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初晴。
晨起,任之換上了棉袍,拎上了不知何時準備的袋子,出了門。室外的冷意讓他忍不住抖了一下,抬手摸了摸立刻冰涼的鼻尖,一隻手握緊了袋子口,另一隻手縮進了袖子,出了殿。
青石板路被打掃的格外的幹淨,讓人幾乎察覺不到前日下過一場大雪。任之快速地穿過主殿,朝著西南方向走去。愈往前走,路變得愈窄,路上的積雪也再無人清理。任之卻仿佛沒有察覺到這種變化,繼續向前走去,身後的雪地上卻沒有任何的痕記。
不知道走了多久,任之在一座宮殿前停了下來,“華陽殿”三個字肆意張揚。但是門口無人清理的積雪卻表明了這殿主人現在並不受寵。
任之將手裏袋子換到另一隻手上,推開了殿門,朝著裏麵走去。
這華陽殿的主人正是當年頗受寵的良妃,因為四皇子不幸早逝而大病不起,容顏憔悴。最開始的時候,景炎帝還會經常來探望她,但是間隔時間越來越長,良妃已經逐漸被景炎帝所遺忘。
所以現在即使她還位列四妃,但是因為膝下無子,景炎帝又不聞不問,這後宮之人最是勢力,現在的處境還不若一個得寵的才人。
殿門口並沒有守衛,連院子裏都不見人,任之很容易的就一路進到內室,濃濃的藥香味讓他不自覺地挑起了眉。
良妃正靠在榻上,麵色微黃,手裏拿著一本書,專注地翻看,任之輕咳了一聲,良妃抬眼看他,微微笑道,“又勞煩你過來。”
任之搖頭,視線在殿內掃過,依舊是格外的清冷,不由開口,“怎麽連個侍候的人都沒有?”
良妃微笑,“綠竹去領月例了,還要想辦法去多弄點碳來,怕屋子冷了我受不住。”
“那其他人呢?”任之問完,又隨即住口,人情冷暖,他自幼在這宮中成長,最是清楚。他將手裏的袋子打開,從裏麵掏出一個沾染了碳灰的包袱,拆開裏麵竟是一件狐裘大衣,“這是宮外的朋友托人帶給我的,我整日跟在陛下身邊,也沒機會穿,還是送來吧。”頓了頓又道,“下麵這些是碳,讓綠竹收起來慢慢燒,過些日子我還會送來,所以不用節省,你身體不好不能受涼。”
良妃彎唇看著任之,“勞你費心了。”
任之將東西都放好,在榻前坐了下來抬眼打量著良妃。
景炎帝一手打下這江山,讓百姓安居,又節儉精明,算是一代明君,若說有什麽嗜好,大概就是好美色了,但這畢竟是天下男人的通病,他身為一國之君,這也算不得什麽。
但是他後宮之中的任何一位有品級的妃嬪,從外貌上都是數一數二,良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加上出身世族之家,因而位列四妃。
隻是這天底下,最難長久的大概就是聖寵了。
最初任之接觸良妃,隻是想要了解當年四皇子溺水的事情,後來逐漸的竟然生起了照顧這個可憐女人的心情。
隔三差五他便會來到這裏為良妃送各種物品,良妃從來都是笑著接受。偶爾還會與任之聊上幾句,漸漸地,任之竟然開始真心地與她交好。
大概是因為自己是個孤兒,所以潛意識裏想要一個這樣溫柔的母親吧。而良妃,也從未覺得任之是個小太監而覺得鄙夷。
這華陽宮竟然逐漸成為了任之在這宮裏最喜歡的去處。
任之與良妃說了幾句話,感覺到屋子地涼意,起身拿了件外衣為良妃披上,迴身往暖爐裏加了幾塊碳,才又重新坐了下來,順手拿起了剛剛良妃看的書,掃了一眼,發現是一本兵法,笑著搖了搖頭,“總覺得你呆在這後宮之中可惜了。”
良妃抬眼瞧他,“你不覺得我一個女人看這種書奇怪?”
“女人怎麽就不能看這種書了。”任之笑道,“若是你願意,怕早就是三軍之中運籌帷幄的女將軍了,這朝中諸將,在謀略上有幾人及你?”
“雖然誇讚的成分較大,但是因為聽起來很舒服,所以我也就不客氣地受了。”良妃說著,忍不住笑了起來。
任之也跟著笑了起來,半晌,他止住了笑,看著良妃,認真地問道,“我一直沒有問過你,這些年,你就不曾埋怨過陛下麽?”
