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核心方向沒有封鎖?”我重複了一遍,然後思考了起來。現在的情況是幽魂族認為核心的方向不需要封鎖,實際上我們在進行超空間移動的時候也沒從核心的方向走過。那裏的情況對我來說確實很陌生。我很謹慎,這麽貿然進去肯定不行。但是敵人在其它方向上已經有了充足的準備,我要是貿然突圍很可能損失巨大。</p>
“我們進入核心位置,先超光速航行,我們還沒進入過那種區域,正好去看看風景。我們的護盾能量充足,沒理由不進去看看,就算真有問題,我們在迴來突圍也來得及。”我很快就下定了決心。</p>
核心的空間足夠寬闊,我們還是有一定轉圜餘地的,如果之間突圍,那麽馬上就得進行決戰。我們目前的情況多拖一段時間就多一些彈藥,對我們來說等一會不吃虧。</p>
艦隊按照我的要求開始轉向,我們直接向核心方向飛去。諾娃的艦隊一馬當先,秦良玉跟旺達她們分開了,重新形成10支艦隊。旺達她們五人的艦隊再稍後的位置,移動基地稍前一些,刺背他們緊跟在我身後。</p>
這樣的隊形主要是為了應對前方可能出現的變故,針對戰艦的性能,野豬兵團的戰艦要優於厭戰級戰艦。我也根本不擔心身後可能存在的追兵,甲殼族的戰艦雖然堅固些,但還沒到我打不了的程度,在被幽魂族寄生後,甲殼族的戰鬥力明顯差了很多。</p>
艦隊逐漸加速,在引力探測器的掃描下,我對前麵的星圖看的清清楚楚,引力數據是需要分析的,當我接近目標的時候,可以分析的數據就越多,當我遠離目標的時候能分析的數據相對較少。</p>
麵對核心飛行的時候,前方千億顆恆星發出的引力波動一波接著一波,我的計算機幾乎都被這海量的信息撐爆了。有大型計算機的飛船是探索者級偵察艦和玄武艦戰艦,其它戰艦上的都是中型的計算機。這種配置是根據需要來的,製造超算這樣的龐然大物需要消耗很多資源,就算是不需要冷卻係統的量子計算機,依然需要很多計算單元和存儲單元的疊加。</p>
我距離核心還有3萬光年的距離,這時候恆星的密度就開始極大的增加。1光年的範圍內就容納了2個恆星係。很多恆星係是沒有行星的,它們組成了全部都是恆星的多星係統。</p>
也許是發現了我們的行蹤,敵人的艦隊開始在我們身後逐漸的靠近,封鎖範圍也在逐漸減少,但是它們並沒有上我的前方堵截我們。我們通向核心的航線依然很順暢。</p>
我們每隔2千光年進入1次超空間,如此當第5次從超空間脫離的時候,我們距離核心隻有2萬光年了。敵人已經不再跟著我們,但是艦隊群依然在我身後的方向形成一個半圓,我們像旁邊移動的時候半圓就以我們為圓心移動。而且封鎖我們的半圓還在不斷縮小範圍,應該是最後將我們控製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在發動攻擊。</p>
這裏的恆星數量更加密集了,多星係統發出的亮度是普通恆星係的幾倍,光子之間相互疊加的情況下會散發出更遠的光芒。這裏的大型恆星也更多,但是由於距離核心太近,時間上也放慢了,自身燃燒的時間也就更長。</p>
這裏的物質密度很高,宇宙中普遍的規律就是河係的核心位置物質密度較高,遠一些的位置密度較低。係統那裏也不一定有答案,係統占據的區域肯定不是整個宇宙,最少有一個幽魂族跟係統持平。想要了解宇宙的奧秘,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確認的。對我來說這次就是了解河係核心的好機會。。</p>
艦隊繼續前進,周圍的多星係統開始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型恆星不斷的出現。我在艦隊行進的時候忽然接到了前鋒艦隊的報告,“艦隊能源儲備溢出,我們很可能進入了高輻射區域。”</p>
像我報告的是吉爾,刺背、薑維、羅伊斯4人輪流帶領艦隊在前麵探路,我畢竟是野豬人的國王,野豬兵團的團長,親自冒險在前麵探路有些不妥。諾娃是最強的艦隊,不保護我也不好,所以前鋒探路的任務就交給了野豬兵團。而野豬兵團的十幾支艦隊中,吉爾、刺背他們4個又是最精銳的艦隊,重任自然就交給了他們。</p>
