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萬卷書
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 作者:孤舟牧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琅琊各大家族的人離開後沒有各迴各家,而是湊在一起開會。
隻是這次來的人更多。
原本參會的隻有少數幾個大家族,現在他們把旁支遠親、姻親表親都一股腦拉了過來。
為首的幾個大家族拿出一摞書簡,挨個分發出去。
“這是王家那位聖賢隨口念誦的文字,被我們家中子弟誦默,你們仔細品讀,看看接下來如何做決定。”
被邀請過來的人紛紛打開竹簡。
一時間,滿屋子都是“妙哇”、“妙哇”的讚歎。
借著這個機會,幾大家族將聖賢的要求說了出來。
“我們打算賭一把,拿出家中所有藏書,換取聖賢講道。你們也都是琅琊一份子,是與我等共進退,還是怎麽?”
聽到這話,中小家族紛紛遲疑起來。
小家族原本就沒有多少藏書,略一思索就同意加入。
賠了不心疼,賺了吃三代甚至三十代。
倒是那些小有家底的中型家族為難了。
大家族冒的起這個風險,就算栽跟頭了也能很快東山再起。
自己不一樣。
這些藏書是自己家族向上晉升的底蘊。
有些家族甚至懷疑,這是葛氏、雲氏、徐氏等聯合起來做局,目的就是竊取自己手中藏書。
想及此處,有人當場放下竹簡,“家中還有要事,不能奉陪了!”
立刻又有幾人表示退出。
葛氏族長哼了一聲,“你們要退出,可以!那麽煩請你們徹底退出琅琊地界,永生永世不要迴琅琊!”
“什麽?讓我們退出琅琊?”
起身的人全都震怒。
“我們家族祖祖輩輩都是琅琊人,你憑什麽趕我們走?”
“我就在琅琊不動了,你能把我怎麽樣?”
“要動粗嗎?那就試試!”
“大家夥都看著呐,葛氏、雲氏、徐氏、顏氏咄咄逼人,他今日趕走我們,明日就能趕走你們……”
“對!琅琊是琅琊人的琅琊,不是他們一家一姓的琅琊!”
幾個大家族的人冷眼旁觀,幾步辯駁,也不製止。
過了一會兒,外麵傳來“嘎吱嘎吱”的車輪轉動聲。
“稟告老族長,葛氏諸脈共籌集書兩千一百二十五卷,帛二百五十六卷,另有甲書、骨書五箱半。”
“稟告家主,雲氏諸脈共籌集書一千八百卷,帛四百一十卷,另有薑國紙書八十七卷。”
“稟告家主,顏氏諸脈所有書籍籌集完畢!”
“稟告家主……”
屋中,葛氏、雲氏、徐氏、顏氏等大家族腰杆越來越硬,氣勢越來越足。
反倒對麵,那些中小家族全都氣息微弱,更有人悄悄坐了迴去。
葛氏老族長抬手向外一引。
“葛氏藏書,向諸位公開三日,三日後,葛氏藏書將獻與王氏。”
“雲氏藏書,向諸位公開三日,三日後,請諸位做出抉擇!”
“徐氏奉勸各位,不要敝帚自珍!”
“顏氏請心不誠者退出琅琊!一應田宅屋舍牛羊器具,顏氏以高於市價兩成接手。”
聽到這話,眾人瞬間醒悟。
這些大家族不是隨口說說,而是動真格的。
不願獻出藏書,就是不願與琅琊人共進退,除了變賣家產搬出琅琊,沒有第二條路。
有些家族心中盤算著,高於市價兩成變賣家產,拿了錢財到其他地方重新置辦田產屋舍。
自己,不虧啊!
一時間,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有人慌裏慌張跑到外麵,如饑似渴的閱讀。
有人馬不停蹄跑迴家中,然後與各大家族交易田產屋舍。
城中的事情迅速傳遍琅琊全境,甚至向周邊蔓延。
越來越多的人連夜收拾行裝,帶著幹糧往琅琊城。
看書!
他們想看書!
或許,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觸摸書籍的機會。
即便看不懂書上的文字,至少也要遠遠地看上一眼。
然後驕傲的告訴子孫,自己知道書長什麽樣。
三天時間很慢!
卻又很快!
第三天時,琅琊各個家族開始收起書籍。
前來看書的人雖有萬般不舍,卻還是禮貌地將書放下,並且向收迴書籍的人躬身行禮。
有的人甚至跪倒在地,將書簡高舉過頂,恭敬地奉還。
沒有讀過的人並不是文盲。
相反,他們都有過簡單的啟蒙教育,隻是無書可讀。
所以,他們比其他人更加知道書籍的珍貴,知道琅琊各大家族這三天的舉動有多麽仁慈。
各種書籍被裝入箱中,隨即搬到車上。
“嘎吱嘎吱”。
一駕駕馬車、牛車停在王氏門前,隨即,一箱箱書籍往院中搬運。
尾隨看熱鬧的人都震驚了。
“什麽?這些書都送進了王氏?”
