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誤會一場
關緣也是挺佩服那人的耐性,能堅持到現在才出手。
可等他猛的轉身,一把按住那人襲來的手腕,抬眼望去,卻也是有些驚訝。
那手腕不粗,精瘦有力,再順著往上一看,卻是一個皮膚黝黑,麵帶倔強,眼神裏滿是仇恨的少年。
這少年不過十一二歲,身形矮小,大抵是從小有些營養不良,身高還不過關緣胸前。
“黑小子,認錯人了吧。”關緣開口解釋,看那少年眼裏的仇恨,怕是和倭寇之間有血仇,自己可不能背了這莫名黑鍋。
“我們不是賊人,也不是倭寇,乃是關中來的俠客,專為殺敵而來。”
說話間,那黑小子還在掙紮,別看他瘦小的很,胳膊上的蠻力不少,可惜關緣的手掌如鐵箍般將其牢牢鎖住。
他抿著嘴,用力過猛,甚至開始有些嘴唇發白,眼裏的仇恨絲毫未曾退減,還帶有一絲瘋狂之意。
關緣見無法溝通,也是有些無奈,手上的少年不顧一切的想掙脫出來,他反而不願放手,生怕對方做了什麽衝動之事。
吱呀一聲,左手邊的木屋大門打開,走出一名白發蒼蒼的耄耋老者,手杵著拐杖,走了過來。
那少年見到老者,似乎更加激動了,嘴裏嗚嗚呀呀的喊些什麽,關緣這才發現,這孩子似乎是個啞巴。
“黑娃,莫要再兇,此人不是賊人。”那老者徑直上前,連比劃帶勸說,將其安撫了下來。
這啞巴少年對其也很是信任,漸漸安靜了下來。
關緣見終於有個明事理的人出來,能夠溝通的了,也是放心的鬆開了那少年的手。
“老人家,我是中原來的華山派弟子,隻為殺倭寇而來的。”關緣自報家門,看那老者斯文有禮,應該是這村子裏德高望重的人。
“什麽華山派,沒聽過啊。”
此言一出,不僅是關緣,就連聞聲趕來的梁發和向大年都麵色一凝,也就是此老人不懂武功,是個山野之民。
若是武林中有其他人敢這麽說,為了門派顏麵,不論如何,也得和那人做上一場。
“不過既然是來殺倭寇的,那便不是壞人。”那老者一個大喘氣,繞了三人一圈。
此時,這個村莊各處的門戶或大或小的都開了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出來了不少,來看關緣三人這不速之客。
“你們之前馬蹄聲急,幾裏外就有同村人迴來預警,我們還以為是倭寇又來了呢。”那老者摟著還在滿懷敵意瞅著關緣的啞巴少年。
關緣有些哭笑不得,“我們一副大明人的裝扮,怎麽會是倭寇呢。”
“倭寇裏也不都是那些矮猴子,也有我大明人。”那老者說道,“之前他們就是先派幾個人四下探路,找到方向後,才開來大隊倭寇的。”
還有這種事,還有我大明人和倭寇摻合到了一起?
後來那老者邀請關緣三人進院詳敘,並端上了些吃食。
原來這村子叫做東石村,住了百十戶人家。本來往西十多裏,還有個西石村,可惜數月前,那次倭寇過境,被燒毀了。
一村的農戶村民全都未曾幸免,隻留下這不會說話的啞巴少年,逃到了東石村。
可惡的是,這西石村其實也是窮的叮當響,並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能吸引來倭寇。這幫賊人純粹就是路過此處,肚子餓了,便進村就食。
綁了全村老小,大肆吃喝一番不算,臨走還把老弱病殘都給屠殺了,一把火燒了個幹淨。
這喚做黑娃的少年,逃到了和西石村大多招親帶故的東石村,被村裏的教書先生陳老收留。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東石村的人遠遠的就安排了放哨的,見到關緣三人高頭大馬,背負兵刃,還以為是倭寇卷土重來了呢。
眾人躲進家中準備好的地洞菜窖,堅壁清野,沒想到黑娃倒是按耐不住仇恨,摸了出來。
畢竟他本來就是孤兒,在西石村吃著百家飯,穿著百家衣長大。之前倭寇來襲,他怯懦逃走早就後悔不已,如今又有疑似賊人的人進了村,他怎麽能忍耐的住,一心想著報仇雪恨。
“陳老,剛才聽您說,倭寇裏還有我大明人,果真如此?”關緣一邊吃著浙南一帶有名的青團,一邊問道。
“老朽雖老,但還未眼花。”陳老頓了頓手裏的木杖,“那夥天收的倭寇,雖然領頭的是個禿頭矮個子,說話烏裏哇啦,但隊伍裏有不少大明人,說著漢話,而且那裝扮我還是分得清的。”
東西石村,相距不遠,倭寇過境之時,不少農戶都見到了,陳老也是如此。隻是沒想到這幫子惡人居然如此兇殘嗜殺,滅絕人性。
“肯定是那些人給倭寇做了向導,不然我台州府下這麽多鄉縣,那幫矮猴子知道哪裏富庶,哪裏貧窮?!”
