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出馬了,這一次他的兒子典滿,跟著出發了。
如今的典滿人高馬大,騎在趙徽的黃獅子,與太史慈的白影的孩子身上。
當初那匹黃白相間的醜馬,就算是長大了,也還是一樣的醜的。
和典滿父子兩有的一比。
典滿的戰馬雖然醜,但是完美繼承了黃獅子和白影的基因。
如今長大後,也是體格雄壯,雙目炯炯有神。
絕對不比趙徽的黃獅子差,甚至有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趙徽對典滿的培養,一直都沒有落下。
不僅是趙徽,典滿是在典韋還有趙雲太史慈這些猛人的手中長大。
雖然如今還隻是一個少年,但是典滿如今的實力,絕對比這個時期的典韋要強。
不會輸給前幾年的趙雲的。
而且在趙徽的“逼迫”下,點滿也算是熟讀兵書了,隻是不知道真的到戰場上,他能不能靈活運用。
這是點滿第一次跟隨大軍出戰,而且就是一場叢林戰。
相比其他戰場,在山地叢林的戰鬥更加危險。
更容易被伏擊,更容易被放冷箭。
太行山還算好一點,環境不是很惡劣。
要是去南方的山林,蚊蟲更是讓人受不了了。
典滿騎著大醜,手裏提著雙戟,很是興奮。
他渴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手中的雙戟,是黃巾寨中第一鐵匠,親手為他打造的。單個重達六十斤。
比他父親典韋的雙戟還要大。雙戟的圓弧戟刃,像是兩把戰刀,達到了三尺之長。
雙戟的手柄也要比典韋的那一對要長一點。
雖然是第一次出征,但是典滿沒有一點緊張害怕。
滿腦子都是戰鬥的時候,要怎麽殺敵,要殺多少人。
至於戰場上的危險,他卻是想都沒想。
以典滿的實力,隻要不是中了埋伏,不要太過大意,戰場上想要殺他,也是非常困難。
雖然是第一次上戰場,但是典滿的戰鬥經驗非常豐富。
每天都有軍中的高手,陪他過招。
典滿雖然如今才十七歲,但是趙徽軍中,能打得過他的,一隻手差不多就能數的過來了。
普通的將領,三五個都不是典滿的對手。
也隻有典韋趙雲出手,才能壓住典滿。
但是想要勝過典滿,也要數十迴合後才行。
典滿手中的雙戟,比典韋的還要重。
而他也還在成長中,過重的雙戟,讓他每次戰鬥時,體力消耗非常快。
原本是想給他打造單個四十斤重的雙戟,但是典滿自己卻不同意,要一步到位。
雖然他現在用這對雙戟,不能久戰,但是對於他進步,卻是比拿四十斤重的要更快。
典韋率領大軍,從太行山的北部進入,也沒有隱瞞消息。
就是擺明了告訴公孫瓚,他要來剿滅他了。
公孫瓚雖然躲在太行山中,但是對於外界的消息,也很是重視。
他收到了典韋率領兵馬進入太行山的消息。
但是他不知道,典韋是否已經知道他的位置了。
還隻是進山一邊搜尋他的位置。
但是典韋的大軍進入太行山中後,公孫瓚的人也就不是那麽容易發現他了。
太行山太大。
而且地形險峻,樹林茂密,野獸眾多。
公孫瓚雖然進入太行山幾個月了,但是太行山的北部,對於他來說,還是禁地。
幾個月了,他還是不知道黑風寨的具體位置。
派去北部的斥候,總是沒有幾個能夠迴來。
能夠迴來的,都是什麽都沒發現的。
原本公孫瓚還想,端掉黑風寨,來個鳩占鵲巢。
但是損失了幾十個斥候後,他也隻能無奈放棄對太行山北部的探索。
龜縮在太行山中部區域。
“現在冀州徐州有消息嗎?”
