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因為這次談判的成功。王崇古和方逢時在總兵府設宴慶祝。成安候也從外麵的大營來到了城內。這次人沒有上次迎接我們時那麽多。文官四品以上。武官副將以上的才有資格來到這裏參加宴會。


    大廳裏也就是二十幾個官員。這次是張居正和成安候在主位。我是張居正的學生。再加上年輕。雖然是欽差。也隻好屈居他們四個之下。


    因為這次談判圓滿結束。也算是很成功的一次。避免了一場戰爭。還把趙全給抓了起來。可以說是一個意外的收獲。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去給張居正和王崇古幾個敬酒。氣氛很好。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居正站起來說道:“各位大人。各位將軍。今天下午皇上已經來了聖旨。此間事情一了。本欽差就要還朝。今天借王大人的慶功宴。在此本欽差感謝各位的幫助和支持。剩下的幾天。本官將主要的在宣府看看。迴去給皇上上一個發展宣府的折子。現在宣府互市一開。沒有了戰火兵亂的威脅。宣府的繁華指日可待。”


    張居正的講話一結束。下麵是一片掌聲。王崇古站起來說道:“這些都要感謝皇上的恩賜。和兩位欽差大人。這次對蒙古人的談判成功。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勝利。十年間宣府不會有戰火。邊境安寧了。我們宣府就會繁華起來。這裏不再是單純的軍鎮。以後也是會繁華起來。本官在此聲明。以後有將士家屬願意經商的。我們也大力支持。現在欽差蘭大人要在我們宣府開設銀號。這個銀號大家還不知道吧。那是皇上為了方便我們而開設的。現在是蘭大人主管。隻要蘭大人的銀號在宣府開張。我們宣府的繁華可就不遠了。以後跟蒙古人交易我們也可以用銀票。這個銀票可是好東西。即方便又實用。省卻了很多現銀交易的麻煩。”


    王崇古和方逢時一唱一和的說著以後宣府的繁華景象。待他們兩個講完。一個四品的文官站起來說道:“大人。今天衙役來報。說是我們宣府又聲望的人在串聯。要來給欽差大人送萬民傘。感謝欽差大人抓了趙全。”


    說話的是宣府的知府。我也不知道叫什麽名字。隻聽方逢時說道:“好啊。張知府。你明天也一起過來。我們把聲勢搞的大點。這可是宣府這麽多年來最值得慶祝的事情。正好。張大人和蘭大人都在。我們也來個與民同樂。”


    大家一聽宣府的百姓要來送萬民傘。也都很興奮。畢竟宣府多少年來都是在前線。不管是當官的還是平民。大家都提心吊膽。不知道蒙古人什麽時候會打過來。現在張居正過來。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這也是宣府最大的喜事。老百姓送個萬民傘表示一下也很正常。誰也沒有在意。其實。趙全被抓的消息是被封鎖起來的。外麵的老百姓怎麽會知道趙全被抓。還要來感謝張大人。可是所以有都沉浸在興奮和高興中。沒有注意這個破綻。我也沒想到其中的關係。


    第二天一早。總兵府就安排送萬民傘的事情。大門口搭了一溜棚子。還安排來了桌子椅子。弄好以後。王崇古就來到後麵把我們請到了前麵。在椅子上上坐好後。等著宣府的百姓來送萬民傘。我在張居正的右邊。王崇古在張居正的左邊。方逢時沒有坐下。在外麵指揮著兵丁。還有那個張知府。也在忙忙乎乎的安排士兵和衙役。今天是好日子。太陽也暖洋洋的照著。一切都是那麽安靜。沒有半點的異常。


    坐了不一會。這邊的人越來越多。都是看熱鬧的。真正來送萬民傘的還沒來。看熱鬧的中間閃著一條路。這就是在等著宣府那幾個道高望重的老者前來。


    不一會。在一片鑼鼓聲中。有五六百人的隊伍往這裏走來。近了才看見。帶頭的並不是說的那些老者。老者隻有一個。大多數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有人提著食盒。有人抱著木匣子。估計裏麵是他們湊錢買的禮物。所以士兵們也沒有檢查和阻攔。他們徑直往我們這裏走來。