根據報告,周圍的輻射能量已經增加到了非常強大的地步,我的聚能法陣吸收的能量一直處於滿格狀態。這種現象非常像我們進入中子星範圍後的表現。我應該是已經進入了一顆中子星的範圍。周圍全是恆星的光芒,那些巨型恆星和大型的多星係統將這片宇宙空間照的一片通明。相對較暗的中子星看著極為微小。</p>
“艦隊轉向。”我沒什麽好猶豫的,按照幾何圖形上的規律,當我們進入一個球形的範圍內時,馬上進行橫切,從90度以上的角度進行脫離,用的時間會最短,就是全艦隊倒退都沒有橫切的脫離速度快,就算是中子星的軌道跟我們轉向的方向一致,隨著我們的切角的增大,我們離開的也就越快。</p>
幾個小時後,我們的艦隊全部安全的離開的了中子星的範圍,全艦隊的儲能裝置都是滿能量的。能源核心內部的聚能法陣是無法關閉的,如果不及時離開,能源核心肯定會因為能量吸收過多而爆炸。</p>
“包圍我們的敵艦沒有跟著移動,應該是無法確認我們的位置了。”諾娃有些高興的說道。</p>
“剛才進入中子星範圍時,擾亂了對付的探測?我們都能正常探測目標,沒理由敵人看不到我們。”我對於敵人沒有繼續包圍感到奇怪。不自覺的就說出了自己的疑問。“大人,我們的戰艦全部是用羽落術法陣加持過的,本身引力子含量就很低,我們這邊最大的目標就算移動要塞,但是內部包圍中子星的裝置已經將中子星基本隱去了。理論上敵人稍有幹擾就無法確認我們的位置。就是我們艦隊自己,相互不通信的情況下也很難發現彼此。”</p>
諾娃解釋了很多,大概意思就是我們的戰艦自身的引力子密度很低,敵人很難在引力子較為密集的區域內發現我們。剛才的中子星幹擾徹底讓敵人數去了我的蹤跡。</p>
我們此時距離核心隻有1萬光年了,核心是巨型黑洞,跟巨引源一樣,靠近到一定距離之後就會被扯碎,帶有引力子的物質都會在黑洞核心被壓縮成能量排入超空間,在超空間靠近黑洞核心的物質會強行灌入引力子派出到正常宇宙空間,然後再被吸住撕碎。</p>
核心位置的黑洞就好像是為了把宇宙中的物質轉化成能量而存在的。根據我們的計算,到達5000光年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被黑洞抓住,到時候就會無法擺脫最終被黑洞撕碎。</p>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此時已經改變了航向,貼著核心的安全範圍座切線運動,通過沿邊界移動保持繼續前進。甲殼族本身就不可能封鎖河係周圍的所有區域,幽魂族就更不可能,我們隻要到達河係的另外一麵就可以通過超空間離開河係,至於任務,那就等我有實力的時候再說,我現在是沒能力消滅那麽多戰艦的。</p>
我們這段時間的逃跑,說起來幾句話的功夫,實際上我們跑了很長時間,每一次離開超空間都需要重新確認星圖。由於是核心區域,每次都需要重新計算新的航向,我們是向河係內部跳躍,密集的恆星對於超空間移動來說非常危險。如果離開超空間的時候進入恆星內部,在強的戰艦也很難在安全出來。</p>
我們一直謹慎前進,此時已經通過超光速移動走了幾個月的時間,走了上千光年的距離。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已經轉出了一定的角度,在走一段時間我們就進入了超空間封鎖的邊緣區域,就可以通過超空間離開河係範圍了。</p>
進入河係之間的區域後,敵人就很難在找到我們,到時候艾爾星係團的其它河係我都可以去,就不會這麽被動了。等到補給補充一些之後,我在迴來繼續作戰。地麵建築被摧毀的情況下,幽魂族的戰艦數量是很難增長的。不老不死的幽魂族什麽都不在乎,我也沒見過幽魂族製造戰艦。就是寄生星際神族的時候幽魂族也是接受星際神族生產的戰艦他們寄生的那些星際神族很少參與生產。</p>
又過了幾個月的時間,我們準確的到達了預定區域。就在我準備下令離開的時候,諾娃提醒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人造建築。“什麽東西?”我自然而然的追問。</p>
