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祭鬆開弓弦,一支利箭穿過戰場,射中劉岱的心口。
“刺史大人死了,大家快跑。”
劉岱一死,他手底下的士兵徹底亂了。
不過袁祭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而是悄悄放了一道口子,讓這些人逃了出去。
這些人在這裏全滅,袁祭無法和袁紹交代。
至於劉岱的死,戰場上刀劍無眼,劉岱運氣不好,被流失射殺,這不是他能控製的,隻能怪劉岱自己運氣不好。
在放走劉岱的殘兵後,袁祭也沒有馬上率兵去攻打鮑信,而是多拖延了一天。
雖然在為袁紹做事,可是袁祭心中最恨的人就是袁紹。
不足十歲,就被袁紹有意送到張角身邊。
張角愛他如子,張雪視他為親哥,可是他卻在袁紹的要挾下,親手殺了張角。
從那一刻起,袁祭心中對袁紹就隻有恨了。
可是他的親生父母,都在袁紹手中。
即使恨不得殺了袁紹,喝他的血,吃他的肉。
可袁祭隻能忍在心中,還得繼續為袁紹做事。
此番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來壞袁紹的大事。
親手射殺劉岱,已經壓抑多年的袁祭,此刻心中很是暢快。
隻是他多拖延了一天,給鮑信和曹操有了足夠的準備時間。
在和曹操鮑信稍微接觸一番,袁祭就帶著十多萬黃巾軍撤迴青州了。
兗州的消息傳到袁紹手中的時候,袁紹的臉色陰沉到極點。
“一定要給我查清楚,不準遺漏一絲,另外讓袁祭來見過。”袁紹陰鬱道。
他不信劉岱竟然會死在流失之下。
“夫君,你可得為我兄長報仇。”袁紹的妻子劉氏哭訴道。
“你放心,這個仇我一定會報,你先迴內宅去,等下我讓張郃送你去兗州奔喪。”袁紹皺眉道。
從韓馥手裏接過冀州,當初韓馥帳下的許多謀士猛將,都轉而歸順袁紹。
一小部分忠於韓馥的,也在密謀伏擊袁紹後,被袁紹擊殺。
現在的袁紹,帳下已經是人才濟濟,文有審配郭圖許攸沮授等人,武有顏良文醜張郃高覽鞠義等。
有的是之前就跟隨袁紹的,有的是從韓馥那裏轉頭袁紹,這些人中有的是冀州人,有的是豫州人。
雖然袁紹現在帳下人才濟濟,但也山頭林立,很多人之間互相都不服氣。
袁祭從青州被叫了迴來。
麵對袁紹陰冷的臉,袁祭說出了自己早已準備的說辭。
“你好大的膽子。”袁紹喝道:“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做了什麽?再有下次,你就準備給你父親收屍吧,現在馬上給我滾出去。”
袁紹沒有查到劉岱是被袁祭射殺的,戰場上非常混亂,到處都是箭矢。
但是整個戰鬥的場麵,都已經有人如實描繪給袁紹,並且袁祭之後耽誤一天的事情,袁紹都很清楚。
隻是他現在還需要袁祭,袁紹隻能對他進行警告,也怕將袁祭逼急了。
從袁紹那裏離開後,袁祭迴到了自己的家中,也就是他親生父母在鄴城的家。
從被袁紹送到張角身邊後,袁祭和自己的親生父母有十多年沒有相見,直到他殺了張角後,才與親身父母相見,但是很快又分開了。
與親身父母印象最深刻的,都是在他十歲前的事情。
原本袁祭一直以為,他最親的就是他的親生父母,可是直到他殺了張角,迴到親身父母身邊的時候,袁祭才意識到,十多年來,張角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經不下於他的親身父母了。
他很想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可是每次看到自己父母的時候,袁祭總是會想起,是他親手將匕首插進張角的身體。
他想忘,卻怎麽也忘不了。
十多年後的相逢,可是他卻沒有歡喜,心中隻有悔恨。
“父親,母親。”袁祭每次看到父親母親的時候,看著他們越來越蒼老的麵龐,心中又是難過,又是期望。
難過的是,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有多少時間陪父母。可是心中又期望父母……然後他就可以脫離袁紹的控製了。
隻是每次想到這些,他又無比痛恨自己不當人子。
“這次迴來待多久,我明天讓人去張家提親,這次你說什麽也要給我把這喜酒給辦了。”袁祭的父親說道。
袁祭已經三十歲了。可是到現在都還沒有成家。
他們袁家作為名門望族,即使袁祭不是袁家嫡係,也有無數家族想把女兒嫁給袁祭。
雖然從相逢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六年,可是每次袁祭父母提到成家的事情,袁祭都搪塞過去了。
袁祭很清楚,他如果成家了,隻是讓袁紹又有了一個控製他的手段。
袁祭的父母,並不知道袁祭當初離家後是去做什麽,就是現在他們也不清楚袁祭在外麵的事情。
當初袁紹隻是告訴他們,讓袁祭拜在一位名師門下學習。
而現在袁祭的父母也隻是認為,袁祭是在外麵當官。
“不要再說了,我現在不想成家。”袁祭已經沒有見到父母時的喜悅。
母親臉色一暗,道:“我兒你為什麽不願成家?”
