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斯特羅哥夫--第八章


    第八章


    第二天,也就是7月18號,早上6點40分,“高加索山號”到達了距喀山城7俄裏的喀山碼頭。


    喀山位於伏爾加河與卡桑河的交匯處,它是這個地區主要的重鎮,而且是希臘正教總主管的轄區,也是大學的所在地。這裏的人口魚龍混雜,有歇米爾人、莫得凡人、邱凡克人、瓦薩克人、維祖裏查克人及韃靼人。其中韃靼人身上更特別地保留著亞洲人的特征。


    雖然到岸地點離城還有一段距離,但碼頭上已聚集了一大群人,他們是來聽消息的。這裏的總督和奈尼-諾夫哥洛的總督一樣也發布了同樣的法令。這裏可以看到那些穿著短袖長衫的韃靼人,頭上戴著尖頂帽子,帽子的寬邊讓人想起了醜角的帽子,還有一些身上穿著長袍大衣頭上戴著小帽子的人,看起來像是波蘭猶太人。婦女們身上的緊身腰圍上亮片閃閃發光,頭上戴的頭冠像一輪新月。她們三五成群,圍在一起談論著。警察和一些哥薩克人也混雜在人群中,手裏拿著長矛維持秩序,也為那些上下船的人們疏通道路,還對兩類乘客進行仔細檢查:一類是被驅逐的亞裔人,另一類是些攜帶家眷並要在喀山上岸的農民。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漠不關心地看著這熙熙攘攘的人群,輪船每到一個港口都是這樣忙碌。“高加索山號”將在喀山停留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足夠輪船補充燃料了。


    米歇爾甚至沒想過要上岸去,他不願把那個姑娘獨自留在船上,因為她此時還沒到甲板上來。


    兩位記者天一亮就都起床了,好獵手都會這樣行動。他們倆都上了岸,混雜在人群中,但還是各照各的模式辦事。哈裏-布朗特速寫一些不同類型的事,或是記錄一些觀察所得;阿爾西德-嘉力維相信他自己的記憶力驚人,從未讓他忘記過什麽事情,於是他一個勁地向人們詢問一些問題。


    據傳在俄羅斯東部邊境一帶入侵和叛亂已經擴展到很多地區,西伯利亞和帝國之間的聯絡已經很困難了。根本用不著下船,米歇爾-斯特羅哥夫隻站在甲板上就從剛上船的人們那裏聽說到了這一切。


    這些消息不由得使他憂心忡忡起來,使他更想親自趕到烏拉爾山那邊去,以便使他自己判斷這些謠言的真實性,從而能使他防備萬一。他正在考慮從喀山當地人口中尋求更直接的消息,但這時他的注意力被突然分散了。


    在一群正要下船的乘客中,米歇爾-斯特羅哥夫認出了那天在奈尼-諾夫哥洛集市上出現過的那群茨岡人,在輪船甲板的那一邊,他看到那個年老的波希米亞人和那個把他看作密探的女人,和他們在一起的無疑也是由他們指揮的是大約二十幾個年齡在15到20歲之間從事唱歌跳舞的藝人。這些人穿著舊鬥篷,遮住了裏麵閃閃發光的服飾。那些在微露的曙光中閃光的衣裙讓米歇爾想起了他昨天晚上看到的奇怪的現象,這一定是昨晚吸引了他注意力的那些被輪船煙囪冒出的火焰照得閃閃發亮的亮片。


    “顯然,”米歇爾想,“這一群茨岡人在下麵呆了一天後,晚上都蜷縮在駕駛艙的下麵。這些吉普賽人是想盡量少露麵嗎?這與他們種族通常的習俗大相徑庭。”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已能肯定昨晚說話的人的身份。他們就是那個老吉普賽人和那個用蒙古名字稱唿為桑加爾的女人。


    米歇爾下意識地朝通道走過去,此時那群波希米亞人正準備下船,他們不會再上船來了。


    那個老波希米亞人也在那裏,態度很謙卑,顯得很溫和。這與他們種族厚顏無恥的本性顯得不大協調。看到這一情況的人一定會說他是在努力避免引起別人的注意。他把頭上的帽子往前一拉,那頂帽子隨他東奔西走已經被陽光曬得發黃了,遮住了他那皺紋密布的臉。雖然天很熱,他身上卻緊緊地裏著一件鬥篷,鬥篷下的駝背稍稍彎曲著,穿著這破爛的衣服,很難讓人判斷出他的個頭,也很難看清他的臉。他身邊是那個叫桑加爾的茨岡女人,大約30歲,身材高大勻稱,皮膚呈褐色。她長著一雙大眼睛和一頭金發,舉止完美無缺。


