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並不是在大後方,蔣義渠被殺的消息,一個時辰不到,就傳到他耳中了。
特別是得知,蔣義渠還是被顏良所殺,袁紹更加憤怒。
雖然袁紹一直以來,都更加看重謀士。
但是袁紹自認,從來沒有虧待過顏良。
而顏良卻如此待他。
蔣義渠被殺,袁紹手中,已經沒有幾個能拿得出手的戰將了。
袁紹已經意識到,戰將的重要性,不會謀士低。
如果他帳下有能敵得過典韋趙雲的猛將,現在的戰鬥情況不會是這樣。
袁紹已經派人去網羅猛將了。
但是無敵猛將,比那些名士更難招攬到。
名士已經聞名,知道有這麽個人,可以直接去招攬。
但是現在還無主的猛將,真的不好找。
典韋趙雲,都是通過一場場的戰鬥,才有了現在的名聲。
那些無主的猛將,還沒有上過戰場,最多就是在村子裏打打黃巾軍或者山賊。
他們名氣,最多就隻在當地有一點流傳,很難傳到百裏外。
不能在一郡內揚名,就更不可能傳到袁紹的耳中。
袁紹想要網羅猛將,隻能派出眾多的探子,到各個縣城。
雖然袁紹如今戰事失利,但是袁紹在冀州的名望還是非常高。
派出去的探子,在各郡還真的挖到了很多實力不錯的高手。
但是說能與典韋趙雲比肩的,還是一個都沒有。
這兩個時間,袁紹網羅一百多人。連顏良文醜水平的,袁紹都沒有看到過一個。
實力最強的,也不過是韓猛蔣義渠這種水平。
而且隻是在個人實力上能與韓猛蔣義渠相比,其他方麵更加不如。
這些人大多都是山中獵戶之類的。
因為需要與猛獸搏鬥,練就了一身還算不弱的功夫。
但是他們畢竟沒有接觸過戰爭,根本不知道該怎麽指揮軍隊作戰。
而且大多都是目不識丁。
綜合實力上,比起戰死的韓猛蔣義渠,還是要差很多。
在以前,袁紹根本不會關心這些人。
不要說主動是網羅這些人,就算這些人主動來投靠袁紹,袁紹都不會去見他們。
甚至審配田豐等人都不會出麵。
這些人隻會被當做正常招募的新兵,送到軍隊中。
最多給一個什長之類的低級軍職。
但是現在,袁紹不僅親自接見他們,還親自安排他們的職務。
袁紹沒有直接讓他們頂替韓猛蔣義渠。
這些人還是要在軍中,多鍛煉一番。
到底能不能提拔為將軍,還要看他們在軍中的表現。
但就算如此,袁紹也是博得了一個禮賢下士的名聲。
而且這些人的起點,比正常應征入伍要高。
袁紹不拘一節網羅人才的消息,也是越傳越廣。
越來越多那些沒有名氣,沒有家族的人,慕名而來。
有的還是當初被袁紹拒絕了,這次聽說之後,又再度過來投奔袁紹。
袁家的名頭,在外麵還是非常好用。
就算隻是一個平民,如果不告訴袁紹趙徽的實力,隻告訴他們名字,以及家族。
九成以上的人,第一選擇都是袁紹,而不是趙徽。
平民已經開始選擇依靠世家。
不說實力,隻說個人的影響力,袁紹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隻要袁紹願意放下身段,真正的做到的禮賢下士,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投奔他。
當初被袁紹拒絕的很大一部分,並沒有投奔其他人,而是一直在等待機會。
他們不會因為袁紹的拒絕,就對袁紹心懷怨恨,而是認為自己還不夠優秀。
現在機會來了,他們不會錯過。
雖然投靠袁紹的人,再次多了起來。
但是袁紹短時間內,還是沒能收到真正有大才的人。
那些有高智慧的人,經過這麽多年的了解,大多都已經不再對袁紹盲目。
大漢,並不是袁紹說了算。
有人能與袁紹一爭長短。
袁紹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袁紹一直以來,很注重自己的名聲。
可是偽裝的就是偽裝的。
袁紹內在的性格是什麽樣,那些有大智慧的人,通過袁紹做出的那些選擇和決定,都能分析大概。