良妃笑著搖頭,“有什麽可埋怨的,嫁入這帝王家,是我自己選的,我早就清楚這後宮之中勾心鬥角,帝王心易變,還義無反顧地嫁進來,又何必怪別人呢。再說我現在這樣也很好,難得清閑。”
任之看了她一會,笑著點了點頭,“是啊,我看這後宮之中,還是你這裏最安逸了。”
兩個人又說笑了一會,直到綠竹迴來,任之又從剛剛那袋子裏翻出幾服藥交給她,一再囑咐,才告辭離開。
任之並沒有原路返迴,而是朝著相反方向走去。穿過禦花園,在小路上兜轉,終於到達了那座廢棄的宮殿。
他在門口站了許久,腦海中不斷地迴想剛剛良妃說的話。他早知道那個人的目標,也知道想要幫他實現要付出怎樣的代價,還是義無返顧地去做,隻因為想要讓那個人開心。
既然這樣,以後不管發生什麽,他也不應該去抱怨了吧。
他笑著搖了搖頭,轉身朝著自己的住處走去。
年關漸近,宮中逐漸變得熱鬧起來,朝中的應酬宴請也逐漸的增多,段以賢變得愈發的忙碌起來,更大的一個原因是,突厥可汗派他最寵愛的幼子,阿史那蘭的哥哥,阿史那阿吉前來朝賀。
這是與突厥和談,突厥稱臣之後第一次派人進京,所派之人又是當朝宜王妃的胞弟,朝廷內外自是重視非常,連宜王府內也開始早早做準備。
景炎帝設宴宣政殿,以表示對突厥王子的歡迎。
阿史那阿吉穿著異族服裝,不似有漢人血統的阿史那蘭,他看起來完全是一副異族人的模樣。他將貢品敬獻給景炎帝,用生澀的漢語表達對天/朝皇帝的崇敬。
景炎帝很是滿意,示意張誠接了貢品,跟阿史那阿吉簡單地聊了幾句,下令開宴。
阿史那阿吉被賜座在景炎帝下首,正對麵是太子段以傑,段以賢坐在他的右側。阿史那阿吉奉完貢品,在自己座位坐下,段以賢朝他微笑示意,阿史那阿吉微點頭,開口,“我妹妹近來可好?”
段以賢點頭,“府內已經為王子準備了房間,蘭兒正在府中等著,宴後你們兄妹就可以見麵了。”
“叨擾了。”阿史那阿吉一本正經地說道。
段以賢搖頭,“都是自家人何必客氣。”說完替他斟滿了酒,“嚐嚐中原的酒與塞外的比起來如何?”
阿史那阿吉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點了點頭,
“中原的酒水果然不一樣。”
段以賢揚唇,“我在府中存了十壇佳釀,等你返迴塞外的時候一起帶上。”
阿史那阿吉眼中放亮,“那我便不客氣了。”
段以賢笑著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忍不住抬頭,視線飄向景炎帝身後,自從大婚之後,二人已經很久沒能單獨見麵,也沒能好好的說上幾句話。
段以賢暗暗歎了一口氣,收迴了視線,以免被別人發現。迴過頭發現段以傑跟公西邦正湊在一起,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酒宴進行一半,景炎帝因為身體微恙,提前迴宮,所有人都躬身恭送他離開。
宴席繼續,眾人似乎更加放得開,喧鬧聲笑聲四起,阿史那阿吉還依舊望著門口,段以賢有些詫異地看著他,“怎麽了?”
阿史那阿吉有些收迴視線,有些微醺地模樣問道,“皇帝陛下身後的那個年輕人是誰?”
段以賢愣了一下隨機明白了他說的是任之,張了張嘴,想要隨口敷衍他,身後卻傳來了一個聲音,“不過是一個小太監而已,王子感興趣?”
段以賢迴過頭,正看見段以墨的笑臉,阿史那阿吉對眼前的人有些陌生,扭頭看向段以賢,段以賢笑著開口,“這位是我七弟,陳王段以墨。”
阿史那阿吉立即了然,拱手道,“陳王殿下說笑了,隻是隨意看看而已。”
段以墨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隨機笑道,“王子的漢話說的真不錯。”
阿史那阿吉迴道,“殿下過獎了。因為可敦是漢人,所以自小就多學了一些漢話,沒想到真的有機會用到。”
段以墨從一旁桌上拿過酒杯斟滿兩杯酒,遞給阿史那阿吉一杯,“我與王子一見如故,特邀請王子改日到府內一聚,王子可答應?”