“是一種巨型的圓環,直徑上千公裏,根據形狀看,倒像是傳送門的放大版。”諾娃跟我解釋。</p>
我通過前方艦隊傳迴的影響看,在一個多星係統中的拉格朗日點上,有一個特殊的建築,形狀上看是一個巨型的傳送門,一眼就能看出是惡魔的傳送門技術。</p>
在巨大的傳送門旁邊還連接了一個巨大的平台,上麵有一個3米高的小型建築,跟巨大的平台相比,建築物顯得異常渺小。通過影像觀察能看到平台上的建築物和可能是一個控製器。</p>
在河係的核心區域附近的多星係統中發現了一個人造建築,很可能是一個傳送門,我現在又有一支龐大的艦隊,沒理由不進去看看。我讓艦隊盡量靠近建築的位置,這樣可以減少能量的消耗。戰艦想要維持在多星係統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來自多個方向的引力,別以為引力會達到平衡,實際上引力會將戰艦拉扯的四處亂飛。想要維持住相對距離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p>
此時的拉格朗日點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用我們目前的計算機肯定是無法計算多星係統的拉格朗日點的。顯然這座建築的製造者擁有比我們先進的計算機。</p>
雷恩小隊已經準備完畢,他們是標準的特種作戰小隊,紹特跟著一起行動。我的視頻是直接連在紹特的頭盔上。雖然我不能跟著去,但是我還是準備看看實況的。</p>
護衛艦很快就停在了平台上,我的護衛艦跟羽毛一樣輕盈。沒有超過建築自身的餘量,並沒有出現軌道變化的情況。雷恩小隊很快就登錄到了平台上,他們都穿著士官長級動力裝甲。周圍的恆星散發著巨大的熱量,此時正好有兩顆恆星的距離很***台上的熱量超過了幾百度。</p>
如果是單純的雙星係統,此時兩顆恆星已經相互靠攏合並在一起了,多星係統中,周圍的恆星也在提供引力,使得這兩顆恆星在近距離上也不會合並而是各自保持軌道。</p>
控製台的高度比我預計的高一些,雷恩他們需要爬上去才能操作。上麵的撥號鍵跟我認識的相同,顯然這是一個被惡魔廢棄的傳送門。我們根本利用不了,因為我們沒有這麽大的對於傳送門,自然無法形成通道。</p>
“我們進入核心位置,先超光速航行,我們還沒進入過那種區域,正好去看看風景。我們的護盾能量充足,沒理由不進去看看,就算真有問題,我們在迴來突圍也來得及。”我很快就下定了決心。</p>
核心的空間足夠寬闊,我們還是有一定轉圜餘地的,如果之間突圍,那麽馬上就得進行決戰。我們目前的情況多拖一段時間就多一些彈藥,對我們來說等一會不吃虧。</p>
艦隊按照我的要求開始轉向,我們直接向核心方向飛去。諾娃的艦隊一馬當先,秦良玉跟旺達她們分開了,重新形成10支艦隊。旺達她們五人的艦隊再稍後的位置,移動基地稍前一些,刺背他們緊跟在我身後。</p>
這樣的隊形主要是為了應對前方可能出現的變故,針對戰艦的性能,野豬兵團的戰艦要優於厭戰級戰艦。我也根本不擔心身後可能存在的追兵,甲殼族的戰艦雖然堅固些,但還沒到我打不了的程度,在被幽魂族寄生後,甲殼族的戰鬥力明顯差了很多。</p>
艦隊逐漸加速,在引力探測器的掃描下,我對前麵的星圖看的清清楚楚,引力數據是需要分析的,當我接近目標的時候,可以分析的數據就越多,當我遠離目標的時候能分析的數據相對較少。</p>
麵對核心飛行的時候,前方千億顆恆星發出的引力波動一波接著一波,我的計算機幾乎都被這海量的信息撐爆了。有大型計算機的飛船是探索者級偵察艦和玄武艦戰艦,其它戰艦上的都是中型的計算機。這種配置是根據需要來的,製造超算這樣的龐然大物需要消耗很多資源,就算是不需要冷卻係統的量子計算機,依然需要很多計算單元和存儲單元的疊加。</p>
我距離核心還有3萬光年的距離,這時候恆星的密度就開始極大的增加。1光年的範圍內就容納了2個恆星係。很多恆星係是沒有行星的,它們組成了全部都是恆星的多星係統。</p>
也許是發現了我們的行蹤,敵人的艦隊開始在我們身後逐漸的靠近,封鎖範圍也在逐漸減少,但是它們並沒有上我的前方堵截我們。我們通向核心的航線依然很順暢。</p>