袁紹到底適不適合他們,他們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投靠袁紹,這是雙方的選擇。
蔣義渠被殺,袁紹並沒有暫緩攻擊。
他新招募了這麽多的戰將,正是這些人出出戰的時候。
這一次,袁紹親自坐鎮指揮。
新招募來的這些武將,雖然說不知道怎麽指揮戰鬥,可是他們帶頭衝鋒絕對沒有問題。
這些人的實力,雖然遠不如典韋趙雲,也比不上顏良。
可是比起普通士兵,這些人絕對要強很多。
袁紹用這些人帶頭衝鋒,確實讓趙徽在防守的時候,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不過這些人死傷率也非常高。
他們對趙徽的營寨產生了威脅,也是趙徽趙雲典韋等武將重點關注的對象。
隻要被趙徽典韋趙雲三人盯上,他們就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袁紹每發動一次戰鬥,這些新招募來的二三流武將,至少都要被殺四五個。
就算袁紹招募了上百人,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些新招募來的武將,就會全部戰死。
不過袁紹並不可惜。
這些人招募來,就是用來對付趙徽的。
袁紹隻需要這些人,最後能夠留下一兩個就足夠了。
最後活下來的人,綜合實力上,一定會有一個質的變化。
最後活下來的人,才會真的得到袁紹的重用,接替韓猛蔣義渠,甚至說接替顏良的位置。
不管是訓練死士,還是訓練士兵,袁紹都喜歡選擇最殘酷的方法,將實力不濟的人先淘汰掉。
用最殘酷的方法,得到實力最強的人。
對於那些戰死的武將,袁紹一點都不心疼。
每天戰死四五個武將,戰死兩三千士兵。
但是他還是在繼續攻擊趙徽的營寨。
趙徽的傷亡遠遠小於袁紹。
但還是那個問題,在冀州,趙徽不好補充兵力。
幽州,徐庶已經統計好本次科舉的成績。
不過他沒有馬上張榜公布,而是將統計出來的成績,以及將前十名的試卷,先送到趙徽手中。
特別是得知,蔣義渠還是被顏良所殺,袁紹更加憤怒。
雖然袁紹一直以來,都更加看重謀士。
但是袁紹自認,從來沒有虧待過顏良。
而顏良卻如此待他。
蔣義渠被殺,袁紹手中,已經沒有幾個能拿得出手的戰將了。
袁紹已經意識到,戰將的重要性,不會謀士低。
如果他帳下有能敵得過典韋趙雲的猛將,現在的戰鬥情況不會是這樣。
袁紹已經派人去網羅猛將了。
但是無敵猛將,比那些名士更難招攬到。
名士已經聞名,知道有這麽個人,可以直接去招攬。
但是現在還無主的猛將,真的不好找。
典韋趙雲,都是通過一場場的戰鬥,才有了現在的名聲。
那些無主的猛將,還沒有上過戰場,最多就是在村子裏打打黃巾軍或者山賊。
他們名氣,最多就隻在當地有一點流傳,很難傳到百裏外。
不能在一郡內揚名,就更不可能傳到袁紹的耳中。
袁紹想要網羅猛將,隻能派出眾多的探子,到各個縣城。
雖然袁紹如今戰事失利,但是袁紹在冀州的名望還是非常高。
派出去的探子,在各郡還真的挖到了很多實力不錯的高手。
但是說能與典韋趙雲比肩的,還是一個都沒有。
這兩個時間,袁紹網羅一百多人。連顏良文醜水平的,袁紹都沒有看到過一個。
實力最強的,也不過是韓猛蔣義渠這種水平。
而且隻是在個人實力上能與韓猛蔣義渠相比,其他方麵更加不如。
這些人大多都是山中獵戶之類的。
因為需要與猛獸搏鬥,練就了一身還算不弱的功夫。
但是他們畢竟沒有接觸過戰爭,根本不知道該怎麽指揮軍隊作戰。
而且大多都是目不識丁。
綜合實力上,比起戰死的韓猛蔣義渠,還是要差很多。
在以前,袁紹根本不會關心這些人。
不要說主動是網羅這些人,就算這些人主動來投靠袁紹,袁紹都不會去見他們。
甚至審配田豐等人都不會出麵。
這些人隻會被當做正常招募的新兵,送到軍隊中。
最多給一個什長之類的低級軍職。
但是現在,袁紹不僅親自接見他們,還親自安排他們的職務。
袁紹沒有直接讓他們頂替韓猛蔣義渠。