關緣沒想到,在這正德年間,就有人為了利益,給倭寇們做漢奸。這些人可比倭寇更加可惡。
“陳老可知道這幫倭寇,如今流竄到了哪裏?”此時的關緣有些按耐不住怒火,就想殺幾個倭寇解解氣。
“聽南邊村子的人說,就在這不遠幾十裏的一處海灣,這夥倭寇搬著搶來的東西,上了海船,不知跑到何處去了。”
不錯,這雁蕩山以東,是個狹長的海灣,確實能藏不少船隻。
這追蹤不到倭寇,關緣有些氣餒,不過收集到些情報也是好的。據陳老所說,倭寇的隊伍人並不是很多,頂多3、400之數,其中真倭不過一半,另一半都是些充當漢奸的假倭。
“若是南邊的海灣能夠藏船,倭寇們嚐到了甜頭,恐怕日後還是會從此處上岸。”想到此處,關緣不禁有些擔心。
“怕他作甚!之前是我們沒有防備,如今我們相鄰幾個村都約定好了,若是倭寇再犯,這幫老少爺們,可不會讓他們如願以償。”陳老年紀雖大,但說話還是有股豪氣。
按照他的說法,之前也就是看關緣等人寥寥幾人,所以沒有聯絡,不然此時附近來增援的鄉民,早就把村子給圍上了。
如今的大明百姓還沒有怎麽意識到倭寇的難以對付,還以為就是一夥普通的流寇。堂堂大明,對付這彈丸小國跑出來的匪徒,豈不是輕而易舉。
一直得等到後麵幾十年的抗爭經曆,下至百姓,上至朝堂,才會真真正正意識到,沿海倭寇,已是心腹大患。
關緣也是挺佩服那人的耐性,能堅持到現在才出手。
可等他猛的轉身,一把按住那人襲來的手腕,抬眼望去,卻也是有些驚訝。
那手腕不粗,精瘦有力,再順著往上一看,卻是一個皮膚黝黑,麵帶倔強,眼神裏滿是仇恨的少年。
這少年不過十一二歲,身形矮小,大抵是從小有些營養不良,身高還不過關緣胸前。
“黑小子,認錯人了吧。”關緣開口解釋,看那少年眼裏的仇恨,怕是和倭寇之間有血仇,自己可不能背了這莫名黑鍋。
“我們不是賊人,也不是倭寇,乃是關中來的俠客,專為殺敵而來。”
說話間,那黑小子還在掙紮,別看他瘦小的很,胳膊上的蠻力不少,可惜關緣的手掌如鐵箍般將其牢牢鎖住。
他抿著嘴,用力過猛,甚至開始有些嘴唇發白,眼裏的仇恨絲毫未曾退減,還帶有一絲瘋狂之意。
關緣見無法溝通,也是有些無奈,手上的少年不顧一切的想掙脫出來,他反而不願放手,生怕對方做了什麽衝動之事。
吱呀一聲,左手邊的木屋大門打開,走出一名白發蒼蒼的耄耋老者,手杵著拐杖,走了過來。
那少年見到老者,似乎更加激動了,嘴裏嗚嗚呀呀的喊些什麽,關緣這才發現,這孩子似乎是個啞巴。
“黑娃,莫要再兇,此人不是賊人。”那老者徑直上前,連比劃帶勸說,將其安撫了下來。
這啞巴少年對其也很是信任,漸漸安靜了下來。
關緣見終於有個明事理的人出來,能夠溝通的了,也是放心的鬆開了那少年的手。
“老人家,我是中原來的華山派弟子,隻為殺倭寇而來的。”關緣自報家門,看那老者斯文有禮,應該是這村子裏德高望重的人。
“什麽華山派,沒聽過啊。”
此言一出,不僅是關緣,就連聞聲趕來的梁發和向大年都麵色一凝,也就是此老人不懂武功,是個山野之民。
若是武林中有其他人敢這麽說,為了門派顏麵,不論如何,也得和那人做上一場。
“不過既然是來殺倭寇的,那便不是壞人。”那老者一個大喘氣,繞了三人一圈。
此時,這個村莊各處的門戶或大或小的都開了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出來了不少,來看關緣三人這不速之客。
“你們之前馬蹄聲急,幾裏外就有同村人迴來預警,我們還以為是倭寇又來了呢。”那老者摟著還在滿懷敵意瞅著關緣的啞巴少年。
關緣有些哭笑不得,“我們一副大明人的裝扮,怎麽會是倭寇呢。”
“倭寇裏也不都是那些矮猴子,也有我大明人。”那老者說道,“之前他們就是先派幾個人四下探路,找到方向後,才開來大隊倭寇的。”
還有這種事,還有我大明人和倭寇摻合到了一起?