    這些跳舞的藝人中有許多都相當的漂亮,具有她們種族眉清目秀的長相特征。這些茨岡人一般很吸引人。好幾個曾試圖與英國人比試誰更怪異的俄國大貴族甚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吉普賽人做妻子。這群人中的一個藝人正吟唱著一首奇怪的曲調,第一段歌詞大概是這樣:


    在我迎風飄拂的黑發裏,


    插上耀眼的金簪。


    珍貴的珊瑚項鏈,


    閃亮在我優美的脖子上。


    我像空中的一隻飛鳥,


    在廣闊的世界裏翱翔。


    那姑娘笑著繼續唱她的歌。但米歇爾-斯特羅哥夫沒再往下聽。


    就在那時米歇爾確實感到那茨岡女人桑加爾在用一種很特別的眼光盯著他看。那女人似乎要把他的樣子深深地印在她的記憶裏一樣。


    那個老人和那一群藝人已經下了船。不一會兒,桑加爾就趕上去跟在他們的身後。


    “這個吉普賽人真膽大,”米歇爾想,“難道她已經認出我就是她在奈尼-諾夫哥洛見過的那個人嗎?這些該死的茨岡人有著貓一樣的眼睛!他們在黑暗裏也能洞悉一切。那邊那個女人可能知道——”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正要跟上桑加爾和那一群人下船,但他又止步了。


    不,他想,不能魯莽行事,如果我去攔住那個算命老人和他的同伴,我匿名的身份就有暴露的危險。而且他們已經上岸了,在他們來不及穿越邊境之前,我應當早已到烏拉爾以外的地區了。我知道他們可能是取道喀山前往依期姆,但那樣並不能出奇製勝,而且用西伯利亞的好馬來拖的馬車總比吉普賽人的大篷車要快!好了,科巴諾夫,冷靜些!


    這時那個老人和桑加爾已經消失在人群中了。


    人們恰如其分地稱唿喀山為“亞洲之門”,而且認為它是西伯利亞和波克哈拉的商貿中心,因為兩條通過烏拉爾山的道路都從這裏開始。經過深思熟慮,米歇爾-斯特羅哥夫選擇了經由白爾姆、葉卡特琳堡和土曼這條路線前往目的地。這是條有驛站的大道。這些驛站是政府經費開支,可以提供替備馬,而且這條路由依期姆一直通往伊爾庫次克。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想到的第二條路線,確實可以避免經白爾姆繞路,而且也可以從喀山到達依期姆,途經塔拉堡、曼斯林斯克、伯斯克、格拉圖斯特出歐洲邊境,再經切裏亞賓斯克、查德琳斯克、客甘到達目的地。


    這條路也許比起另一條路線來是條捷徑,但因為途中沒有驛站,道路狀況極差,再加上沿途村落極少,它的便捷優勢會大為遜色。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對自己所作的選擇很滿意,這是對的,而且看起來那些吉普賽人很可能采用從喀山到依期姆的第二條路線。如果這樣,那他也完全有機會先於他們到達。


    一小時後,“高加索山號”的鈴聲響了起來,它送走了一批乘客又召喚來了一批新乘客。現在是早上7點,船已加足了燃料,船身在噴出蒸汽的作用下震動起來,船馬上要啟航了。


    那些取道喀山前往白爾姆的乘客們紛紛上船了。這時米歇爾注意到兩位記者中隻有哈裏-布朗特迴到了船上。阿爾西德-嘉力維會錯過這班船嗎?


    正當船上的纜繩拋開時,阿爾西德-嘉力維終於出現了。他一路飛奔過來,此時輪船正準備離港,通道橋已經怞迴碼頭了。但這一點小麻煩難不倒阿爾西德-嘉力維,他像劇團裏的醜角一樣縱身一躍,跳到“高加索山號”的甲板上,幾乎撞到他對手的懷裏。


    “我以為‘高加索山號’就這麽丟下你啟航了。”他的對手說。


    “哼!”嘉力維迴答,“那我就會包租一艘船,反正一切開銷由我堂姐擔負。也可以到驛站騎馬,每俄裏20硬幣,很快就能趕上你。此外我還能怎麽辦?從碼頭到電報局實在太遠了。”


    “你去過電報局了?”哈裏-布朗特咬著嘴唇問。


    “我正是去過那裏!”嘉力維臉上帶著最和善的微笑迴答。


    “電報能拍往卡裏凡嗎?”


    “那我不知道,但我可以保證,比方說,能從喀山發報到巴黎。”


    “你給你堂姐發電報了?”