阿史那阿吉接過杯子一飲而盡,“那就麻煩殿下了。”
晨起,任之換上了棉袍,拎上了不知何時準備的袋子,出了門。室外的冷意讓他忍不住抖了一下,抬手摸了摸立刻冰涼的鼻尖,一隻手握緊了袋子口,另一隻手縮進了袖子,出了殿。
青石板路被打掃的格外的幹淨,讓人幾乎察覺不到前日下過一場大雪。任之快速地穿過主殿,朝著西南方向走去。愈往前走,路變得愈窄,路上的積雪也再無人清理。任之卻仿佛沒有察覺到這種變化,繼續向前走去,身後的雪地上卻沒有任何的痕記。
不知道走了多久,任之在一座宮殿前停了下來,“華陽殿”三個字肆意張揚。但是門口無人清理的積雪卻表明了這殿主人現在並不受寵。
任之將手裏袋子換到另一隻手上,推開了殿門,朝著裏麵走去。
這華陽殿的主人正是當年頗受寵的良妃,因為四皇子不幸早逝而大病不起,容顏憔悴。最開始的時候,景炎帝還會經常來探望她,但是間隔時間越來越長,良妃已經逐漸被景炎帝所遺忘。
所以現在即使她還位列四妃,但是因為膝下無子,景炎帝又不聞不問,這後宮之人最是勢力,現在的處境還不若一個得寵的才人。
殿門口並沒有守衛,連院子裏都不見人,任之很容易的就一路進到內室,濃濃的藥香味讓他不自覺地挑起了眉。
良妃正靠在榻上,麵色微黃,手裏拿著一本書,專注地翻看,任之輕咳了一聲,良妃抬眼看他,微微笑道,“又勞煩你過來。”
任之搖頭,視線在殿內掃過,依舊是格外的清冷,不由開口,“怎麽連個侍候的人都沒有?”
良妃微笑,“綠竹去領月例了,還要想辦法去多弄點碳來,怕屋子冷了我受不住。”
“那其他人呢?”任之問完,又隨即住口,人情冷暖,他自幼在這宮中成長,最是清楚。他將手裏的袋子打開,從裏麵掏出一個沾染了碳灰的包袱,拆開裏麵竟是一件狐裘大衣,“這是宮外的朋友托人帶給我的,我整日跟在陛下身邊,也沒機會穿,還是送來吧。”頓了頓又道,“下麵這些是碳,讓綠竹收起來慢慢燒,過些日子我還會送來,所以不用節省,你身體不好不能受涼。”
良妃彎唇看著任之,“勞你費心了。”
任之將東西都放好,在榻前坐了下來抬眼打量著良妃。
景炎帝一手打下這江山,讓百姓安居,又節儉精明,算是一代明君,若說有什麽嗜好,大概就是好美色了,但這畢竟是天下男人的通病,他身為一國之君,這也算不得什麽。
但是他後宮之中的任何一位有品級的妃嬪,從外貌上都是數一數二,良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加上出身世族之家,因而位列四妃。
隻是這天底下,最難長久的大概就是聖寵了。
最初任之接觸良妃,隻是想要了解當年四皇子溺水的事情,後來逐漸的竟然生起了照顧這個可憐女人的心情。
隔三差五他便會來到這裏為良妃送各種物品,良妃從來都是笑著接受。偶爾還會與任之聊上幾句,漸漸地,任之竟然開始真心地與她交好。
大概是因為自己是個孤兒,所以潛意識裏想要一個這樣溫柔的母親吧。而良妃,也從未覺得任之是個小太監而覺得鄙夷。
這華陽宮竟然逐漸成為了任之在這宮裏最喜歡的去處。
任之與良妃說了幾句話,感覺到屋子地涼意,起身拿了件外衣為良妃披上,迴身往暖爐裏加了幾塊碳,才又重新坐了下來,順手拿起了剛剛良妃看的書,掃了一眼,發現是一本兵法,笑著搖了搖頭,“總覺得你呆在這後宮之中可惜了。”
良妃抬眼瞧他,“你不覺得我一個女人看這種書奇怪?”
“女人怎麽就不能看這種書了。”任之笑道,“若是你願意,怕早就是三軍之中運籌帷幄的女將軍了,這朝中諸將,在謀略上有幾人及你?”
“雖然誇讚的成分較大,但是因為聽起來很舒服,所以我也就不客氣地受了。”良妃說著,忍不住笑了起來。
任之也跟著笑了起來,半晌,他止住了笑,看著良妃,認真地問道,“我一直沒有問過你,這些年,你就不曾埋怨過陛下麽?”
