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有很多顯示器,可以連接領地內的所有視頻設備,此時每個顯示器上都顯示著各個艦隊的指揮官。顯示器上的視頻也可以采集會議室的影像進行同步傳輸。</p>
在戰爭記錄的播放過程中,各個艦隊的指揮官都發現了其中的不少問題。比如敵人的巡洋艦和載機的作戰方式非常硬朗,戰列艦的作戰就</p>
謹慎很多,而且戰鬥的時候都是采用小組為單位相互協同作戰,泰坦級戰艦就真的是實力過硬,一艘泰坦級戰艦可以同時對抗幾艘同級戰艦的集火攻擊。</p>
唯一讓我放心的就是對方的堡壘級戰艦,清道夫在戰鬥的時候是全方位的碾壓,這對我來說是個極好的消息,可惜我這邊的數量太少,數量隻有對方的百分之一。</p>
就是堡壘級戰艦的攻擊都可圈可點,那些持續的射線攻擊需要的能量不是什麽戰艦都能提供的。按照係統的評級應該是敵人的人口值足夠多才算是30級文明,如果單論科技的情況下,敵人的水平跟我差不多。</p>
通過戰鬥記錄複盤是分析敵我實力的最好手段,當實力相差不大的時候我可以清楚的看到敵我的實戰數據,也可以直觀的分析情況,並在下次作戰時使用正確的手段。</p>
厭戰級戰艦在這次戰鬥中就充分的暴露出了大號戰列艦的弊端,泰坦級戰艦也是戰列艦的一種,是等級較高的戰列艦。厭戰級戰艦的攻擊和防禦跟一般的戰列艦都差不多,在麵對較為精銳的戰列艦時就有點雞肋了。</p>
我之前是準備用厭戰級戰艦充數的,目前來看,厭戰級戰艦隻能先當戰列艦來用。征服者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我之前使用的技術並不先進,值得征服者級的整體實力一般,在麵對比較高級的泰坦級戰艦時,有些力不從心。</p>
野豬兵團的戰艦就非常出色了,除了大量護衛艦護盾發生裝置過載之外,並沒有多餘的損傷。現在的護衛艦指揮官都是野豬人巫醫,反應沒有之前智能人那麽快,不過護盾增加能抵消這方麵的問題。</p>
另外就是深淵級的加入,大量的深淵級戰艦能有效的摧毀和癱瘓敵人的戰艦,可以及時給野豬兵團去掉難纏的敵艦。奧德賽的持續攻擊可以消滅大量的低階目標。</p>
我們分析完戰場數據後,相應的維修也進行的差不多了,重傷的厭戰級戰艦的外殼已經修複完成,就算內部有問題,敵人也發現不了,到時候在後麵補刀就行。</p>
敵人的艦隊完全散開在惡魔河係中,數量也無法進行計算,更無法掌握此時敵人的損傷情況。惡魔這邊也是如此,不管是被入侵的行星還是沒被入侵的行星,惡魔戰士的數量都無法計算,惡魔的地下世界有傳送門聯通,惡魔戰士幾乎無窮無盡,除非是我這種針對性的作戰,否則很難被占領。</p>
我沒什麽好策略,依然準備選一些較弱的敵方艦隊下手,隻要消滅百分之一的敵方艦隊,我在炎魔那邊就說的過去了。消滅1億戰艦已經能交代的過去了。</p>
我不可能拚盡全力幫助火神文明,我沒瘋,能結盟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如果惡魔河係無法抵禦30級文明的攻擊,那麽失敗給我又有什麽關係,我隻是助拳的而已。</p>
再次選擇相同的區域作戰我也是考慮過去,手下敵人也許會準備但是並不會全力準備,其次之前支援過的艦隊數量不一定滿編,因為支援的時候留下了大量戰艦駐守。周圍的星圖比較熟悉的情況下,撤退也較為方便,能有更多的選擇。</p>