    “是的,很興奮地發的電報。”


    “那麽,你已經知道……”


    “聽著,老兄,就像俄羅斯人所說的,”阿爾西德-嘉力維答道,“我是個好人,我不想向你隱瞞任何事情,以弗法可汗為首領的韃靼人,已越過了賽米普拉丁斯克,正沿著厄爾替失河順流而下,你就看著行事好了!”


    什麽,這麽重大的消息,而哈裏-布朗特卻還不知道,而他的對手,可能是從某些喀山居民那裏打聽到了這些,而且已經向巴黎通報了這消息,英國報紙該落後了!哈裏-布朗特雙手交叉背在身後,徑直走開了,他走到船尾坐下來,一句話也沒說。


    大概是上午10點鍾時,那個年輕的立福尼亞姑娘從客艙裏出來,到了甲板上,米歇爾-斯特羅哥夫走上前拉住她的手。


    “看,妹妹。”他邊說邊領著她向船頭走去。


    這裏的景色確實引人注目。


    這時“高加索山號”正好抵達伏爾加河與卡馬河的交匯口,船已經順伏爾加河下行了400多俄裏,將駛離伏爾加河,然後它又將沿卡馬河逆流而上航行460俄裏。


    此處的卡馬河河麵寬廣,兩岸樹木成蔭,景色宜人。碧波粼粼的河麵上點綴著幾麵白帆,使江麵更添生氣。遠處的地平線上是連綿的山巒,山上覆蓋著白楊、赤楊,偶爾也有一些大橡樹。但這些大自然的美景一刻也未曾分散過這姑娘的心思,她把手從他的手中鬆開,即刻轉過身麵對著他問道:“我們現在距離莫斯科多遠?”


    “900俄裏。”米歇爾迴答。


    “全程7,000俄裏,才走900俄裏!”姑娘低聲說。


    這時船上的早餐鈴響了,娜迪婭跟著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到了餐廳。她吃得很少,也許她覺得像她這樣一個窮苦的女孩負擔不起這費用。米歇爾-斯特羅哥夫想最好還是和自己的同伴一樣隻吃一點算了。不到20分鍾之後,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和娜迪婭又迴到了甲板上,他們坐在船尾交談。娜迪婭沒有轉彎抹角,她說話開門見山,但她壓低了嗓音,用隻有米歇爾才聽得到的聲音談她自己的情況:“哥哥,我是個流放犯的女兒,我叫娜迪婭-費德。大約一個月前我母親在裏加去世,我正要去伊爾庫次克與父親一起過流放的生活。”


    “我也要去伊爾庫次克,”米歇爾迴答,“我將感謝上天,如果它能讓我把娜迪婭安然無恙地地送到她父親那裏。”


    “謝謝,哥哥。”娜迪婭迴答。


    隨後,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又告訴娜迪婭他有去西伯利亞的特別許可證波多羅依那,因此旅途中俄羅斯官方不會阻礙他的行程。


    娜迪婭沒再多問,這次幸運地與米歇爾相遇,她隻希望能依靠這個善良的年輕人讓她快些到達她的父親那裏。她感激地說:“我有前往伊爾庫次克的許可證,但奈尼-諾夫哥洛總督的法令一下來,我的許可證就作廢了。要是沒有你,哥哥,我肯定是出不了城的,如果真的那樣,我一定會葬身在那裏的。”


    “你真是膽大,娜迪婭,”米歇爾說,“想一個人穿越西伯利亞平原。”


    “我從裏加出發並不知道韃靼人入侵了。”年輕的姑娘迴答,“我到了莫斯科才知道這個消息。”


    “即使這樣,你還要繼續往前走嗎?”


    “這是我的責任。”


    從這幾句話不難看出這勇敢姑娘的個性。


    然後她談起了她的父親,瓦西利-費德。他是裏加的一名頗受人尊敬的醫生,官方毫無根據地斷言他和某些秘密社團有來往,他被放逐到伊爾庫次克。傳達這個命令的警方馬上連夜將他押出邊境。瓦西利-費德還來不及與病中的妻子和女兒擁抱告別,就匆匆地被帶走。他痛苦地流著淚,就這樣被放逐了。


    丈夫走後一年半,費德太太就死在她女兒的懷裏。從此女兒孤苦伶什,身無分文。於是娜迪婭向俄羅斯政府申請去伊爾庫次克與她的父親一起生活,她很快得到了許可。她寫信告訴她的父親她馬上要出發了,她根本沒錢支付這一長途旅行的費用,但她毫不猶豫地出發遠行了。她會盡自己的力量,其餘的隻有聽天由命了。


    此時“高加索山號”正冒著蒸汽溯流而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儒勒·凡爾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儒勒·凡爾納並收藏米歇爾·斯特羅哥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