趙徽派出典韋去剿滅公孫瓚後,他的目光重新落在了南麵。
公孫瓚已經是一隻困獸。
趙徽無需在意。
進入太行山,是讓趙徽不好剿滅他。
但是等被典韋遇到,公孫瓚絕對沒有一分勝算。
公孫瓚現在手裏的五千人,都是普通的士兵。
而典韋這次率領的軍隊,每一個士兵,都是經過叢林訓練的。
如果說在山林外,公孫瓚有三成的勝算。
那麽在山林內,他一成的勝算都不會有。
公孫瓚想毀掉幽州現在的繁華,可惜他已經吸引不了趙徽的注意力了,甚至都無法分散趙徽的精力。
原本是因為雨季到來,糧草運輸不便,加之之前對峙時間過長,前麵準備的糧草,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隻是撤兵後,雖然雨季過去,可是冬日到來,大雪封路,大軍也不便行動。
現在大雪已經開始融化。
春天馬上就要到了。
趙徽不想再給袁譚喘息的時間。
袁紹還是沒有蘇醒,他的身體已經形如枯槁。
現在就算他醒來,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
春天後,他對冀州勢在必得。
袁譚比不上袁紹,冀州現在也是人才凋零。
袁譚實質上,也隻是控製真冀州南部的三個郡。
至於北方的幾郡,現在已經更偏向於趙徽了。
雖然他們還沒有明確表示,會投靠趙徽。
但是他們已經不在聽命袁譚,而且都在暗中和鎮守常山的趙雲接觸。
暗裏表示願意臣服,隻要趙雲開始攻打袁譚,他們願為先鋒。
特別是袁紹一直都沒有消息,他們越來越不看好袁譚。
連袁紹都不是趙徽的對手,一個袁譚,帶著冀州剩下的這幾隻小貓小狗,又怎麽可能擋住趙徽的大軍。
袁譚現在不過是苟延殘喘。
如果這幾個月,他能夠整頓好冀州的力量,他們或許還會在考慮一下選誰。
可是這幾個月,袁譚就隻顧著防備袁熙,牢牢抓著他手裏現有的力量。
完全沒有建立起他個人的威望。
冀州的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世家的力量。
可是袁譚現在卻無法控製世家。
現在冀州很多世家,都是不鳥袁譚。
有一部分被袁熙拉攏了。
願意聽命袁譚的不過十分之一。
而且田豐不在,對袁譚的影響很大。
像荀諶等人,現在也不會全心全意的為袁譚著想。
隻要知道冀州現在形勢的,沒有人認為冀州還能擋住趙徽的大軍。
如今的典滿人高馬大,騎在趙徽的黃獅子,與太史慈的白影的孩子身上。
當初那匹黃白相間的醜馬,就算是長大了,也還是一樣的醜的。
和典滿父子兩有的一比。
典滿的戰馬雖然醜,但是完美繼承了黃獅子和白影的基因。
如今長大後,也是體格雄壯,雙目炯炯有神。
絕對不比趙徽的黃獅子差,甚至有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趙徽對典滿的培養,一直都沒有落下。
不僅是趙徽,典滿是在典韋還有趙雲太史慈這些猛人的手中長大。
雖然如今還隻是一個少年,但是典滿如今的實力,絕對比這個時期的典韋要強。
不會輸給前幾年的趙雲的。
而且在趙徽的“逼迫”下,點滿也算是熟讀兵書了,隻是不知道真的到戰場上,他能不能靈活運用。
這是點滿第一次跟隨大軍出戰,而且就是一場叢林戰。
相比其他戰場,在山地叢林的戰鬥更加危險。
更容易被伏擊,更容易被放冷箭。
太行山還算好一點,環境不是很惡劣。
要是去南方的山林,蚊蟲更是讓人受不了了。
典滿騎著大醜,手裏提著雙戟,很是興奮。
他渴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手中的雙戟,是黃巾寨中第一鐵匠,親手為他打造的。單個重達六十斤。
比他父親典韋的雙戟還要大。雙戟的圓弧戟刃,像是兩把戰刀,達到了三尺之長。
雙戟的手柄也要比典韋的那一對要長一點。
雖然是第一次出征,但是典滿沒有一點緊張害怕。
滿腦子都是戰鬥的時候,要怎麽殺敵,要殺多少人。
至於戰場上的危險,他卻是想都沒想。
以典滿的實力,隻要不是中了埋伏,不要太過大意,戰場上想要殺他,也是非常困難。