計劃好後,艦隊馬上開始了新一輪攻擊。厭戰級艦隊依然打頭陣,雖然厭戰級的攻擊防禦都不行,但是它體積夠大,容錯率夠高,儲備也充足,最重要的是不怕被毀。野豬兵團這次不會從側翼攻擊,而是在厭戰級艦隊的中間輔助攻擊。</p>
征服者級艦隊的任務依然是對付敵人的泰坦級戰艦,清道夫對付堡壘級戰艦,諾娃依然帶著艦隊在上方監視,隨時加入戰鬥扭轉局勢,加速消滅敵人。</p>
計劃的攻擊時間有所改變,考慮到敵方艦隊的支援時間可能提前,撤退時間縮短到50分鍾。理論上敵人依然會有大量的泰坦級戰艦幸存,不過考慮到減少自身損失為優先,我還是決定必要時減少戰果,放哪些泰坦級戰艦離開。</p>
隨著大量的小肥豬進入預定區域,我們徹底封鎖了敵人周圍的超空間,厭戰級艦隊從五個方向發動攻擊,跟上次相比這次的厭戰級艦隊有了層次分明的隊形,重傷的戰艦修複完外殼後都在隊伍的最後方,智能人艦隊穿插在其中,1萬戰艦為一支艦隊,20名智能人負責指揮。1000支艦隊圍繞厭戰級5個攻擊方向。</p>
敵人應對沒變,依然是500萬戰列艦,500萬巡洋艦,唯一的區別是泰坦級戰艦的數量隻有60萬艘,堡壘級戰艦更是隻有5艘。顯然支援艦隊隻留下了很少的高級戰艦。清道夫在晶晶的指揮下再次出發,根本沒讓對方的堡壘級戰艦加入戰鬥。</p>
剩下的就是泰坦級戰艦了,這些戰艦依然保持陣型獨立編組,征服者艦隊很容易就包圍了敵方的泰坦級艦隊。泰坦級戰艦配合普通戰艦作戰時會嚴重拖慢泰坦級戰艦的攻擊節奏和狀態。</p>
陣型對於艦隊來說是一種加持,在少量戰艦的時候合理的陣型可以補充戰艦之間的不足。大規模作戰中,陣型可以讓戰艦的實力倍增,泰坦級戰艦是綜合能力非常強的戰艦,每一艘泰坦級及以上的戰艦都可以獨立作戰。</p>
我這邊的泰坦級戰艦有點特殊,奧德賽偏重火力覆蓋,玄武艦偏重載機和防禦。深淵級偏重集火攻擊。我遇到的泰坦級戰艦都是綜合類戰艦,就是征服者級戰艦也是按照綜合性能優秀而設計的。厭戰級則是低配版本的綜合泰坦級戰艦。</p>
戰鬥從開始就很激烈,不過有了智能人艦隊的配合,厭戰級艦隊在攻擊和防禦上都得到了分擔。敵人的戰列艦正在被智能人艦隊的泰坦級戰艦屠殺,戰巡中的載機被護衛艦快速消滅。敵人的泰坦級戰艦應該是奇兵從旁入侵,但是被征服者攔住了。堡壘級戰艦本來是他們的後盾結果被清道夫給纏住了。</p>
最先被消滅的依然是堡壘級戰艦,那些強大的戰艦完全不是清道夫的對手,龐大的體積在清道夫級戰艦的麵前完全不是問題,晶晶她們這些水晶族就像吃飯一樣將那些龐大體積的堡壘級戰艦給撕的粉碎。</p>
剩下的清道夫級戰艦似乎喜歡上這種方式了總是時不時的咬碎一艘泰坦級戰艦。咬合攻擊在跟泰坦級戰艦作戰時效率非常低,主炮射擊一次能打穿幾艘泰坦級戰艦。清道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用主炮攻擊,我們戰鬥的時候效率才是關鍵。</p>
這次戰鬥的順序和攻擊陣型都非常合理,對方能明顯看出不協調,攻擊、防禦、撤退的都有,明顯來自不同的作戰體係。對我來說他們的反應沒什麽奇怪的,原本就是不同的支援艦隊留下的戰艦,在行動上出現不協調是非常正常的。</p>
40分鍾後艦隊就完成了戰鬥任務,敵人留下的1000多萬艘戰艦全部成了宇宙塵埃,一些小型艦隊我並沒有計算在內。千萬級別的戰場上,那些上萬的艦隊就像蟲子一樣無關緊要。</p>
