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萬裏長河
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 作者:孤舟牧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夏大地上有幾個比較傳統的地理分界線。
比如長江,傳統的“半壁江山”就是由它而來,也是很多人記憶中的“南北方分界線”。
其實,南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與長江並不重合。
所以就造成了一些省份和地區的困擾。
自己以為是南方人,卻是外人眼中的北方人。
自己以為是北方人,卻享受不到基礎供暖。
南北方的劃分尚且不明確,吳楚之間想畫個線出來更難了。
大家耳熟能詳的“江東”,以及與之相對的“江西”似乎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在這裏畫一條線,就能把吳國、楚國區分開來了。
但是,這條線在哪?
嶽川發動話術,在腦海中搜羅半天,也沒能找到準確的答案。
在古代不但有江東、江西,還有江左、江右。
這裏的“江”都是特指長江,但長江那麽長,它的東西、左右又指的哪裏呢?
古人習慣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所以,東西與左右常可互相替代。
魏禧在《日錄雜說》寫道: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自江北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耳。
項羽的“江東子弟”一詞,也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項羽是江蘇宿遷人,江東也就泛指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不過,“江東”、“江西”的概念也會隨著曆史變遷而改變。
宋朝時期,江南東路簡稱江東,治江寧府(今南京市),管轄今安徽省長江以南,蘇南部分,江西小部分。
有江南東路,自然有江南西路,也就是今天江西為主的大片地區。
至於為什麽江西的行政劃分保留到了今日,江東的行政劃分卻消失在曆史中……
大概是江東太富庶,太有錢,被上麵拆分了。
華夏地理上的劃分,永遠逃不了政治因素。
比如元朝為了方便管理,劃分出一個“河南江北行省”,就是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大片區域。
這片區域有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敢想敢幹、敢打敢拚。
日子過不下去了就不過了,扯旗造反,而且造反成功率特別高。
這裏出過陳勝吳廣、劉邦項羽、曹操、黃巢、劉裕、朱元璋等大佬,其他梁山好漢之類的小嘍囉不計其數。
曆史上從來沒有哪個王朝敢把這一片劃到一起的,隻能說,元朝吃了沒文化的虧。
哪怕嶽川上輩子的世界裏,這片區域的人在語言、飲食、風俗等方麵高度一致,卻還是被劃分到蘇魯豫皖等四五個省份裏嚴加看管。
所以,給吳楚劃界這事不好搞。
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
好在現在吳國、楚國都剛剛發展,邊陲區域的人口密度不大,不像後世那樣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文化繁榮。
嶽川筆走龍蛇,在地圖上劃了一條線。
“這樣,如何?”
闔閭、伍子胥同時伸長脖子看過去。
由不得他們不關心。
畢竟這是吳國的疆域圖,而且很可能要保持幾百年上千年不變。
“河神大人,這條線是什麽?”
“對啊,河神大人,堪分邊界,一般都是依山、依水,有天然的地理標誌,容易區分。這條線多在平原,若是立碑為界,很可能被人挪動,到時候又要起口角。”
嶽川嗬嗬一笑,“你們說的沒錯!劃分邊界都是依山、依水,此地沒有河流,但是我們可以人工挖一條出來啊。”
挖一條?
闔閭、伍子胥瞬間醒悟。
“河神大人是要在這裏造一條新河出來?”
“如此,我們吳國商船通航的範圍就更廣了!”
嶽川點頭,“這條線隻是一個大概的區域範圍,你們可以自行勘測,商定運河開挖的路線。”
一條疆界線能帶來多少利益?
對於很多國家而言,疆界確實越大越好。
一直推到天之涯、海之角,有界無疆。
如果不能,就要考慮穩定。
最外圍的疆界通常是沒有什麽產出的地方,最大的作用就是戰略的緩衝。
就好像果子外麵的皮和硬殼。
它們主要的作用就是以自身為代價保護裏麵的軟肉和精華。
吳國和楚國疆界部分,多占一寸又如何?
