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勸袁紹,李儒勸董卓。


    兩人都不是莽夫,有了這一個台階下,袁紹也將手中的長劍收了起來。


    而後轉身離開董府。


    丁原已死,城外的軍營卻無半點風波,袁紹就知道城外三千並州軍肯定也是要落入董卓手中了。


    在這洛陽城內,他再無可能擊敗董卓。


    繼續留在這裏,袁紹要麽甘願被董卓壓在身下。


    不然的話,他就必須要離開洛陽了。


    洛陽城的各個大佬,都知道要變天了。


    在袁紹離開董卓府邸後的第二天,太傅袁隗親自來到董卓的府邸。


    第三天,董卓升任為太尉。


    第四天,袁紹袁術等人離開洛陽。


    但是袁紹卻是讓曹操王允等人暫時先留在洛陽,先和董卓虛與委蛇。


    這一日,趙徽四人來到了陳留。


    幾個月後,曹操會來到此地招募兵馬,曹操帳下那些人才,有很多都是在這個時候來投奔曹操的。


    如後來曹操帳下的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以及深得曹操器重的李典,最讓趙徽想要的古之惡來典韋。


    這些人差不多都是在這個時候,投奔的曹操。


    趙徽不記得到底有多少人,在這個時候投奔曹操。


    他隻記得曹操在陳留起兵討伐董卓,這期間裏,原本一直算是孤身一人的曹操,身邊一下子多了很多的武將謀士。


    既然不急著迴黑風寨,趙徽就不可能放過陳留這個地方。


    曹操還需要幾個月才會來,趙徽不知道現在陳留這裏隱藏了多少高人。


    他們現在也可能還不在陳留,但是趙徽有耐心在這裏慢慢等待。


    說什麽也要從曹操手裏搶幾個人過來。


    趙徽四人就在陳留住了下來。


    每天就是四處遊玩,然後訓練。


    而同時趙徽也已經將附近的情報人員都暗中調了過來。


    可能是時間還沒到,這些人現在都還沒到陳留,趙徽雖然特意調了很多情報人員過來,但是收效甚微。


    雖然在陳留這裏還沒有得到好消息,但是來自洛陽的消息,趙徽從未斷過。


    袁紹在離開洛陽後,董卓終於徹底把控了洛陽的軍權,隨即和袁隗密談後,董卓的手也伸進了行政大權中。


    在逼走袁紹後,董卓卻沒有馬上在提廢立之事了。


    他開始插手朝廷的各項人事任免。


    之前在幾次宴席上,對董卓要廢天子而怒斥的人,都被董卓用各種原因給免職了。


    尚書令盧植被罷免,張溫被罷免,皇甫嵩被罷免……


    一大堆的人因為不滿董卓,而被董卓降級或者罷免。


    而空出來的官位,除了被董卓自己的人瓜分外,董卓還開始招募天下名士入朝為官。


    蔡邕、荀爽、韓榮等名士都被董卓招募到朝廷。


    袁家為士大夫之首,除了袁紹袁術兄弟二人離開洛陽,留在洛陽的剩餘的袁家的人,並沒有受到董卓的打壓。


    袁隗袁基等人的地位都沒有受到動搖。


    但是在董卓的一係列罷免和任命下,朝堂已經成為了董卓的一言堂。


    袁家雖然還有很多人身居要職,但是已經無力和董卓作對,想要保住袁家的榮華,隻好與董卓合作。


    董卓再次提起廢立之事,這一次,以太傅袁隗為首的士大夫,終於不敢在當麵反對董卓。


    廢掉劉辯,讓年幼的劉協登基,已經成了事實,無人能夠反抗董卓。


    而董卓又通過廢立之事,進一步加強了自己的地位。


    朝堂上的解決了,董卓又開始插手地方上的人事。


    袁紹已經離開洛陽,董卓不在認為袁紹能夠威脅到自己。


    他現在在朝堂上還需要袁家的支持。


    所以即使之前和袁紹相處的很不融洽,這個時候,董卓並沒有介意對袁紹的任免。


    得知袁紹落腳渤海後,董卓馬上就是一封詔書,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


    在伍瓊的建議下,董卓不僅任命了袁紹。


    袁術被任命為南陽太守。


    就是死在董卓手上的鮑鴻,他的弟弟鮑信也被任命為濟北國國相。


    張邈被任命為陳留太守。


    劉表被任命為荊州牧。


    公孫度被任命為遼東太守。


    ……


    已經大權在握的董卓,現在還是很願意和袁紹化幹戈為玉帛。


    所以在封賞任命上,一點都不猶豫。


    但是袁紹卻不願意與他握手言和。


    到了渤海之後,就開始招兵買馬了。


    不僅是袁紹,袁術張邈等人,都是如此。


    這一切都是袁紹的計劃中。


    袁紹帶著袁術、張邈、鮑信等人離開洛陽的時候,就已經分派了每個人的去處。


    直奔渤海的袁紹,從未擔心自己會無法在渤海立足。


    還留在洛陽的曹操王允伍瓊等人,在假意投靠董卓後,果然從董卓手裏弄來這一堆的官職。


    張邈被任命為陳留太守,馬上就開始招募兵馬。


    而這個時候,趙徽四人還留在陳留,沒有離開。


    “聽說了麽,軍營那邊有個人,能夠單手舉起牙門旗。”


    “不是真的吧,那大旗沒有兩三個人,根本就扛不起來。”


    牙門旗都是立在軍營大門前的,旗杆就有碗口粗,高十丈,差不多有個兩百來斤重。


    兩三個人肯定是能扛起來的,但是一些氣力小的,還真不一定能扛起來,會被壓垮。


    牙門旗對於趙徽來說,同樣也能扛起來。


    單是他的兵器就有九十一斤重,不過趙徽使用陌刀的時候,大多都是用兩隻手。


    如果隻用一隻手的話,趙徽也堅持不了多久。


    而牙門旗趙徽兩百多斤重,趙徽兩隻手可以輕鬆舉起來,就是用來當做兵器,也勉強可以舞上一會。


    但是想要單手舉起牙門旗,趙徽也沒這個本事。


    海碗粗的旗杆,趙徽一隻手抓不過來,也就很難用上力氣。


    聽到張邈軍營內招募到這樣一個大力士,趙徽哪能不好奇。


    有這樣的力量,絕對是一員猛將,趙徽可不會讓他和自己錯過。


    有這樣的實力,還是被當做普通新兵招募,這個人的家庭情況一般,就是普通百姓,正是趙徽一直想要的。


    如果是士家的人,或者家庭比較有實力,有這樣的本事,進入軍營至少都是一個校尉起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黃巾神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舞並收藏三國之黃巾神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