大量的戰艦聚集在一片區域內作戰對於周圍的星際物質破壞是很嚴重的。大量射偏的彈藥會給周圍的天體造成毀滅性的損失。距離我們不遠的恆星係此時就混亂不堪,大量的彈藥進入了恆星係,摧毀恆星係內部不少的小行星。大量的星際塵埃正在破壞那裏的類地行星。</p>
如果隻是幾百萬戰艦作戰,那麽榴彈擊中小行星的記錄並不高,但是幾千萬戰艦的作戰就不同,隻有幾億分之一的彈藥擊中小行星,也會造成大量的星際塵埃和隕石。</p>
戰場在恆星係附近也是為了讓艦隊可以得到足夠的補給,對於敵人來說資源補充更為重要,需要入侵的敵人跟原住民比起來更需要資源豐富的恆星係。</p>
反正這裏的類地行星是地下世界,我也不再糾結這些附帶的問題。艦隊也不再打掃戰場,係統有清掃戰場的任務,那是因為係統需要那些占領的河係,我不需要,這裏是惡魔的地盤,自然不用在意。</p>
艦隊重新脫離戰場,快速到達集合位置,為了避免引起注意,我們依然讓艦隊集合在之前的位置。引力變化小的情況下,不是特別銘感的引力探測設備時很難發現變化的。</p>
宇宙中到處都是變化的引力,引力探測器咬飛行的數據非常多,所以需要很大型的量子計算機才能完成分析。這種技術要求量子計算單元的協同和信息共享。計算量是真正宇宙級別的。我的偵察艦上的探測器是專門設計過的,2萬光年的直徑內可以更準確的分析出目標。</p>
清道夫的探測距離是個意外,清道夫在水晶族的加持下,將性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水晶族跟量子計算機同步的情況下,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也成倍的增加,已經到達智能人的水平。</p>
我想到了智能人駕駛清道夫,實際上是可行的,不過智能人都變成了元素傀儡是可以自由行動的,跟清道夫結合就要求在核心位置不能移動,等於是變相把她們禁錮了迴去,這並不是她們希望的。清道夫是戰艦不是機甲,那些連接都是永久的,水晶族的水晶身體早就跟核心的各個區域融合了,這樣才能無障礙的移動。</p>
如果變成機甲,那麽清道夫的操作傳輸會成為極大的問題,延遲不說,每次起動都需要時間,平時我們有在宇宙中長時間移動,由其他生物操控極為不變,而且駕駛員離開也會造成清道夫失去戰力。沒一艘清道夫都是極為寶貴的財產,如果在失去戰力時造成損失那就不好了,而且其他生物操控也不能保證百分百的忠誠。與其猜疑不如安心的使用,沒什麽國王比我更好了,我堅信這一點。</p>
再次完成補給後,移動基地的補給隻夠在補給3次了,移動基地的倉庫是有限的,在不方便開啟傳送門的時候,領地補給是極為消耗能量的。我必須找到合適的恆星係采集資源才行。我看著撤退後,敵人援軍再次到達的戰場。</p>
每支援軍又留下了1艘堡壘級、10萬泰坦級、60萬戰列艦、90萬巡洋艦,援軍自身的戰艦數量已經變成了700萬,戰場位置的敵艦數量迴到了750多萬。我看著眼前的肥肉,猶豫了一下,看了看補給還是決定在擴大一下戰果。在確認支援艦隊返迴他們的駐地後,我再次發動了攻擊,用了30分鍾就消滅了所有的敵方戰艦。</p>
然後我沒再關注對方的增援艦隊是否到達,直接就跳躍到了魅姬的領地,次數雷克頓和塔姆還在幫忙,他倆是我召喚物,我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召迴,艦隊行動的時候我根本就沒考慮他倆。</p>