意義不大,反而要移民屯兵,徒耗錢糧。
既然疆界不能產生收益,那就要考慮穩定性,駐軍越少、成本越低,自然越穩定。
如果能通商通航,就更好了。
有人,就有建設,就有稅收。
非但不會增加成本,反而能提升收益。
伍子胥說道:“大王,我們與楚國之間有大江相連,將來雲夢澤一帶的碼頭修築完畢,通過大江能源源不斷獲取資源,但是在遠離大江的地方,物資輸送困難,商貿幾乎無法展開,必須依托運河發展起來。”
闔閭看了一眼兩國邊界的運河。
貫穿南北。
從大江一路南下,直抵百越,然後繼續向南,差不多有四五千裏長。
這樣一條大河,闔閭很想劃拉到自己家裏。
但是把界河劃到自己家裏,平白無故損失大片的疆土。
闔閭肉疼。
更是頭疼。
之前隻想著多占一寸,多占點便宜,把疆界使勁地往外推。
現在卻反過來了。
難受啊。
嶽川用筆杆點了點大江之北。
“你們吳楚之間的運河隻是一半,將來有可能的話,還要在這裏向北挖,一直挖到燕國,然後繼續向北。”
嶽川筆下畫的是京杭大運河的升級版。
北方從燕國繼續向北,直抵黑龍江;南方貫穿嶺南,深入中南半島腹地。
粗略估計,有萬裏之長。
看似在大地上切了一刀,實則是給群山環繞的不毛之地插入一根大動脈,使其能夠連通外界,進行人員、物資上的循環往來,享受到中原以及其他地方的好處。
這條線,將會是周邊區域最繁華、最富庶的地方。
也正是這一刻,闔閭終於明白嶽川之前說的“魚和熊掌”是什麽意思了,也終於明白什麽叫“強迫症”。
想要實現這種萬裏長河的計劃,必須對世俗有絕對的掌控,令諸國協同,萬民一心。
這種宏偉浩大的計劃,不是一個人、一個國能實現的。
甚至都不敢想象。
唯有河神大人敢想、敢幹,也唯有河神大人手中的資源能將這一夢想付諸實現。
江河永固!
國泰民安!
這才是真正的江河永固、國泰民安啊!
而自己,能參與到這樣一個宏偉的計劃中,是何其的幸運!
自己的子孫,能享受到河神大人的庇護,又是何其的幸福!
比如長江,傳統的“半壁江山”就是由它而來,也是很多人記憶中的“南北方分界線”。
其實,南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與長江並不重合。
所以就造成了一些省份和地區的困擾。
自己以為是南方人,卻是外人眼中的北方人。
自己以為是北方人,卻享受不到基礎供暖。
南北方的劃分尚且不明確,吳楚之間想畫個線出來更難了。
大家耳熟能詳的“江東”,以及與之相對的“江西”似乎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在這裏畫一條線,就能把吳國、楚國區分開來了。
但是,這條線在哪?
嶽川發動話術,在腦海中搜羅半天,也沒能找到準確的答案。
在古代不但有江東、江西,還有江左、江右。
這裏的“江”都是特指長江,但長江那麽長,它的東西、左右又指的哪裏呢?
古人習慣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所以,東西與左右常可互相替代。
魏禧在《日錄雜說》寫道: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自江北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耳。
項羽的“江東子弟”一詞,也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項羽是江蘇宿遷人,江東也就泛指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不過,“江東”、“江西”的概念也會隨著曆史變遷而改變。
宋朝時期,江南東路簡稱江東,治江寧府(今南京市),管轄今安徽省長江以南,蘇南部分,江西小部分。
有江南東路,自然有江南西路,也就是今天江西為主的大片地區。
至於為什麽江西的行政劃分保留到了今日,江東的行政劃分卻消失在曆史中……
大概是江東太富庶,太有錢,被上麵拆分了。
華夏地理上的劃分,永遠逃不了政治因素。
比如元朝為了方便管理,劃分出一個“河南江北行省”,就是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大片區域。
這片區域有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敢想敢幹、敢打敢拚。
日子過不下去了就不過了,扯旗造反,而且造反成功率特別高。
這裏出過陳勝吳廣、劉邦項羽、曹操、黃巢、劉裕、朱元璋等大佬,其他梁山好漢之類的小嘍囉不計其數。
曆史上從來沒有哪個王朝敢把這一片劃到一起的,隻能說,元朝吃了沒文化的虧。
哪怕嶽川上輩子的世界裏,這片區域的人在語言、飲食、風俗等方麵高度一致,卻還是被劃分到蘇魯豫皖等四五個省份裏嚴加看管。
所以,給吳楚劃界這事不好搞。
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
好在現在吳國、楚國都剛剛發展,邊陲區域的人口密度不大,不像後世那樣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文化繁榮。
嶽川筆走龍蛇,在地圖上劃了一條線。
“這樣,如何?”