傳宗接代是人生第一大事,都是父母最為關注的一件事。
“你不想成家也可以,但是你得給我留下香火。”袁祭父親說。
袁祭喊道:“你們就不要在逼我了。”
“兒啊,你不會真的是……”袁祭母親道。
這幾年,袁祭一直不成家,身邊也沒有個女人,周邊的鄰居都在傳袁祭喜歡男子,或者說袁祭下麵不行了。
喜歡男子,對於世家大族的公子哥來說並不是了不得的大事。有很多世家中,都有男寵。
但是他們也都自己的女人。不像袁祭,身邊一個女人都沒有,別人三十歲,孩子都已經十五六歲了。
“你要是真的不行,我明天就找個先生迴來給你看看,你也別不好意思。”袁祭父親歎息道。
自己有沒有問題,袁祭自己最清楚,喊道:“不用,我就是不想成家。”
“是我們虧欠了你。你以後就留在家中哪也別去了。”
“你們是虧欠了我,你們當初就不該把我送出去。”
“刺史大人死了,大家快跑。”
劉岱一死,他手底下的士兵徹底亂了。
不過袁祭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而是悄悄放了一道口子,讓這些人逃了出去。
這些人在這裏全滅,袁祭無法和袁紹交代。
至於劉岱的死,戰場上刀劍無眼,劉岱運氣不好,被流失射殺,這不是他能控製的,隻能怪劉岱自己運氣不好。
在放走劉岱的殘兵後,袁祭也沒有馬上率兵去攻打鮑信,而是多拖延了一天。
雖然在為袁紹做事,可是袁祭心中最恨的人就是袁紹。
不足十歲,就被袁紹有意送到張角身邊。
張角愛他如子,張雪視他為親哥,可是他卻在袁紹的要挾下,親手殺了張角。
從那一刻起,袁祭心中對袁紹就隻有恨了。
可是他的親生父母,都在袁紹手中。
即使恨不得殺了袁紹,喝他的血,吃他的肉。
可袁祭隻能忍在心中,還得繼續為袁紹做事。
此番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來壞袁紹的大事。
親手射殺劉岱,已經壓抑多年的袁祭,此刻心中很是暢快。
隻是他多拖延了一天,給鮑信和曹操有了足夠的準備時間。
在和曹操鮑信稍微接觸一番,袁祭就帶著十多萬黃巾軍撤迴青州了。
兗州的消息傳到袁紹手中的時候,袁紹的臉色陰沉到極點。
“一定要給我查清楚,不準遺漏一絲,另外讓袁祭來見過。”袁紹陰鬱道。
他不信劉岱竟然會死在流失之下。
“夫君,你可得為我兄長報仇。”袁紹的妻子劉氏哭訴道。
“你放心,這個仇我一定會報,你先迴內宅去,等下我讓張郃送你去兗州奔喪。”袁紹皺眉道。
從韓馥手裏接過冀州,當初韓馥帳下的許多謀士猛將,都轉而歸順袁紹。
一小部分忠於韓馥的,也在密謀伏擊袁紹後,被袁紹擊殺。
現在的袁紹,帳下已經是人才濟濟,文有審配郭圖許攸沮授等人,武有顏良文醜張郃高覽鞠義等。
有的是之前就跟隨袁紹的,有的是從韓馥那裏轉頭袁紹,這些人中有的是冀州人,有的是豫州人。
雖然袁紹現在帳下人才濟濟,但也山頭林立,很多人之間互相都不服氣。
袁祭從青州被叫了迴來。
麵對袁紹陰冷的臉,袁祭說出了自己早已準備的說辭。
“你好大的膽子。”袁紹喝道:“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做了什麽?再有下次,你就準備給你父親收屍吧,現在馬上給我滾出去。”
袁紹沒有查到劉岱是被袁祭射殺的,戰場上非常混亂,到處都是箭矢。
