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鬧市之中,有一布衣少年,正坐在商店的石階上看著人來人往的大街。


    這時,一位身穿上好綢緞的華衣少年正從一家客棧中走出來,卻見一名小偷身手奇快地把他的錢袋揣進了懷裏,然後從容淡定地離開。


    這一幕卻恰好讓布衣少年看得清楚,就在那名小偷經過他身前的時候,他一個不小心就撞倒在他的身上,幾乎要跌倒在地,他趕忙地站直身子,拱手鞠躬地連聲道歉說:“對不起!對不起!”


    小偷剛剛發了點財心中正高興,又見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男孩,就沒和他計較,“算了!算了!大爺我今個兒高興,就不和你計較了。以後走路可要當心點了。”他說著擺擺手,就頭也不迴一個地走了。


    “是!是!”布衣少年見他走遠了才停住點頭哈腰的動作。這時,那位華衣少年正要雇用一輛馬車,卻又掏不出錢來,正焦急得不得了,“我的錢袋呢?怎麽不見了……”他把身上摸了個遍,還是沒找到一點有錢袋的痕跡。


    “兄台!你要找的是不是這個呀?”布衣少年特意把手中的錢袋放到他麵前晃了晃,“那個小偷才剛剛走掉了。”


    “就是這個!它怎麽會在你的手裏?”華衣少年一見這個錢袋就喜出望外地接了過來,他剛才也看到這名布衣少年和那個小偷撞到一起,想必他就是這樣把他的錢袋偷迴來的吧,不勝感激地說道:“真是太謝謝你了!如果沒有了這些錢,我可就要流落街頭了。”


    “這也沒什麽,不就是舉手之勞嘛!”布衣少年見他要雇用馬車,就多嘴問了一句,“這位兄台像是要遠行呀?”


    “是呀!”華衣少年把雇車的錢給了車夫,“我從韓國而來,正要去往‘小聖賢莊’求學解惑之道。”他邊說著邊把手中的行囊放進了車箱之中。


    “名聞天下的‘小聖賢莊’?”布衣少年嘴裏雖然在低語,心中卻在盤算著,這小聖賢莊可是儒家門下的最具頂盛的一個代表,是眾多的學子們都夢寐以求的去處,也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龍的一個寄托。


    “不知兄台要去往何方?”華衣少年見布衣少年也掛著一個簡單的行囊,“何以代步?”


    “真是巧了!我也正要往‘小聖賢莊’而去。”布衣少年心想,反正也沒地方可去,就將就將就去小聖賢莊玩玩吧,“就是一個人走路有點悶。嘿……”他的笑意之下就是想要和這位華衣少年一同而行。


    “那還真是巧了!”華衣少年倒也真誠,“不如你我就同乘一車,路上也好有個伴兒!還望兄台不要見外。”


    “如此說來,那我就不客氣了。”布衣少年倒也不拘禮,拱手說:“多謝!”他說完兩人就跳上馬車向小聖賢莊而去。


    “我叫京子函,是韓國人。”華衣少年彬彬有禮地拱手說:“不知兄台如何稱唿?”布衣少年麵露一絲狡黠之色,說:“我叫韓若水!……是秦國人。”其實,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秦國人,隻是因為自己一直生活在秦國的地方而已。


    京子函點頭了然地說道:“哦!原來是若水兄。子函今年剛滿十四歲,不知若水兄今年幾何?”他看著韓若水的眼神是這樣的真誠,從未曾有過一絲的不屑,像他這種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們,怎麽可能會與他這種布衣貧民扯淡呢?