闔閭、伍子胥同時伸長脖子看過去。
由不得他們不關心。
畢竟這是吳國的疆域圖,而且很可能要保持幾百年上千年不變。
“河神大人,這條線是什麽?”
“對啊,河神大人,堪分邊界,一般都是依山、依水,有天然的地理標誌,容易區分。這條線多在平原,若是立碑為界,很可能被人挪動,到時候又要起口角。”
嶽川嗬嗬一笑,“你們說的沒錯!劃分邊界都是依山、依水,此地沒有河流,但是我們可以人工挖一條出來啊。”
挖一條?
闔閭、伍子胥瞬間醒悟。
“河神大人是要在這裏造一條新河出來?”
“如此,我們吳國商船通航的範圍就更廣了!”
嶽川點頭,“這條線隻是一個大概的區域範圍,你們可以自行勘測,商定運河開挖的路線。”
一條疆界線能帶來多少利益?
對於很多國家而言,疆界確實越大越好。
一直推到天之涯、海之角,有界無疆。
如果不能,就要考慮穩定。
最外圍的疆界通常是沒有什麽產出的地方,最大的作用就是戰略的緩衝。
就好像果子外麵的皮和硬殼。
它們主要的作用就是以自身為代價保護裏麵的軟肉和精華。
吳國和楚國疆界部分,多占一寸又如何?
意義不大,反而要移民屯兵,徒耗錢糧。
既然疆界不能產生收益,那就要考慮穩定性,駐軍越少、成本越低,自然越穩定。
如果能通商通航,就更好了。
有人,就有建設,就有稅收。
非但不會增加成本,反而能提升收益。
伍子胥說道:“大王,我們與楚國之間有大江相連,將來雲夢澤一帶的碼頭修築完畢,通過大江能源源不斷獲取資源,但是在遠離大江的地方,物資輸送困難,商貿幾乎無法展開,必須依托運河發展起來。”
闔閭看了一眼兩國邊界的運河。
貫穿南北。
從大江一路南下,直抵百越,然後繼續向南,差不多有四五千裏長。
這樣一條大河,闔閭很想劃拉到自己家裏。
但是把界河劃到自己家裏,平白無故損失大片的疆土。
闔閭肉疼。
更是頭疼。
之前隻想著多占一寸,多占點便宜,把疆界使勁地往外推。
現在卻反過來了。
難受啊。
嶽川用筆杆點了點大江之北。
“你們吳楚之間的運河隻是一半,將來有可能的話,還要在這裏向北挖,一直挖到燕國,然後繼續向北。”
嶽川筆下畫的是京杭大運河的升級版。
北方從燕國繼續向北,直抵黑龍江;南方貫穿嶺南,深入中南半島腹地。
粗略估計,有萬裏之長。
看似在大地上切了一刀,實則是給群山環繞的不毛之地插入一根大動脈,使其能夠連通外界,進行人員、物資上的循環往來,享受到中原以及其他地方的好處。
這條線,將會是周邊區域最繁華、最富庶的地方。
也正是這一刻,闔閭終於明白嶽川之前說的“魚和熊掌”是什麽意思了,也終於明白什麽叫“強迫症”。
想要實現這種萬裏長河的計劃,必須對世俗有絕對的掌控,令諸國協同,萬民一心。
這種宏偉浩大的計劃,不是一個人、一個國能實現的。
甚至都不敢想象。
唯有河神大人敢想、敢幹,也唯有河神大人手中的資源能將這一夢想付諸實現。
江河永固!
國泰民安!
這才是真正的江河永固、國泰民安啊!
而自己,能參與到這樣一個宏偉的計劃中,是何其的幸運!
自己的子孫,能享受到河神大人的庇護,又是何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