但是整個戰鬥的場麵,都已經有人如實描繪給袁紹,並且袁祭之後耽誤一天的事情,袁紹都很清楚。
隻是他現在還需要袁祭,袁紹隻能對他進行警告,也怕將袁祭逼急了。
從袁紹那裏離開後,袁祭迴到了自己的家中,也就是他親生父母在鄴城的家。
從被袁紹送到張角身邊後,袁祭和自己的親生父母有十多年沒有相見,直到他殺了張角後,才與親身父母相見,但是很快又分開了。
與親身父母印象最深刻的,都是在他十歲前的事情。
原本袁祭一直以為,他最親的就是他的親生父母,可是直到他殺了張角,迴到親身父母身邊的時候,袁祭才意識到,十多年來,張角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經不下於他的親身父母了。
他很想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可是每次看到自己父母的時候,袁祭總是會想起,是他親手將匕首插進張角的身體。
他想忘,卻怎麽也忘不了。
十多年後的相逢,可是他卻沒有歡喜,心中隻有悔恨。
“父親,母親。”袁祭每次看到父親母親的時候,看著他們越來越蒼老的麵龐,心中又是難過,又是期望。
難過的是,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有多少時間陪父母。可是心中又期望父母……然後他就可以脫離袁紹的控製了。
隻是每次想到這些,他又無比痛恨自己不當人子。
“這次迴來待多久,我明天讓人去張家提親,這次你說什麽也要給我把這喜酒給辦了。”袁祭的父親說道。
袁祭已經三十歲了。可是到現在都還沒有成家。
他們袁家作為名門望族,即使袁祭不是袁家嫡係,也有無數家族想把女兒嫁給袁祭。
雖然從相逢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六年,可是每次袁祭父母提到成家的事情,袁祭都搪塞過去了。
袁祭很清楚,他如果成家了,隻是讓袁紹又有了一個控製他的手段。
袁祭的父母,並不知道袁祭當初離家後是去做什麽,就是現在他們也不清楚袁祭在外麵的事情。
當初袁紹隻是告訴他們,讓袁祭拜在一位名師門下學習。
而現在袁祭的父母也隻是認為,袁祭是在外麵當官。
“不要再說了,我現在不想成家。”袁祭已經沒有見到父母時的喜悅。
母親臉色一暗,道:“我兒你為什麽不願成家?”
傳宗接代是人生第一大事,都是父母最為關注的一件事。
“你不想成家也可以,但是你得給我留下香火。”袁祭父親說。
袁祭喊道:“你們就不要在逼我了。”
“兒啊,你不會真的是……”袁祭母親道。
這幾年,袁祭一直不成家,身邊也沒有個女人,周邊的鄰居都在傳袁祭喜歡男子,或者說袁祭下麵不行了。
喜歡男子,對於世家大族的公子哥來說並不是了不得的大事。有很多世家中,都有男寵。
但是他們也都自己的女人。不像袁祭,身邊一個女人都沒有,別人三十歲,孩子都已經十五六歲了。
“你要是真的不行,我明天就找個先生迴來給你看看,你也別不好意思。”袁祭父親歎息道。
自己有沒有問題,袁祭自己最清楚,喊道:“不用,我就是不想成家。”
“是我們虧欠了你。你以後就留在家中哪也別去了。”
“你們是虧欠了我,你們當初就不該把我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