在戰爭記錄的播放過程中,各個艦隊的指揮官都發現了其中的不少問題。比如敵人的巡洋艦和載機的作戰方式非常硬朗,戰列艦的作戰就</p>
謹慎很多,而且戰鬥的時候都是采用小組為單位相互協同作戰,泰坦級戰艦就真的是實力過硬,一艘泰坦級戰艦可以同時對抗幾艘同級戰艦的集火攻擊。</p>
唯一讓我放心的就是對方的堡壘級戰艦,清道夫在戰鬥的時候是全方位的碾壓,這對我來說是個極好的消息,可惜我這邊的數量太少,數量隻有對方的百分之一。</p>
就是堡壘級戰艦的攻擊都可圈可點,那些持續的射線攻擊需要的能量不是什麽戰艦都能提供的。按照係統的評級應該是敵人的人口值足夠多才算是30級文明,如果單論科技的情況下,敵人的水平跟我差不多。</p>
通過戰鬥記錄複盤是分析敵我實力的最好手段,當實力相差不大的時候我可以清楚的看到敵我的實戰數據,也可以直觀的分析情況,並在下次作戰時使用正確的手段。</p>
厭戰級戰艦在這次戰鬥中就充分的暴露出了大號戰列艦的弊端,泰坦級戰艦也是戰列艦的一種,是等級較高的戰列艦。厭戰級戰艦的攻擊和防禦跟一般的戰列艦都差不多,在麵對較為精銳的戰列艦時就有點雞肋了。</p>
我之前是準備用厭戰級戰艦充數的,目前來看,厭戰級戰艦隻能先當戰列艦來用。征服者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我之前使用的技術並不先進,值得征服者級的整體實力一般,在麵對比較高級的泰坦級戰艦時,有些力不從心。</p>
野豬兵團的戰艦就非常出色了,除了大量護衛艦護盾發生裝置過載之外,並沒有多餘的損傷。現在的護衛艦指揮官都是野豬人巫醫,反應沒有之前智能人那麽快,不過護盾增加能抵消這方麵的問題。</p>
另外就是深淵級的加入,大量的深淵級戰艦能有效的摧毀和癱瘓敵人的戰艦,可以及時給野豬兵團去掉難纏的敵艦。奧德賽的持續攻擊可以消滅大量的低階目標。</p>
我們分析完戰場數據後,相應的維修也進行的差不多了,重傷的厭戰級戰艦的外殼已經修複完成,就算內部有問題,敵人也發現不了,到時候在後麵補刀就行。</p>
敵人的艦隊完全散開在惡魔河係中,數量也無法進行計算,更無法掌握此時敵人的損傷情況。惡魔這邊也是如此,不管是被入侵的行星還是沒被入侵的行星,惡魔戰士的數量都無法計算,惡魔的地下世界有傳送門聯通,惡魔戰士幾乎無窮無盡,除非是我這種針對性的作戰,否則很難被占領。</p>
我沒什麽好策略,依然準備選一些較弱的敵方艦隊下手,隻要消滅百分之一的敵方艦隊,我在炎魔那邊就說的過去了。消滅1億戰艦已經能交代的過去了。</p>
我不可能拚盡全力幫助火神文明,我沒瘋,能結盟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如果惡魔河係無法抵禦30級文明的攻擊,那麽失敗給我又有什麽關係,我隻是助拳的而已。</p>
再次選擇相同的區域作戰我也是考慮過去,手下敵人也許會準備但是並不會全力準備,其次之前支援過的艦隊數量不一定滿編,因為支援的時候留下了大量戰艦駐守。周圍的星圖比較熟悉的情況下,撤退也較為方便,能有更多的選擇。</p>
計劃好後,艦隊馬上開始了新一輪攻擊。厭戰級艦隊依然打頭陣,雖然厭戰級的攻擊防禦都不行,但是它體積夠大,容錯率夠高,儲備也充足,最重要的是不怕被毀。野豬兵團這次不會從側翼攻擊,而是在厭戰級艦隊的中間輔助攻擊。</p>
