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每一個主要卷後麵都會加上一章本卷的解說。
第一次出來和讀者交流,嗯……至於是不是交流不好說,十有八九是我自己在自說自話。雖然每天看到點擊率都在增加,但是沒有一個讀者跳出來指著我鼻子說:聽月,你就是個傻叉,寫的是啥玩意兒。
我不得不懷疑,這點擊率是不是網站的小編們覺得我一點點擊都沒有太可憐了,故意給我來點數據讓我不要放棄什麽的。(要是這時有個小編跳出來對我說:這都被你發現了。那我就棄坑吧,太傷人了。)
好的,第一次交流難免有些廢話。(精分:以後你們就會知道這家夥有個特別習慣,叫“聽月式跑題”。)
先說說作者本人吧。嗯,我就是那個玉樹臨風,瀟灑……咳咳,還是務實點,出門被拍磚頭就不好了。作者是一名研究生,還是一名理工男,(妹子,不存在的,女裝大佬,也不存在的。)所以寫文章的時候難免有些理科生的耿直思維,還經常把一些自以為是常識的東西寫到文中。(曾經被一名文科妹子看完我的一篇初稿後,指著鼻子吐槽了十分鍾。大致原因是,她不知道啥是庫侖力。)我覺得她初中物理老師要哭暈在廁所。
本文初步構思在大學快要畢業的時候,想想已經過去四五年了,起因是本人和大學的同學想一起寫點什麽去祭奠我們“混”過去的大學時光,結果我們把自己的原型給一個個對等到了文中的五個主角身上。加上這群不靠譜的同學們那恐怖的發散性思維,我們就成功的在構思中把宇宙炸飛了十次八次。當然文章不能這麽寫,結果修改之後,寫出一群看似不靠譜,實際上也不靠譜的一群人。
本文的構思是來源是,這群人走在馬路上閑逛時,看到一個七八歲左右的小女孩趴在蛋糕店的玻璃上,然後龔侯原型就對本人說了一句,“看,就是你最喜歡的蘿莉。”原本一句玩笑話,最終演化成了一個將近十萬字的劇情,作者本人將這個小小的構思藏在了心裏,慢慢的澆灌,直到它長大。
當年那個趴在蛋糕店玻璃上的小女孩我們恐怕再也不會見到,可是我們塑造出來的安吉兒始終活在我們的心中,在寫作的時候,我無意中聽到了那一首《生きていたんだよな》(《她曾經活過啊》)。歌中的給我的感覺,和我想附在安吉兒身上的情感是那麽相似。從而我也寫出了這卷的主題:
活著。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也是很艱難的事情。就在前幾天,室友告訴我,他曾經的一位同學,在加班的時候死亡,剛剛結婚一個月。作者見過有人自殺,也見過經曆過失去親人的痛苦,也曾在迷惘的時候考慮過結束生命。
但是作者害怕了,害怕死亡不是懦弱,而是勇敢的選擇活著。這是一碗毒雞湯,不過有點用,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讓年輕的我們早早的白了發,可是我們不還是努力的活著嗎?無聊的時候,我偶爾會哼著周傑倫的《稻香》,有些明白,為什麽童年的時候幻想長大,長大後卻唱著童年。
聽月成功的跑題了,迴到主題上來,其實這本書的核心故事就是一群沒有光環的主角們努力活著的故事,他們沒有金手指,沒有奇遇,他們也沒有錢,他們是丟在人海中的普通一員,給別人打工,活成了別人想讓你活成的樣子。
安吉兒是們在生活中發現的美麗,她卻不能長久。而主角所做的,是我們不能做的,他們為了安吉兒戰鬥,其實就是為了活出自己想要讓自己活出的樣子。至於最後謝流和遠野太郎對科學的討論,已經不重要,很多還是作者東摘西抄的。
最後說到寫作的方法,這部小說動筆之前,作者和朋友們做了大量的設定,可是應該沒什麽人願意看,我們也就沒有寫出來,造成了很多地方看的莫名其妙的地方,這個作者也沒辦法,能力有限,真的寫不好,放棄治療了。(這裏還說一下,作品相關中幾個設定還是要看一下,那已經是最簡化後的介紹了,那個都不看,我真的想說看不懂我也沒辦法了。)
本書目前構思出大綱和後麵已經寫出來的劇情有二十多卷,總體來說,都不會是爽文,如果不是靜下心來看書的讀者,其實可以不用來浪費您寶貴的時間了。我也承認,這本書寫的是真的不咋滴。(被朋友說過設定很渣而絕對不看的作者表示:已經沒有什麽好怕的了。)
這個我放在正文這裏了,不過前麵的本卷最後一章《詩和遠方》請不要漏掉了,不然還以為我不更新呢。