我們每隔2千光年進入1次超空間,如此當第5次從超空間脫離的時候,我們距離核心隻有2萬光年了。敵人已經不再跟著我們,但是艦隊群依然在我身後的方向形成一個半圓,我們像旁邊移動的時候半圓就以我們為圓心移動。而且封鎖我們的半圓還在不斷縮小範圍,應該是最後將我們控製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在發動攻擊。</p>
這裏的恆星數量更加密集了,多星係統發出的亮度是普通恆星係的幾倍,光子之間相互疊加的情況下會散發出更遠的光芒。這裏的大型恆星也更多,但是由於距離核心太近,時間上也放慢了,自身燃燒的時間也就更長。</p>
這裏的物質密度很高,宇宙中普遍的規律就是河係的核心位置物質密度較高,遠一些的位置密度較低。係統那裏也不一定有答案,係統占據的區域肯定不是整個宇宙,最少有一個幽魂族跟係統持平。想要了解宇宙的奧秘,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確認的。對我來說這次就是了解河係核心的好機會。。</p>
艦隊繼續前進,周圍的多星係統開始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型恆星不斷的出現。我在艦隊行進的時候忽然接到了前鋒艦隊的報告,“艦隊能源儲備溢出,我們很可能進入了高輻射區域。”</p>
像我報告的是吉爾,刺背、薑維、羅伊斯4人輪流帶領艦隊在前麵探路,我畢竟是野豬人的國王,野豬兵團的團長,親自冒險在前麵探路有些不妥。諾娃是最強的艦隊,不保護我也不好,所以前鋒探路的任務就交給了野豬兵團。而野豬兵團的十幾支艦隊中,吉爾、刺背他們4個又是最精銳的艦隊,重任自然就交給了他們。</p>
根據報告,周圍的輻射能量已經增加到了非常強大的地步,我的聚能法陣吸收的能量一直處於滿格狀態。這種現象非常像我們進入中子星範圍後的表現。我應該是已經進入了一顆中子星的範圍。周圍全是恆星的光芒,那些巨型恆星和大型的多星係統將這片宇宙空間照的一片通明。相對較暗的中子星看著極為微小。</p>
“艦隊轉向。”我沒什麽好猶豫的,按照幾何圖形上的規律,當我們進入一個球形的範圍內時,馬上進行橫切,從90度以上的角度進行脫離,用的時間會最短,就是全艦隊倒退都沒有橫切的脫離速度快,就算是中子星的軌道跟我們轉向的方向一致,隨著我們的切角的增大,我們離開的也就越快。</p>
幾個小時後,我們的艦隊全部安全的離開的了中子星的範圍,全艦隊的儲能裝置都是滿能量的。能源核心內部的聚能法陣是無法關閉的,如果不及時離開,能源核心肯定會因為能量吸收過多而爆炸。</p>
“包圍我們的敵艦沒有跟著移動,應該是無法確認我們的位置了。”諾娃有些高興的說道。</p>
“剛才進入中子星範圍時,擾亂了對付的探測?我們都能正常探測目標,沒理由敵人看不到我們。”我對於敵人沒有繼續包圍感到奇怪。不自覺的就說出了自己的疑問。“大人,我們的戰艦全部是用羽落術法陣加持過的,本身引力子含量就很低,我們這邊最大的目標就算移動要塞,但是內部包圍中子星的裝置已經將中子星基本隱去了。理論上敵人稍有幹擾就無法確認我們的位置。就是我們艦隊自己,相互不通信的情況下也很難發現彼此。”</p>
諾娃解釋了很多,大概意思就是我們的戰艦自身的引力子密度很低,敵人很難在引力子較為密集的區域內發現我們。剛才的中子星幹擾徹底讓敵人數去了我的蹤跡。</p>
我們此時距離核心隻有1萬光年了,核心是巨型黑洞,跟巨引源一樣,靠近到一定距離之後就會被扯碎,帶有引力子的物質都會在黑洞核心被壓縮成能量排入超空間,在超空間靠近黑洞核心的物質會強行灌入引力子派出到正常宇宙空間,然後再被吸住撕碎。</p>