“王氏?就是那個被田氏滅門的王氏嗎?”
“這是怎麽迴事?葛氏、雲氏、徐氏、顏氏他們為什麽這樣做?”
不僅是幾個大家族,陸陸續續又有許多觀望中的家族將自家藏書送了過來。
琅琊所有家族有一個算一個,都在這件事情中做出了選擇,選擇了站隊。
拒不交出家中藏書的,將會遭到琅琊所有家族的排擠。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變賣產業,離開琅琊。
這一點琅琊人自己會瞪大眼睛,無需嶽川監督。
此時,嶽川和王競擇一起,翻看著院落中的書箱。
“沒想到,你們琅琊的文風如此昌盛,家家藏書,而且藏書如此眾多!”
“老師所言極是!我也沒想到,葛氏一家就能拿出兩千卷書!按照他們統計的清單,這一批書怕是要超過兩萬卷,甚至能達到三萬卷。”
這些書必定會有重複。
比如,葛氏各分支在分家時,可以從主家抄錄一些名人書籍。
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中,各分支的成員對這些書籍進行注解,或者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
這些東西逐漸積攢,就形成了“家學”,這個東西是私密的,絕對不會公開。
家學淵源一詞,也就是這麽來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人教版課本,爺爺上學的時候,把自己的筆記、資料、試卷等整理起來,裝訂成冊。
然後二爺爺、三爺爺、四爺爺……大伯、二伯、三伯、四叔……大哥、二哥、三哥……
幾代人之後,就積攢了幾十份上百份學習資料。
後輩上學的同時,又專心研究這些學習資料,隻要用心,怎麽也不可能考的太差吧?
看著眼前一箱箱書籍,嶽川心中感慨。
人教版課本每隔十多年就換一次版本,高考的出題範圍也周期性變動。
但是古人科舉考試,出題範圍基本逃不出四書五經。
貧農子女第一次讀書,跟擁有幾百年科舉底蘊的書香子弟同場競技,得額外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取得相同的成果?
隻是這次來的人更多。
原本參會的隻有少數幾個大家族,現在他們把旁支遠親、姻親表親都一股腦拉了過來。
為首的幾個大家族拿出一摞書簡,挨個分發出去。
“這是王家那位聖賢隨口念誦的文字,被我們家中子弟誦默,你們仔細品讀,看看接下來如何做決定。”
被邀請過來的人紛紛打開竹簡。
一時間,滿屋子都是“妙哇”、“妙哇”的讚歎。
借著這個機會,幾大家族將聖賢的要求說了出來。
“我們打算賭一把,拿出家中所有藏書,換取聖賢講道。你們也都是琅琊一份子,是與我等共進退,還是怎麽?”
聽到這話,中小家族紛紛遲疑起來。
小家族原本就沒有多少藏書,略一思索就同意加入。
賠了不心疼,賺了吃三代甚至三十代。
倒是那些小有家底的中型家族為難了。
大家族冒的起這個風險,就算栽跟頭了也能很快東山再起。
自己不一樣。
這些藏書是自己家族向上晉升的底蘊。
有些家族甚至懷疑,這是葛氏、雲氏、徐氏等聯合起來做局,目的就是竊取自己手中藏書。
想及此處,有人當場放下竹簡,“家中還有要事,不能奉陪了!”
立刻又有幾人表示退出。
葛氏族長哼了一聲,“你們要退出,可以!那麽煩請你們徹底退出琅琊地界,永生永世不要迴琅琊!”
“什麽?讓我們退出琅琊?”
起身的人全都震怒。
“我們家族祖祖輩輩都是琅琊人,你憑什麽趕我們走?”
“我就在琅琊不動了,你能把我怎麽樣?”
“要動粗嗎?那就試試!”
“大家夥都看著呐,葛氏、雲氏、徐氏、顏氏咄咄逼人,他今日趕走我們,明日就能趕走你們……”
“對!琅琊是琅琊人的琅琊,不是他們一家一姓的琅琊!”