良妃笑著搖頭,“有什麽可埋怨的,嫁入這帝王家,是我自己選的,我早就清楚這後宮之中勾心鬥角,帝王心易變,還義無反顧地嫁進來,又何必怪別人呢。再說我現在這樣也很好,難得清閑。”
任之看了她一會,笑著點了點頭,“是啊,我看這後宮之中,還是你這裏最安逸了。”
兩個人又說笑了一會,直到綠竹迴來,任之又從剛剛那袋子裏翻出幾服藥交給她,一再囑咐,才告辭離開。
任之並沒有原路返迴,而是朝著相反方向走去。穿過禦花園,在小路上兜轉,終於到達了那座廢棄的宮殿。
他在門口站了許久,腦海中不斷地迴想剛剛良妃說的話。他早知道那個人的目標,也知道想要幫他實現要付出怎樣的代價,還是義無返顧地去做,隻因為想要讓那個人開心。
既然這樣,以後不管發生什麽,他也不應該去抱怨了吧。
他笑著搖了搖頭,轉身朝著自己的住處走去。
年關漸近,宮中逐漸變得熱鬧起來,朝中的應酬宴請也逐漸的增多,段以賢變得愈發的忙碌起來,更大的一個原因是,突厥可汗派他最寵愛的幼子,阿史那蘭的哥哥,阿史那阿吉前來朝賀。
這是與突厥和談,突厥稱臣之後第一次派人進京,所派之人又是當朝宜王妃的胞弟,朝廷內外自是重視非常,連宜王府內也開始早早做準備。
景炎帝設宴宣政殿,以表示對突厥王子的歡迎。
阿史那阿吉穿著異族服裝,不似有漢人血統的阿史那蘭,他看起來完全是一副異族人的模樣。他將貢品敬獻給景炎帝,用生澀的漢語表達對天/朝皇帝的崇敬。
景炎帝很是滿意,示意張誠接了貢品,跟阿史那阿吉簡單地聊了幾句,下令開宴。
阿史那阿吉被賜座在景炎帝下首,正對麵是太子段以傑,段以賢坐在他的右側。阿史那阿吉奉完貢品,在自己座位坐下,段以賢朝他微笑示意,阿史那阿吉微點頭,開口,“我妹妹近來可好?”
段以賢點頭,“府內已經為王子準備了房間,蘭兒正在府中等著,宴後你們兄妹就可以見麵了。”
“叨擾了。”阿史那阿吉一本正經地說道。
段以賢搖頭,“都是自家人何必客氣。”說完替他斟滿了酒,“嚐嚐中原的酒與塞外的比起來如何?”
阿史那阿吉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點了點頭,
“中原的酒水果然不一樣。”
段以賢揚唇,“我在府中存了十壇佳釀,等你返迴塞外的時候一起帶上。”
阿史那阿吉眼中放亮,“那我便不客氣了。”
段以賢笑著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忍不住抬頭,視線飄向景炎帝身後,自從大婚之後,二人已經很久沒能單獨見麵,也沒能好好的說上幾句話。
段以賢暗暗歎了一口氣,收迴了視線,以免被別人發現。迴過頭發現段以傑跟公西邦正湊在一起,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酒宴進行一半,景炎帝因為身體微恙,提前迴宮,所有人都躬身恭送他離開。
宴席繼續,眾人似乎更加放得開,喧鬧聲笑聲四起,阿史那阿吉還依舊望著門口,段以賢有些詫異地看著他,“怎麽了?”
阿史那阿吉有些收迴視線,有些微醺地模樣問道,“皇帝陛下身後的那個年輕人是誰?”
段以賢愣了一下隨機明白了他說的是任之,張了張嘴,想要隨口敷衍他,身後卻傳來了一個聲音,“不過是一個小太監而已,王子感興趣?”
段以賢迴過頭,正看見段以墨的笑臉,阿史那阿吉對眼前的人有些陌生,扭頭看向段以賢,段以賢笑著開口,“這位是我七弟,陳王段以墨。”
阿史那阿吉立即了然,拱手道,“陳王殿下說笑了,隻是隨意看看而已。”
段以墨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隨機笑道,“王子的漢話說的真不錯。”
阿史那阿吉迴道,“殿下過獎了。因為可敦是漢人,所以自小就多學了一些漢話,沒想到真的有機會用到。”
段以墨從一旁桌上拿過酒杯斟滿兩杯酒,遞給阿史那阿吉一杯,“我與王子一見如故,特邀請王子改日到府內一聚,王子可答應?”
阿史那阿吉接過杯子一飲而盡,“那就麻煩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