    韓若水當然知道這位京子函的赤誠之心,而且,看他的談吐不俗絕不是一般的公子少爺,於是,他說道:“我好像還沒滿十四歲,我當叫你一聲子函哥哥了。”他說著就要伸手往他的肩膀上搭去。


    “這樣……”京子函略帶慌亂地閃過他搭過來的手臂,“你我既是同往一門而去,今後我們就以兄弟相稱吧!如何?”這時,在他的眼裏似乎閃過了一絲對韓若水的不信任的神色,隻因他剛才的舉止,實在讓人感覺有些輕浮。


    “這是最好不過了!”韓若水對於京子函的躲閃產生了一絲興趣,看著他光潔的臉上竟然透出兩朵紅暈,“隻怕子函哥哥嫌棄我這個窮小子出身,與我稱兄道弟的有失了身份。”他故意說得份外見外的把自己的自卑透露出來。


    “若水兄說哪裏話!”然而京子函卻十分謙恭地說:“有道是: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同生應珍重,同途更相惜。”京子函實在是想安撫韓若水的自卑之心,可他沒想到,他竟是如此難以捉摸的人。


    隻見,韓若水屆時就興高采烈地說道:“好!有子函哥哥這句話就夠了,正所謂:今生得相遇,不再問何人伴我醉天明。”他更加忘情地抓住他的手說道:“就憑哥哥這句‘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我可就認定你這個兄弟了。”


    “我也有同感……同感!”京子函麵露難堪之色,把手從他的手中抽了迴來。


    (2)


    他們這一行就到了桑海城中,他們跳下馬車正要步行上山,卻見一名少年把一匹上好的良駒變賣了,也是要步行上山。


    這名少年不是別人,正是張良,他此番來到桑海完全是因為不前久的一個協定……


    原來在不久前,年僅十四歲的張良,忽然被父親張平告知,他已經把他的婚事與韓國的一個貴族定了下來,就是景府的二小姐;這樣的政治聯姻,張良當然不能接受,他急匆匆地趕到韓宮裏,想與韓非商量此事。


    卻見韓非此刻正坐在禦花園中,用筆在描畫著什麽,張良來到他身後他也渾然不知;張良見他又是在畫著一個紫色的風箏,這十年來他都是一如既往,不知厭倦地畫著同一款,對此,他也是見慣不怪了,“韓兄又在畫風箏了?”


    韓非輕輕的放下筆,抬首歎道:“是呀!快十年了……”他的神色有些黯然,思緒飄忽得似乎丟失了一件很重要的東西一樣。


    “韓兄!可知我父親將我的婚事與景府定下來的事?”張良希望他能幫他把這樁婚事退掉。


    不料,韓非卻說道:“我知道!這件事就是我向他們提出來的,他們也都同意了。”此刻,他並不為張良吃驚的神色而感到意外,他已經猜到他來找他的原因。


    “韓兄?你這是……”張良吃驚不小,一臉疑惑地看著他。


    這時,韓非放下了手中的風箏,說道:“你要知道景府可不是一般的貴族,他在韓國的影響力也是有一定的作用,我們要想扳倒姬無夜就必須攏絡所有的勢力。這當中的利害關係,小良子你一定明白!”


    “這……就不能另外想辦法了嗎?”張良還是不能接受這樣的安排,他從小就灑脫不羈,雖然不至於傲慢,卻也絕對不想拘泥於父母安排的一切,尤其是這種政治聯姻,他神色略顯不悅地說:“我還不想成親,尤其是和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女子……”


    “在成婚之前,你們可以見個麵什麽的,先相互了解一下,沒有人阻攔你!”韓非麵帶笑意的說:“嗬!那位景小姐我也見過一麵,長得可是標致得緊喔!和你又是同一年的,要不然我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我追求的是自由婚戀,韓兄應該是知道的。”張良本來以為他能幫他的忙,沒想到他才是始作俑者,他始終想為自己保留著一份自由,堅決地說道:“張良還想增廣眼界開闊胸襟,然後做一番大事,並不想過早的就有這樣的牽絆。”


    韓非對這位忘年之交也是十分的了解,他知道勉強不了他了,便作出了退讓,說:“既然這樣,婚事就先訂下來。我給你為期一年的時間,去增廣眼界開闊胸襟,你覺得如何呀?”他知道這樣他一定不會拒絕。


    張良當然也知道,這是他身為相府一員所不可避免的命運,所以他們就做了一個協定。


    (3)


    張良見這兩位與他年紀相仿的少年也是要上山去,就彬彬有禮地說道:“兩位也是上‘小聖賢莊’求學解惑道?”