幾個大家族的人冷眼旁觀,幾步辯駁,也不製止。
過了一會兒,外麵傳來“嘎吱嘎吱”的車輪轉動聲。
“稟告老族長,葛氏諸脈共籌集書兩千一百二十五卷,帛二百五十六卷,另有甲書、骨書五箱半。”
“稟告家主,雲氏諸脈共籌集書一千八百卷,帛四百一十卷,另有薑國紙書八十七卷。”
“稟告家主,顏氏諸脈所有書籍籌集完畢!”
“稟告家主……”
屋中,葛氏、雲氏、徐氏、顏氏等大家族腰杆越來越硬,氣勢越來越足。
反倒對麵,那些中小家族全都氣息微弱,更有人悄悄坐了迴去。
葛氏老族長抬手向外一引。
“葛氏藏書,向諸位公開三日,三日後,葛氏藏書將獻與王氏。”
“雲氏藏書,向諸位公開三日,三日後,請諸位做出抉擇!”
“徐氏奉勸各位,不要敝帚自珍!”
“顏氏請心不誠者退出琅琊!一應田宅屋舍牛羊器具,顏氏以高於市價兩成接手。”
聽到這話,眾人瞬間醒悟。
這些大家族不是隨口說說,而是動真格的。
不願獻出藏書,就是不願與琅琊人共進退,除了變賣家產搬出琅琊,沒有第二條路。
有些家族心中盤算著,高於市價兩成變賣家產,拿了錢財到其他地方重新置辦田產屋舍。
自己,不虧啊!
一時間,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有人慌裏慌張跑到外麵,如饑似渴的閱讀。
有人馬不停蹄跑迴家中,然後與各大家族交易田產屋舍。
城中的事情迅速傳遍琅琊全境,甚至向周邊蔓延。
越來越多的人連夜收拾行裝,帶著幹糧往琅琊城。
看書!
他們想看書!
或許,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觸摸書籍的機會。
即便看不懂書上的文字,至少也要遠遠地看上一眼。
然後驕傲的告訴子孫,自己知道書長什麽樣。
三天時間很慢!
卻又很快!
第三天時,琅琊各個家族開始收起書籍。
前來看書的人雖有萬般不舍,卻還是禮貌地將書放下,並且向收迴書籍的人躬身行禮。
有的人甚至跪倒在地,將書簡高舉過頂,恭敬地奉還。
沒有讀過的人並不是文盲。
相反,他們都有過簡單的啟蒙教育,隻是無書可讀。
所以,他們比其他人更加知道書籍的珍貴,知道琅琊各大家族這三天的舉動有多麽仁慈。
各種書籍被裝入箱中,隨即搬到車上。
“嘎吱嘎吱”。
一駕駕馬車、牛車停在王氏門前,隨即,一箱箱書籍往院中搬運。
尾隨看熱鬧的人都震驚了。
“什麽?這些書都送進了王氏?”
“王氏?就是那個被田氏滅門的王氏嗎?”
“這是怎麽迴事?葛氏、雲氏、徐氏、顏氏他們為什麽這樣做?”
不僅是幾個大家族,陸陸續續又有許多觀望中的家族將自家藏書送了過來。
琅琊所有家族有一個算一個,都在這件事情中做出了選擇,選擇了站隊。
拒不交出家中藏書的,將會遭到琅琊所有家族的排擠。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變賣產業,離開琅琊。
這一點琅琊人自己會瞪大眼睛,無需嶽川監督。
此時,嶽川和王競擇一起,翻看著院落中的書箱。
“沒想到,你們琅琊的文風如此昌盛,家家藏書,而且藏書如此眾多!”
“老師所言極是!我也沒想到,葛氏一家就能拿出兩千卷書!按照他們統計的清單,這一批書怕是要超過兩萬卷,甚至能達到三萬卷。”
這些書必定會有重複。
比如,葛氏各分支在分家時,可以從主家抄錄一些名人書籍。
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中,各分支的成員對這些書籍進行注解,或者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
這些東西逐漸積攢,就形成了“家學”,這個東西是私密的,絕對不會公開。
家學淵源一詞,也就是這麽來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人教版課本,爺爺上學的時候,把自己的筆記、資料、試卷等整理起來,裝訂成冊。
然後二爺爺、三爺爺、四爺爺……大伯、二伯、三伯、四叔……大哥、二哥、三哥……
幾代人之後,就積攢了幾十份上百份學習資料。
後輩上學的同時,又專心研究這些學習資料,隻要用心,怎麽也不可能考的太差吧?
看著眼前一箱箱書籍,嶽川心中感慨。
人教版課本每隔十多年就換一次版本,高考的出題範圍也周期性變動。
但是古人科舉考試,出題範圍基本逃不出四書五經。
貧農子女第一次讀書,跟擁有幾百年科舉底蘊的書香子弟同場競技,得額外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取得相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