第一次出來和讀者交流,嗯……至於是不是交流不好說,十有八九是我自己在自說自話。雖然每天看到點擊率都在增加,但是沒有一個讀者跳出來指著我鼻子說:聽月,你就是個傻叉,寫的是啥玩意兒。
我不得不懷疑,這點擊率是不是網站的小編們覺得我一點點擊都沒有太可憐了,故意給我來點數據讓我不要放棄什麽的。(要是這時有個小編跳出來對我說:這都被你發現了。那我就棄坑吧,太傷人了。)
好的,第一次交流難免有些廢話。(精分:以後你們就會知道這家夥有個特別習慣,叫“聽月式跑題”。)
先說說作者本人吧。嗯,我就是那個玉樹臨風,瀟灑……咳咳,還是務實點,出門被拍磚頭就不好了。作者是一名研究生,還是一名理工男,(妹子,不存在的,女裝大佬,也不存在的。)所以寫文章的時候難免有些理科生的耿直思維,還經常把一些自以為是常識的東西寫到文中。(曾經被一名文科妹子看完我的一篇初稿後,指著鼻子吐槽了十分鍾。大致原因是,她不知道啥是庫侖力。)我覺得她初中物理老師要哭暈在廁所。
本文初步構思在大學快要畢業的時候,想想已經過去四五年了,起因是本人和大學的同學想一起寫點什麽去祭奠我們“混”過去的大學時光,結果我們把自己的原型給一個個對等到了文中的五個主角身上。加上這群不靠譜的同學們那恐怖的發散性思維,我們就成功的在構思中把宇宙炸飛了十次八次。當然文章不能這麽寫,結果修改之後,寫出一群看似不靠譜,實際上也不靠譜的一群人。
本文的構思是來源是,這群人走在馬路上閑逛時,看到一個七八歲左右的小女孩趴在蛋糕店的玻璃上,然後龔侯原型就對本人說了一句,“看,就是你最喜歡的蘿莉。”原本一句玩笑話,最終演化成了一個將近十萬字的劇情,作者本人將這個小小的構思藏在了心裏,慢慢的澆灌,直到它長大。
當年那個趴在蛋糕店玻璃上的小女孩我們恐怕再也不會見到,可是我們塑造出來的安吉兒始終活在我們的心中,在寫作的時候,我無意中聽到了那一首《生きていたんだよな》(《她曾經活過啊》)。歌中的給我的感覺,和我想附在安吉兒身上的情感是那麽相似。從而我也寫出了這卷的主題:
活著。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也是很艱難的事情。就在前幾天,室友告訴我,他曾經的一位同學,在加班的時候死亡,剛剛結婚一個月。作者見過有人自殺,也見過經曆過失去親人的痛苦,也曾在迷惘的時候考慮過結束生命。
但是作者害怕了,害怕死亡不是懦弱,而是勇敢的選擇活著。這是一碗毒雞湯,不過有點用,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讓年輕的我們早早的白了發,可是我們不還是努力的活著嗎?無聊的時候,我偶爾會哼著周傑倫的《稻香》,有些明白,為什麽童年的時候幻想長大,長大後卻唱著童年。
聽月成功的跑題了,迴到主題上來,其實這本書的核心故事就是一群沒有光環的主角們努力活著的故事,他們沒有金手指,沒有奇遇,他們也沒有錢,他們是丟在人海中的普通一員,給別人打工,活成了別人想讓你活成的樣子。
安吉兒是們在生活中發現的美麗,她卻不能長久。而主角所做的,是我們不能做的,他們為了安吉兒戰鬥,其實就是為了活出自己想要讓自己活出的樣子。至於最後謝流和遠野太郎對科學的討論,已經不重要,很多還是作者東摘西抄的。
最後說到寫作的方法,這部小說動筆之前,作者和朋友們做了大量的設定,可是應該沒什麽人願意看,我們也就沒有寫出來,造成了很多地方看的莫名其妙的地方,這個作者也沒辦法,能力有限,真的寫不好,放棄治療了。(這裏還說一下,作品相關中幾個設定還是要看一下,那已經是最簡化後的介紹了,那個都不看,我真的想說看不懂我也沒辦法了。)
本書目前構思出大綱和後麵已經寫出來的劇情有二十多卷,總體來說,都不會是爽文,如果不是靜下心來看書的讀者,其實可以不用來浪費您寶貴的時間了。我也承認,這本書寫的是真的不咋滴。(被朋友說過設定很渣而絕對不看的作者表示:已經沒有什麽好怕的了。)
這個我放在正文這裏了,不過前麵的本卷最後一章《詩和遠方》請不要漏掉了,不然還以為我不更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