山中,幾千人激不起浪花。
但是幾千人,也無法排兵布陣。
不可能像外麵那樣,列好整齊的陣型。
叢林作戰,還是要以十人以下的小隊為基準。
然後小隊與小隊之間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強的力量。
典韋身邊這支人馬,還不敢稱自己是叢林之王,但是他們叢林戰所發揮的力量,絕對要遠遠強於公孫手裏的兵馬。
典韋手中現在有一千人,十人為一小隊,百人為一大隊。
每支小隊配有三名弓箭手,兩名盾兵,五個長槍兵。
三十裏外!
公孫瓚正對著自己的手下破口大罵。
“都是廢物,一群廢物,三天了,你們還是沒有打探到典韋的方位,我要你們幹嘛,全都是廢物。”
“還跪在這裏幹嘛。”
公孫瓚一腳踢翻跪在麵前的一個探子。
“還不快給我去找,一定要給我找到典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