後來那老者邀請關緣三人進院詳敘,並端上了些吃食。
原來這村子叫做東石村,住了百十戶人家。本來往西十多裏,還有個西石村,可惜數月前,那次倭寇過境,被燒毀了。
一村的農戶村民全都未曾幸免,隻留下這不會說話的啞巴少年,逃到了東石村。
可惡的是,這西石村其實也是窮的叮當響,並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能吸引來倭寇。這幫賊人純粹就是路過此處,肚子餓了,便進村就食。
綁了全村老小,大肆吃喝一番不算,臨走還把老弱病殘都給屠殺了,一把火燒了個幹淨。
這喚做黑娃的少年,逃到了和西石村大多招親帶故的東石村,被村裏的教書先生陳老收留。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東石村的人遠遠的就安排了放哨的,見到關緣三人高頭大馬,背負兵刃,還以為是倭寇卷土重來了呢。
眾人躲進家中準備好的地洞菜窖,堅壁清野,沒想到黑娃倒是按耐不住仇恨,摸了出來。
畢竟他本來就是孤兒,在西石村吃著百家飯,穿著百家衣長大。之前倭寇來襲,他怯懦逃走早就後悔不已,如今又有疑似賊人的人進了村,他怎麽能忍耐的住,一心想著報仇雪恨。
“陳老,剛才聽您說,倭寇裏還有我大明人,果真如此?”關緣一邊吃著浙南一帶有名的青團,一邊問道。
“老朽雖老,但還未眼花。”陳老頓了頓手裏的木杖,“那夥天收的倭寇,雖然領頭的是個禿頭矮個子,說話烏裏哇啦,但隊伍裏有不少大明人,說著漢話,而且那裝扮我還是分得清的。”
東西石村,相距不遠,倭寇過境之時,不少農戶都見到了,陳老也是如此。隻是沒想到這幫子惡人居然如此兇殘嗜殺,滅絕人性。
“肯定是那些人給倭寇做了向導,不然我台州府下這麽多鄉縣,那幫矮猴子知道哪裏富庶,哪裏貧窮?!”
關緣沒想到,在這正德年間,就有人為了利益,給倭寇們做漢奸。這些人可比倭寇更加可惡。
“陳老可知道這幫倭寇,如今流竄到了哪裏?”此時的關緣有些按耐不住怒火,就想殺幾個倭寇解解氣。
“聽南邊村子的人說,就在這不遠幾十裏的一處海灣,這夥倭寇搬著搶來的東西,上了海船,不知跑到何處去了。”
不錯,這雁蕩山以東,是個狹長的海灣,確實能藏不少船隻。
這追蹤不到倭寇,關緣有些氣餒,不過收集到些情報也是好的。據陳老所說,倭寇的隊伍人並不是很多,頂多3、400之數,其中真倭不過一半,另一半都是些充當漢奸的假倭。
“若是南邊的海灣能夠藏船,倭寇們嚐到了甜頭,恐怕日後還是會從此處上岸。”想到此處,關緣不禁有些擔心。
“怕他作甚!之前是我們沒有防備,如今我們相鄰幾個村都約定好了,若是倭寇再犯,這幫老少爺們,可不會讓他們如願以償。”陳老年紀雖大,但說話還是有股豪氣。
按照他的說法,之前也就是看關緣等人寥寥幾人,所以沒有聯絡,不然此時附近來增援的鄉民,早就把村子給圍上了。
如今的大明百姓還沒有怎麽意識到倭寇的難以對付,還以為就是一夥普通的流寇。堂堂大明,對付這彈丸小國跑出來的匪徒,豈不是輕而易舉。
一直得等到後麵幾十年的抗爭經曆,下至百姓,上至朝堂,才會真真正正意識到,沿海倭寇,已是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