    離我們四五步的時候。宣府的知府迎了上去。問道:“各位停下。你們是來幹什麽的。”其實這就是個程序。為了引出下麵的話。


    帶頭的老者正是趙全的心月複。在宣府的大哥叫孫麻子。看知府問他。趕緊說道:“知府大人。第一時間更新小民們感激欽差張大人。為我們宣府免了刀兵之災。還抓住了我們的仇人趙全。我們宣府的百姓感念欽差大人的恩德。特地湊錢做的萬民傘。還有一點禮物獻給欽差大人。也是我們宣府百姓的一點心意。還有。我們強烈要求把趙全交給我們處理。此人罪大惡極。在宣府做了不少壞事。所以請欽差大人開恩。把那趙全在宣府處斬。一雪我宣府百姓的仇恨。”


    我和張居正離著也不遠。那老者的話。我們聽的明明白白。那老者大聲說話。也是有讓我們聽到的心思在裏麵。張居正聽那老者說完。問身邊的王崇古:“王大人。這趙全在宣府也做了不少壞事啊。你看這民憤還不小。”


    “張大人。這個趙全經常帶人騷擾宣府邊界。外麵的農民沒少吃他的苦頭。他有今天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要不是張大人要帶他到京城去。我也想在宣府來個公審大會。把他斬首示眾。以儆效尤。讓以後做漢奸的看看。就是這個下場。”


    我突然想到。趙全被帶到宣府的事情。是保密的。外麵的官員和士兵都不知道。為什麽這些老百姓會知道。想到這裏。心裏突然感覺此事很詭異。總是感覺那裏不對。可是這事有知府插手。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知府為了買好張居正。才這麽做的。這大好的日子我也不好說什麽。隻好對在我身邊站著的老劉小聲說道:“劉大哥。你多注意點。我感覺這些人不對。要是有事就先保護張大人。”


    “大人請放心吧。我們幾個都盯著呢。保證沒事。”雖然老劉這麽說。但是我心裏還是七上八下。緊緊的盯著那些人。


    現在已經到了知府說話的時候。那些人跪在了地上。知府來到張居正麵前說道:“啟稟欽差大人。這些都是我們宣府的百姓。感念大人的恩德。備了些酒水。還有萬民傘前來感謝大人。”


    萬民傘是什麽東西。在封建社會。地方官離任的時候。當地百姓都得表示一下挽留。比較通行的方式就是送“萬民傘”。其意思是說這個即將離任的地方官。日常像把巨傘一樣佑護著這一方的老百姓。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送的傘越多。表示這個官員越有麵子。清官離任自然有人送傘。而那些貪官離任時為了保全麵子。也要想方設法弄把萬民傘裝點一下門麵。到了以後。這一風氣愈演愈烈。什麽事情都送萬民傘。直至成為了官場上的一種陋習。這次從萬民傘。不是為了留住張居正。是為了感謝張居正。所以送個傘也是應該的。


    知府匯報完了。該是張居正說話了。這些事情張居正也知道怎麽做。對那知府說道:“感謝宣府的父老鄉親。本官隻是做了該做的事情。既然你們送來了。我張居正也不矯情了。那就收下吧。”


    接下來。就應該是那幾個人上來送酒水了。那老者先站起來。跟著是兩個提著食盒的年輕人。三個人來到桌子前。那老者先遞上來一張很多人簽名的折子。我也沒看隻是盯著那幾個人。張居正打開折子。看了看說道:“此事。還要請示皇上。老人家。對於趙全的處理。我們都說了不算。但是。那趙全是逃月兌不了懲罰的。多謝老人家的心意。我把折子迴去送給皇上。”


    “多謝欽差大人。我們還準備了點酒水。請欽差大人不要嫌棄。小四小三。給大人上酒菜。”那人說完。往後一閃。


    隻見。在老者身邊的兩個年輕人打開了食盒。還沒等眾人看清楚是什麽東西。隻見個人把食盒往我們這裏扔來。我是一直盯著他們。看他們動作上不對。馬上就撲到了張居正身前。那食盒裏麵裝著不知道是什麽東西。隻見煙霧騰騰。什麽也看不清。還有一股子怪味。因為用力過猛。我把張居正連人帶椅子撲到在了地上。連帶著王崇古也倒了地上。


    隻聽又有人大聲喊道:“大家一起上啊。抓住欽差換大頭領出來。”接著就是一陣雜亂的喊叫聲。我撲在張居正身上。因為那黑霧也看不清外麵的情形。


    “兄弟們。保護欽差大人。”這是老劉的聲音。因為我剛才的囑咐。老劉他們也提高了警惕性。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也正是他們拚命的時候。


    我看不清發生了什麽事情。但是我知道張居正在我身下。我想站起來。把張居正帶走。剛想起來。身後的桌子不知道被什麽人推到又壓在了我身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嶗山詭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日雨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日雨桐並收藏嶗山詭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