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東的一席話和手裏展開的卷軸。♀把王本雨搞的迷迷糊糊。問道:“梁大人這是。這是什麽意思。”


    “王老爺。你是做了好事想不讓人知道啊。今天一大早。我們衙門就被城外的民眾給包圍了。說是來給你王老爺請功的。我和張大人也不知道怎麽迴事。叫了幾個居民一問才知道。你王老爺把十幾萬石糧食都散給了城外的居民。這可是大功德啊。張大人一高興。這不就給你洗了這副字。讓我給你送來了。”


    這一下子。王糧商算是傻眼了。本來是去報官的。人家都把字送來了。還怎麽去報官。隻是心有不甘。這是十幾萬兩銀子。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豈能白白的扔了。


    “梁大人。不是這樣的。其實不是我的意思。我正想去”


    還沒等他說完。梁海東就打斷了他的話。說道:“王掌櫃的。你就不要謙虛了。張大人已經稟報皇上。說不定皇上還要給你表彰呢。你就在家裏等著吧。”


    說完。梁海東一拱手。帶著差役迴身離開了王府。王府裏麵。王糧商哭喪著臉。對跟在身邊的下人說:“快去給我請幾位掌櫃的來。”


    糧商王本雨說的幾位掌櫃的。就是一起聯合準備罷市的幾大糧商。看著王本雨發火。那幾個下人哪敢怠慢。趕緊的去牽馬通知那幾個糧商。王本雨也垂頭喪氣的迴到了書房。剛坐下不一會。去文大人那裏的孫先生也迴來了。


    “老爺。大事不妙啊。”


    “孫先生又怎麽了。不要一驚一乍的嚇唬老夫。老夫要氣死了。”王本雨沒好氣的訓斥著孫先生。


    “老爺。文大人出事了。♀”


    “怎麽迴事。文大人出什麽事了。你就不會一次說完啊。急死老夫了。你們這些文人就是這樣的拖泥帶水。”


    孫先生委屈的說道:“老爺。據文大人的鄰居說道。前天晚上的時候。第一時間更新文大人自盡了。文府也被查抄。家人發配邊關去了。”


    “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王本雨。在書房裏。邊走邊自言自語。


    “老爺。你不是去報官嗎。官府怎麽說。”


    “還報官呢。我都沒走出家門。官府就來了。你看看桌子上的那副字。”


    孫先生拿過桌子上等的那副字打開一看。說道:“恭喜老爺。這可是張大人寫的字啊。老爺你平時不是求都求不來啊。現在怎麽不高興呢。”


    “孫先生。這可是十幾萬兩銀子啊。就這樣沒了。還不知道什麽人幹的。就賺了這麽四個字。你說老夫不是虧死了。”


    “老爺。我看此事不簡單。後麵有高人策劃。讓我們偷雞不成蝕把米。還說不出來。這不就是啞巴吃黃連嗎。可是我們的好幾百個人那裏去了。我去的時候。竟然一個也沒看到。不會是他們監守自盜吧。”


    “不會的。我相信我那表弟。再說裏麵還有我好幾個親信。怎麽會監守自盜。這樣吧。你去聯係江湖上的人士。我出一萬兩銀子的花紅。誰給我打聽到消息。我就把銀子給他。但是要具體的消息。可不是小道消息。明白嗎。”


    “老爺。小的明白。可是接下來我們怎麽辦。我在街上看了看。街上的商店大多數都開門了。我們的店鋪怎麽辦。是開門還是關著。”


    “這個下午再說吧。我派人去請孫掌櫃的和韓掌櫃的去了。待他們過來我們在商量下吧。你去做事吧。”


    打發走了孫先生。王本雨自己在屋子裏走來走去的思考問題。到底是誰做的這件事。現在連自己的靠山文大人都自殺了。雖然不用擔心他們密商的事泄密。但是自己也失去了一個靠山。更多更快章節請到。這幾年也沒少給那文大人送銀子。可是這一下子自己算是損失慘重。雖然不至於傾家蕩產。但也是傷筋動骨。


    兩個去請孫糧商和韓糧商的下人迴來了。那去韓家的先說道:“老爺。韓老爺說他來不了。他在他家糧鋪。說是準備開門。我臨走他還說恭喜老爺你。”


    “這些玩意。沒一個好東西。我有什麽好恭喜的。他說為什麽恭喜我。”


    “韓老爺說。恭喜老爺你被官府表彰。”


    “梁大人剛走。韓老爺怎麽知道官府對我的表彰。”


    “老爺。第一時間更新這個小的就不知道了。再說。小的也不敢問。急著迴來複命。”


    “好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你呢。孫老爺是怎麽說的。為什麽不來。”王本雨又問另一個去請人的下人。