征服者級艦隊的任務依然是對付敵人的泰坦級戰艦,清道夫對付堡壘級戰艦,諾娃依然帶著艦隊在上方監視,隨時加入戰鬥扭轉局勢,加速消滅敵人。</p>
計劃的攻擊時間有所改變,考慮到敵方艦隊的支援時間可能提前,撤退時間縮短到50分鍾。理論上敵人依然會有大量的泰坦級戰艦幸存,不過考慮到減少自身損失為優先,我還是決定必要時減少戰果,放哪些泰坦級戰艦離開。</p>
隨著大量的小肥豬進入預定區域,我們徹底封鎖了敵人周圍的超空間,厭戰級艦隊從五個方向發動攻擊,跟上次相比這次的厭戰級艦隊有了層次分明的隊形,重傷的戰艦修複完外殼後都在隊伍的最後方,智能人艦隊穿插在其中,1萬戰艦為一支艦隊,20名智能人負責指揮。1000支艦隊圍繞厭戰級5個攻擊方向。</p>
敵人應對沒變,依然是500萬戰列艦,500萬巡洋艦,唯一的區別是泰坦級戰艦的數量隻有60萬艘,堡壘級戰艦更是隻有5艘。顯然支援艦隊隻留下了很少的高級戰艦。清道夫在晶晶的指揮下再次出發,根本沒讓對方的堡壘級戰艦加入戰鬥。</p>
剩下的就是泰坦級戰艦了,這些戰艦依然保持陣型獨立編組,征服者艦隊很容易就包圍了敵方的泰坦級艦隊。泰坦級戰艦配合普通戰艦作戰時會嚴重拖慢泰坦級戰艦的攻擊節奏和狀態。</p>
陣型對於艦隊來說是一種加持,在少量戰艦的時候合理的陣型可以補充戰艦之間的不足。大規模作戰中,陣型可以讓戰艦的實力倍增,泰坦級戰艦是綜合能力非常強的戰艦,每一艘泰坦級及以上的戰艦都可以獨立作戰。</p>
我這邊的泰坦級戰艦有點特殊,奧德賽偏重火力覆蓋,玄武艦偏重載機和防禦。深淵級偏重集火攻擊。我遇到的泰坦級戰艦都是綜合類戰艦,就是征服者級戰艦也是按照綜合性能優秀而設計的。厭戰級則是低配版本的綜合泰坦級戰艦。</p>
戰鬥從開始就很激烈,不過有了智能人艦隊的配合,厭戰級艦隊在攻擊和防禦上都得到了分擔。敵人的戰列艦正在被智能人艦隊的泰坦級戰艦屠殺,戰巡中的載機被護衛艦快速消滅。敵人的泰坦級戰艦應該是奇兵從旁入侵,但是被征服者攔住了。堡壘級戰艦本來是他們的後盾結果被清道夫給纏住了。</p>
最先被消滅的依然是堡壘級戰艦,那些強大的戰艦完全不是清道夫的對手,龐大的體積在清道夫級戰艦的麵前完全不是問題,晶晶她們這些水晶族就像吃飯一樣將那些龐大體積的堡壘級戰艦給撕的粉碎。</p>
剩下的清道夫級戰艦似乎喜歡上這種方式了總是時不時的咬碎一艘泰坦級戰艦。咬合攻擊在跟泰坦級戰艦作戰時效率非常低,主炮射擊一次能打穿幾艘泰坦級戰艦。清道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用主炮攻擊,我們戰鬥的時候效率才是關鍵。</p>
這次戰鬥的順序和攻擊陣型都非常合理,對方能明顯看出不協調,攻擊、防禦、撤退的都有,明顯來自不同的作戰體係。對我來說他們的反應沒什麽奇怪的,原本就是不同的支援艦隊留下的戰艦,在行動上出現不協調是非常正常的。</p>
40分鍾後艦隊就完成了戰鬥任務,敵人留下的1000多萬艘戰艦全部成了宇宙塵埃,一些小型艦隊我並沒有計算在內。千萬級別的戰場上,那些上萬的艦隊就像蟲子一樣無關緊要。</p>
大量的戰艦聚集在一片區域內作戰對於周圍的星際物質破壞是很嚴重的。大量射偏的彈藥會給周圍的天體造成毀滅性的損失。距離我們不遠的恆星係此時就混亂不堪,大量的彈藥進入了恆星係,摧毀恆星係內部不少的小行星。大量的星際塵埃正在破壞那裏的類地行星。</p>