    “正是如此!”京子函拱手迴禮說道。


    “既然這樣我們便一道上山可好?”張良自己一個人走了這麽天的路早就悶壞了,“在下姓張名良,不知兄台如何稱唿?”他打量著眼前的這兩個少年,一個謙恭有禮,一個卻是有點傲慢的緘默不言。


    “張良?!你是張良?”京子函聽得他就是張良時,似乎有些驚訝,看著他的眼神都有些木然了。


    “你認識我?”張良被他的神情弄得有些愕然,“可張良並不記得我何時認識兄台你呀?”


    這時,韓若水也覺得奇怪,京子函怎麽對這個張良有這般的反應,他還注意到他看張良的眼神似乎帶著一種傾慕,不過他認為這是他的錯覺,兩個都是男孩子能讓誰傾慕誰?


    再看這個張良,隻見他眉清目秀,柔柔弱弱的如同女子一般,韓若水曾一度懷疑他是不是女扮男裝,但是,他混身上下卻透出一種讓人壓抑的優越感,而他正是被他的這種氣質所逼迫,覺得他是特意在人前炫耀他的身份地位,從而嘲笑他們這些窮苦小子,讓人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自卑感。


    其實,這隻是張良與生俱來氣質而已,他家祖上五代相韓,家勢地位皆極為顯赫,他雖然年少輕狂卻並不傲慢,從來對人對事皆帶三分敬意。


    京子函忽然覺得自己失禮了,囫圇吞棗地掩飾說:“同姓……同名而已!不足為奇!不足為奇!”他清了清嗓音,說:“我叫京子函,這位是韓若水,也是要前往‘小聖賢莊’求學的。”他淡淡地笑了笑以為自己已經掩飾過去了。


    “原來如此!”張良表麵上釋然,心裏卻對他產生一個疑問,他好像就是為他而來卻好像又不認識他,“不知兩位想拜在哪位名師的門下呀?”他想從旁側敲,試探一下他們真正的來意為何,若有不軌也可及早作出提防。


    “呃!這個嘛……”京子函還沒想過這個問題,一時語塞竟說不出話來。


    這時,韓若水卻淡淡地哼了一聲,“拜在哪個門下?我倒是要考考他們,哪個才合適當我的老師,再考慮拜在哪門。”他早就把張良的那點用意看在了眼裏,他本來就不太喜歡他身上的這種讓人感到壓抑的優越感,這無形中增添了他的自卑感,這不是什麽好事。


    “哦?嗬!自古都是老師考學生,未曾聽過學生考老師的,這還是我頭一迴聽說。”張良倒是對這位少年感到少有的新奇,他雖然是一身布衣卻是傲骨朗朗,似乎不願對任何的壓力低頭一般,是什麽樣的環境造就了這樣的他呢?


    韓若水對張良也沒什麽好氣色,“哪你倒是說說看,你想拜在哪個門下呀?”他並不知道儒家有什麽大人物,他隻知道儒家的學問名聞天下,而且儒家雖然是以學問著稱卻是文武兼修,據說他們的祖師爺孔老夫子就精通六藝,所以儒家又分為文武兩派。


    而當今天下能與儒家相提並論的就隻有墨家,並稱為天下的兩大顯學,然而儒家與墨家的教義卻有著許多地方是背道而馳的,甚至是互相衝突對立的,所以儒墨兩家自古以來又是互相排斥不相往來的兩個門派。


    “張良素聞荀卿教義有方,特來拜候!這也沒什麽好隱瞞的。”張良不知為何,他似乎隱隱地感覺到韓若水對他有著那麽一絲的敵意。


    “荀卿?!”韓若水喃喃自語地沉思起來,他曾聽聞秦國的謀臣李斯,雖然身在法家卻是師承儒家,授業恩師就是這位荀卿,他的謀略城府可是深不可測,能教導出這樣的弟子,這位荀卿一定是個很厲害人物。


    “既然我們三人同道而來!不如我們就同拜荀卿門下,兩位覺得可好?”京子函打破沉默,說道:“走吧!再不上山可就要等到明天了。”


    三人這才一同往山上而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明月之姻緣天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玉11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玉119並收藏秦時明月之姻緣天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