    “老爺。孫老爺說。他很忙沒時間。正在招唿著夥計們拉糧食開門營業呢。他說改天再來找老爺敘話。”


    “好了。好了。你們都下去吧。”


    現在王本雨。知道。這次的罷市是徹底失敗了。自己城外的糧食說不定就是官府派人去搞的。可是沒了文大人。和文大人後麵的靠山。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裝下去。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裝做城外的糧食。就是他安排人去散的。最不妙的是得罪了兩家大的糧食商人。以後生意上的事情。他們恐怕再也不會跟自己商量了。


    他現在想去找個人商量下都沒人搭理。更不用說自己的靠山也倒了。悔不該跟著趟這趟渾水。都是自己貪念太重。也不想想跟朝廷作對會有什麽好果子吃。


    懊悔萬分的王本雨對一直在書房伺候的小廝說道:“你去通知孫先生。下午我們王家的糧店全部開門營業。還有趕緊把運河上的糧食拉進來。再去招募人手把城外的糧倉修理好。”


    感到失望的不止是王本雨自己。更多更快章節請到。還有一個人比他還失望。


    內閣。高拱坐在自己的屋子裏。看著桌子上那些奏折。失望無奈的心情。讓他一個字也看不下去。精心準備的罷市。這麽煙消雲散。還拐帶上害死了自己的親信。幸好那姓文的夠聰明。要是被帶到了東廠。早晚會招供出自己。看來自己還是不如張居正。論心性論計策都差了不止一點。


    高拱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現在官大了別人也不敢說。所以才造成了脾氣越來也大。心氣越來越高的性格。自己覺得對的。很少能聽別人的勸告。


    就像這次的罷市。第一時間更新起因也就是高拱覺得收了商業稅。會丟臉。丟了朝廷的臉。他也不想想。現在國庫裏麵沒有銀子。開源是應該的。商人也是大明朝的子民。收稅也是應該的。難道商人的銀子就不是銀子。一般人都能懂的道理。到了高拱這裏就鑽了牛角尖。讀書人的高傲。進士出身的榮耀。讓他覺得。這些都是丟人的。


    貫穿整個大明朝。一直是稅賦不夠開支的。因為隻去想著收種地百姓的稅。沒有想到商人的錢會更多。來的也更快。隨著土地兼並的加劇。稅是越來越少。以至於現在無銀可用。


    隔壁房間的張居正。此時的心情卻跟高拱完全兩樣。愉快的看著折子。做著批閱。還和顏悅色的接待著不時前來請示工作的官員。張居正的高興。不止是挫敗了這次的罷市。更大的喜悅是。皇上早朝後單獨留下他。為這次挫敗罷市出謀獻策的功勞。做了表彰。雖然沒有什麽實質性的獎勵。但是他知道。他在皇上心裏的分量越來越重。


    皇上以前依賴高拱。現在召見他的次數比高拱多了很多。再加上還有司禮監馮保的策應。廣大官員的敬重。讓張居正自我感覺越來越好。說不定哪天就會迎來自己最輝煌的時候。登上首輔的寶座。這也是做臣子的最高榮譽。


    張居正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折子。門簾子。一下子從外麵挑了開來。張居正一抬頭發現是陳久來了。趕緊招唿陳久坐下問道:“陳總管。怎麽這麽清閑。跑到內閣來了。”


    “張大人。你也知道。我就是勞碌的命。沒事我哪有時間來啊。這不皇上有旨。讓你去糧商王本雨那裏去傳旨。”其實張居正知道。對方王本雨的計策也是他出的。隻是沒想到皇上會讓他去傳旨。


    “陳總管。這個傳旨派個人去就是了。老夫正在忙著呢。皇上怎麽會讓我去傳旨。”


    “張大人。這個王本雨。可是大善人。前幾天散糧十幾萬石。給了貧民。皇上說了。這是本朝今年最大的善舉。為了彰顯朝廷的重視。特地派你去傳旨。”


    兩個人心知肚明。這些計策都是早就商定好的。張居正雖然看不起太監。但是對於這些太監。態度還是不錯的。再加上陳久本來就和我關係不錯。張居正又是我的師傅。愛屋及烏。這陳久也就對張居正尊重親近了很多。反之。高拱就不一樣了。仗著是皇上的老師。沒少嗬斥陳久。陳久雖然沒有什麽大的權利去對抗高拱。但是在一些小細節上。氣氣高拱還是可以的。


    就像這次。皇上派張居正去傳旨。卻不派高拱去。陳久故意生意大大的。就是給隔壁的高拱聽。果不然。隔壁傳來什麽東西摔倒地上的聲音。高拱那脾氣怎麽能忍得住。摔東西是經常的。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嶗山詭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日雨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日雨桐並收藏嶗山詭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