核心位置的黑洞就好像是為了把宇宙中的物質轉化成能量而存在的。根據我們的計算,到達5000光年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被黑洞抓住,到時候就會無法擺脫最終被黑洞撕碎。</p>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此時已經改變了航向,貼著核心的安全範圍座切線運動,通過沿邊界移動保持繼續前進。甲殼族本身就不可能封鎖河係周圍的所有區域,幽魂族就更不可能,我們隻要到達河係的另外一麵就可以通過超空間離開河係,至於任務,那就等我有實力的時候再說,我現在是沒能力消滅那麽多戰艦的。</p>
我們這段時間的逃跑,說起來幾句話的功夫,實際上我們跑了很長時間,每一次離開超空間都需要重新確認星圖。由於是核心區域,每次都需要重新計算新的航向,我們是向河係內部跳躍,密集的恆星對於超空間移動來說非常危險。如果離開超空間的時候進入恆星內部,在強的戰艦也很難在安全出來。</p>
我們一直謹慎前進,此時已經通過超光速移動走了幾個月的時間,走了上千光年的距離。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已經轉出了一定的角度,在走一段時間我們就進入了超空間封鎖的邊緣區域,就可以通過超空間離開河係範圍了。</p>
進入河係之間的區域後,敵人就很難在找到我們,到時候艾爾星係團的其它河係我都可以去,就不會這麽被動了。等到補給補充一些之後,我在迴來繼續作戰。地麵建築被摧毀的情況下,幽魂族的戰艦數量是很難增長的。不老不死的幽魂族什麽都不在乎,我也沒見過幽魂族製造戰艦。就是寄生星際神族的時候幽魂族也是接受星際神族生產的戰艦他們寄生的那些星際神族很少參與生產。</p>
又過了幾個月的時間,我們準確的到達了預定區域。就在我準備下令離開的時候,諾娃提醒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人造建築。“什麽東西?”我自然而然的追問。</p>
“是一種巨型的圓環,直徑上千公裏,根據形狀看,倒像是傳送門的放大版。”諾娃跟我解釋。</p>
我通過前方艦隊傳迴的影響看,在一個多星係統中的拉格朗日點上,有一個特殊的建築,形狀上看是一個巨型的傳送門,一眼就能看出是惡魔的傳送門技術。</p>
在巨大的傳送門旁邊還連接了一個巨大的平台,上麵有一個3米高的小型建築,跟巨大的平台相比,建築物顯得異常渺小。通過影像觀察能看到平台上的建築物和可能是一個控製器。</p>
在河係的核心區域附近的多星係統中發現了一個人造建築,很可能是一個傳送門,我現在又有一支龐大的艦隊,沒理由不進去看看。我讓艦隊盡量靠近建築的位置,這樣可以減少能量的消耗。戰艦想要維持在多星係統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來自多個方向的引力,別以為引力會達到平衡,實際上引力會將戰艦拉扯的四處亂飛。想要維持住相對距離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p>
此時的拉格朗日點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用我們目前的計算機肯定是無法計算多星係統的拉格朗日點的。顯然這座建築的製造者擁有比我們先進的計算機。</p>
雷恩小隊已經準備完畢,他們是標準的特種作戰小隊,紹特跟著一起行動。我的視頻是直接連在紹特的頭盔上。雖然我不能跟著去,但是我還是準備看看實況的。</p>
護衛艦很快就停在了平台上,我的護衛艦跟羽毛一樣輕盈。沒有超過建築自身的餘量,並沒有出現軌道變化的情況。雷恩小隊很快就登錄到了平台上,他們都穿著士官長級動力裝甲。周圍的恆星散發著巨大的熱量,此時正好有兩顆恆星的距離很***台上的熱量超過了幾百度。</p>
如果是單純的雙星係統,此時兩顆恆星已經相互靠攏合並在一起了,多星係統中,周圍的恆星也在提供引力,使得這兩顆恆星在近距離上也不會合並而是各自保持軌道。</p>
控製台的高度比我預計的高一些,雷恩他們需要爬上去才能操作。上麵的撥號鍵跟我認識的相同,顯然這是一個被惡魔廢棄的傳送門。我們根本利用不了,因為我們沒有這麽大的對於傳送門,自然無法形成通道。</p>