這些人還是要在軍中,多鍛煉一番。
到底能不能提拔為將軍,還要看他們在軍中的表現。
但就算如此,袁紹也是博得了一個禮賢下士的名聲。
而且這些人的起點,比正常應征入伍要高。
袁紹不拘一節網羅人才的消息,也是越傳越廣。
越來越多那些沒有名氣,沒有家族的人,慕名而來。
有的還是當初被袁紹拒絕了,這次聽說之後,又再度過來投奔袁紹。
袁家的名頭,在外麵還是非常好用。
就算隻是一個平民,如果不告訴袁紹趙徽的實力,隻告訴他們名字,以及家族。
九成以上的人,第一選擇都是袁紹,而不是趙徽。
平民已經開始選擇依靠世家。
不說實力,隻說個人的影響力,袁紹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隻要袁紹願意放下身段,真正的做到的禮賢下士,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投奔他。
當初被袁紹拒絕的很大一部分,並沒有投奔其他人,而是一直在等待機會。
他們不會因為袁紹的拒絕,就對袁紹心懷怨恨,而是認為自己還不夠優秀。
現在機會來了,他們不會錯過。
雖然投靠袁紹的人,再次多了起來。
但是袁紹短時間內,還是沒能收到真正有大才的人。
那些有高智慧的人,經過這麽多年的了解,大多都已經不再對袁紹盲目。
大漢,並不是袁紹說了算。
有人能與袁紹一爭長短。
袁紹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袁紹一直以來,很注重自己的名聲。
可是偽裝的就是偽裝的。
袁紹內在的性格是什麽樣,那些有大智慧的人,通過袁紹做出的那些選擇和決定,都能分析大概。
袁紹到底適不適合他們,他們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投靠袁紹,這是雙方的選擇。
蔣義渠被殺,袁紹並沒有暫緩攻擊。
他新招募了這麽多的戰將,正是這些人出出戰的時候。
這一次,袁紹親自坐鎮指揮。
新招募來的這些武將,雖然說不知道怎麽指揮戰鬥,可是他們帶頭衝鋒絕對沒有問題。
這些人的實力,雖然遠不如典韋趙雲,也比不上顏良。
可是比起普通士兵,這些人絕對要強很多。
袁紹用這些人帶頭衝鋒,確實讓趙徽在防守的時候,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不過這些人死傷率也非常高。
他們對趙徽的營寨產生了威脅,也是趙徽趙雲典韋等武將重點關注的對象。
隻要被趙徽典韋趙雲三人盯上,他們就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袁紹每發動一次戰鬥,這些新招募來的二三流武將,至少都要被殺四五個。
就算袁紹招募了上百人,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些新招募來的武將,就會全部戰死。
不過袁紹並不可惜。
這些人招募來,就是用來對付趙徽的。
袁紹隻需要這些人,最後能夠留下一兩個就足夠了。
最後活下來的人,綜合實力上,一定會有一個質的變化。
最後活下來的人,才會真的得到袁紹的重用,接替韓猛蔣義渠,甚至說接替顏良的位置。
不管是訓練死士,還是訓練士兵,袁紹都喜歡選擇最殘酷的方法,將實力不濟的人先淘汰掉。
用最殘酷的方法,得到實力最強的人。
對於那些戰死的武將,袁紹一點都不心疼。
每天戰死四五個武將,戰死兩三千士兵。
但是他還是在繼續攻擊趙徽的營寨。
趙徽的傷亡遠遠小於袁紹。
但還是那個問題,在冀州,趙徽不好補充兵力。
幽州,徐庶已經統計好本次科舉的成績。
不過他沒有馬上張榜公布,而是將統計出來的成績,以及將前十名的試卷,先送到趙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