如果隻是幾百萬戰艦作戰,那麽榴彈擊中小行星的記錄並不高,但是幾千萬戰艦的作戰就不同,隻有幾億分之一的彈藥擊中小行星,也會造成大量的星際塵埃和隕石。</p>
戰場在恆星係附近也是為了讓艦隊可以得到足夠的補給,對於敵人來說資源補充更為重要,需要入侵的敵人跟原住民比起來更需要資源豐富的恆星係。</p>
反正這裏的類地行星是地下世界,我也不再糾結這些附帶的問題。艦隊也不再打掃戰場,係統有清掃戰場的任務,那是因為係統需要那些占領的河係,我不需要,這裏是惡魔的地盤,自然不用在意。</p>
艦隊重新脫離戰場,快速到達集合位置,為了避免引起注意,我們依然讓艦隊集合在之前的位置。引力變化小的情況下,不是特別銘感的引力探測設備時很難發現變化的。</p>
宇宙中到處都是變化的引力,引力探測器咬飛行的數據非常多,所以需要很大型的量子計算機才能完成分析。這種技術要求量子計算單元的協同和信息共享。計算量是真正宇宙級別的。我的偵察艦上的探測器是專門設計過的,2萬光年的直徑內可以更準確的分析出目標。</p>
清道夫的探測距離是個意外,清道夫在水晶族的加持下,將性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水晶族跟量子計算機同步的情況下,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也成倍的增加,已經到達智能人的水平。</p>
我想到了智能人駕駛清道夫,實際上是可行的,不過智能人都變成了元素傀儡是可以自由行動的,跟清道夫結合就要求在核心位置不能移動,等於是變相把她們禁錮了迴去,這並不是她們希望的。清道夫是戰艦不是機甲,那些連接都是永久的,水晶族的水晶身體早就跟核心的各個區域融合了,這樣才能無障礙的移動。</p>
如果變成機甲,那麽清道夫的操作傳輸會成為極大的問題,延遲不說,每次起動都需要時間,平時我們有在宇宙中長時間移動,由其他生物操控極為不變,而且駕駛員離開也會造成清道夫失去戰力。沒一艘清道夫都是極為寶貴的財產,如果在失去戰力時造成損失那就不好了,而且其他生物操控也不能保證百分百的忠誠。與其猜疑不如安心的使用,沒什麽國王比我更好了,我堅信這一點。</p>
再次完成補給後,移動基地的補給隻夠在補給3次了,移動基地的倉庫是有限的,在不方便開啟傳送門的時候,領地補給是極為消耗能量的。我必須找到合適的恆星係采集資源才行。我看著撤退後,敵人援軍再次到達的戰場。</p>
每支援軍又留下了1艘堡壘級、10萬泰坦級、60萬戰列艦、90萬巡洋艦,援軍自身的戰艦數量已經變成了700萬,戰場位置的敵艦數量迴到了750多萬。我看著眼前的肥肉,猶豫了一下,看了看補給還是決定在擴大一下戰果。在確認支援艦隊返迴他們的駐地後,我再次發動了攻擊,用了30分鍾就消滅了所有的敵方戰艦。</p>
然後我沒再關注對方的增援艦隊是否到達,直接就跳躍到了魅姬的領地,次數雷克頓和塔姆還在幫忙,他倆是我召喚物,我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召迴,艦隊行動的時候我根本就沒考慮他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