雖然是第一次上戰場,但是典滿的戰鬥經驗非常豐富。
每天都有軍中的高手,陪他過招。
典滿雖然如今才十七歲,但是趙徽軍中,能打得過他的,一隻手差不多就能數的過來了。
普通的將領,三五個都不是典滿的對手。
也隻有典韋趙雲出手,才能壓住典滿。
但是想要勝過典滿,也要數十迴合後才行。
典滿手中的雙戟,比典韋的還要重。
而他也還在成長中,過重的雙戟,讓他每次戰鬥時,體力消耗非常快。
原本是想給他打造單個四十斤重的雙戟,但是典滿自己卻不同意,要一步到位。
雖然他現在用這對雙戟,不能久戰,但是對於他進步,卻是比拿四十斤重的要更快。
典韋率領大軍,從太行山的北部進入,也沒有隱瞞消息。
就是擺明了告訴公孫瓚,他要來剿滅他了。
公孫瓚雖然躲在太行山中,但是對於外界的消息,也很是重視。
他收到了典韋率領兵馬進入太行山的消息。
但是他不知道,典韋是否已經知道他的位置了。
還隻是進山一邊搜尋他的位置。
但是典韋的大軍進入太行山中後,公孫瓚的人也就不是那麽容易發現他了。
太行山太大。
而且地形險峻,樹林茂密,野獸眾多。
公孫瓚雖然進入太行山幾個月了,但是太行山的北部,對於他來說,還是禁地。
幾個月了,他還是不知道黑風寨的具體位置。
派去北部的斥候,總是沒有幾個能夠迴來。
能夠迴來的,都是什麽都沒發現的。
原本公孫瓚還想,端掉黑風寨,來個鳩占鵲巢。
但是損失了幾十個斥候後,他也隻能無奈放棄對太行山北部的探索。
龜縮在太行山中部區域。
“現在冀州徐州有消息嗎?”
趙徽派出典韋去剿滅公孫瓚後,他的目光重新落在了南麵。
公孫瓚已經是一隻困獸。
趙徽無需在意。
進入太行山,是讓趙徽不好剿滅他。
但是等被典韋遇到,公孫瓚絕對沒有一分勝算。
公孫瓚現在手裏的五千人,都是普通的士兵。
而典韋這次率領的軍隊,每一個士兵,都是經過叢林訓練的。
如果說在山林外,公孫瓚有三成的勝算。
那麽在山林內,他一成的勝算都不會有。
公孫瓚想毀掉幽州現在的繁華,可惜他已經吸引不了趙徽的注意力了,甚至都無法分散趙徽的精力。
原本是因為雨季到來,糧草運輸不便,加之之前對峙時間過長,前麵準備的糧草,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隻是撤兵後,雖然雨季過去,可是冬日到來,大雪封路,大軍也不便行動。
現在大雪已經開始融化。
春天馬上就要到了。
趙徽不想再給袁譚喘息的時間。
袁紹還是沒有蘇醒,他的身體已經形如枯槁。
現在就算他醒來,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
春天後,他對冀州勢在必得。
袁譚比不上袁紹,冀州現在也是人才凋零。
袁譚實質上,也隻是控製真冀州南部的三個郡。
至於北方的幾郡,現在已經更偏向於趙徽了。
雖然他們還沒有明確表示,會投靠趙徽。
但是他們已經不在聽命袁譚,而且都在暗中和鎮守常山的趙雲接觸。
暗裏表示願意臣服,隻要趙雲開始攻打袁譚,他們願為先鋒。
特別是袁紹一直都沒有消息,他們越來越不看好袁譚。
連袁紹都不是趙徽的對手,一個袁譚,帶著冀州剩下的這幾隻小貓小狗,又怎麽可能擋住趙徽的大軍。
袁譚現在不過是苟延殘喘。
如果這幾個月,他能夠整頓好冀州的力量,他們或許還會在考慮一下選誰。
可是這幾個月,袁譚就隻顧著防備袁熙,牢牢抓著他手裏現有的力量。
完全沒有建立起他個人的威望。
冀州的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世家的力量。
可是袁譚現在卻無法控製世家。
現在冀州很多世家,都是不鳥袁譚。
有一部分被袁熙拉攏了。
願意聽命袁譚的不過十分之一。
而且田豐不在,對袁譚的影響很大。
像荀諶等人,現在也不會全心全意的為袁譚著想。
隻要知道冀州現在形勢的,沒有人認為冀州還能擋住趙徽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